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两文都有哪些不同?

作者&投稿:郎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句式:《答谢中书书》是一篇骈文,以四字句为主;《记承天寺夜游》,句子参差不齐。

2,朗读节奏和情感不同。《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一文较为自然愉悦,轻松流畅之中,读出那种沉醉山水的愉悦的感觉,表达出作者热爱山林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缓慢低沉,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作者政治上失意,表达出作者淡淡的忧伤知情。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全文节奏如下:

山川/ 之美,古来/ 共谈。高峰/ 入云, 清流/ 见底。两岸/ 石壁,五色/ 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晓雾/ 将歇,猿鸟/ 乱鸣; 夕日/ 欲颓,沉鳞/ 竞跃。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 康乐/ 以来,未复有/ 能与/ 其奇者。

白话文释义: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全文节奏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白话文释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扩展资料

《答谢中书书》创作背景:此文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因此这篇文章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接着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声响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记承天寺夜游》创作背景: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在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文章第一部分(前三句)记叙:首句点明夜游的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第三部分(第五句)议论: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者安适的心情。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里的实词虚词,一词多用,词类活用有...
一、《答谢中书书》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念无与为乐者:和。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谢答中书“书”:书信。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二、《记承天寺夜游》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念无与为乐...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如题. 请说清楚...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苏轼对当今社会的斥责与被贬之后的悠闲与无奈.叙述、描写、抒情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中,从表达方式上看,两文都有紧扣特征的(描写),也有堪称点睛之笔的(议论).思想感情: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大自然美景,与古今...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与《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从表达方式...
1《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中,从表达方式上看,两文都有紧扣特征的(描写),也有堪称点睛之笔的(议论).2.从思想感情上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的苏轼是受到贬的“仙”人,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闲”人.(均填自文中的一个字.)...

找出《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答谢中书书: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

《记承天寺夜游》与《答谢中书书》在朗读节奏和句式上有什么不同_百度...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是表达沉醉山水美景的欣喜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而《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是欣赏月光的喜悦之情和对贬谪和无事可做的悲哀.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答谢中书书和 记承天寺夜游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答谢中书书》反映了作者陶弘景娱情山水的思想.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都属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词夜游作者资料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自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华阳陶隐居集》等。陶弘景自号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卒后溢...

答谢中书书与游庐山记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而《游庐山记》则更注重于记述游山的所见所感,包括描绘山水的美丽景色以及抒发个人情感体验。2、景物描绘:《答谢中书书》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壮丽和秀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而《游庐山记》则更注重于对庐山山水风光的详细描绘,包括山峦、溪流、瀑布等自然景观,以及寺庙、僧侣、民居等...

山中宰相谈什么抒隐者情怀,什么记月下之事彰什么
通明是陶弘景的字,所以第二个句子的前两个字应填苏轼的字;“月下之事”是《记承天寺夜游》的主要内容,所以前四个空应填《答谢中书书》的主要内容。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脱衣准备睡觉,月光照入窗户,很欣喜地起身出门。想到没人与自己同欢共乐,于是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

根据小物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扯成泥玉缀这篇课文想象出你可以想说什么...
参考答案:《答谢中书书》描绘了优美的山川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语言朴素自然,文章通过记事、写景、抒情,创造出一种诗一样的艺术境界,表现出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人以美感和熏陶。二、《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

市南区19533527978: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
地全柴黄:[答案]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是表达沉醉山水美景的欣喜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而《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是欣赏月光的喜悦之情和对贬谪和无事可做的...

市南区19533527978: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表达思想上有什么不同? -
地全柴黄:[答案]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是表达沉醉山水美景的欣喜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而《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是欣赏月光的喜悦之情和对贬谪和无事可做的...

市南区19533527978: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
地全柴黄:[答案] 答谢中书书: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郁闷,只有到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寻找解脱. 还有一点不同的就是:《答谢中书书》是五个字,《记承天寺夜游》是六个字.

市南区19533527978: 同是写景,但《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同,试对两篇短文的思想感情加以说明. -
地全柴黄:[答案] 答案: 解析: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市南区19533527978: 《记承天寺夜游》VS《答谢中书书》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 -
地全柴黄:[答案]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3、(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4、(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市南区19533527978: 关于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 -
地全柴黄:[答案] 1.从表达方式上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美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2.从思想感情上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的“闲 ”人,<答谢中书书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奇...

市南区19533527978: 试比较一下《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文章,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
地全柴黄:[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

市南区19533527978: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是否相同?试加以分析. -
地全柴黄:[答案]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征的一封回信.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

市南区19533527978: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两篇诗急求! -
地全柴黄:[答案]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

市南区19533527978: 答谢中书书在朗读节奏和句式上与记承天寺夜游有什么不同 -
地全柴黄: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是表达沉醉山水美景的欣喜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而《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是欣赏月光的喜悦之情和对贬谪和无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