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嗟来之食的中心思想或道理

作者&投稿:典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齐人不食嗟来之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告诉我们做人要活得有尊严,脾气不要太倔强。其实呢,那个饿者可以先吃食物,在用劳动来换,这样就不会丢失尊严了。他也不会饿死了。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做好饭汤等食物摆在大路边,等待把食物给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喝道:“喂!来吃吧!”
那人瞪大他的眼睛盯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侮辱我的尊严的食物,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还是可以去吃。”
出自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的《礼记》。
原文如下: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不食嗟来之食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饿死。贫穷并不可怕,但心不能穷。如果心穷了,那就真穷了。

扩展资料:
成语解析
中国的传统尤其看重做人要有骨气,用通俗的话来说,人活的是一口气,即使受苦受难,也不能少了这口气。还有一些类似的说法,比如人穷志不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人要脸,树要皮……都表示了对气节的看重,对人的尊严的强调,对人的精神的重视。
在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在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之间,在人的尊严和卑躬屈膝之间,前者高于、重于后者。在二者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宁可舍弃后者,牺牲后者,不使自己成为行尸走肉,衣冠禽兽。人之所以为人,而非行尸走肉,区别大概正在这里。
编者简介
戴圣,字次君,西汉时人,据据《汉书·儒林传》《广平府志》《归德府志》《客家戴氏族谱》《新泰县志》等古文献均记载其为西汉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曾任九江太守,平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尤重《礼》学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嗟来之食

道理 : 他们有尊严,宁可饿死,也要安住人格。
故事:嗟来之食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征战,老百姓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灾,老百姓就没法活了。这一年,齐国大旱,一连3个月没下雨,田地干裂,庄稼全死了,穷人吃完了树叶吃树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着一个个都要被饿死了。可是富人家里的粮仓堆得满满的,他们照旧吃香的喝辣的。

有一个富人名叫黔敖,看着穷人一个个饿得东倒西歪,他反而幸灾乐祸。他想拿出点粮食给灾民们吃,但又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他把做好的窝窝头摆在路边,施舍给过往的饥民们。每当过来一个饥民,黔敖便丢过去一个窝窝头,并且傲慢地叫着:“叫花子,给你吃吧!”有时候,过来一群人,黔敖便丢出去好几个窝头让饥民们互相争抢,黔敖在一旁嘲笑地看着他们,十分开心,觉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的活菩萨。

这时,有一个瘦骨嶙峋的饥民走过来,只见他满头乱蓬蓬的头发,衣衫褴褛,将一双破烂不堪的鞋子用草绳绑在脚上,他一边用破旧的衣袖遮住面孔,一边摇摇晃晃地迈着步,由于几天没吃东西了,他已经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走起路来有些东倒西歪了。

黔敖看见这个饥民的模样,便特意拿了两个窝窝头,还盛了一碗汤,对着这个饥民大声吆喝着:“喂,过来吃!”饥民像没听见似的,没有理他。黔傲又叫道:“嗟(jie),听到没有?给你吃的!”只见那饥民突然精神振作起来,瞪大双眼看着黔敖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这样的嗟来之食!”

黔敖万万没料到,饿得这样摇摇晃晃的饥民竟还保持着自己的人格尊严,顿时满面羞惭,一时说不出话来。

本来,救济、帮助别人就应该真心实意而不要以救世主自居。对于善意的帮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面对“嗟来之食”,倒是那位有骨气的饥民的精神,值得我们赞扬。

解释

"嗟来之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

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
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礼记 檀弓下》)

译文:
齐国发生了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放了食物,等待饥民来,给他们吃。
有个人饿得很厉害,用衣袖蒙着脸面,拖着鞋子,踉踉跄跄地走来。
黔敖见了,左手拿着饭菜,右手端着汤,吆喝道:喂!快来吃吧!那饥民抬眼望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吆喝来的饭菜才饿到这个地步的。"黔敖跟在后面表示歉意,但是这个人始终不肯吃,便活活饿死了。

注解:
黔敖:春秋时齐国的一个富翁。

袂:读mèi ,衣袖。

辑:拖着不使脱落。

屦:读jù ,用葛麻做成的单底鞋。

贸贸:同“眊眊”,蒙昧不明的样子。

嗟:感叹词。

嗟来之食:指侮辱性的施舍。

分析:
这个故事写了一个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有骨气的穷人。后世以“嗟来之食”表示侮辱性的施舍。吴晗在《谈骨气》中引用这一故事为论据,说明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有骨气的。范晔《乐羊子妻》中的乐羊子之妻以这个典故奉劝丈夫,要他做一个品行廉洁而有志气的人。这个故事流传千百年,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刚在做!!!!

人要有骨气

告诉我们做人要有骨气`


君子不吃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的故事
"不吃嗟来之食"原句是"不食嗟来之食",意思是: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让自己饿死。这句话选自选自《礼记檀弓》里面的一个故事,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的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

君子不受嗟来之食的意思 哪怕饿死也不打破这个原则的意思
1、君子不食嗟来之食意思是: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饿死也不打破这个原则。2、嗟来之食: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喂”。3、“君子不食嗟来之食”出自《礼记·檀弓》中的《不食嗟来之食》

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
3、不食嗟来之食表示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这是一个人坚持尊严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尊严,不轻易接受别人的施舍,更不应该为了利益而出卖自己的尊严。不食嗟来之食的来源 1、不食嗟来之食这句话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在春秋...

