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平水韵》里的“还”字,既在“先”部,又在“删”部。其用法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希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平水韵》中没有的字怎么确定属于什么韵部?~

五歌平声。
下平五歌(举例):
歌多罗河戈阿和[和平]波科柯陀娥蛾鹅萝荷[荷花]何过[经过]磨[琢磨]螺禾珂蓑婆坡呵哥轲沱鼍拖驼跎佗[他]颇[偏颇]峨俄摩么娑莎迦疴苛蹉嵯驮箩逻锣哪挪锅诃窠蝌髁倭涡窝讹陂鄱皤魔梭唆骡挼靴瘸搓哦瘥酡颏。
看《广韵》或者《集韵》,也可以直接查《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收有《广韵》、《集韵》、《韵补》、《古今韵会举要》中大部份字的反切。
反切下字一般都是常用字,可以在《平水韵》中查到韵部。

扩展资料:
《平水韵》的106个韵: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
去声:一送、二宋、三绛、四真、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二十二杩、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平水韵

《平水韵》的使用方法其实很简单。

先说声调。今音分一、二、三、四四声,古音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水韵106部实际就分属于平、上、去、入四个类别之下。格律诗讲究平仄,如使用《平水韵》指导格律诗声调,则其中“平”即为平声,“上、去、入”即为仄声。

声调的问题解决了,下面来说韵的问题。在今音中,什么样的字可以放在一起押韵,你一定很清楚了,粗浅地说,比如“楼、洲、头”这类字,因为都以韵母(ou)结尾,所以读起来顺口,是可以一起押韵的字,这么来讲你理解起来应该没有困难。那么在古代,这个道理也是同样,《平水韵》的106个韵部,正是按照字的古音来归纳的,比如“上平一东”中的所有字,在古代均为同一个韵母;“上平二冬”中的所有字,在古代均为同一个韵母;“上平三江”中的所有字,在古代均为同一个韵母……依此类推。而相应地,不同韵部中的字,在古代就不是同一韵母,尽管也许在今天,由于语音的演变,它们的韵母部分读音趋于相同了。比如“上平一东”和“上平二冬”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在今天这两个韵部中的字韵母基本都是“ong”,读起来没什么差别,但在古代格律诗中是决不允许通押的。说到这里,为了使你的理解更清晰,我还想反过来再举一个例子,由于语音的演变,在古代韵母相同、属于同一韵部的字,在今天也有可能出现分化,不再押韵,比如“上平五微”中的所有字,把它们用汉语拼音注明今音,会发现它们的韵母部分很明显分成了读“i”和读“ei”两类,在今天“i”和“ei”是不能通押的,读起来很不顺口,但是在古代这些字有着相同的韵母,并未分化,是同一韵部的字。

总之《平水韵》是一部很简单的韵书,你只需知道同一韵部下的所有字音调相同、韵母部分相同便可以了,按照这一标准,把所有汉字分成了106类。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明了之处,可以追问。

我手里资料<还>字在平水韵也是分在两个韵部
上平声 十五删
下平声 一先
遇到种问题你要去查汉语大字典或康熙字典
广韵户关切,关字在十五删,所以如果用删部押韵
还字你就取户关切的解释
《广韵》似宣切,宣属先部,所以如果用先部押韵
还字你就取似宣切的解释
不知道这样说你明白否?

===========字典资如下,供您参酌

《广韵》户关切

1)返回。《尔雅‧释言》:“还、复,返也。”《说文‧部》:“还,复也。”《广雅‧释诂二》:“还,归也。”《诗‧小雅‧何人斯》:“尔还而入,我心易也;还而不入,否难知也。”郑玄笺:“还,行反也。”晋陶潜《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朱德《登石门山》:“石门山上望韶关,千里江船一日还。”
(2)恢复;还原。《宋书‧徐湛之传》:“时有沙门释惠休,属文,辞采绮艳,湛之与之甚厚。世祖命使还俗。”宋王安石《上徐兵部书》:“还职不时,以惧以惭。”《明史‧太祖本纪二》:“己亥,免天下田租。吏以过误罢者还其职。”清魏源《默觚上‧学篇一》:“去本无以还其固有,损之又损以至于无。”

