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年糕张玲霞阅读答案

作者&投稿:度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作者看来,母亲的年糕甜到舌尖,甜到心里,这句话有何作用?~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了全文的主旨。其实在每篇文章中都有类似的句子,言简意赅,却能表达作者的心声。而文中这句话就是通过尝年糕的甜味,看似吃起来的香甜,其实是突出母亲对自己的爱,直达心底,感悟母爱的伟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

7.解析:半块年糕是全文的一个线索,同时也是信念的象征。“半块年糕”鼓励着一个12岁的小孩坚持走完50里的山路。它“不断鼓舞着我:坚持,往前走”。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他“再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拿出年糕……一步……两步……三步”。当他“一下于瘫倒下去时”,“忽然发现我已登上梁顶”,终于成功了!文章采取一唱三叠的手法,几次手摸年糕都没有一次咬一口,充分突出了这位小孩艰难跋涉的坚持精神。如果改成《十二岁孩子和五十里山路》就没有这样的效果。答案:略
8.解析:才走了一半路,肚子就已经饿,就已经可以吃年糕,可只有半块年糕,它如何能支持得了下一半的路呢?文章直接从走了一半路时起笔,省掉很多拖沓的文字。
答案:可以引出悬念,为下文做铺垫。
9.解析:联系一下该句的上下文,就不难理解这两个动词的用处了。
答案:符合孩子的性格,并强调了孩子很饿。
10.解析:真的很不容易,12岁的孩子空着肚子走了50里的山路,如果没有这半块年糕的支撑,这恐怕是不可能的。
答案:这半块年糕支撑这孩子空着肚子走了50里山路。
11.解析:拟人。写出孩子肚子非常饿,但却坚持忍住不吃年糕的那种可爱。答案:略
12.解析:这个动人的故事寓含了深刻的道理——成功既需要信念支撑,更需要意志坚持。
答案:我的肚子虽是空的,心里却有底。

