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汉朝大将韩信怎样被斩的历史?

作者&投稿:崔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汉朝开国大将韩信是怎么死的?~

刘邦带兵征缴反叛,临行授意吕雉除掉韩信。萧何劝韩信归隐山野以求平安。后吕雉召来萧何,对其恩威并施,称韩信府下人上书告其欲反,要求萧何协同自己除去韩信,萧何耿耿直言,历数韩信的功绩和数次拒绝旁人策反的实情。
此时,吕雉对萧何吐出了肺腑之言:担心刘邦死后,自己和太子势弱且又树敌颇多,韩信威信极高,恐为他人利用,从此江山将不太平,恳求萧何为社稷着想,萧何受到了震动,因不忍见天下再生动荡,答应了吕雉。此时侍卫来报,韩信携一女子连夜出城,吕雉下令乱箭射杀,被萧何拦下。
残山、冷月、荒野,萧何追上韩信与萧静云。萧何直言韩信,自己奉皇后懿诏,召韩信入宫受死。韩信称自己不入宫,萧何劝韩信反,韩信感叹功成图自在何必身躯老后再葬埋,决定赴死。韩信在萧何的大汉江山、天下苍生和自己的良心之三拜中,绝然而去。

扩展资料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射阳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人。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 ,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
出身贫寒,放纵不羁。参加秦末农民战争,投奔楚将项梁和项羽,没有得到重用。后来投奔沛公刘邦,得到太仆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中途逃亡。
经过重臣萧何力荐,拜大将军,制定“汉中对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夺取关中。刘邦兵败彭城后,带兵大破楚军,平定魏豹。北伐代国,后,将精兵献给刘邦,背水一战击败赵国,派人降服燕国。支援刘邦清除项羽援赵奇兵,平定赵国全部城邑。
参考资料来源:文化中国-韩信之死成败在萧何 《成败萧何》新视角解读人性

由题意可知列成五列纵队(每行五人)少3人,列成七列纵队(每行七人)少3人,所以总人数应该是5和7的公倍数少3人,先求出5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5×7=35,且这队士兵约在三百到四百人之间,就找公倍数在300-400之间的312、347、382,同理,又因为成三列纵队(每行三人列)多2人,所以总人数应该是3的倍数多2人,最终符合题意的是347.答:这队士兵约有347人.

韩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正月,这位汉初三杰之一的大功臣却被杀予长乐宫中,甚至被夷三族。窨是什么原因导致韩信的人头落地呢?

过去有的论者认为这是刘邦出于消除统一隐患的考虑。西汉初年,六国旧贵族和关东豪杰的分裂活动虽然基本上被控制了,但还存在着另一种割据势力,这就是诸侯王。西汉初年,功臣为王者七人,韩信为楚王。异姓诸王据有关东的广大区域,拥兵自重,专制一方,实为统一隐患,是中央集权的严重障碍。这就迫使汉高祖采取断然手段,来消灭包括韩信在内的各民姓王,韩信因此被贬为淮阴侯后,虽然再无一兵一卒,但其勇略震主,功盖天下的威望,仍使刘邦感到威胁,终于动了诛杀之念。

有的学者指出,韩信被杀,祸起于自请封王。在平定三齐之后,韩信与刘孝正被楚军围困在荥阳的危急关头,竟上书刘邦,自请代理齐王。后来,韩信对刘邦没有主动封其为王而深表不满,借故不肯发兵,致使刘邦在固陵一役吃了败仗。对此,刘邦极为恼火,只是迫于当时形势,不便立即诛之。以后随着局势的稳定,韩信也就成了刀下之鬼。

关于韩信被杀的悲剧结局,历来为人们评论的一个课题。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史学界不少同志就韩信是谋反被杀、其罪当诛,还是刘邦、吕雉猜忌名将、杀戮功臣的问题展开了讨论。韩信因谋反而被杀的事件,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件疑案,学者之间历来有不同的看法。

