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一念无明而生万法。请问佛可知无明是如何产生的?无明到底是什么?

作者&投稿:都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一念无明而生万法。请问佛可知无明是如何产生的?无明到底是什么?~

所谓万法,不是宇宙真实之存在,而是我们的分别认知。心经云“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有生有灭即是无明,问“无明从何而生?”甚至“如何去除无明?”即是无明烦恼心。而万法不生不灭是智慧,问万法何生何灭是无明。所以楼主的问题问错了!
末学合十。

1、佛教讲无明就是三毒,也就是贪嗔痴。贪是贪心,嗔是嗔心,痴是愚痴。无明之人便是看不清事物本质,不知道万物空无自性,而执着于本质为空的事物上的人。
2、无明是指不知意识心之虚幻,执为实不坏我,故令阿赖耶识起行支,依于末那之执我而执名色,遂至轮转生死。大乘佛法把无明分成两个部分:一念无明,无始无明。
3、无明是佛学的名词。在小乘佛法里,无明是十二因缘的起首,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4、我们的思想情绪都是无明,生从哪里来?死向何处去?父母未生前,我究竟是谁?死后是否真有轮回?有没有我?这些一概不知,皆在无明中。大无明就是一切的大疑问,学佛不从这里入手,一切都是空事,没有用,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此是因地法门。
5、其次,我们心念的来去,以及思想情绪控制不住,自己做不了主,反而做了思想情绪的奴隶,这些妄想烦恼从哪里来?是唯心?是唯物?是生理?是心理?自己永远搞不清楚,这就是无明。假如这个因地法门认识不清,只求佛保佑,求佛加庇,说老实话,这正是无明烦恼。
6、佛说永断无明,方成佛道。文殊菩萨担心我们不但无明断不掉,连无明是什么东西都莫名其妙,所以,特别代我们提出问题:云何无明?
扩展资料:
1、世尊说:"其四住地前更无法起故,故名无始无明住地。"也就是说,在凡夫众生还没有明心见性之前,生起一切烦恼都属于起烦恼。这四种住地的烦恼之前没有任何一法能够生起,因此叫做无始无明住地。无始无明住地所能生起一切烦恼叫做"上烦恼"。
2、这些上烦恼只有在我们明心见性之后,想要修学成为究竟佛的心生起之时,才会产生,所以上烦恼又称为"过恒河沙数修所断烦恼"。无始无明不是从众生的根尘识中来,这种无始无明从无量劫以来不与众生心相应,一直到菩萨第一次明心以后才第一次相应,所以说:"心不相应无始无明住地"。
3、二乘辟支佛阿罗汉断尽一念无明,即断了分段生死,舍报后可取涅盘。二乘辟支佛阿罗汉虽断尽了一念无明,却仍末与无始无明相应,没有到达无始无明境界。
4、无始无明从无量劫以来不与众生心相应,一直到菩萨第一次开悟明心以后才第一次相应,而仍然还没有断尽,要到佛地方才断尽。明心见性以后分断无始无明,仍然还有过恒沙数修所断上烦恼末断,名为尘沙惑未断,到这个时候才能称为到无始无明境界。
5、七住菩萨开悟明心时分破无始无明,同时也断一念无明四种住地烦恼之见一处住地烦恼,其他还有--欲爱、色爱、有爱住地三种住地烦恼,要到八地,才能断尽。故菩萨种性的佛子,不须断尽一念无明,便可直接破无始无明。
6、断尽一念无明,舍报后就可以取涅盘,所以菩萨在断一念无明之前应先求明心见性,免得成为菩萨声闻,那就不容易成佛了。断尽一念无明是悟后起修的内容。

无明,称为“独头”,也就是没有开头,无明与佛性同时存在,犹如金矿出矿时,金子与泥沙包裹在一起则为矿石。好比佛性是金子,无明是污垢的泥沙,一同出来。而只有不断修行佛法,最终破掉无明,犹如清洗金矿,将那些如石头,泥沙的无明洗净,去除,最终剩下如金子般的佛性。

佛本具足一切智,遍知过去与未来,即心即佛,本质太极,不生亦不灭,何来因果?此为何物?自心妄动,故有所束,自缚自迷故,心生矛盾,即是因果,无明之源。而佛对应的说法,在楞严经中可以找到,我不详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众生非众生,相妄性本真,本来无人我,名相皆虚妄。

佛当然知道了,佛再三暗示你,无明从无始无终不生不灭自己有; 无明就是不觉悟。佛不提“我,自己”是怕众生犯执。其实,“我、自己”都是假名,能说“我”说”自己“的这个才是真实的,不执著不妄想当下解脱。这个真实的也是假说,不可执著。要向灵知妙觉上去领悟。你若悟到佛教最高真理,灵知妙觉也是假说,真实的那个谁也说不出来,说出来就是所说的假的对象,不是真实的能说的本体。最终唯有大智觉悟者得知。