母亲的年糕
在乡下,人们普遍认为过了腊八就是年,便由此开始忙活。母亲也要着手做年糕了。年糕,是从我记事起她每年都要亲手制作的年货之一。
黍谷早已碾成米。母亲取下挂在储物间墙上的那个大竹篮,里里外外刷洗干净,里面铺上笼布,把事先用温水淘好的黍米用笊篱捞进竹篮,先沥水,水尽后再阴晾一天,这样每粒米都因吃进水而鼓胀起来,再上碾的时候就省劲多了,做完这些事,母亲就去了碾棚。
要推碾的人太多,得先排号。
乡村过年的热闹首先是在忙的气氛中体现的。杀鸡宰鹅,磨刀霍霍向猪羊是男人的活儿;女人们的事更多,今天推碾倒磨摊煎饼,明日备柴烧火蒸馍馍,后天除尘扫灰洗床单……可要说最忙的还得是村里那盘石碾,进了腊月,那碾砣与碾轴相互摩擦吱吱呀呀夜以继日叫个不停。碾谷子,破豆瓣,压瓜干,磨玉米面……仿佛一年来堆攒而来不及整饬的所有粗陋都要经这碾砣的碾压才能变得平顺熨帖。也有电磨,人们却不舍得去花几毛钱,反正冬日闲着也是闲着 ,省下来的不就是孩子们眼馋了一冬的一锅爆米花或一串糖葫芦吗?
碾棚里人不少,几个等碾的女人凑在那儿无事闲聊。母亲向她们交代一下便立刻转身回家去。
母亲不可能时时等在碾棚,作为一个六个孩子的母亲,一日三餐就够忙活的,还有猪鸡鸭狗也得伺候,平日都有那么多干不完的活儿,年根底下就更不用说了。于是“等碾”就成了我这个小孩子的事了。我知道母亲从来没有和人闲聊的习惯和空闲,她总是像个陀螺一样,一刻不停地在家里家外忙碌;我也明白母亲从来不会浪费时间,即使等碾的这段工夫她就能洗完所有被单,或者给我们姊妹缝制好一件过年穿的新衣服。母亲勤勉要强,家里条件虽不好,但是别人有的我们也不会缺,衣服可能旧,但绝不会脏,地虽薄,汗水勤洒也得丰稔。同是年糕,因为用料不同,工序的繁简不同,再加上母亲的用心和精细,和别家相比,味道纯正好吃那是必然无疑的。
与别人蒸糕用大黄米不同,母亲用的是粒小质硬的红黍米,这种谷子产量极低,而且晚熟,好处就是用它做出的年糕没有黄米糕的苦涩,在那个只求饱腹的年代,庄稼的产量是占第一位的,尽管都知黍米香,人们也不能在肚腹与齿颊之间愚蠢到舍本逐末,所以很少人种。黍米的小家子气还在于它只能用来蒸糕,如果做粥,那就成了关汉卿笔下的铜豌豆----永远煮不烂 !黍米的香,包裹的太严实,须经水泡浸,经石碾研磨,经大火浴蒸才肯对人敞开心扉。当揭开锅盖的一刹那,那种浓郁米香,那种入口的糯软黏滑……什么是甜蜜?什么是幸福?都在这儿了。张爱玲说,“妈妈们都有个通病,只要你说了那个菜好吃她就频繁地煮那道菜,她这辈子就是拼命把你觉得好的给你,都给你……”
三十年前的美食记忆不多,当年渴望而不可得的奢侈变成了今日的三餐日常,饱腹之余总觉寡淡,是味觉失灵,还是食物失去了原来的美味口感?古人说的“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不是一种福气吗?而年糕,母亲的年糕,那种香已凝固成记忆。因为我已好多年不曾吃到母亲做的年糕了!不仅仅是缺失了蒸糕的那种黍米,而是蒸糕的人老了,做不动了。看着日益衰老的母亲,无端地想到了那片贫瘠干旱的山坡地,骄阳下那个躬身锄草的辛苦背影。
蒸过年糕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大黄米还是小黍米,要碾成细面都很费工夫,碾一遍,用细箩筛一遍,粗的再碾,然后再筛再碾,循环往复直到最后全部变成细面。二十斤的米变成面,没有两三个钟头是走不出碾棚的。天寒地冻的,可从碾道走下来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汗流浃背的。瘦小的母亲年年碾谷子,磨糕面,一遍又一遍,一年又一年,乐此不疲。
碾好米面,母亲把大枣、爬豆、红豆放在一起煮烂,最后加入红糖。在一个大号面盆里将米面和豆枣汤搅拌和匀,攥成窝头形状,然后就是大火蒸的过程了。
饭棚里,热气弥漫中母亲添柴续水忙上忙下,把软塌塌黏糊糊散发着米香枣香豆香的年糕提溜出锅,她的脸被火烤得泛着红光,汗水淋漓……我们这些她的孩子,只知道在热气蒸腾的美味里欢畅!
腊月二十三辞灶,摆在灶王前的除了果品,当然少不了能粘住嘴的年糕 !
大年三十年夜饭,母亲把年糕切成片放到油锅里炸到金黄,撒上白糖,酥脆和软滑,米的香和糖的甜搅合在一起,在咀嚼还是下咽的矛盾纠结中,在你争我抢的吵闹声中,在满足于美食所带来的快感和幸福中,在母亲满含期望的祝福声中,一年年告别了我们单纯又无知的童年和少年,又一个个渐渐走出了母亲的视线,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
我是父母最挂心的孩子,从小身娇体弱,个子老是不见长。大年初一一大早,母亲摆完供品烧上香,然后把我叫起来,我知道母亲要我干什么,按照昨晚的嘱咐,我走到房后抱住那棵大杨树,母亲开始在屋里喊我的小名,我就双臂扳着树干答应。
她问:“你在干啥?”
我答:“我在长高啊!”
“多高?”
“和树一样高啊!”
“咋高?”
“年年高啊——”
这个长高的祈求并没有让我的身体长到母亲期望的高度。几年后在我的拒绝声中,她终于无可奈何地放弃了,只有嘱咐我好好上学。长大的岁月里,在风风雨雨的世事磨难中,在没有亲情相伴人海里,挣扎,跋涉,奋进,母亲的味道便成了一种无形的牵引,它既是向外的也是向内的,既是家的方向又是世界的方向。这个时候,母亲的年糕已然成为一种非食物意义的精神督促。
步步高,年年高啊——
母亲的年糕能保存到二月二。
大姐从南方回来过生日,那是母亲最后一次蒸年糕,她把早已干得四分五裂的年糕馏透端给大姐,说“给你留的。二月二吃糕,冬天不害脚冷”。我不明白这是什么逻辑或者说法,但却懂得这就是天下慈母的共性,母爱没有逻辑。并且母亲又忘了,大姐那里从来没有冬天。
  (作者:张玲霞 文章有改动)
14.年糕是本文的叙事线索,串联起了全文内容。阅读全文,说说围绕年糕文章写了几方面的事?(3分)
答:
15. 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划线句子“母亲的味道便成了一种无形的牵引”的理解。(2分)
答:
16.作者是如何把母亲的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来的? (2分)