一种意见认为。韩信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他蓄意谋反。司马迁、班固、司马光以至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清代史学家王鸣盛等人,都认为韩信被杀是罪有应得的。王夫之在《读通鉴论·汉高帝》条中,从韩信鼓吹有功当封。贪功以及破项羽后犹拥有强兵这三点来论证“云梦之俘,未央之斩”是韩信自己造成的恶果。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信自立为假王》条,也认为韩信自立为假王,已种下被杀的祸根。韩信早在楚汉战争量紧要关头时就曾逼刘邦封他为齐王,完全暴露了野心家的中嘴脸。因此,楚汉战争一结束,刘邦就夺了韩信的兵权,并把他徙封为楚王,都于下邳。韩信到楚后,野心不死,巡行所辖县邑,出入阵列兵仗,被人告发。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调虎离山之计,以出游云梦,会诸侯王于陈为名,乘韩信前来朝会之际,逮捕了他。刘邦念其大功。赦免了他。改封为淮阴侯,使居长安。韩信从此“常称病不朝从”,“日怨望,居常怏怏”。公元前200年,他勾结握有重兵的边将陈豨,再次阴谋叛乱。公元前197年,陈豨在代地叛乱,刘邦率兵亲征。韩信托病随,并乘机派人与陈豨约定,他在长安里应外合。正在这时,他的阴谋也再次被人告发。于是,萧何与吕后设计捕杀了韩信,消除了分裂的危险。有的同志还认为。亡周乱秦兵革之后,汉初社会各阶级都迫切需要休养生息,韩信从个人恩怨出发制造新的动乱,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所以吕后杀韩信直接避免了第二次楚汉战争的动乱,带有历史进步的色彩。这不仅为新建的西汉王朝除掉了一个大祸患,而且在客观上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然而,有些学者则从剖析韩信谋反出于诬陷出发,肯定他的被杀是一大冤狱。明代散文家归有光、清初诗人冯班。清代考据学家梁玉绳,都有这样的看法。梁玉绳《史记志疑·淮阴侯列传》条说:“信之死冤矣!前贤皆极辨其无反状,大抵出予告变者之诬词,及吕后与相国(萧何)文致之耳。史公依汉廷狱案叙入传中,而其冤自见。”清人郭嵩焘认为, 信“贵贱生死一取资于人,是乃人臣之定分。非能反者”。即是说韩信不可能谋反。近人朱东润也指出:“论者以为疑狱,真伪不可知”。照他们看来,韩信无意背叛刘汉王朝,他的被杀完全是吕雉猜忌名将,杀戮功臣的阴谋。说韩、陈勾结谋反,实是他们枉杀韩信所制造的一种借口。

总之,韩信为吕后与萧何深文周纳而死,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刘邦杀功臣特别是剪除异姓王,是他为了巩固新王朝而必然采取的政治方针;韩信死于正想乘隙揽权的吕后之手,这也不是偶然的事。当时身为丞相的萧何,却也深受刘邦的猜忌,自身难保。他原是韩信的保荐人,这时候不得不屈于吕后的意旨,诱杀韩信;如果他态度犹豫,就有遭受诛连的危险。结果,萧何就因诛韩信功。从丞相晋升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刘邦和吕后杀韩信(韩信虽为吕后所擅杀但在事后得到了刘邦的认可)这桩公案呢?这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考察。

在公元前206年至前202年楚汉战争的过程中,刘邦身边共有7人取得王爵,建立了半独立的王国。这些强大的异姓王的存在,对于汉封建国家的统一政权是严重的威胁。刘邦当初封他们为王,原是不得巳的权宜之计。他在做皇帝以后的第六个月,就借口诸王谋反,开始一个一个地收拾他们。对于韩信,刘邦既佩服他那“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才能,自称“不如”,同时又对他这种才能极不放心,一向“畏恶其能”。自然不会放过。从国家要统一的观点来看,汉初如果不剪除异姓王,战祸就不会消除,人们就不可能休养生息。所以刘邦杀功臣,尽管有“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味道,客观上却是符合人民利益的。然而,韩信谋反的罪名出于莫须有,刘邦也并没有立即杀掉韩信的意思。而吕后偏偏趁刘邦出兵讨伐陈豨的机会,迫不及待地主,设下圈套把韩信骗进未央宫,绑到钟室偷偷斩首,而且诛灭三族,则是为自己以后篡权扫除一大障碍。谋反云云,实是吕后的一个借口而已。这就是韩信被杀的真正原因。

