历史上崔氏宰相都有谁?

作者&投稿:邢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崔家的名人都有谁?~

  姓氏源流

  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开国君主是吕尚。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后来以邑为氏,就是崔氏。

  而这位丁公佶,相传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儿子。由此可见,崔氏中国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后代,追本溯源还是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子孙。他们的得姓,算起来大约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迁徙分布

  崔氏发源于山东省境内。其后在汉晋南北朝、隋唐这段漫长的时期里,一直称盛于清和、博陵两部之间的武城安平两地。其间,崔氏还繁衍到了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
  西晋时被列为北方氏族之首。
  唐代以后崔姓大批南迁,主要分布于今天的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省。
  宋代时,崔氏最集中的地方在清河和博陵。东汉末年的时候,军阀混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千余避乱入朝鲜,后发展成为朝鲜族大姓;西晋至唐代,崔氏还分布于今山西、浙江、
  江苏、广西、安徽、陕西、甘肃等省的一些地方;宋代以后,崔氏分布地更广,有的于清代以后移居东南亚一些国家。

  历史名人

  1、崔氏对历史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人才辈出,史不绝书。
  2、东汉有文学家崔洇、书法家崔瑗、政治家崔是,都是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
  3、南北朝时期的崔氏名人大都出自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如北魏有崔宏,官至史部尚书,封白马公;崔浩,官至司徒。经学家崔灵恩,精通三礼三传,初仕北魏,后来回归南朝梁,为国子博士,死于桂州,任刺史。
  4、北魏有史学家崔宏。在唐代,崔氏出了三位诗人:崔国辅,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另一说法是吴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人;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崔护,博陵(郡治今河北定县)人;任宰相的多达27人。(《新唐书·宰相世系》中说:"崔氏定著十房……宰相二十三人",该书《校勘记》又增补了4人,共27人),于此可见唐代崔氏地位显赫之一斑。
  5、北宋有画家崔白,濠梁(今安徽凤阳东)人,擅于画花竹、禽鸟,尤其工于秋荷凫雁,设色比较淡,改变了宋初画院流行的黄筌父子浓艳细密的画风。王安石曾经作诗赞扬他"莫道今人不如古"。还有经学家崔子方,浩陵(今属四川)人。
  6、明末有画家崔子忠。清代有学者崔述。
  7、近代有经学家崔适。