14. 要点:全文以年糕为线索主要写了三件事:母亲做年糕;春节时,母亲借“年糕”谐音“年年高”希望我长高;母亲给大姐留年糕。 评分:3分;每点1分。
15. 参考:这里所说的母亲的味道,指的是母亲在做年糕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母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以及不懈的努力。母亲做年糕的时候,选料很精细,做时非常用心,让我感受到了母亲做的年糕与别人家截然不同的味道,同时也逐渐意识到了母亲对生活的态度。这些感觉,在我远离了母亲的时候仍然牢记在心,渗透进了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评分:3分。
16.参考:作者抓住母亲生活中典型的几件事借助细节描写来刻画母亲坚韧、勤劳、慈爱的形象。做年糕的时候,母亲准备的很细心,排队等碾磨的时候母亲不像其他妇女一样在一起闲聊天,而是挤时间去做很多其他的家务,生动地刻画出了母亲的坚韧勤劳;给大姐留年糕,期盼我快点长高,则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慈爱、善良。

我每年都是携妻带女回老家过年。今年大年初二的早晨,我一见桌上的饭菜,好像缺少了什么,噢,想起了来了,我便接着对妻说:“啊呦,我忘买年糕了。”妻似乎很轻松地说:“那有啥?忘买了就不吃呗。”妻说的轻巧,可我心里却不是这么想的。因我家年年正月初二早晨必吃年糕,从母亲最初的蒸年糕、打年糕、买年糕,到母亲不在了的我和老父亲买年糕,几乎从没有间断过,今年因我事多而一时疏忽,大年初二全家人没吃上年糕,我感到后悔,心里很不得劲,思来想去,这时候我想起了母亲的年糕。
  儿时记得做年糕的原料主要是大黄米和什么粮食作物,现在已记不清了,母亲大都用大黄米做年糕。年前,她总会跟祖母商量着:“今年还用大黄米推糕面子吧?”祖母说:“好,大黄米做的糕香泛。”这就开始打算着用大黄米做年糕了,母亲先是将大黄米放水里捞一遍,放到盖垫上稍一凉晒,最好是半干不湿的样子,就放到碾上碾压,因用碾碾压出来的糕面子做糕好吃,格外香,用机器磨出来的就不行了。那个年代,有牲口的时候就牵了牲口拉碾,没有牲口的时候,就和邻居合伙,老婆孩子一起推拉着也就碾了,记得在我渐渐长大的时候,也和邻居小伙伴一起推过几次碾,尤其是碾糕面子记得特别清晰,那时一想起吃年糕的香甜,和小伙伴一喝号,推得碾磙子快转,这就是儿时耳边常听到的“推糕面子”。
  等到碾好了糕面子,母亲取出一些来,加上适量的水,就用力搅拌均匀,然后在大铁锅里放上篦子,大火蒸糕,蒸熟闻着有糕味了,就放进放蒸布的笸箩或大铁盆里,洗净手,一边两手蘸着凉水,一边趁热拍打着蒸糕,有时我和弟妹凑到跟前看时,母亲还会特意地饶有兴致地念叨着:“打糕,打糕,年年升高。”这时候,蒸糕散发出的香味,拍打蒸糕散发出的“啪啪”声,“年年升高”的祝福声,我和弟弟妹妹嘻嘻哈哈的欢笑声,回荡在农家小院里,陡增了喜庆新年的欢乐气氛。糕打得差不多了,母亲再拿出提前买好的大红枣洗净,趁热摁进蒸糕里,这个过程就叫“打糕”。
打好了糕,母亲就撒上凉水,切成十几公分一块、一块的,拿到储藏间里放好,等到正月初二早晨,母亲很早就把它取出来,再放到大铁锅里蒸,蒸熟后放到小铁盆里,放上一双筷子,先敬天地,敬灶神。做完了这些礼道,就撒上红糖,搅拌均匀,真是“色、香、味”都有了,闻着年糕飘来的阵阵香味,舌蕾蠕动,真想快吃年糕。这时母亲就会催促着说:“快吃吧,年糕好吃,年年高,年年长高。”