韩信是秦汉之际的军事家,在秦亡汉兴的过程中,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被称为汉初“三杰”之一。但韩信在功成名就之后,却未能寿终正寝,而在汉高祖十一年(前196)被吕后、萧何诱杀于长乐宫钟室。韩信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史学界历来说法不一。
较普遍的看法是韩信因谋反而遭杀戮。汉高祖五年(前202),韩信恃功致书刘邦,请封假王。当时刘邦被楚军围困于荥阳,日夜盼望韩信率军来援。得此书信后,知是韩信故意借机要挟争权,震怒异常。张良、陈平认为,汉军形势不利,并无能力禁止韩信自立为王,不如顺水推舟,封他王爵,以收军心。刘邦领悟,便改口说:“大丈夫能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遂封韩信为齐王。刘邦同,意封韩信为王,实属不得已,故楚汉战争一结束就夺其兵权,并徙封为楚王。其间,齐人蒯通曾劝韩信自立为王,并向他指出继续听命于刘邦的危险性。韩信不忍背汉,又自以为功高,刘邦不会狠下毒手,遂不听。刘邦对韩信的戒心;并未因将其改封楚地而稍减。果然,不久刘邦就发现:项羽故将钟离昧与韩信交往密切,项羽败亡后,钟离昧竟亡归韩信。于是,刘邦命令捕昧归案。此时,韩信初至楚地,出入都以重兵保护,更加引起刘邦怀疑。恰值高祖六年(前201)又有人告其谋反,这就更坚定了刘邦诛锄韩信的决心。刘邦采用陈平之计,借口游楚之云梦,欲趁韩信不备擒拿。刘邦发使告诸侯会于楚国西界的陈。韩信闻讯,已猜出刘邦此行意图,欲发兵反,又自度无罪,欲见刘邦,又怕被擒,就这样犹、豫了多时。最后,他听从左右进言,于十二月刘邦至陈时,持钟离昧之首级前去朝会,岂料刘邦还是逮捕了他,载于后车。到洛阳后赦之,降封淮阻侯,使居长安。从此,韩信常称病不朝,日夜怨望,居常怏怏。他后来与握有重兵的边将陈稀约定,里应外合,准备叛乱。及陈稀反于代,刘邦亲率兵征伐,韩信托病不从,依原计划准备响应陈稀。他与家臣谋,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兵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却被手下一个舍人的弟弟告发。吕后遂与萧何设计,称陈稀叛乱已息,令朝臣入宫庆贺;韩信惊悉此讯,勉强人宫。哪里想到,一入长乐官,就被斩于钟室。由于《史记·淮阴侯列传》、《汉书·韩彭英卢吴传》的记载,韩信留给后人的形象便是计较个人得失,闹分裂,谋叛乱的阴谋家,他因谋反而死势在必然。
与此相反,有的学者认为,韩信谋反一说并无实据。首先,韩信无意叛汉。在秦亡汉兴的过程中,韩信为刘邦的帝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多次援救刘邦于军情危急之时;拒绝自立为王的劝诱,并说:“汉王遇我甚厚……吾岂可以娜(向)利倍(背)义乎?”及至闲居长安,丧失兵权时,他反而心生异志,岂不违背常理?第二,汉高祖十年(前197),陈稀举兵反,刘邦率兵击之,十一年破陈 。其后,发生了所谓韩信谋反事件。此时陈稀已败,何以里应外合?第三,韩信谋反事件的告发者,是韩信属下一个舍人的弟弟。那个舍人得罪于信,信将其囚禁起来欲加诛杀,舍人之弟遂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如果韩信真欲谋反,能将此秘密泄露给一个罪徒的弟弟吗?
有的学者指出,韩信之死,是由汉初统治者的预定国策所决定的。刘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封七名功臣为王,史称“异姓诸王”。他们据有关东的广大区域,拥兵自重,专制一方,是统一的隐患,是中央集权的严重障碍。为了帝位永固和刘氏天下的安全,刘邦必须为子孙后代扫清道路,那些功臣必然成为‘‘家天下”的牺牲品。异姓诸王中,长沙王吴芮势力最小,封国又僻远,处在汉与南越的中间地带,可起缓冲作用,因此幸免于杀戮。其他如韩王信、淮南王黥布、燕王卢绾由于刘邦怀疑、逼迫,以致走上反叛道路,最终被消灭。梁王彭越、赵王张敖则如楚王韩信一样,既无反状,又无他罪,却都以谋反为借口被杀。如果韩信是庸庸碌碌,谨小慎微者,或许可如吴芮一样免于一死。而韩信恰恰是“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良将,功高震主,刘邦怎能不视为喉中鲠骨?韩信之死,就如韩信本人所叹:“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广汉高祖“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既定国策,应是韩信之死的根本原因。
韩信缘何而死?学者们至今各执一端,难分高下,并将太史马迁也牵人了争论。反对韩,信谋反说者认为,所谓韩信谋反是司、马迁撰史时故意留下的疑点造成的。司马迁明知韩信蒙冤而亡,但在专横跋扈的汉武帝时代,不敢直书其事,便留下有破绽的记载,让后人评说。坚持韩信谋反说者则认为,怀疑司马迁的记载没有根据,因司马迁看出韩信怀有追求功名利禄的欲望,故记下他“能忍夺军徙王,而不能忍夺王贬爵”的结局,还在论赞中补充了韩信在贫困时犹于高敞地葬母,令其旁可置万家的故事,以见其志与众异,表明韩信谋反是其个性与志向使然。韩信生为人杰;死于非命,其死因之究竟仍有探讨余地。
总之,韩信为吕后与萧何深文周纳而死,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刘邦杀功臣特别是剪除异姓王,是他为了巩固新王朝而必然采取的政治方针;韩信死于正想乘隙揽权的吕后之手,这也不是偶然的事。当时身为丞相的萧何,却也深受刘邦的猜忌,自身难保。他原是韩信的保荐人,这时候不得不屈于吕后的意旨,诱杀韩信;如果他态度犹豫,就有遭受诛连的危险。结果,萧何就因诛韩信功。从丞相晋升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