佛在楞严经中说,本觉非明,因明立所,所即妄立,生汝妄能。
经教正文,在此不作诠释,有一比喻,略示一斑:我们在入睡时突然做了一个梦,这个梦是因为什么做的呢,“似乎”没有原因,什么时间做的呢,也不知道。梦的过程中,我们不知道是在做梦,把一切梦境里的一切相,当成了实有。这时候我们就在“无明”中了,也就是“迷”,知道是梦就是“觉”的开始。。
梦(一念无明)不可消灭,但可以依梦来证明有个做梦的“心”的存在(以假修真破无始无明)。
注:本觉没有明与不明,当有个“明”的时候世界就要随着妄立了——最初进入“梦”的“心行”非常细微难知。
我们眼前的世界(法界)和梦一样,一切皆是心念所成虚妄之相,故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因果属世间法,真空假有。

佛性,不生灭不有无不来去,空即非空、有则不有。

佛性“观”因果,正如镜花水月,似有而不受、言无则影动。

无明的产生,在楞严经里说的很清楚,它起源于“起心动念刹那的法、我执”——本来是澄清明了、并没有其他,突然升起了“明了”、“我明了”,才有了自他、能所。这里的形容,跟大爆炸理论很相似。


哪些佛经里解释了如何从一念无明演化出了娑婆世界的六道轮回的境况...
觉明互照的对待久了,就会发生“疲劳”的病态,而幻现出物质色相等尘境,形成混沌浑浊的状态,由此而引生的尘劳烦恼,动起就成为世界万象山河大地,静态的就形成为虚空,虚空的体性都是相同的,世界万有的形相,就各有不同了,但世界和虚空都是妙明正觉的自性真心所幻现,它们之间无所谓同与不同,都是识心分别之有...

哪些佛经里解释了如何从一念无明演化出了娑婆世界的六道轮回的境况...
吃羊的人死后堕落为羊,这样十种不同种类的众生,死死生生,辗转报复。佛陀最后指出,这三种相续的颠倒妄想,都是因为正觉妙明的自性真心,妄生明了的知性,因明了的知性而妄生山河大地等世界万象,并且有成住坏空等次第的迁变流转,都是因此虚妄的颠倒妄想,以至于终而复始,相续不断。

为什么佛说我们是从无明而生的呢?
一切众生实是本来清净,由于过去一念无明妄动,便有行为造作,有行为造业,便有入胎之识,有入胎之识,便有现生之胚胎,有了胚胎便具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出胎后,六根就会有六种触觉,有六种触觉便有六种感受,有感受便懂得爱,懂得爱之后就会执著,极力去夺取,有所夺取便会形成未来世之业因...

用一念无明破无始无明,出于何种经典?哪些祖师的开示?
破必定要用一念无明的六根随便那一根打破,无始无明一破,见了佛性,见 闻觉知、一念无明、六根、六尘,即变为佛性,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修大乘法门必定要用一念无明打破无始无明,如参话头(参念佛是谁、本来 面目在那里、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参话头之念,就是一念无明六根的一根,囫的...

一念不觉生无明 无明生三细 三细生六粗。此句中 无名三细六粗 何解...
(三)境界相,又称现相、境相。由前转相,而妄现境界之相。盖能见相既起,则同时妄现此认识对象(客观)。六粗即:(一)智相,依境界相妄起分别染净,于净境则爱,于染境则不爱,称为智相。(二)相续相,依智相分别,于爱境则生乐,于不爱境则生苦;觉心起念,相应不断,称为相续相。

什么叫做无明的人
依于末那之执我而执名色,遂至轮转生死。大乘佛法把无明分成两个部分:一念无明,无始无明。无明是佛学的名词。在南传佛法里,无明是十二因缘的起首,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我们的思想情绪都是无明。

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请问一念不觉什么?而有无明。
害了眼病,看到空中有花,等眼病好了,却问:这空中的花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消失的?这问题根本就不成问题嘛。。。空中本没有花,是你害眼病产生的幻觉嘛,怎么问本就不存在的空花呢?一念无明是怎么产生的?无明就是空花,本来就没有嘛!真心本性不生不灭,是众生本具的。这不生不...

《一念无明》经典台词对白
《一念无明》就是由真实的社会新闻改编,讲述了余文乐和曾志伟饰演的父子彼此误会而又相互亏欠,因为母亲的去世让两个原本逃避的人不得不共同生活。说到《一念无明》的片名,导演黄进曾表示 “无明就是看不到的事情,一念就是一个念头,可是一念生万念,一个念头后还会有下一个,一个念头看不清楚,可能我们一直走下去方向...