母亲的年糕张玲霞阅读答案
因我家年年正月初二早晨必吃年糕,从母亲最初的蒸年糕、打年糕、买年糕,到母亲不在了的我和老父亲买年糕,几乎从没有间断过,今年因我事多而一时疏忽,大年初二全家人没吃上年糕,我感到后悔,心里很不得劲,思来想去,这时候我想起了母亲的年糕。 儿时记得做年糕的原料主要是大黄米和什么粮食作物,现在已记不清了,...

靖江市19247127521: 母亲的年糕张玲霞阅读答案 -
廉东小儿: 母亲的年糕在乡下,人们普遍认为过了腊八就是年,便由此开始忙活.母亲也要着手做年糕了.年糕,是从我记事起她每年都要亲手制作的年货之一.黍谷早已碾成米.母亲取下挂在储物间墙上的那个大竹篮,里里外外刷洗干净,里面铺上笼布...

靖江市19247127521: 年糕妈妈两个孩子差几岁
廉东小儿: 年糕妈妈,两个孩子相差4岁&nbsp 年糕妈妈怀小发糕的时候,年糕刚上幼儿园,为了让年糕接受即将有小宝宝加入的事实,她提前一年就开始铺垫,比如陪年糕看他喜欢的小猪佩奇,有意无意地聊起“家里有两个小宝宝”的话题.让年糕慢慢开始期待妈妈再生一个弟弟妹妹的情景.

靖江市19247127521: 烈士陵园扫墓高中作文800字
廉东小儿: 烈士陵园为烈士纪念设施的一种,烈士纪念设施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为纪念烈... 但却从没去过,只知道妈妈买年糕时总挑慈城的买. 究竟那里有什么风景?还有烈士...

靖江市19247127521: 有没有关于感恩老师班会的主持词啊,星期五就要用啊,急!!! -
廉东小儿: 主持人:先请大家来看一个故事!(播放音乐《感恩的心》,请一个学生朗读) 附: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

靖江市19247127521: 母亲蒸上小年糕扩写句子 -
廉东小儿: 勤快的母亲麻利地蒸上了家人刚刚做好的小年糕...

靖江市19247127521: 春节孕妈妈饮食健康5原则是什么内容? -
廉东小儿: 春节孕妈妈饮食健康5原则内容如下; (1)肉、菜分量要均衡 传统春节饮食总是肉... 传统春节饮食中,各种甜食也占有很大位置,比如各种年糕、糖果、蜜饯以及各种饮...

靖江市19247127521: 急需著名作家关于年夜饭的描写
廉东小儿: 春节临近了.窗外,孩子们放炮竹声音,噼噼啪啪地传了进来.我的心蓦地沉重起来... 母亲亲手蒸地糯米红枣年糕,萝卜肉馅的饺子等等,摆满了一大桌子. 我和姐姐急的...

靖江市19247127521: 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跟什么有关 -
廉东小儿: 中国是具有悠久农业历史的国家,她的民间传统节日亦主要与农业节气有关. 例如:一月一,是为春,百物复苏.二月二,龙抬头,也就是播种节,民间讲究吃炒豆子. 三月三,看祖先,(清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