韩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正月,这位汉初三杰之一的大功臣却被杀予长乐宫中,甚至被夷三族。这是什么原因导致韩信的人头落地呢?

过去有的论者认为这是刘邦出于消除统一隐患的考虑。西汉初年,六国旧贵族和关东豪杰的分裂活动虽然基本上被控制了,但还存在着另一种割据势力,这就是诸侯王。西汉初年,功臣为王者七人,韩信为楚王。异姓诸王据有关东的广大区域,拥兵自重,专制一方,实为统一隐患,是中央集权的严重障碍。这就迫使汉高祖采取断然手段,来消灭包括韩信在内的各民姓王,韩信因此被贬为淮阴侯后,虽然再无一兵一卒,但其勇略震主,功盖天下的威望,仍使刘邦感到威胁,终于动了诛杀之念。

有的学者指出,韩信被杀,祸起于自请封王。在平定三齐之后,韩信与刘孝正被楚军围困在荥阳的危急关头,竟上书刘邦,自请代理齐王。后来,韩信对刘邦没有主动封其为王而深表不满,借故不肯发兵,致使刘邦在固陵一役吃了败仗。对此,刘邦极为恼火,只是迫于当时形势,不便立即诛之。以后随着局势的稳定,韩信也就成了刀下之鬼。

关于韩信被杀的悲剧结局,历来为人们评论的一个课题。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史学界不少同志就韩信是谋反被杀、其罪当诛,还是刘邦、吕雉猜忌名将、杀戮功臣的问题展开了讨论。韩信因谋反而被杀的事件,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件疑案,学者之间历来有不同的看法。

