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和十二时辰养生法怎么样

作者&投稿:弘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和十二时辰养生法这本书怎么样~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亥时(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令。“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开始。对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难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  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令。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丑时(凌晨1时—3时)为肝经当令。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卯时(早晨5—7时),大肠经当令。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令。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巳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令。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酒可喝但不能醉。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未时(午后1—3时),小肠经当令。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  申时(午后3—5时),膀胱经当令。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时(午后5—7时),肾经当令。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晚饭宜吃少、清淡,可以喝点粥。  戌时(晚7—9时),心包经当令。准备睡眠,睡前要静心养气,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睡宜采取右侧卧位。  总之,这种养生法的核心就是顺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重点睡好子午觉,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

十二时辰养生,中医称为【子午流注】。
子午:言时间。是阴阳两个对立的方面;也是阴阳转化的起点、界点。
流注:喻气血。表示运动变化的概念。“流注”从狭义来说,是形容自然界水的流动转注。《诗经》:“如川之流,丰水东注。”即为此意。这里借用“流注”是是指人体经络中气血的流行灌注。
根据【子午流注】,十二时辰的“工作”状况叙述如下:
【子时】:(23:00~00:59)足少阳胆经旺,是身体进入休养及修复的阶段。子时一阳生。胆在排毒。此时人必须睡觉,不然,胆不能正常运作。
【丑时】:(01:00~02:59)足厥阴肝经旺,养血。“肝藏血,肝主筋,筋性血归于肝,肝是血海,肝对全身血液过滤、排毒。人此时必须睡觉,不好坏看肝。肝血不足,不足以润筋。将军之官,谋略出焉。肝主谋略。”人卧,到百脉。《内径·素问·经脉别论》:“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然肝就不能正常对血液过滤、排毒、解毒。
【寅时】:(03:00~04:59)足太阴肺经旺,将肝贮藏、解毒的新鲜血液输送皮毛。
【卯时】:(05:00~06:59)手阳明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人该起床了。
【辰时】:(07:00~08:59)足阳明胃经旺,有利于消化。正常吃早餐。
【巳时】:(09:00~10:59)足太阴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脾主运化,脾统血。)
【午时】:(11:00~12:59)手少阴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午时应小息。(子时不睡耗其阴,午时不睡伤其阳。)
【未时】:(13:00~14:59)手太阳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申时】:(15:00~16:59)足太阳膀胱经旺,有利于人体排泄水液、泻火排毒。
【酉时】:(17:00~18:59)足少阴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精华。
【戌时】:(19:00~20:59)手厥阴心包经旺,增加心的力量(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
【亥时】:(21:00~22:59)手少阳三焦经旺,通行气血。《中藏经》认为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
【子午流注】是国人公认的、有利于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四气”就是四时之气,春夏秋冬之气;“调”就是调摄,就是协调,“神”,就是精神意志。
四季养生之原则:(《黄帝内经》之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与而无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冻地坼,无扰于阳,早卧晚起,必带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祝您好运。

白天和黑夜的自然循环、四季的变化等等是人类最早建立起来的时间观念。人们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又需要根据时间更好地进行生产劳动。人类逐渐利用日影的移动、燃料的燃烧、物质的流动等原理制成了早期的计时工具。

圭表是中国人最早创制出的利用阳光下影子移动的规律,测定二十四节气和回归年长度的天文仪器。所谓“表”,就是一根直立在平地上的标竿或者石柱,汉代后,改用铜制;“圭”是一根与表垂直的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汉以后,改用石制或铜制,它们共同组成“圭表”。用圭表测出表影随着太阳的视运动在一日之内的长短变化。中午,表影最短,落在“圭”面上,指向正北方。从正午表影长短变化的周期,可以确定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并能推算出“24气”。后来几经改进,为了使表影不落到圭外,人们又在圭的另一端立了一个相对较短的“小表”,相当于圭的延伸,叫“立圭”,冬季时长的表影可以在立圭上反映出来。

日晷是在圭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计时器,能够更准确地测定不同时刻的时间。日晷有一根固定的臂或针,还有一个刻有数字和分度的盘,将盘分成许多份,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如果将圭表和日晷结合起来,就成为既能测定节气,又能测定时刻的“节气日晷”。古代人还利用某些物质的流动现象来计时,如利用水从带有漏孔的容器或漏壶中流出的量计量时间。