古代每个朝代都有崔氏官员,尤其是在汉朝到唐朝的这段时期内(仅唐朝就出了27位宰相),最为昌盛。
中国最后的贵族
中国历史上的士族政治,萌芽于东汉中期,亡覆于唐朝末年。于是,在一种感觉上认为:士族政治,从东汉,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随着经济上的“占田荫客制”和政治上的“九品中正制”两大特权的消失,而呈逐渐削弱消亡的局面。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因为,就历史事实看,中国士族政治时代有两个阶段最为辉煌,一是两晋北朝,二是唐朝。唐朝时,尤其是中晚唐,士族政治不仅没有暗淡;相反,却再次奇异地辉煌起来---这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回光返照”。
东汉末年至魏晋时代,汉族士人讲求门第出身,这种影响波及胡人政权,以至于鲜卑建北魏,出于与汉人高门达成政治合作的考虑,亦极重视门第,在孝文帝时代,曾十分隆重地对汉人腹地——“山东”地区的士族进行排名:“魏主(孝文帝)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这里的“山东”(崤山以东),主要囊括今天的山西一部、山东、河北大部与河南。在时人眼里,“山东士族”最高门也即天下士族最高门了。排姓氏时,陇西李氏担心不在尊位,故乘驼星夜赴洛阳,但到时“四姓高门”已定: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没有陇西李氏。其实,在当时,陇西李氏亦十分显贵,孝文帝定士族,陇西李氏(虽然当时其房支已内迁至“山东”各地)虽未列“四姓高门”,但其李宝一支亦被定为甲族,最终也成“四海大姓”之一。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崔、卢、郑、王名列“四姓高门”,与当时掌握重权的陇西李冲有密切关系:“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姻,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为夫人。”特别是太原王氏,更是得到李冲的推荐。但王家的影响力在北魏时已减退,至唐时更是大衰,“太原王氏,四姓得之为美,故呼为‘鈒镂王家’,喻银质而金饰也。”故唐时新“四姓”已为崔、卢、李、郑。
崔、李均有两支,所以唐时“四姓”中的崔、李到底是指博陵崔氏、清河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中的哪两支一直为后世所争议。就崔氏而言,曹魏前,清河崔氏的影响力低于博陵崔氏,但自曹魏时起,清河崔氏开始赶超,因至北魏时出现崔宏、崔浩、崔鸿这样的人物而使家族名望达到顶峰,一举超越了博陵崔氏。当时,清河崔甗对范阳卢元明说:“天下盛门唯我与尔,博(陵)崔(氏)、赵(郡)李(氏)何事者哉?!”但到了唐朝,博陵崔氏影响日深,再次超越了清河崔氏。唐初作《氏族志》,以出身博陵的黄门侍郎崔民干为天下第一门户,且整个唐朝,来自博陵的宰相也超越了来自清河的宰相,博陵崔氏遂被“天下推为士族之冠”。至于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在北魏时,前者的地位要高于后者,同是到了唐朝,后者亦反超前者。在北魏时,赵郡李氏和博陵崔氏并肩前进:“(帝)纳陇西李冲女为夫人,纳崔、卢、郑、王‘四姓’女充后宫。赵郡李氏人物尤多,各盛家风。世言高华以五姓为首。”有唐一代,赵郡李氏更为显赫,出宰相17人,于世家大族中为最多。博崔、赵李之荣盛,是依整个唐朝而综观的,若按传统理解,唐初时的“崔、卢、李、郑”,仍指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荥阳郑氏。不过,由于自唐起博崔、赵李已正式成为超级豪门,所以有唐一代更流行下面的新说法---“五姓七家”:博陵崔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
“五姓七家”的概念在唐朝时的广泛流向,使得自魏晋而建立起来的唐朝士族实际上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自中唐开始,人们世家大族的观念进一步深固,士庶高寒之间仍有着极深的鸿沟。“五姓七家”,“恃其族望,耻与诸姓为婚”,傲慢地进行着内部通婚,以保持高贵的血统。如按北魏以来的传统,清河崔氏与陇西李氏、范阳卢氏世代为婚姻;赵郡李氏则与博陵崔氏世代为婚姻;范阳卢氏与荥阳郑氏世代婚姻,陇西李氏与范阳卢氏世代婚姻,他们不屑与其他姓氏为婚。于是有盛唐宰相薛元超的一叹:“此生所遗憾者,未能娶五姓女!”薛家已属以韦、裴、柳、薛为成员的“关中四姓”之一,但仍如此仰望“五姓七家”,足可见其影响。贞观中,太宗皇帝无法忍受世家大族的傲慢,说:“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当时,太宗多次发出包含迷惑与愤怒的质问:“吾实不解山东四姓为何自矜,而人间又为何重之?!”于是,命重臣修《氏族志》,但在初稿中,编修者无视皇室,而将“山东士族”中的博陵崔氏排为天下第一。后在太宗的干预下,《氏族志》抬高了皇室,对“山东士族”进行了压制,但却没取得实际效果。
实际上,唐朝皇帝在抑制“山东士族”时是极不自信的,因为同时皇室又自称其祖出自陇西李氏且以此为荣。高宗时代,依旧打压世家大族,并以法律的形式颁布禁婚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浑、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等子孙,不得自为婚姻。”结果依旧不如意,不但不能禁止他们互相为婚,反倒在无形中增加了这些大族的资本:“其后天下衰宗落谱,昭穆所不齿者,皆称‘禁婚家’,益自贵。”他们不仅蔑视诸姓,即使皇室也不能入其眼(皇室虽自称出自陇西李氏,但受怀疑,且有胡化之风,不为崔卢所重)。唐文宗时,皇帝向宰相郑覃求婚,希望郑覃能把孙女嫁给皇太子,但郑覃宁可把孙女嫁给时为九品官的崔某。为此文宗无语:“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即使是到了文宗时代的晚唐,人们的门阀观念不仅没有减弱,相反更为严重。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盛唐时,“五姓”在朝廷上并无绝对优势。原因一是,当时建唐的功勋---“关陇军事集团”仍有很大势力;二是皇帝有意压制;三是大力推行的科举考试制度导致不少庶族朝臣出现,而当时“五姓”多以门荫入仕,不适应且不接受科举考试这种新的出仕方式;四是寒门出身的朝廷权臣的嫉恨(如武周时宰相许敬宗和李义府所为)。但“安史之乱”后,唐朝政治中枢进行了重建,“五姓”借助于科举制度而重新抬头,比如荥阳郑氏,盛唐时为宰相者难寻身影,而自中唐开始,连续出现了十多位宰相和重臣,遂有“郑半朝”之说;又如清河崔氏,有唐一代,其支房南祖房、清河大房、清河小房、青州房共10人出任宰相,“安史之乱”前任宰相的仅有2人,事变后进入中唐,则陆续有8人为宰相。世家大族之所以重新崛起,与掌握了科举权有密切关系,再有就是在适应了科举考试制度后,世家大族深厚的家风与知识传统使他们在考试中占有特别的优势。如范阳卢氏,有唐一代尤其是自中唐起,中进士者超过百人,这一数量令人惊异。要知道,唐朝时科举考试中的进士考试是最难的,录取人数又少,卢氏能有此成绩,自是借助于家风与知识之厚。但高门大族中亦有始终蔑视科考制度而秉持中古贵族观念的,比如以荫入仕的宰相赵郡李德裕和荥阳郑覃,李德裕“耻与诸生从乡赋,不喜科试”、“尤恶进士”,荥阳郑覃更是建议废除进士制度。
但无论是北魏时,还是唐朝时,天下士族,崔氏始终排在第一位,在北魏时代,于中国北方,唯一可于之抗衡的是范阳卢氏,后来的“崔、卢、郑、王”、“崔、卢、李、郑”、“崔、卢、李、郑、王”、“崔、卢、王、谢”,都是崔、卢排在前两位。而郑氏,或排第三,或排第四,始终在“四姓”与“五姓”之内,只有王、李二姓在排列中有变化。综观“五姓”,自北魏至唐的名望与实力,以5分为制:博陵崔氏呈大幅上升趋势,打5分(16位宰相);清河崔氏呈小幅下降趋势,打4分(12位宰相);范阳卢氏呈中幅下降趋势,打3分(9位宰相)。缺乏标杆人物与重臣;荥阳郑氏呈中幅上升趋势,打4分(13位宰相);陇西李氏呈持平趋势,打4分(12位宰相);赵郡李氏呈大幅上升趋势,打5分(17位宰相);太原王氏程大幅下降趋势,打2分(10位宰相)。唐朝时,虽在“五姓”,但作为郡望——“太原王氏”这几个字的影响力有限,在整体上已大大次于崔、卢、郑、李。原因除了缺乏标杆人物与重臣外,还有自北魏时起就家风不显有关。
在唐时,次于“五姓七家”的士族,是京兆韦氏(16位宰相)、河东裴氏(17位宰相)、河东柳氏(3位宰相)、河东薛氏(2位宰相)、弘农杨氏(11位宰相)、京兆杜氏(10位宰相)。前四个为“关中四姓”。而京兆韦氏更是“关陇集团”的重要核心成员;河东裴氏则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家族,“懿夫百家郡望,四姓为先;天下氏族,莫如裴氏!”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东晋南朝四大侨姓王、谢、袁、萧中的一员,兰陵萧氏累世与隋唐皇室联婚,而成为“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作为特殊分子,竟出了10位宰相,贯穿唐朝,其力量也不容忽略。
依唐时上面诸姓之实力与名望,排名为京兆韦氏、河东裴氏、兰陵萧氏、京兆杜氏、弘农杨氏、河东柳氏、河东薛氏。

