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节奏划分

作者&投稿:令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记承天寺夜游朗读节奏与停顿~

《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扩展资料《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 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 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

《记承天寺夜游》全诗朗读节奏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扩展资料: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于是写了这篇短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扩展资料

诗词节奏划分依据:

古诗词的诵读节奏的划分,通常有两种依据。或按音节划分,或按语意划分。也就是说在朗读时停顿的单位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节或意义。例如:“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依音节 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按意义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

一般来说,诗歌中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词主要是按意义单位来划分。如“无言/独上/西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这是按照动宾之间划分。更应注意词中“一字领”的句子,如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其中的“对”“渐”字必须停顿并重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记承天寺夜游》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2011-05-09
一、教学目标 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诵读、积累
三、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合作探讨。 五、教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有一人: 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苏轼)
你能替我介绍一下苏轼吗? 生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公元1083年10月12日的夜晚,和苏轼作一次心灵的交流吧。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 :记承天寺夜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听读录音 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 2、自由放声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提示:(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4、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 检测题(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2) 念无与乐者:(思考、想到)
(3) 月色入户:(门) (4)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5) 怀民亦未寝:(睡) (6) 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 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
检测题(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念无与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师:通过刚才的检测,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接下来给大家2分钟准备,我们举行朗读比赛。 (生准备) 5、挑战老师:师生朗读比赛
要求:读得流畅自然,读得声情并茂。 (男、女各一名,挑战教师,其他学生根据朗读要求,作点评。) (三)精读课文,与文本对话。
1、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1)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 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
(3) 面对所见夜景,苏轼生发了怎样的感慨?你是如何理解他的这种感慨的? 生成答案预设:
(1)一是因为作者被贬谪,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二是因为月色很美。(抓住“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句分析)
(2)描写夜景之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它给人的感受是空灵、皎洁、明净……
不错,此句定景仅用18个字,却创造出生动的意境,我们不妨仔细玩味,看它妙在何处? 品析语言方法指导:
抓住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含义,运用增减,调换法,通过比较来体味原文的精妙。 原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添一添,品意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
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 (2)改一改,品修辞 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庭下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 你认为改了之后的句子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预设参考答案:
(1)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以如积水空明的月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来描写月色,不仅创设了一个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意境,而且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然而添加语则写夏夜的嘈杂之声,既不符合时间,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
(2)改了之后当然不好。句中明喻、暗喻交错运用,以“积水空明”喻写月光的清澈透明,使人自然想起“月光如水”的名句,巧妙地把人所共知的名言作为自己笔下文字的注脚,文笔自是高出一筹。“水中”紧承上句,接着又设一喻,以水中藤蔓“藻荇”来喻陆上树木“竹柏影”,写出了竹柏月下投影的淡雅清丽,似一幅弥漫着水气的朦胧素描图画。而改了之后,就没有了原句的新意,也不够生动形象。
(3)月色常有,竹柏亦常有,但像我们这样赏月的“闲人”却不可多得啊! 写作背景链接:
元半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于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理解“闲人”:
由于作者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闲”是相对于“忙”来说的。它包含着作者的感慨和愤懑:眼前景色虽美,自己却壮志难酬。这其中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有闲赏月的欣喜,令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乐观的态度,旷达处世的胸襟。
(四)探究“文人心境” 结合本文及以下材料,请你探究一下什么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心境”。
材料1:柳宗元被贬到柳州,仍然在乎山水,题词写诗,最终被后人称赞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材料2:欧阳修,即使被贬到滁州,但仍与百姓同乐,写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名句。
材料3:范仲淹,驰骋沙场的时候就很乐观,在变法中被贬后,居于偏僻之地,但仍然保持着他积极的人生态度,挥笔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
师:解读了文本,读懂了作者,接下来我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生齐读) (五)师结束语: 苏轼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在江山风月中自得其乐。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豁达乐观的坚守如皎皎明月照亮了历史的天空!面对生活的风雨坎坷,愿我们的心灵也能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能够更加豁达从容!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停顿划分
原文节奏划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诗词介绍: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

记承天寺夜游每句划分节奏、全文解释、
(空格处断句,斜杠处分层)元丰 六年 十月 十二日夜,解衣 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起行。念 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 寻 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 庭下 如 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第一层叙事。第二层写...