一种意见认为。韩信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他蓄意谋反。司马迁、班固、司马光以至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清代史学家王鸣盛等人,都认为韩信被杀是罪有应得的。王夫之在《读通鉴论·汉高帝》条中,从韩信鼓吹有功当封。贪功以及破项羽后犹拥有强兵这三点来论证“云梦之俘,未央之斩”是韩信自己造成的恶果。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信自立为假王》条,也认为韩信自立为假王,已种下被杀的祸根。韩信早在楚汉战争量紧要关头时就曾逼刘邦封他为齐王,完全暴露了野心家的中嘴脸。因此,楚汉战争一结束,刘邦就夺了韩信的兵权,并把他徙封为楚王,都于下邳。韩信到楚后,野心不死,巡行所辖县邑,出入阵列兵仗,被人告发。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调虎离山之计,以出游云梦,会诸侯王于陈为名,乘韩信前来朝会之际,逮捕了他。刘邦念其大功。赦免了他。改封为淮阴侯,使居长安。韩信从此“常称病不朝从”,“日怨望,居常怏怏”。公元前200年,他勾结握有重兵的边将陈豨,再次阴谋叛乱。公元前197年,陈豨在代地叛乱,刘邦率兵亲征。韩信托病随,并乘机派人与陈豨约定,他在长安里应外合。正在这时,他的阴谋也再次被人告发。于是,萧何与吕后设计捕杀了韩信,消除了分裂的危险。有的同志还认为。亡周乱秦兵革之后,汉初社会各阶级都迫切需要休养生息,韩信从个人恩怨出发制造新的动乱,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所以吕后杀韩信直接避免了第二次楚汉战争的动乱,带有历史进步的色彩。这不仅为新建的西汉王朝除掉了一个大祸患,而且在客观上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然而,有些学者则从剖析韩信谋反出于诬陷出发,肯定他的被杀是一大冤狱。明代散文家归有光、清初诗人冯班。清代考据学家梁玉绳,都有这样的看法。梁玉绳《史记志疑·淮阴侯列传》条说:“信之死冤矣!前贤皆极辨其无反状,大抵出予告变者之诬词,及吕后与相国(萧何)文致之耳。史公依汉廷狱案叙入传中,而其冤自见。”清人郭嵩焘认为, 信“贵贱生死一取资于人,是乃人臣之定分。非能反者”。即是说韩信不可能谋反。近人朱东润也指出:“论者以为疑狱,真伪不可知”。照他们看来,韩信无意背叛刘汉王朝,他的被杀完全是吕雉猜忌名将,杀戮功臣的阴谋。说韩、陈勾结谋反,实是他们枉杀韩信所制造的一种借口。

总之,韩信为吕后与萧何深文周纳而死,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刘邦杀功臣特别是剪除异姓王,是他为了巩固新王朝而必然采取的政治方针;韩信死于正想乘隙揽权的吕后之手,这也不是偶然的事。当时身为丞相的萧何,却也深受刘邦的猜忌,自身难保。他原是韩信的保荐人,这时候不得不屈于吕后的意旨,诱杀韩信;如果他态度犹豫,就有遭受诛连的危险。结果,萧何就因诛韩信功。从丞相晋升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刘邦和吕后杀韩信(韩信虽为吕后所擅杀但在事后得到了刘邦的认可)这桩公案呢?这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考察。

在公元前206年至前202年楚汉战争的过程中,刘邦身边共有7人取得王爵,建立了半独立的王国。这些强大的异姓王的存在,对于汉封建国家的统一政权是严重的威胁。刘邦当初封他们为王,原是不得巳的权宜之计。他在做皇帝以后的第六个月,就借口诸王谋反,开始一个一个地收拾他们。对于韩信,刘邦既佩服他那“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才能,自称“不如”,同时又对他这种才能极不放心,一向“畏恶其能”。自然不会放过。从国家要统一的观点来看,汉初如果不剪除异姓王,战祸就不会消除,人们就不可能休养生息。所以刘邦杀功臣,尽管有“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味道,客观上却是符合人民利益的。然而,韩信谋反的罪名出于莫须有,刘邦也并没有立即杀掉韩信的意思。而吕后偏偏趁刘邦出兵讨伐陈豨的机会,迫不及待地主,设下圈套把韩信骗进未央宫,绑到钟室偷偷斩首,而且诛灭三族,则是为自己以后篡权扫除一大障碍。谋反云云,实是吕后的一个借口而已。这就是韩信被杀的真正原因。