唐代宰相名单,崔家37位!太宗:崔仁师。高宗:崔敦礼、崔知温。武周:崔?、崔神基、崔元综、崔元暐。中宗:崔元暐、崔湜。睿宗:崔日用。玄宗:崔湜、崔圆、崔涣。肃宗:崔圆、崔涣。德宗:崔佑甫、崔损。宪宗:崔群、崔植。穆宗:崔植。文宗:崔珙、崔郸。武宗:崔郸、崔珙、崔铉。宣宗:崔元式、崔龟从、崔 慎由。懿宗:崔彦昭。僖宗:崔彦昭、崔沆。昭宗:崔昭纬、崔胤、崔远。
  史书上比较有名气的唐代崔姓宰相确是有限的,目前只看到唐末的崔胤与太平公主时代的崔湜。
  1.崔璆(黄巢起义时期)
  2.崔缇(睿宗时代)
  3.崔群(元和年间)
  4.崔胤(昭宗时代)
  5.崔圆(玄宗后期,资料出於《太平广记》)
  6.崔珙(文宗时代,《新唐书》)
  7.崔允(昭宗时代)
  8.崔远(昭宗时代)
  9.崔澈(天复年间)
  10.崔植(821年吐蕃会盟时期,出於汉网)
  11.崔允潜(天复年间,出於幻剑书盟)