(3)交还,归还。《周礼‧秋官‧司仪》:“致饔饩,还圭。”郑玄注引郑司农云:“还圭,归其玉也。”《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若罪在难除,必不见置,当奉还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终余年。”《南史‧江淹传》:“前有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小生虽贫,我可不贪这等钱物,明日若有人来寻,山神,你便是证见。我两只手便还他,也是好勾当。”

(4)顾,回头。《左传‧昭公二十年》:“肆行非度,无所还忌。”杜预注:“还,犹顾也。”《汉书‧项籍传》:“羽还叱之,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颜师古注:“还谓回面也。”《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还眺洞门崖壁,更尽峥嵘之势。”

(5)回报;回击。《老子》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口马了又要还嘴。”鲁迅《三闲集‧序言》:“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对于青年,我敬重之不暇,往往给我十刀,我只还他一箭。”

(6)还债;交纳(赋税)。《篇海类编‧人事类‧部》:“还,偿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益凉二州奴婢,自八年以来自讼在所官,一切免为庶民〔人〕,卖者无还直。”唐杜甫《岁晏行》:“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店小二哥,还你房钱。”《儒林外史》第三十二回:“张俊民还了面钱,一齐出来。”蹇先艾《在贵州道上》:“‘他欠我的钱不还!’老太婆恨恨地说。”

(7)后退。《玉篇‧部》:“还,退也。”《仪礼‧乡饮酒礼》:“主人速宾,宾拜辱;主人答拜,还宾拜辱。”郑玄注:“还,犹退。”《汉书‧周昌传》:“昌尝燕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颜师古注:“还,谓却退也。”

(8)环绕。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部》:“还,今人还绕字用环,古经传祇用还字。”《左传‧襄公十年》:“诸侯之师,还郑而南,至于阳陵。”杜预注:“还,绕也。”《汉书‧食货志上》:“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易。”颜师古注:“还,绕也。”宋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9)积聚。《方言》卷十三:“还,积也。”钱绎笺疏:“古人环作还,环绕即积聚之义。”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干部》则以为“《方言》十三‘还,积也’,疑‘迹也’。”

(10)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假若”,“如果”。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还,犹云如其也。”唐韩愈《送文畅师北游》:“僧还相访来,山药煮可掘。”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元高明《琵琶记‧五娘吃糠》:“婆婆,你还死教奴家怎支吾﹖你若死教我怎生度﹖”

(11)通“营(<现代音>ying2<\/现代音>)”。谋求。《荀子‧君道》:“不还秩不反君。”王念孙杂志:“还读为营。言不营私、不叛君也。营与还古同声而通用。”《管子‧山至数》:“内则大夫自还而不尽忠,外则诸侯连朋合与,熟谷之人则去亡,故天子失其权也。”《战国策‧秦策三》:“夫公孙鞅事孝公,极身毋二,尽公不还私,信赏罚以致治。”

(12)姓。《万姓统谱‧山韵》:“还,周还无社萧大夫。”《清稗类钞‧姓名类》:“还,姓。”

《广韵》似宣切

(1)旋转。《庄子‧庚桑楚》:“夫寻常之沟,巨鱼一尢所还其体,而鲵鱼酋为之制。”陆德明释文:“还,音旋。回也。”《汉书‧晁错传》:“如此而劝以厚赏,威以重罚,则前死不还踵矣。”颜师古注:“还,读曰旋。旋踵,回旋其足也。”三国魏曹植《美女篇》:“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南朝齐王融《栖玄寺听讲毕游邸园》:“流风转还径,清烟泛乔石。”
(2)迅速,立刻。《管子‧任法》:“而失君则不然,法立而还废之,令出而后反之。”《汉书‧董仲舒传》:“此皆可以还至而(立)有效者也。”颜师古注:“还读曰旋。旋,速也。”汉曹操《蒿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3)敏捷。《诗‧齐风‧还》:“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毛传:“还,便捷之貌。”

(4)短少,淡薄。也作“木还”。《尔雅‧释木》:“还味,棯枣。”郭璞注:“还味,短味。”阮元校勘记:“《说文》、《玉篇》皆于‘木还’下云:‘木还味,稔枣。’……稔,熟也,枣过熟者味短也,故名还味。”