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
不食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饿死。贫穷并不可怕,但心不能穷。如果心穷就真穷。选文中的“饿者”不吃“嗟来之食”,表现的是做人应有的骨气、志气,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一种精神”。出自:《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

好汉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
意思 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让自己饿死。做人要有骨气,用通俗的话来说,人活的是一口气,即使受苦受难,也不能少了这口气。

嗟来之食的故事和含义简短
指带侮辱性的施舍 嗟来之食的意思及成语故事3 典故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礼记·檀弓下 释义 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带有侮辱性的 相近词 盗泉之水;成语嗟来之食 拼音jiē laacutei zhī shiacute解释原指悯人饥饿,呼其,ldquo嗟,来食rdquo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和用...

嗟来之食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听过成语故事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嗟来之食的意思及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嗟来之食的意思及成语故事1 【成语】: 嗟来之食 【拼音】: [jiē lái zhī shí] 【解释】: 悯人饥饿,呼其,“嗟,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和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财富或食...

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
嗟来之食指的是带有侮辱性或不怀好意的施舍食物。嗟来之食这个词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在古代社会,经常有饥荒的时候,有些人会因为没有食物而挨饿。于是,有些富有的家庭会在街头施舍食物给穷人。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可能出于傲慢或不尊重的态度来施舍食物,他们可能会用“嗟来”这样的语气词来呼唤...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请教一下这句话的出处和意思?
释义:人格高尚的人不吃带有侮辱性施舍的食物。出处:西汉·戴圣《礼记》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白话释义: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

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予唯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
6.出自:《礼记-檀弓下》:齐大饥。7.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8.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9.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10.曾子闻之,曰:“微和!其嗟和,可去,其谢也,可食...

正安县15646948968: 嗟来之食故事 启示 -
宇文晴盐酸:[答案] 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人格尊严比生命还重要,要做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人.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也绝不能做出辱没骨气和志气的事情.

正安县15646948968: 《嗟来之食》本文的中心思想 -
宇文晴盐酸: 《嗟来之食》写了一个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的有骨气的穷人,说明人的尊严比生命还重要,赞扬了他为维护尊严而斗争的精神. 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②,贸贸然③来.黔敖左奉④食,右执...

正安县15646948968: 嗟来之食的寓意是什么 -
宇文晴盐酸: 这个故事写了一个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有骨气的穷人.后世以“嗟来之食”表示侮辱性的施舍.吴晗在《谈骨气》中引用这一故事为论据,说明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有骨气的.范晔《乐羊子妻》中的乐羊子之妻以这个典故奉劝丈夫,要他做一个品行廉洁而有志气的人.这个故事流传千百年,有着积极的意义,引导我们要做一个像他那样的人.【忧乐美 团队---生同一个寝】为您解答 =====满意请采纳为满意答案吧====

正安县15646948968: 嗟来之食故事 启示 -
宇文晴盐酸: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做好饭汤等食物摆在大路边,等待把食物给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喝道:“喂!来吃吧!” 那人瞪大他的眼睛...

正安县15646948968: 读了不受嗟来之食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
宇文晴盐酸: 如果我是文中挨饿的齐国人,我遇到这种情况也不会吃“嗟来之食”.因为“嗟来之食”是对别人的侮辱,人们为了尊严,也宁肯不吃“嗟来之食”饿死. 在生活的道路上,不论你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要低头,永远不要丢掉自己的尊严.这是走向成功之路最重要的条件.

正安县15646948968: 不食嗟来之食 寓意 -
宇文晴盐酸: 忘了具体的时代和人物了,是说,有个人贫困潦倒,饿在路边,然后有个有钱人路过,给他吃的,对他说:"嗟,来食!" 嗟是个不礼貌的语气词,表示对那个穷人的蔑视,所以此人宁可饿死,也不吃他给的东西 所以,不食嗟来之食就表示人穷而有志气,不能因为贫困就被人瞧不起.

正安县15646948968: 嗟来之食的意思,寓意,启示! -
宇文晴盐酸: 贬义词 《礼记·檀弓下》记载:春秋时齐国闹饥荒,黔敖在路旁施舍食物,对一个饥民说:“嗟!来食.”饥民说,我正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后用“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选自《礼记·檀弓下》

正安县15646948968: 成语故事嗟来之食是怎样的?
宇文晴盐酸: 嗟来之食的成语故事:春秋时候,齐国遇上大灾之年,民穷粮缺,一群群饥民,四处流亡.这时,有一个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为了显示他的仁慈,就在大路边上准备一些...

正安县15646948968: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宇文晴盐酸: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 道德高尚的人(代指君子)不会去吃别人施舍来的食物.意指品行得体的人,决不会在别人面前卑躬屈膝,接受别人的怜悯,不管处境多么困难也不会在尊严上贬低自己.

正安县15646948968: 一箪食一豆羹告诉我们了什么道理 -
宇文晴盐酸: 告诉了我们要有自尊心,不能因为一箪食一豆羹就忍气吞声苟且偷生,放弃自己的尊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