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里的实词虚词,一词多用,词类活用有哪些?

作者&投稿:星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答谢中书书里的虚词,一词多用,词类活用,记承天寺夜游里的实词虚词,一词多用,词类活用?~

答谢中书书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颓废)
一词多义: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记承天寺夜游
古今异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 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 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 与事无关的人 月色入户 户: 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 念无与为乐者 念: 古义: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读
词类活用
步:名词作动词,散步。例句:相与步于中庭。

1、《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备 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
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晓 古义:清晨 今义:知道)
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古来共谈(谈 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3)一词多义: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谢答中书“书”:书信。
(4)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2、《记承天寺夜游》
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
至:遂至承天寺(到);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寻:寻张怀民(寻找);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空: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空谷传响。(空荡荡的)《三峡》
(3)古今异义:
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只不过;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
户(月色入户):古义:窗(门户)户;今义:住户、人家。
念(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读。
盖(盖竹柏影也):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中庭(相与步于中庭):古义:院子里;今义:庭子中间。
(4)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怀民亦未寝:名词作动词,睡;卧。
(5)特殊句式:
a、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b、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
c、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起判断作用)
d、主旨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人生观。

扩展资料:
1、《答谢中书书》创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2、《记承天寺夜游》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苏轼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于是写了这篇短文。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答谢中书书
百度百科——记承天寺夜游

一、《答谢中书书》

一词多义: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谢答中书“书”:书信。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二、《记承天寺夜游》

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寻: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空: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

空谷传响。(空荡荡的)《三峡》

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怀民亦未寝:名词作动词,睡;卧。

扩展资料

《记承天寺夜游》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在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答谢中书书》创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晚年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公元536年(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公元526年(梁普通七年),任中书郎在公元532年(梁中大通四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记承天寺夜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书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颓废)

一词多义: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记承天寺夜游

古今异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   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   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 与事无关的人   月色入户   户:   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   念无与为乐者   念:   古义: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读

词类活用

步:名词作动词,散步。例句:相与步于中庭。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与《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从表达方式...
1《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中,从表达方式上看,两文都有紧扣特征的(描写),也有堪称点睛之笔的(议论).2.从思想感情上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的苏轼是受到贬的“仙”人,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闲”人.(均填自文中的一个字.)...

找出《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答谢中书书: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词夜游作者资料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自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华阳陶隐居集》等。陶弘景自号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卒后溢...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的思想感情分别是什么...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闲悠都包含其中 《三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答谢中书书和 记承天寺夜游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征的一封回信.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谢中书即谢...

山中宰相谈什么抒隐者情怀,什么记月下之事彰什么
山中宰相谈山川之美抒隐者情怀,子瞻记月下之事彰闲者人生。通明是陶弘景的字,所以第二个句子的前两个字应填苏轼的字;“月下之事”是《记承天寺夜游》的主要内容,所以前四个空应填《答谢中书书》的主要内容。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脱衣准备睡觉,月光照入窗户,很欣喜地...

答谢中书书与游庐山记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而《游庐山记》则更注重于记述游山的所见所感,包括描绘山水的美丽景色以及抒发个人情感体验。2、景物描绘:《答谢中书书》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壮丽和秀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而《游庐山记》则更注重于对庐山山水风光的详细描绘,包括山峦、溪流、瀑布等自然景观,以及寺庙、僧侣、民居等...

同是写景,但《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游记》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试...
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答谢中书书》的“实是欲界之仙都”的“仙”和《记承天寺夜游》的...
阅读答案 2010年福建福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18分)【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

答谢中书书和松风阁记写景的异同
描写手法相同,视角不同。1、描写手法相同。《答谢中书书》和《松风阁记》都采用直接描写的方法,写出了大自然景色的美好及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2、视角不同。《答谢中书书》从听觉、视觉等角度写景,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松风阁记》主要使用白描手法,人...

罗湖区17258697089: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表达思想上有什么不同? -
钮峡奥克:[答案]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是表达沉醉山水美景的欣喜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而《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是欣赏月光的喜悦之情和对贬谪和无事可做的...

罗湖区17258697089: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
钮峡奥克:[答案]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是表达沉醉山水美景的欣喜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而《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是欣赏月光的喜悦之情和对贬谪和无事可做的...

罗湖区17258697089: 《记承天寺夜游》和《答谢中书书中》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异同? -
钮峡奥克:[答案] 都表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答谢中书书》还有对能欣赏到美丽风光的自得 《记承天寺夜游》有作者的孤独落寞,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罗湖区17258697089: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分别用的是什么表达方法? -
钮峡奥克:[答案] 两文都是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表达了他沉醉山水,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苏轼对当今社会的斥责与被贬之后的悠闲与无奈. 叙述、描写、抒情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中,...

罗湖区17258697089: 同是写景,但《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同,试对两篇短文的思想感情加以说明. -
钮峡奥克:[答案] 答案: 解析: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罗湖区17258697089: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是否相同?试加以分析. -
钮峡奥克:[答案]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征的一封回信.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

罗湖区17258697089: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
钮峡奥克:[答案] 答谢中书书: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郁闷,只有到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寻找解脱. 还有一点不同的就是:《答谢中书书》是五个字,《记承天寺夜游》是六个字.

罗湖区17258697089: 试比较一下《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文章,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
钮峡奥克:[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

罗湖区17258697089: 《记承天寺夜游》VS《答谢中书书》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 -
钮峡奥克:[答案]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3、(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4、(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罗湖区17258697089: 记承天寺夜游与答谢中书书在写景上的不同之处有哪些? -
钮峡奥克:[答案] 答谢中书书;沉浸能够在体会出山川之美,沉浸在和古代名人为知音而感到无限的愉快—不想为官 记承天寺夜游;在赏月的欣喜、悠闲之中包含着无限的感慨,无奈,甚至是悲凉.—政治上不得志,遭到贬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