(5)副词。表示时间,相当于“便”,“立即”。杨树达《词诠》:“还,时间副词。表疾速。读与‘旋’同。今言‘随即’。”《荀子‧王霸》:“如是则舜禹还至,王业还起。”王念孙杂志:“还至,即至也。还起,即起也。”《礼记‧檀弓上》:“还葬,县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哉。”郑玄注:“还之言便也,言已敛即葬不待三月。”《汉书‧董仲舒传》:“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此皆可使还至而有效者也。”颜师古注:“还读曰旋。旋,速也。”


关于民国初期通电的问题
民国时期电报的发报月份用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代替,而日期用韵目代替。清政府开通电报之初,发送电报非常昂贵,按字论价,所以用地支代替月份,用韵目代替日期。这种方法在电报领域一直延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韵目代日以金代编修的《平水韵》的韵目代表...

平水韵表中总字有平声和上声两读。问〈万紫千红总是春〉诗句中的总字...
总字依古音属于可平可仄且意义不变的字,今音则为仄。是平是仄看具体语境。七字诗律有两种基本格式:1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2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万紫千红总是春中的总字则为上声(仄)符合基本格式。

关于宋词定韵的问题~进来下
诗均以杜诗为例,不再注明):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飞”和“稀”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读来并不押韵。又如第二首: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猜”和“回”在《平水韵》中同属十灰,...

请对律诗押韵很了解的解答问题~~~
古韵是古韵,不能拿普通话来套.比如说吧,竹和肉是一韵,你想得通嘛?这里面有古音的问题,有入声的问题,比较复杂.还是举例吧:院字,古音同万;皆,古音为jiai阴平;就你说这首里面,一、白、月、不、达是入声。拿普通话来划的话,平仄都不对了。看看平水韵吧,虽然很无聊,但是对学习古诗,有帮助的...

词作中去上声可以互押吗?
经王力先生研究认为清朝仲恒的《词韵》是最为中肯的词韵书,这本书将《平水韵》里面的韵部(106部)二次分类,分为十九个韵部,也就是说《平水韵》中不在一个韵部的两个字在《词韵》中可能就是同一韵部得了,作词时是可以视为押韵的。例如《词韵》第一部:平声东、冬、钟,上声董、肿,去声送...

请教诸位才子大师平水韵问题
问:鹈鴂的 鴂 字 属于平水韵入声哪个韵部?答:属于入声中的“九屑”。以下为“九屑”所有字:入声[九屑]:屑节雪绝列烈结穴说血舌洁别缺裂热决铁灭折拙切悦辙诀泄锲咽[呜咽]轶噎彻澈哲鳖设啮劣玦截窃孽浙孑桔颉拮撷揭褐[曷韵同]缬碣[月韵同]挈抉亵薛拽[曳]爇冽瞥迭跌阅餮耋垤...

七律:寻根问祖
七律:寻根问祖 诗\/金文丰 先祖迁徙入凤园,西岐繁衍上千年。传承历史延家谱,接力人生续汉篇。俭朴探索沧海路,勤劳耕读梓桑田,树高百丈根连土,流水奔腾恋起源。注释:平水韵(孤雁入群格)

学写诗词联语碰到一个特别难解决的问题一一平仄字分不清的问题。如果...
“通俗地说,一声和二声就是平,三声和四声就是仄。”——这话显然只是对于一般入门的人来说的,为了简单求快,这么来理解对于大多数字倒也适用,但是我们要真正辨识古音,能够正确运用格律知识去理解创作诗词,就需要去查询《平水韵》表来确定字的平仄。如你所说的“急”字,就是很典型的古入声字...

“四星连珠”问苍天
“ 四星连珠 ” 问苍天 杨永生 既然微服言私访,仪仗高悬何考量?莫是夜灯风暗送?!恶魔闻信换袈装。人间纵有不平事,巡案无深妄为常。带路党和天一道?同尘患寡地忧伤!——平水韵 阳历:2022年4月18日【於西安】农历:【二零二二虎年】壬寅年【三月】甲辰月【十八】辛丑日 点注:...

