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之后的皇帝是谁,安禄山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

作者&投稿:濯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安史之乱”之后,安禄山做了多少年皇帝?~

安禄山做了两年皇帝,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正月,安禄山僭越称帝,国号大燕,年号叫圣武,757年安禄山被部下所杀。

扩展资料安禄山僭越称帝发生在唐玄宗天宝年间,他与史思明的叛乱在历史上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安史之乱后来被平定了,所以皇位照旧传下去啦,并且李隆基的儿子也就是唐肃宗即位是时候实际上安史之乱还没有扑灭,唐玄宗逃到四川,朝廷没人做主,他儿子就趁机在灵武登基称帝,因为有郭子仪等大将的扶持势力较大,所以唐玄宗也没说什么就承认了,唐肃宗这实际上是篡位,不过他即位后平叛也有功劳,而且是以太子身份即位名正言顺,只是没有等先帝驾崩,有点过早夺权的嫌疑

安禄山的格局太小,他就看到眼前得失,根本不在乎天下,有两个方面原因可以看出来。

原因一安禄山攻入洛阳之后,他想着是玩乐。

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安禄山生活最底层的胡人,机缘巧合遇上杨贵妃,讨得杨贵妃的欢心,甚至做了杨贵妃的养子。可是安禄山不知足,他觉得自己得到远远不够,故而起兵造反,一路上没有任何阻碍就到达洛阳。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他攻入洛阳之后没有急于登基为帝,反而下令让孙孝哲找一群乐工,这个神奇操作令人想不通,这是想要做什么呢?后来才知道安禄山刚刚来到长安的时候,他无意间看到帝王的乐舞表演,就看过这一次,他就再也无法忘记,好不容易到自己做主,就想要看个过瘾。

至于帝王之位都比不上马戏团,这神一样的操作,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原因二是安禄山把曾经欺负自己的大臣都记录下了,一一报复回去。

玩乐这件事也许大家能理解,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安禄山拿出一个名单,上面密密麻麻记录欺负过他的官员,他也没有考虑到影响和后果,总之就是有仇报仇,愣是杀了上百位官员。安禄山也不管这个人是否有才华,只要是的得罪了他,无论罪名多么小,一律都是送去见阎王爷。

站在安禄山的角度,也许他这样做是没有错误,可是他没有想过是现在是夺江山,他把人都杀了,谁帮他一起管理好国家呢?因此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安禄山只是想过一把帝王瘾而已,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如何管理国家,说句白就是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


总结一下,根据上面这两个原因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安禄山没有大局观念,他在乎是个人得失,而不是想要谋取天下。



从历史来讲,安史之乱之后的皇帝是唐肃宗李亨,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仍然是李唐的天下。
至于“安禄山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这个问题,要结合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分析。
从主观上讲,他很想当皇帝,并付诸实践。安禄山占据东京洛阳城后,第二年(公元756年)正月初一,他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定都洛阳。但他当时并没有得到整个国土,像“伪满洲国”一样,是一个不被国人认可的伪政权。一年多,被儿子安庆绪干掉,接着,安庆绪又被史思明干掉。这个所谓的“燕国”,终被朝廷消灭,前后只有八年时间。
从客观上讲,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与西方人很不同,不是根本上的改朝换代,社会是不会承认政变势力的。要不然,中国历史早已被那些大奸臣们改写多次了。

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唐皇帝是唐肃宗李亨。

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大唐的皇帝是唐代宗李豫(727年1月9日-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chù]。