崔璆、崔缇、崔群、崔胤、崔圆、崔珙、崔允

只知道东汉末年有个花钱买三公的崔烈,还引出了“铜臭”这个词。

注:(1)唐 崔姓宰相

太宗:崔仁师1。
高宗:崔敦礼2。崔知温3.
武周:崔察(玄)4。崔神基5。崔元综6。崔元暐7。
中宗:崔元暐8。崔湜9。
睿宗:崔湜10。
玄宗:崔湜12。崔圆13。崔涣14。
肃宗:崔圆15。崔涣16
德宗:崔佑甫17。崔造18。崔损19。
宪宗:崔群20。崔植21。
穆宗:崔植22。
文宗:崔珙23。崔郸24。
武宗:崔郸25。牛僧孺。崔珙26。崔铉27。
宣宗:崔元式28。崔龟从29。崔慎由30。
懿宗:崔彦昭31。
僖宗:崔彦昭32。崔沆33.
昭宗:崔昭纬34。崔胤35。崔远36。
哀帝:崔远37。

崔莺莺她老爹


历史上崔氏宰相都有谁?
1. 崔宏:南北朝时期清河东武城人,官至吏部尚书,曾参与草创各种制度,执掌机要。2. 崔立:金末将陵(今山东省德州)人,自称太师、军马都元帅、尚书令、郑王。3. 崔斌:元朝名臣,官至中书左丞(副丞相)。其人思维敏捷,性情刚直,为官清廉,深受元世祖信任。4. 崔骃:东汉时期涿郡安平(今属河...

历史上崔氏宰相都有谁?
史书上比较有名气的唐代崔姓宰相确是有限的,目前只看到唐末的崔胤与太平公主时代的崔湜。1.崔璆(黄巢起义时期)2.崔缇(睿宗时代)3.崔群(元和年间)4.崔胤(昭宗时代)5.崔圆(玄宗后期,资料出於《太平广记》)6.崔珙(文宗时代,《新唐书》)7.崔允(昭宗时代)8.崔远(昭宗时代)9.崔澈(...

清河崔氏出过皇后吗?
崔彦昭,出自清河小房,唐僖宗宰相。崔群,出自清河小房,唐宪宗宰相。崔郸,出自清河小房,唐宣宗宰相。崔圆,出自清河青州房,唐肃宗宰相。崔元综,出自郑州崔氏,武则天宰相。崔知温,出自许州鄢陵房,唐高宗宰相。崔昭纬,出自南祖崔氏乌水房,唐昭宗宰相。崔慎由,出自南祖崔氏乌水房,唐宣宗宰相。崔胤...

此人出身于宰相世家,却靠女人菜当上宰相
而崔湜呢,他的仕途并没有得到影响,因为他才貌出众,很快就得到了大唐的才女上官婉儿的赏识,并且在上官婉儿的提携下,崔湜做到了宰相的位置。但是韦后跟上官婉儿后来又被李隆基跟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作为她们的党羽,这次崔湜并没有逃脱,被华州刺史.但是崔湜好像就是打不死的小强一般,他又傍上了太平...

历史上崔湜是什么人?他能成为唐朝宰相靠的是什么
崔湜生在官宦世家,祖父是中书侍郎崔仁师,还曾是唐朝宰相,父亲是户部尚书崔挹,谁也没想到崔湜会成为唐朝最年轻的宰相,即使崔湜的起点比别人高上许多,但能够成为唐朝最年轻的宰相恐怕不简单,那么崔湜是如何当上宰相的?又是如何与上官婉儿有牵连的?这一切归结于崔湜有一副好皮囊,其实,崔湜大可以靠...

崔郸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出身清河崔氏小房一支
崔郸(生卒年不详),唐朝官员,在唐文宗、唐武宗兄弟年间担任宰相。家庭背景 崔郸出身清河(今河北邢台)崔氏小房一支,他的先祖们自称是春秋时齐国大夫崔氏的后代。崔郸在汉朝、刘宋、北魏和唐朝的先祖都可考,包括崔琰。崔郸的祖父崔佶曾任太子属官,父亲崔陲任御史中丞。崔郸至少有七个兄弟:哥哥崔邠、...

崔圆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北魏左仆射崔亮八世孙
崔圆(705年-768年),字有裕,贝州武城(今邢台清河,唐时武城县城遗址在今清河县西北)人,唐朝宰相,北魏左仆射崔亮八世孙。崔圆出身于清河崔氏青州房 ,早年历任执戟、会昌县丞、司勋员外郎、蜀郡司马、蜀郡长史。安史之乱时以迎接玄宗之功拜相,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剑南节度使,玄宗退位后奉...