关于诗词格律的问题.
如七绝“仄仄平平仄仄平”每两字一步划开来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就像人走路,左脚一脚,右脚一脚才算上一步。2,交替:一个律步连着一个律步必须是平仄错开的。这里主要看一步里的第二个字。人们常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因为每步里的第二个字才是格律的关键。3,律句:一首...

陇西县15072938703: 平水韵有两个来源分别是 -
逄咳安卡: 1、公元1229年,金朝的王文郁编了一本韵书叫《平水新刊韵略》,分106韵; 2、公元1252年,又有刘渊编了一本《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107韵.两种书的分韵基本相同,仅在上声拯韵是否并入迥韵这一点有差别. 两个作者都和平水(今山西临汾)有关,王文郁曾在平水作官(古书记载他是“平水书籍”,即平水地方管理图书的官员);刘渊据说是平水人,他们的韵书的韵部系统就被称之为平水韵.知道了吧!!!!!!

陇西县15072938703: “剪不断理还乱”的“还”字应该怎么读? -
逄咳安卡: 读huan,古代诗词遇到这个字基本上都读huan.hai这个音是现代人的读法,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一书中也找不到读hai的这个字,只有读huan这个字.依照该字典,通常将还(huan)这个字解释成以下几种意思: 1.返回.2.交还、归还.3....

陇西县15072938703: “不” 在词中 是平声 还是仄 -
逄咳安卡: 这个要分情况. 一、新韵 在“人不寐”中,“不”在四声字前为平声(二声),其他的为仄声,比如说“不知天上宫阙”中,则是仄声. 二、平水韵 一般为仄声(入声),并且“人不寐”中也是,还有“向晚意不适”中也是,不管变调. 若通...

陇西县15072938703: 平水韵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最后一个字韵要在平水韵中,测律老说该字不在平水韵中. -
逄咳安卡: "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书今佚).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193韵.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大宋重修广韵》(《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又细分为206韵.但《切韵》、《广韵》的分韵都过于琐细,到唐朝有了"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临近的韵合起来用.到了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陇西县15072938703: 平水韵部如何使用 -
逄咳安卡: 《平水韵》的使用方法其实很简单.先说声调.今音分一、二、三、四四声,古音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水韵106部实际就分属于平、上、去、入四个类别之下.格律诗讲究平仄,如使用《平水韵》指导格律诗声调,则其中“平”即为平声...

陇西县15072938703: 古诗词平水韵的仄声字和平声字怎么分 -
逄咳安卡: 古韵四声为“平上去入”,平即平生,上去入为仄声.普通话取消了“入声”,将它们分别归入“阴阳上去”,有的还是仄声,有的变成了平声.如果要追究哪些字是原来的入声,非常困难,即使列一个表也记不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按照《平水韵》中韵部表查找.《平水韵》对平仄分的很清楚.

陇西县15072938703: 如何使用平水韵 -
逄咳安卡: 楼上说的全对,关于你提出的问题,不用背,给你一个最简单便利的方法,去大型书店或古籍书店买一本诗词格律书,一般后面都有归类,你要填词什么的时候会很便利你使用. 总得来说,词韵较诗韵宽要求一些,律诗一般要求不能出韵,就是押韵的字只能在同一韵部去找.比如一东和二冬,古音有区别,但现代发音很难区别得出,这种情况,现在有争议.有人主张要沿用古音来作诗填词,也有人主张现代了当然是用现代汉语的韵部.反正没有定论.

陇西县15072938703: 声字在古代属于哪个韵部 -
逄咳安卡: 词林正韵. 声——于平水“庚”部,词林“第一十一部 平声 八庚九青十蒸 通用 上声 二十三梗二十四迥 去声 二十四敬二十五径 通用”

陇西县15072938703: 平水韵 中华新韵 词林正韵 -
逄咳安卡: 《平水韵》为写格律诗所用. 《词林正韵》是在《平水韵》的基础上归并而成的,供填词使用. 《中华新韵》是按照现代汉语拼音归纳而成的韵书,方便支持新韵的现代人写诗、填词,但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有什么疑问,可以私下里细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