安禄山当过燕国皇帝,死后史思明继燕国皇帝位。

安禄山建立伪燕国,年号圣武。晚年失明,宠爱幼子,引发晋王安庆绪不满。

至德二年(757年),为嫡次子安庆绪指使宦官李猪儿所害,谥号为剌。史思明杀死安庆绪后,成为大燕皇帝,追谥光烈皇帝。



安史之乱之后的皇帝是唐肃宗李亨,安禄山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第一其实他很想当皇帝,并且也当了一年的皇帝,安禄山占据东京洛阳城后,第二年,他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定都洛阳,只是他没有拿下全部的国土,而且定都一年多就被自己的儿子杀掉,而整个大燕也不过存在了八年就被朝廷剿灭了。第二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君臣思想,如果不是那种朝代覆灭,百姓跟那些前朝臣子不会承认政变势力的。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九月改元,“去年号,但称元年,以建子月为岁首,月皆以所建为名”,其后历经建子、寅、卯、辰、巳月(夏历四月),于四月五日崩,时代宗为太子,监国,四月十五日改元,并恢复寅正。四月二十日唐代宗即位沿用。
安禄山原患有眼疾,自起兵以来,视力渐渐减退,至此又双目失明,看不见任何物体。同时又患有疽病,性情变得格外暴躁,对左右侍从稍不如意,非打即骂。稍有过失,便行杀戮。他称帝后,常居深宫,诸将很少能面见他议事,都通过严庄转达。严庄虽受亲重,也时而遭安禄山鞭挞。宦官李猪儿常为安禄山穿衣解带,服侍左右,挨打最多,怨气也大。安禄山宠幸的段氏,生下一子名庆恩,也受禄山宠爱,常想以庆恩代庆绪。安庆绪时常担心被废,严庄也恐怕宫中事变于己不利,于是,严庄与安庆绪、李猪儿串通一气,谋害安禄山。
唐玄宗
唐玄宗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正月五日 (1月29日) 夜,安庆绪与严庄、李猪儿串通,三人悄悄进入安禄山住所。侍卫见是严庄和安庆绪,谁也不敢动。于是严庄、安庆绪持刀站立在帐外,李猪儿手持大刀直入帐内,对准躺在床上的安禄山腹部猛砍一刀。安禄山平时总把佩刀放在床头防身,事前已被李猪儿偷偷拿走,这时他挨了一刀,知大事不好,急忙去摸刀却没能摸到。他气急败坏地摇着帐竿大声喝叫:“贼由严庄。”在喊叫声中,血和肠从腹部流出数斗,很快死于非命,享年五十五岁。安庆绪当即在其床下挖了一个数尺深坑,用毡子裹着安禄山的尸体,连夜埋在坑中,并诫令宫中严加保密。
第二天早晨,严庄对部下宣告说:安禄山病危,诏立安庆绪为太子,军国大事皆由太子处分。随即继承帝位,尊禄山为太上皇,然后发丧。
安庆绪杀父安禄山后,自立为帝,年号载初。命史思明回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太原。同年,长安为唐军收复,安庆绪自洛阳败逃退至邺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其部将李归仁率精锐及胡兵数万人,溃归范阳史思明。 [23]
邺城之战
唐至德二载(757)十月,在陕郡之战后,安庆绪仅率1300人从洛阳逃往邺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唐军遂收复洛阳城,并遣军攻占河内(今沁阳)等地,迫降安将严庄;陈留(治今开封)军民杀安将尹子奇归唐;唐将张镐率兵收复河南、河东郡县。但肃宗忙于迎太上皇还都,未及时遣军追击安军残部。安庆绪至邺后重整旗鼓,旬日之间,其将蔡希德自上党(今山西长治)、田承嗣自颍川(今河南许昌)、武令珣自南阳(今邓州),各率所部至邺城会合,连同安庆绪在河北诸郡招募的新兵,共约6万人。安庆绪忌史思明势盛,于十二月遣使至范阳(今北京城西南)调兵。史思明囚安庆绪使者,以其所领13郡及兵8万降唐,被授范阳节度使;半年后复叛。
唐乾元元年(758)九月至次年三月,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各部唐军围攻邺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安庆绪部,与其援军史思明部交锋时,九路兵马被狂风惊散溃败。郭子仪军溃退至河阳桥,李光弼整军返回太原,其余节度使各回本镇,史思明重新占领洛阳。
乾元元年九月,唐肃宗命郭子仪、鲁炅、李奂、许叔冀、李嗣业、季广琛、崔光远等七节度使及平卢兵马使董秦共领步骑约20万北进主攻安庆绪,又命李光弼、王思礼两节度使率所部助攻,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监督各军行动。十月,郭、鲁、季、崔等部先后北渡黄河,并李嗣业部会攻卫州(今河南卫辉),以弓弩手伏击而逐,大败安庆绪亲领7万援军,克卫州,诛杀叛将安庆和;旋又趁势追击,在邺城西南愁思冈击败安军,先后共斩其3万余人。安庆绪退回邺城,被唐军包围,急派人向史思明求援,许以让位。
史思明率兵13万自范阳南下救邺城,先遣步骑1万进驻滏阳(今河北磁县),遥为声援。十二月,史思明击败崔光远夺占魏州(今大名北)后,按兵观望。二年正月,李光弼建议分兵逼魏州,各个击破史军,鱼朝恩不纳。二月,唐军围邺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四月不下,师老势屈。史思明率部向唐军逼进,并截断唐军粮运。三月初六,号称60万之唐军,布阵于安阳河之北。史思明亲领精兵5万与唐军李(光弼)、王、许、鲁等部激战,双方伤亡甚重。郭子仪率军继至,未及列阵,狂风骤起,天昏地暗,两军皆大惊而退。唐军南撤却一退不可止,郭子仪部退保河阳桥。其余各节度使兵退归本镇。史思明收集部众驻邺城南,诱杀安庆绪及高尚、崔乾祐等,入城兼并其军,遂留其子史朝义守邺城,自还范阳。
此战,唐肃宗待安庆绪逃至邺城一年后才下令攻讨,发兵数十万竟不设元帅,无统一节度;久围城不下,粮秣不继,军心不稳,终于酿成一次大溃败。 [25]
史思明复叛
因契丹、同罗等族组成的精兵大部归史思明,在安庆绪杀父称帝后,对史思明收其溃散的残部不满。欲找机会除掉史思明。
李光弼
李光弼
史思明自围攻太原被李光弼击退后,回到范阳驻守,安庆绪封他为妫川王,兼范阳节度使。范阳本是安氏老窝,安禄山从东京和西京所掠珍宝,多半都运往这里存放,已是堆积如山。渐渐地,史思明恃富而骄,欲将范阳占为自己所有,也不想再被安庆绪节制。
史思明向唐廷奉上归降书,愿以所领13郡及兵8万降唐。唐肃宗得报大喜,封他为归义王,兼范阳节度使。但史思明“外示顺命,内实通贼”,不断招兵买马,引起唐肃宗警觉。唐朝廷策划消灭他,不料计划外泄,史思明复叛,与安庆绪遥相声援。
乾元元年(758年),安庆绪为副元帅郭子仪等统兵20余万所围困,后增至60万,但由于肃宗的孱弱和猜忌,诸军不设统帅,以致战事久拖不下。次年春,叛军得史思明之助,大败唐军九节度使大军,其围遂解。宦官鱼朝恩谗毁,郭子仪被召还长安,解除兵权,处于闲官。不久安庆绪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兵返范阳,称“大燕皇帝”。 [23]
乱事告终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启用唐将仆固怀恩为朔方节度使、河北副元帅,统兵进军洛阳。
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
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
唐军从正面,唐军骑兵与回纥军从侧面,一起攻击数万叛军。叛军战败。史朝义派10万精兵来增援,列阵于昭觉寺,唐军攻击叛军,杀伤了很多叛军,但是叛军军阵却不动。唐朝镇西节度使马璘奋击,突入叛军万众中,叛军抵挡不住,唐军乘势杀入,叛军大败,转战于石榴园、老君庙,唐军再次击败叛军,斩首六万级,捕虏二万人。史朝义率轻骑数百向东逃走。唐军攻占洛阳城。 [26] 仆固怀恩率朔方军追击史朝义,连连取得大胜。
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唐廷任命降臣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3] [22]