韩信,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自幼熟读兵书,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家境贫寒,常食不裹腹。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楚霸王项羽,但不受项羽重用。后又投奔汉王刘邦。初始刘邦看不起貌不惊人,曾受跨下之辱的韩信,经丞相萧何力荐,才始拜韩信为大将。

韩信拜将不久,即率军沿南郑故道东出陈仓,一举拿下了关中地区,使刘邦得以还定三秦。第二年,出函谷关,将兵锋逼至楚都彭城。

此后,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外线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以一万之众大破二十万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攻占齐地后,韩信被封为齐王。

公元前202 年春,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决战,韩信独当中军,他先令两翼部队对楚军实行侧击,再令中军推进,很快完成了合围。入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终使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于亥下。项羽眼见大势已去,慷慨自刎于乌江边。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夺得天下而告终。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软禁于刘邦身边。在这一段索寞的日子里,他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我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楚。公元前196 年,吕后诱韩信至长乐宫的钟室,以谋反罪名杀之。一代名将,死非其所,实堪哀伤。

吕后诱而杀之!


有谁知道汉朝大将韩信怎样被斩的历史?
韩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正月,这位汉初三杰之一的大功臣却被杀予长乐宫中,甚至被夷三族。窨是什么原因导致韩信的人头落地呢?过去有的论者认为这是刘邦出于消除统一隐患的考虑。西汉初年,六国旧贵族和关东豪杰的分裂活动虽然基本上被控制了,...

韩信之简史
韩信(?-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军事家,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韩信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历任齐王、楚王、淮阴侯等,却也因其军事才能引起猜忌。汉高祖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最后,韩信由于被控谋反,被吕雉(即吕后)及萧何骗入宫内,处死于长乐宫钟室。

韩信是谁的手下
韩信是刘邦的手下。韩王信是原来韩襄王的庶出孙子,身高八尺五寸。到了项梁拥立楚王的后代楚怀王的时候,燕国、齐国、赵国、魏国都早已自己立下了国王,只有韩没有立下后嗣,所以才立了韩国诸公子中的横阳君韩成为韩王,想以此来占据平定原韩国的土地。项梁在定陶战败而死,韩成投奔楚怀王。刘邦带军...

韩信是谁的大将?
韩信是刘邦的大将,为汉朝大业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据《史记·卷九十二》记载,韩信起初在项羽手下当一个郎中小官,屡次向项羽献策,都未被采用。于是就从楚军逃亡至汉军,做了一名小小的治粟都尉。萧何几次与韩信谈话,发现他是一个奇才。汉军到达南郑时,很多将士都逃跑了。韩信见自己仍不受重用,便...

韩信人物简介?
韩信,军事家,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又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韩信是公元前三世纪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韩信在中国历史上以其卓绝的用兵才能著称,后世评价为“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

汉初三杰韩信的简介 吕后为什么要杀韩信历史名人
韩信 的人物生平简介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 历史 上杰出军事家,与 萧何 、 张良 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韩信是汉朝开国名将,是平民出身的英雄,也是军事史上,一位绝代的奇葩。由于家境贫寒,连...

刘邦身边都有哪些大将
第一个刘邦手下大将:韩信 韩信原本是项羽手下的大将,后来感觉跟着项羽没有什么前途有投奔了刘邦,是刘邦打天下的第一武将功臣。韩信的结局:韩信是被吕雉设计害死的,好像是被竹剑杀的,因为刘邦曾经许诺,天底下没有杀韩信的剑。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与萧何、张良...

汉朝有哪些大将军(全部)?
汉朝有以下著名的大将军:1、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另说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淮阴候,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是有关于他的典故...

历史上韩信是谁
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著名的 军事 家,与彭越、英布合称汉 初三 大名将,与萧何、张良并称汉初三杰。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 历史 上韩信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上韩信的简介 韩信(?—前196),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官拜楚王、上大,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

谁在月下追韩信?
”于是刘邦就想叫韩信来册封他, 萧何说:“大王向来轻慢无礼,现在任命大将就像叫小孩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开的原因。大王想要任命他一定要选一个好日子,斋戒,设坛场等礼数都齐全了才可以!”刘邦同意了。到任命大将的这天,诸将都很高兴以为会任命自己做大将。等到知道新任命的大将是韩信,整个军队...