月溪法师说的用一念无明来破无始无明,破了即是佛。那无始无明要是破了...
月溪法师错说!凡夫能感受到一念无明(四种住地烦恼);但是不能感知无始无明。大乘见道(禅宗破本参开悟明心)之时,才能打破无始无明。所谓打破,不是断除。是指无始劫以来,意识心第一次与无始无明相应。悟后渐次进修,才能一分一分渐渐断除无始无明。小乘阿罗汉未能打破无始无明,也就是说,根本没...

一念生三细这个词 是佛家学道家的吗?老子说的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念生三细」的概念与道教中「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根本就是两回事。佛教经云: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不觉生三细,仗境为缘长六粗。佛教说的是无明与轮回的观点,而道教说的是衍生论,虽然近似但是还是有别。另外,无明不觉生三细乃马鸣菩萨在印度时所提出,马鸣菩萨为佛灭度后...

顺城区17795458988: 佛教中一念无明从何来 -
中叔若吡拉: 《圆觉经》上说:证得佛果,破除最后一品无明烦恼时,就会知道,无明本无所谓“来”与“去”,因为它是没有实体可得的,就如同人生了眼病,看到光点,并不是现实世界中真有光点,是人在病中看到的幻像,眼病好了就消失了,再寻觅依旧了不可得.

顺城区17795458988: 万法源于一念无明,何来一念无明? -
中叔若吡拉: 你此一问,即是“无明”之源.《楞严经》讲:“知见立知,即无明本.”这句话告诉我们,无明来源于“立知”,即“哦,我知道了”.如果不用识心而用真心,知道得清清楚楚,但不会去想,“哦,我知道了”;当我们知道一个东西,反复去想,这是为什么呢?想明白,就是妄想,反而离智慧越来越远.所以,消除无明,很简单,放下,连放下都要放下,心中演若达多之狂性一歇,歇即菩提.

顺城区17795458988: 佛法中说的无明是什么意思? -
中叔若吡拉: 用最简单的话来讲,无明就是你被世间的表象所迷惑产生出来的错误思维,下面是比较专业的说法,请细读.无明是指不知意识心之虚幻,执为实不坏我,故令阿赖耶识起行支,依于末那之执我而执名色,遂至轮转生死.大乘佛法把无明分成两...

顺城区17795458988: 佛法中说的无明是什么意思? -
中叔若吡拉: 无明:我们迷惑无知,对善恶因果不明白,于佛、法、僧三宝不明白,也不知不觉,这就称为“无明”.在十二因缘中的“无明”是过去世烦恼的总称.

顺城区17795458988: 佛教到底是“性寂”还是“性觉”? -
中叔若吡拉: 施主,我们佛法是通过“觉”而达到“寂”.一个人如果不明白这个“性”是什么,即便是“寂”,那也是暂时的降伏它,早晚都要跳出来.所以“觉”是我们佛学的手段,“寂”是我们最终的目的.不觉,无所谓“寂".施主,您明白了吗?

顺城区17795458988: 关于“一念无明”及“菩萨道” -
中叔若吡拉: 他看见屋里空无一物, 只想着自己感知的空性, 却没想到自己正占据着中央位置.只要还有人在屋子里, 它就不是真正空的.最后他意识到, 直到他离开, 否则屋子永远不会真正空出来: 那就是无明破除、清净之心升起的时刻. 一旦心放下...

顺城区17795458988: 哪位大明白人可以回答:佛为什么会有最初的一念无明? -
中叔若吡拉: 你这个问题金刚藏菩萨早就问过佛祖了. 《圆觉经》(节选) 於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遶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

顺城区17795458988: 怎么才可以破一念无明,佛教大师来回答 -
中叔若吡拉: 第一:大师我不是,只不过说一下自己的见解. 第二:一念无明,本就不需要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可以一错再错.本性即圆满. 第三:无明即正觉,烦恼即菩提,知道黑而守其白,知道乱而守清静,身处淤泥而育红莲.

顺城区17795458988: 佛教的小乘、中乘、大乘、上乘怎么区分? -
中叔若吡拉: 佛教有四乘: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这个最上乘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样讲的.法华经以羊车喻小乘,鹿车喻中乘,牛车喻大乘,大白牛车喻一佛乘. 小乘,亦名声闻乘,谓闻佛之声教,悟四谛之理,断见思之惑,而人於涅盘者也....

顺城区17795458988: 佛学篇(28)问:请问“本来是佛”与“本来成 -
中叔若吡拉: 问:有言“众生本来是佛”,何因缘故,复起一念无明,以致迷真起妄.所谓本来是佛,是指众生本具之佛性也,以合众生本已证得如来果地之佛果.又言“众生本来成佛”,此言又更甚难明了,所谓本来成佛,其关键出于“成”字,既已成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