唐玄宗安史之乱后,灭亡了吗?
唐玄宗安史之乱后没有灭亡。唐玄宗李隆基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

“安史之乱”之后,安禄山做了多少年皇帝?
安禄山做了两年皇帝,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正月,安禄山僭越称帝,国号大燕,年号叫圣武,757年安禄山被部下所杀。

李隆基在安史之乱后还做皇帝吗??
天宝十五年(756年),叛军占领长安,防守潼关的唐将哥舒翰,虽拥有近二十万的军队,但因是临时凑集来的,缺乏战斗力。但玄宗和杨国忠对哥舒翰不放心,接连派宦官逼其出兵。结果,哥舒翰在灵宝被安史叛军打败,全军覆没,哥舒翰也做了俘虏。同年六月,叛军长驱直入,攻陷唐都长安。 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安禄山死后唐朝谁做皇帝
安史之乱后太子李亨当了皇帝,号唐肃宗。安禄山被严庄、安庆绪、李猪儿合谋杀害,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

安史之乱过后,为何大唐依旧生存了一百多年,看了这几点你就懂了_百度...
第三就,对阵节度使 安史之乱之后,大唐皇帝最大的麻烦就是各地节度使。唐代宗组建神策军面对节度使,该打责打,该安抚则安抚,算是稳定了局势。唐德宗和唐顺宗在位时,基本处于过渡阶段。唐宪宗登基后,一改往日的局面,对不听话的节度使一通猛锤。但是江山传到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手里时,由于个人...