玛曲县13656187147: 汉朝韩信是怎么死的? -
皮奔隆舒: 韩信是被自己的好友兼恩人萧何找借口骗入宫中,给刘邦的皇后吕雉派人杀死的.所以后人叹说韩信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韩信当初没有萧何的举荐是不可能当上刘邦大将而立下赫赫战功的,正因如此,他对萧何十分信任,才会上他的当,让他骗进宫中,被杀身亡. 当然,没有萧何,韩信也非死不可.刘邦建立汉朝后,怕当年跟他打天下的功臣们和他抢皇位,所以找借口逐个逐个的杀死他们.韩信在这些功臣当中威信最高,战功也最大,刘邦肯定是要杀之而后快的.说他谋反,那只不过是个借口罢了,反正人死了,说啥不行.人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就是这么回事了.

玛曲县13656187147: 韩信怎么死的 -
皮奔隆舒: 实际历史所说的是:韩信为汉立功,刘邦为表嘉奖说:大汉没有杀你的刀.也就是说在大汉可免罪,无论犯了什么罪都不至死,没有兵器可以杀他,是萧何出的主意,让吕后用竹子把他给杀了.所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就是韩信

玛曲县13656187147: 韩信怎么死的 -
皮奔隆舒: 被吕后以谋反制罪诛杀,灭其三族. 内容介绍: 汉高祖十一年.淮阴侯韩信假装生病,不跟随高祖去讨伐陈豨,却暗地里派人到陈豨住处,打算与他勾结谋反.韩信准备与家臣在夜间伪造诏书赦免官府的有罪功臣和奴隶,并打算发动他们前去...

玛曲县13656187147: 韩信最后是怎么死的?
皮奔隆舒: 被吕后和萧何密谋召入宫内杀死,据说韩信被认为要谋反.

玛曲县13656187147: 韩信是怎么死的如题 谢谢了 -
皮奔隆舒: 级别:学姐 2005年7月30日 韩信是被自己的好友兼恩人萧何找借口骗入宫中,给刘邦的皇后吕雉派人杀死的.所以后人叹说韩信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韩信当初没有萧何的举荐是不可能当...

玛曲县13656187147: 韩信是怎么死的? -
皮奔隆舒: 评书里面还说刘邦当时向韩信亲口许愿:汉朝没有杀你的刀、绑你的绳、关你的牢、毒你的药. 后来韩信被擒的时候被一个大铁笼罩住,吕后要杀韩信,但是考虑到刘邦说过的话,不知道该怎么杀才合适.最后还是萧何献计,把竹竿削尖了,乱枪把韩信扎死. 呵呵,民间故事而已,不要当真.

玛曲县13656187147: 汉朝时的韩信是怎么死的? -
皮奔隆舒: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是被萧何和吕后骗去杀了的.主要是他自己太居功自傲了,也有刘邦不十分信任臣下的原因,使韩信逼得谋反身亡

玛曲县13656187147: 请问三国中的韩信是怎么死的 为什么?
皮奔隆舒: 汉十年(前197年),陈豨果然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征讨,韩信称病不随高祖出征,暗地里派人到陈豨处联络,要陈豨只管起兵,自己定从京城策应.韩信与家臣谋划:可以在夜里假传诏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后率领他们...

玛曲县13656187147: 历史上韩信到底是怎么死? -
皮奔隆舒: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屠宰功臣,是历代帝王都采用的手段.韩信是军事家,辅助刘邦打下江山以后,国度安宁以后,就失去作用了,刘邦必然过河拆桥,为防止韩信111ttt.com,必然要除去韩信及其他功臣. 刘邦灭掉项羽后,就开始排挤异姓...

玛曲县13656187147: 韩信怎么死得
皮奔隆舒:刘邦死前跟吕后说(刘邦知道吕后在他死后肯定要杀韩信),“如果你要杀韩信,第一,不要用金属.第二,不要男人.第三,不要让他看到是谁杀他.”后来,刘邦死后,韩信被吕后召见进宫,被她算计并装在了麻袋里,然后叫了班宫女用削尖头的竹子乱竹插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