我国古代的刻漏是在竹木制的刻箭上,按其一昼夜在水面上浮沉的长度,分刻成100个间距,每个间距即为一刻,故有“百刻”之称。自西汉起,用12个时辰表示一昼夜的变化,每一时辰合今天的2小时。十二个时辰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名。从夜间十一时起到一时为子时,一时至三时为丑时,其余类推。

古埃及人表示一昼夜的变化是把白天定为10小时,夜晚定为12小时。由于四季的变化,白天和黑夜的长短不一样,后来把一昼夜变化均匀地分为24小时,每小时为60分,每分为60秒。这种计时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成为全世界公用的时间计量单位。

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主要包括纪日法(包括一天之内的纪时法)、纪月法、纪年法以及节气、节日等。

1.1 纪日法

日是最早出现的计时单位。

干支的概念:天为干,地为支。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十甲子: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为六十个单位,组合的方法是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始,至癸亥终,称为六十甲子。干支纪日法:大约产生于殷商时代。从春秋战国开始,干支纪日便成为历代史官纪日的传统方法。世界上迄今应用时间最长的纪日法:春秋时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起的干支纪日,一直到清代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计二千六百多年,从未间断。天干纪日法:早在夏代可能已产生,即用甲、乙、丙、丁等十个字来纪日。后逐渐不用。

《黄帝内经》中多数只用天干纪日,如《素问•藏气法时论》:“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句中四组天干都是指日而言。

某些日子在古代有特定的名称:即根据每月月相(月球明亮部分的各种不同形象)来纪日。例: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金•窦汉卿《标幽赋》)

1.2 纪时法

一天之内的纪时法:日出时叫做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做夕、晚、暮、昏。太阳正中时称日中,将近日中时称隅中,太阳西斜称日昃,太阳落山称日入。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就叫做食时;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就叫做晡时。以上划分时段的方法,通用于周代。

汉太初以后,开始用十二地支作为十二时辰的名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小时,即小时辰之意)。近代又把每个时辰细分为初、正,这就等于把一昼夜分为二十四等分了。

《内经》中还有一些特定称谓,如:大晨,指天大明之时;早晡,指将近晡时的一段时间;下晡、晏晡,均为晡时之后,但下晡在前,晏晡在后;合阴,指夜半之后的一段时间;合夜,指鸡鸣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经》以外,后世医书一般都按十二地支纪时。[注意]“小时”(表中写“钟点”)的概念是到二十世纪初才慢慢通行起来的,因此古代医书里所说“隔二时服”,是指间隔两个时辰,即四小时。

1.3 纪月法

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所以后世常以春秋作为一年的代称。

开始时的四时顺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如《素问•八正神明论》:“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西周中期之后,四时之称就规范为春夏秋冬了。长夏:因为四时与五行相配缺少一位,故加上一个“长夏”以配土。

下面介绍古代对十二个月的几种特殊称谓。

(1) 名纪月

先秦时期每个月有特定的名称。后世医家仿之,如清•汪昂《医方集解•序》“康熙壬戌岁阳月”的“阳月”即指十月。

(2) 季纪月

古人把四季的每一季节都分成孟、仲、季三个阶段,然后再依次分别代称月份。这种纪月法,常见于序跋。如明•吴昆《医方考•自序》“皇明万历十二年岁次甲申孟冬月”的“孟冬月”即为十月。

(3) 月建纪月

月建纪月又称地支纪月,即用十二地支和十二个月份相配纪月。月建的“建”指“斗建”,即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时辰,由子至亥,每月迁移一辰,故称月建。

三正:春秋战国时代有过三种不同的历法制度,即所谓夏历、殷历、周历。三者主要的区别在于岁首的不同,也就是正月的月建不同,所以叫做“三正”。夏历以建寅之月(即冬至后二月,相当于现今夏历正月)为正,殷历以建丑之月(即冬至后一月,相当于现今夏历十二月)为正,周历以建子之月(即冬至所在的月份,相当于现今夏历十一月)为正。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历法制度,先秦古籍所据以纪时的历法制度也就不能统一,《黄帝内经》是三正兼用,甚至有用秦历(秦始皇时以建亥之月即夏历十月为岁首)的。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起使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此后大约二千年间,j基本上都是用的夏正。所以辛亥革命后,对于旧用的历法称为“夏历”,俗称“阴历”、“旧历”,也称为“农历”。