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后的时期为什么在历史上毫无存在感?
几乎全天下都是藩镇的地盘。因此,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中央政府在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朝臣党争的夹缝中想要求得生存,本想左右逢源,却不想扶持起来的都不是善茬。这样的情况下,唐帝国的中央政府确实没什么存在感,除了宪宗、宣宗等少数皇帝又说作为,平衡了三方的势力以外,其他皇帝如走马灯,鲜有作为。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还能延续150年,有何底气?
安史之乱后,虽然有藩镇割据,但当时藩镇的实力还是不如中央朝廷,所以唐朝还能够维系国家权威。同时大唐前期的君王奋发有为,在他们治理下国强民富,所以相较于其它的藩镇,百姓更支持李唐王朝的统治,有着民心的支持。小编认为唐朝前期具有的强大底蕴和藩镇实力不如朝廷,还有安史之乱后的名臣,名将辈出...

8年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还能延续150年左右?
安史之乱后,出现了最著名的和硕三镇。 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这三个镇是分开的,也就是在规则内自治。 不过,这种自治并不是完全独立,而是半独立,他们还是要依靠朝廷。 来增加你的声望。 而且,帝国为了镇压这三个城镇,还设立了大量的封建城镇。2.即使在唐朝中后期,唐朝皇帝也没有放弃复兴帝国,出现...

唐朝一共经历了多少年?有多少位皇帝?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实力真的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唐朝实力真的由盛转衰。安史之乱以前,唐朝一片繁荣祥和的景象。人口从建国初的200万户上涨到了900万户,都城里各国商人络绎不绝。面积1237万平方公里,控制范围深入中亚地区。海内升平天下无事。安史叛军一路从河北打到长安,唐玄宗被赶到了四川,太子李亨跑到甘肃灵宝继位,收集残兵败将,...

北镇市18612662873: 安史之乱后谁当了皇帝,安禄山和史思明又怎么了,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怎样平定的.求答案……不要废话,精炼点 -
荣洋澳特:[答案] 安史之乱中,安禄山攻陷长安后(算是灭了唐吧),于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安庆绪杀父安禄山,自立为帝,年号载初,并命史思明回守范阳.因契丹、同罗等族组成的...

北镇市18612662873: 安史之乱中的安禄山为什么最终会被儿子杀死,而且以后的“大燕皇帝”?
荣洋澳特: 安禄山不肯传位于安庆绪,故被杀. 史思明与安禄山关系良好,但是与安庆绪却无关,为权势袭杀之. 史思明不肯传位于史朝义,故被杀. 安禄山与史思明是为了欲望而...

北镇市18612662873: 安史之乱后谁做皇帝 -
荣洋澳特: 李亨.

北镇市18612662873: 安史之乱后的唐玄宗是怎么死的 -
荣洋澳特: 至德二年(757年),随着安禄山被杀,李隆基由成都返回长安,居兴庆宫(南内),称太上皇.晚年李隆基茕茕独处,形影相吊,忧郁寡欢,于宝应元年农历四月五日(762年5月3日)病逝,终年78岁.

北镇市18612662873: 安史之乱,叛军占领长安之后,为什么不继续追杀唐玄宗等皇室呢?? -
荣洋澳特: 首先,对于安禄山等叛军,之所以没有追击唐玄宗李隆基,主要原因就是此时的叛军已经强弩之末了.根据《唐代军事史》的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整个唐朝的军队数量在57万左右.其中,安禄山所领3镇的兵力总共约为18万人. 虽然18万人...

北镇市18612662873: 安禄山为什么怕李林甫 -
荣洋澳特: 要说安禄山,最怕的那个人还是李林甫.据说安禄山每次进京的时候,总说斜着眼不停地在观察左右,甚至要把周围都看过好几遍,才肯进殿去.由此可见,安禄山其实打从心底里就一直在觊觎着大唐的锦绣河山. 安禄山仗着唐玄宗对自己的无...

北镇市18612662873: 关于晚唐的历史? 知道的帮个忙~~~~~~~ -
荣洋澳特: 关于晚唐的历史? 知道的帮个忙~晚唐:唐玄宗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使唐王朝逐渐没落.在中晚唐时...

北镇市18612662873: 安史之乱历史长久,到哪个皇帝统治时期才结束
荣洋澳特: 到唐代宗时期才结束.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北镇市18612662873: 安史之乱为什么要杀杨贵妃
荣洋澳特: 天宝十四年(公元75),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联合卢龙节度使史思明,组成了号称20万的大军,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造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