实是欲界之仙都划分节奏
4. (1) 答\/谢中书\/书 (2) 记\/承天寺夜游 (3) 实是\/欲界之仙都 (4)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初三文言文节奏划分
由此看来,按照“而前则前”原则进行划分的句子,它的内容必须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关系,它的前后两层意思必须同时出现,这样它的节奏划分才有可能是正确的,否则,这一原则就不是正确的了。 四、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还有些句子,以上三种方法都不可划分,那就只好采用凭借语感、根据句意的方法进行划分了。 这...

记承天寺夜游的练习题,要问答题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字子瞻,号___,是___朝的___家。他与父亲___、弟弟___合称为“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2.填空: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 ,同时也抒发了自己 的苦闷心情。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3.翻...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比较阅读
(4分)16、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2分)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7.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3分)18.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答案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完成6—10题(15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⑴遂( )至承天寺寻( )张怀...

你怎样理解<<记承天寺夜游>>是散文作品,理由何在,请加以分析。_百度知 ...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

记承天寺夜游内容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值冬初,寒意森森,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欣然”写其兴奋喜悦...

《记承天寺夜游》问题解答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只有84个字,从胸中自然流出,“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无从划分段落。但它不是“在平地”直流的。只有几十个字,如果“在平地”直流,一泻无余,还有什么韵味?细读此文,虽自然流行,却“与山石曲折”,层次分明。“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这像是写日记...

信州区18490593424: 记承天寺夜游朗读节奏 -
爰仇积雪: 《记承天寺夜游》全诗朗读节奏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

信州区18490593424: 记承天寺夜游朗读节奏与停顿 -
爰仇积雪: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采纳哦

信州区18490593424: 4.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答 谢 中 书 书(2)记 承 天 寺 夜 游(3)实 是 欲 界 之 仙 都(4)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
爰仇积雪:[答案] 4. (1) 答/谢中书/书(2) 记/承天寺夜游(3) 实是/欲界之仙都(4)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信州区18490593424: 《记承天寺夜游》在句式、节奏、用词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
爰仇积雪: 特殊句式1、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定语后置) 2、省略句 : 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

信州区18490593424: 记承天寺夜游每句划分节奏、全文解释、 -
爰仇积雪: (空格处断句,斜杠处分层) 元丰 六年 十月 十二日夜,解衣 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起行.念 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 寻 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 庭下 如 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信州区18490593424: 语文的古诗句、古文怎么分节奏? -
爰仇积雪: 一般根据 音节(声律)和意义 来划分 . 五言、七言的节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一一 还有两种: 第一种,单音节在末尾.五言诗为二二一,七言诗为二二二一, 第二种,单音节在句中.五言为二一二,七言诗为二二一二,这也是比较常见的.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读少府之任蜀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四言绝句一般为二二.

信州区18490593424: 读诗要在哪些情况停顿? -
爰仇积雪: 首先:要弄懂其意,即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其正确的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 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而有人则会这样停顿:其一犬/坐于前,其原因是把“犬”...

信州区18490593424: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 -
爰仇积雪:[答案]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A.错误;句意为: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

信州区18490593424: 记承天寺夜游可划分几层?请写出各层大意,并指出各层在表达上有何不同.帮个忙 -
爰仇积雪:[答案]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叙事,点明事件时间、地点. 第二层写景,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 第三层议论,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

信州区18490593424: 记承天寺夜游结构是什么? -
爰仇积雪:[答案] 叙事 -赏月缘由{月色入户.怀民相与}乏居寂寞 记承天寺夜游- 写景-庭下月景-{积水空明.藻荇交横}景色宜人 抒情-愉悦苦闷-{但少先人. 希望能够解楼主的燃眉之急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