(4) 律吕纪月

律吕是六律、六吕的合称,即十二律。律本来是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共有十二个名称,后来被借用为十二月的代称。六律用以指单月,六吕用以指双月。如《类经•序》“岁次甲子黄钟之吉”的“黄钟”即指阴历十一月。

在中医古籍中,也有用别称异名纪月的。如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自序》题作“景定甲子良月朔”,良月即指阴历十月。清•张志聪《侣山堂类辩•自序》题作“康熙岁次庚戌正阳月”,正阳月即指阴历四月。

1.4 纪年法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比较复杂,现择其要,依次介绍年号纪年、星岁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

(1) 年号纪年

我国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汉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即位那年称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顺次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历史上使用过的年号,约有八百多个。古医书有不少是用这种方法来纪年的,如宋•刘昉《幼幼新书》李庚序题作“绍兴二十年九月几望”。绍兴是南宋高宗赵构的年号。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纪年明确,可以直接表明具体的年份。

(2) 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纪年方式之一。最早的记载见于《淮南子•天文训》,但西汉时这种方式还不通行。自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开始干支正式用于纪年。干支纪年在中医古籍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清•柯琴《伤寒论注•自序》题作“时己酉初夏也”,据柯琴的生活年代,可查得“己酉”当为公元1729年。当然,更常见的是皇帝年号加上当年干支的合记方法,如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自序》题作“万历丁巳之秋七月既望”,金•段成己《肘后备急方•序》题作“至元丙子季秋”等,都是年号与干支并用。还有再加上年次的,如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序》题作“时大唐宝应元年岁次壬寅”,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自序》题作“至元三年岁丁丑七月既望”等即是。两法并用纪年的长处是不易错乱。

(3) 星岁纪年

战国时代,天文占星家根据天象纪年,有所谓星岁纪年法。星指岁星(即“木星”),岁指太岁(古代天文占星家设想出的假岁星,又叫岁阴、太阴)。故有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宋•夏竦《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序》题作“时天圣四年岁次析木秋八月丙申”,“析木”就是用岁星纪年。金•张从正《儒门事亲》“颐斋引曰”题作“岁在单阏阳月晦日”,“单阏”就是用太岁纪年。

答案补充
呵呵 不太懂

答案补充
子时是晚上11点至凌晨一点
丑时是凌晨一点至三点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亥时(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令。“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开始。对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难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  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令。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丑时(凌晨1时—3时)为肝经当令。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卯时(早晨5—7时),大肠经当令。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令。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巳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令。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酒可喝但不能醉。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未时(午后1—3时),小肠经当令。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  申时(午后3—5时),膀胱经当令。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时(午后5—7时),肾经当令。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晚饭宜吃少、清淡,可以喝点粥。  戌时(晚7—9时),心包经当令。准备睡眠,睡前要静心养气,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睡宜采取右侧卧位。  总之,这种养生法的核心就是顺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重点睡好子午觉,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




《黄帝内经》里的四季养生规律
《黄帝内经》里的四季养生规律 春季是立春以后开始,也就是从每年的二月进入了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生机勃发,万物欣欣向荣。此时的 养生 适合晚睡早起,舒展头发,穿宽敞的衣服,让身体吸收自然之气,使身体随着万物的生发而舒畅活泼,充满生机。春天 养生 要注重舒展生发。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生长...

皇帝内经中将春夏秋冬各自季节中的三个月分别称为什么
黄帝内经中将春夏秋冬各自季节中的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具体表示为孟春一月(正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孟夏四月、仲夏五月、季夏六月、孟秋七月、仲秋八月、季秋九月、孟冬十月、仲冬十一月、季冬十二月。《黄帝内经》是传统中医的养生经典。它告诉人类,保证健康长寿的根本是预防疾病的发生。春...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的口诀,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春天,阳气渐长,阴气渐消,养生应以生发为主,遵循“生而勿杀”的原则。顺应此季,让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消耗肝气,否则易引发夏时的寒变。记住,早春的滋养是关键,顺应自然的节奏。夏季养生 炎炎夏日,阳气最旺,此时养生的核心在于“长夏养阴”。应少做寒凉之事,以免损伤阳气,影响身体的平衡。保...