崔氏中大名鼎鼎的人物
遂姓“崔”。崔氏在汉唐时期,是排在第一的名门望族,唐朝时期有“崔王卢谢”四大名门望族。崔姓号称“宰相之姓”,光唐代崔姓就出二十七位宰相。崔姓在中国人才辈出,历史上有清官崔篆、文学家崔姻、书法家崔瑗、诗人崔颢、崔护、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崔志远、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崔琦等。

崔敦礼:唐朝时期宰相,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显庆元年(656年),崔敦礼改任太子少师,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仍为宰相。唐高宗还特召其子回京,侍奉汤药。病逝任上 崔敦礼转任太子少师不久,便于当年八月病逝,终年六十一岁 [3] 。唐高宗在东云龙门举哀,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谥号为昭,并陪葬昭陵。 [20] 后来,崔敦礼又被追赠为安国...

崔胤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曾先后四次官拜宰相
崔胤先后四次拜相,时人都称他为“崔四人”。职务被免宰相崔胤(崔慎由之子,慎由也恨宦官的专横),内心素存铲除宦官之志。昭宗因与崔胤密谋,于光化二一年(九00)杀掉专权的宦官宋道弼、景务修,以及和宦官相表里的宰相王搏,崔胤遂专制朝廷,势震中外。令宦官们对他十分畏惧,不胜忿恨。但由此引起宦官的恐惧与仇恨...

抚顺县18399067485: 大家有谁知道“崔”姓的发展史? -
衡古小儿:一、姓氏源流 崔(Cuī)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以邑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资料所载,炎帝神农氏后裔,西周时齐国国君丁公伋的嫡长子季子曾...

抚顺县18399067485: 古代有什么姓崔的名人? -
衡古小儿: 崔 浩:清河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人,后魏时官至司徒.其修史以彰直笔,因暴露“国恶”,而遭灭门之灾. 崔 宏:南北朝时清河东武城人,官至吏部尚书,曾执掌机要,参与草创过各种制度. 崔 鸿:今山东平原人,著名史学家,初仕魏...

抚顺县18399067485: 谁知道"崔"字的由来? -
衡古小儿: 崔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四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八. 寻根溯源 1、出自姜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资料所载,炎帝神农氏后裔季子曾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章丘县),子孙以邑为氏...

抚顺县18399067485: “崔氏”这个姓氏 蕴含有什么精神? -
衡古小儿: [崔氏属地] 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百家姓》注居博陵郡,今河北安平县.[崔氏来历] 源出于姜姓.西周时,齐丁公伋的嫡子季子把应该由他继承的君位让给了有才能的兄弟叔乙,叔乙继位后,就把崔邑(今山东章丘西北)一带的地位封...

抚顺县18399067485: 唐朝 有二十几个 崔姓 宰相,为什么没一个出名的 -
衡古小儿: 都很出名,只不过是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牛人太多,而且现在没人介绍说明了.在过1000年现在的名人估计能剩下的也不多.

抚顺县18399067485: 历史上,包拯结婚了吗?妻子是谁啊? -
衡古小儿: 一、包拯结婚了.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今安徽合肥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二、据出土于1973年包公墓的包公墓铭记载:包拯先后有三妻,分别为张氏、董氏和媵孙氏(媵指随嫁之侍婢,或可指妾侍).张氏是原配,早亡,没有子女;续妻董氏,生了一子二女,于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1068年)病逝于合肥,与包拯合葬;孙氏(媵).三、包拯有子名包繶,娶崔氏.包繶有子为包綖.

抚顺县18399067485: 计崔湜历史原型是谁 和太平公主什么关系 -
衡古小儿: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 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 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抚顺县18399067485: 历史上崔缇到底是什么人? -
衡古小儿: 我也看过《大明宫词》,我还还记得剧中有一极品男——崔缇,就是薛绍的儿子,太平的继子,后来还爱上太平的那一位.当初看的时候真是惊艳啊~~

抚顺县18399067485: 崔姓是怎么来的? -
衡古小儿: 一、 崔姓的起源: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姓氏的来源有多种.其中,崔姓的起源是因先祖让国,以邑为氏. 曾参考《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崔姓出自姜姓.齐丁公伋嫡子季子让国叔乙,食采于崔,遂为崔氏,济南东朝阳县西...

抚顺县18399067485: 姓氏崔的来历 -
衡古小儿: 崔姓源出于姜姓.西周时,齐丁公 亻及 的嫡子季子把君位让给兄弟叔乙,自己到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从此称为崔氏.崔氏子孙一直是齐国公卿之一,季子的八世孙崔杼一度执掌国政.后来崔氏在争权斗争中失败,子孙逃往鲁国,崔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