《黄帝内经》教我们如何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是一本中医经典书籍,在《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做了详细的描述,不外乎按以下方式进行四季 养生 :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植物花草开始进行新的一年的生长,这个时候呢,人们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早上要早起一点,慢慢在公园等开阔且安静的地方散步,保持心情平和,不要暴喜暴怒,以来迎合春天万...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之四季养生
最近一直在听徐文兵与梁东对话《黄帝内经》,现到《四气调神》篇。从中学到很多,关于四季变化,如何养生做以下总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那么春天正好人的大的周期的气机运行的时候,那么春天能够登高能够望远,能够做更多的户外活动,有利于你整个身体的气机的条达。把头发散开,古人不剃...

黄帝内经关于四季养生说法有哪些?
黄帝内经关于四季养生说法有:1、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春季 春季自然界一派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景象。因此在精神、饮食、起居诸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升发,推陈出新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心理调节: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故春季应心胸开阔,乐观愉快,力戒暴怒...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口诀是什么?
黄帝内经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口诀是春养肝,夏养神,秋润肺,冬护肾。一年有四季各自为一年四季,每一个时节各不相同,古代人依据其自然法则与人对当然的融入小结为春生,夏长,丰收,冬藏而为养育之道。每一个时节都是有其所相匹配的健康养生规律性。现在的生活越来越丰富,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和十二时辰养生法这本书怎么样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

黄帝内经关于四季养生说法正确的是什么?
1. 《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四季养生原则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2. 冬至后是一年中最佳的进补时期,冬令进补以膏方效果最佳。3. 春季锻炼应着重于恢复身体机能,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的损伤。4. 春季运动前饮用温开水有助于身体水分补充,运动时段宜选择14点到20点。5. 夏季补水应适量,户外运动时...

什么是养生?具体如何?
秋季是万物收敛的季节,我们应该顺应自然界的收敛,采取相应的养生措施。《黄帝内经》中提到,秋季养生应做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这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在秋季早睡早起,保持心情宁静,让身体顺应秋季的收敛之气。四、冬季养生 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我...

宝鸡市17581771990: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和十二时辰养生法(常学辉著书籍) - 搜狗百科
坚初维柳: 神奇的经络是中医经典巨著《黄帝内经》的主要宝藏.经络是一种网状结构,是生命信息的高速通道,因而它拥有“内属于藏府,外络于肢节”的重要桥梁作用.经络具有“行血气而营阴阳”的作用,所以经络有“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

宝鸡市17581771990: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的介绍 -
坚初维柳: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是中国气象频道气象生活节目的第一本书,内容来自2008年至2009年徐文兵先生主讲的“四季养生堂”.

宝鸡市17581771990: 我想知道四季养生的方法各是什么? -
坚初维柳: 《黄帝内经》中说“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指出养生与自然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顺应自然物候的更替和变化,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养生、益寿延年.四季养生方法1春季养生春季养生应遵循养阳防风的原则.春...

宝鸡市17581771990: 内经养生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
坚初维柳: 内经养生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有:《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巨大的经典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同时,它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古代养生学成就,迄今为止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其养生理论系统而丰富,可以分...

宝鸡市17581771990: 请问十二时辰养生的原文是什么?是古文那个,我找了好久都没找到. -
坚初维柳: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

宝鸡市17581771990: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关于黄帝内经四季养生的基本详情介绍)
坚初维柳: 1、《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是2010年9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图书.2、作者是徐文兵.

宝鸡市17581771990: 四季养生的概念是什么? -
坚初维柳: 直接点说:春 生 夏 长 秋 收 冬 藏中医讲究天人合一,要顺应时节,方可延寿.春天使劲的干活,夏天使劲的流汗,秋天开始渐渐收敛,冬天就捂在家里.

宝鸡市17581771990: 如何全面了解养生知识? -
坚初维柳: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等.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简言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四时养生,也即指四季养生,是指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宝鸡市17581771990: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有何特点?
坚初维柳: 人在睡眠时血可养肝,而长期加班,肝失所养,导致肝气不舒、肝郁气滞,所以就有了好发脾气的念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