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开头与一般传记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官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左传的传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传有什么区别~

你好,
左传的“传”的意思是“为经书作的注解”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传就是普通的传记的意思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
3个故事的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又是「负荆请罪」的起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和起来又组成了「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侮辱.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後廉颇终於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
「 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京剧传统剧目
该故事也被编为同名京剧和影视剧等,广为流传.
秦王假意以十五城,换取赵王宝玉和氏璧,赵王知其诈而不敢拒.舍人蔺相如自荐,携璧赴秦,察知秦王无诚意,不惧油鼎,以大义责秦王,完璧归赵.秦王又设宴於渑池,请赵王赴会,相如随往;席上秦王借鼓瑟辱赵王,反被相如所辱.後由廉颇接应,赵王君臣安然回国.相如连立大功,赵王封之为相,廉颇自恃功高,不服,几次相辱,相如避之.後廉颇得知将相和睦,秦不敢侵,乃亲至相府,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1950年翁偶虹、王颉竹就《完璧归赵》(《连城璧》)、《渑池会》、《廉颇负荆》(《争功请罪》)等三戏基础,改编成此戏,主题更加明确.是生、净兼重的戏.李少春、袁世海和谭富英、马连良、裘盛戎均曾演出,唱作各具特色.
背景
周战国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火频繁.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馀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大夫、卿 官职,分别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大夫是最高一级的大夫.上卿是诸侯下面最高的官职.廉颇在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的时候,因伐齐有功,已经被提升为上卿.蔺相如也做上卿,但由於是文官,上朝集会时,位置在廉颇的右边.秦汉以前以右为尊,所以课文中说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
和氏璧
和氏璧 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後,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後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後,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麼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於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於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於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人物
廉颇是战国後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後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将.最後老死在楚国.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於秦,归国後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课本教案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於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蔺相如和廉颇在文中同是熠熠生辉的人物.「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个故事著力刻画了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则著力赞扬了廉颇的勇於认错、知错就改的精神.
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於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於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言辞无礼,充满不满情绪.理解廉颇的这段话,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廉颇英勇善战,威震朝野,战功赫赫,这是实情.甚至在「渑池之会」中维护国家尊严也有他一半功劳,因为「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麼样,只好让赵王回去」.但是,对於蔺相如的认识,却失之偏颇.蔺相如虽不能持刀作战,但他的唇枪舌剑,同样为赵国保住了尊严.何况,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他均是以性命来逼秦王,置个人生死於不顾的:「现在璧在我手里,你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可以说,蔺相如也堪称一员猛将,只不过他出入的是没有刀光剑影的战场,但战斗同样是惊心动魄的.
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於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上,是缘於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於他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这在他们的语言中都有体现.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将相和」的故事才成为历史上一段光彩不灭的佳话.
二、学习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召集、大臣、允诺、廉颇、抵御、侮辱、拒绝、战袍、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瞭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4.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建议
1.《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学本课,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後再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後再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另一种是,先通读一遍课文,大体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麼事;然後,引导学生去研读每个小故事;最後再综合从各个故事中得到的认识,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人物作出评价.

文章开头与一般传记写法相同,介绍了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地位,为什么详略各异? 一、人物简介 (第一自然段) 出场身份:一贵一贱 课文介绍:一详一略 对两个人物出身情况作必要交待。这是史传文的一般特点。又为后文作了铺垫。 介绍廉颇,突出他的武功,突出他的“以勇气闻于诸侯”。秦求赵璧,秦赵渑池会,秦国虽无礼,终不敢对赵用强,其原因之一就有忌惮廉颇之勇。同时又为廉颇居功自傲作了铺垫。 介绍蔺相如,则显出他出身低贱,为他的大智大勇的精神,他的扶危爱国的品质作了反衬:出身低贱,但品格崇高,才能出众。 介绍廉颇较详;介绍蔺相如极为简略。一个是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的良将,一个是地位卑微、不为人知的小小食客。对比鲜明,为下文两人矛盾的产生埋下伏笔。 合作探究: 1蔺相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场的?缪贤凭什么推荐他?这样写有何好处? 2蔺相如对此事有何决策?你如何评价他的决策呢? 阅读2-3节,翻译以下句子,注意加线的词句 1、使人遗赵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欲予秦,恐不可得,徒见欺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定语后置句,应为: 求可使报秦人。 被动名,白白地被欺骗; 1、王问:“何以知之?” 2、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幸: 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3、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宾语前置句,应为:以何知之。省略句,省主语。 1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2、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 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3、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蔺相如是通过缪贤的介绍出场,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宦者令缪贤说的一件往事,借人物的话,体现了蔺相如的性格,见识卓越,胆量超人,插叙从一个侧


关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一些问题
1 文中主要记叙蔺相如的事,为何开头要交待廉颇的身份?有何用意?答曰:这个《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合传类型,既然是合传,那么交代廉颇的背景也就是应当了。至于问题中提到的“主要记叙蔺相如的事”,这个说法是不确当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后面也记载了很多的廉颇的事迹。2 赵国是如何...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翻译
翻译: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出处:汉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译文: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赵王送璧之前...

围魏救赵属于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吗?
今天,我们就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来跟司马迁学一学人物传记的写作。 《廉颇蔺相如传》是《史记》中流传最广的篇目之一,全文五千多字,前半部分以廉颇蔺相如为中心,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以廉颇和蔺相如为主角的有名的历史事件。后半部分主要写赵国名将赵奢、李牧的事迹,...

常见文言虚词的解释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
(《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臣乃敢上壁。(《谦颇蔺相如列传》)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例如: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太史公 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
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左右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式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人却往往因为胆小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有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就智慧和勇气来说,他可以说是兼而有之。请按一下采纳哦...

当廉颇让蔺相如责打时蔺相如先什么再什么三什么
蔺相如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的大将风度与周密安排,壮了赵王的行色,同时由于相如渑池会上不卑不亢的与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击了秦王施展的种种手段,不仅为赵国挽回了声誉,而且对秦王和群臣产生震慑。最终使得赵王平安归来。 会后,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地位竟在廉颇之上。廉颇对蔺相如封为上卿心怀不满,认为自己做为赵国的...

古有廉颇闻有蔺相如
应该是“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吧,在文言文中没见到过,这是白话文,只有在小学课本《将相和》中出现过,那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而写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QQ199812 2009-04-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故事
宋徽宗时追尊廉颇为临城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2、蔺相如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生平最主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

东山县17179059526: 廉颇蔺相如列传 字词句整理.越详细越好! -
程叛芬司:[答案] 字词整理 一.通假字 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②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③拜送书于庭.“庭... 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表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2)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

东山县17179059526: 廉颇蔺相如列传梗概 -
程叛芬司: 刻画了蔺相如智勇与不畏强暴的形象.前二则颂扬了他在对外斗争中,面对强敌,临危不惧,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之绩.后一则表现他在处理内部关系上,“先国家之急”,顾大局,识大体,和不计私仇,忍辱含垢之德.当时,秦国正以强大的军事实力进行兼并六国的战争.而此时秦正准备集中力量对付楚国.赵国在六国当中居于强国,秦未敢轻易对赵国用兵.这种客观情况,使蔺相如的两次外交活动,具有了胜利的可能条件.文中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豪迈气概和磊落胸怀.

东山县17179059526: 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是怎样描写秦王的?那些属于正面描写?那些属于侧面描写 -
程叛芬司: 1 文中主要记叙蔺相如的事,为何开头要交待廉颇的身份?有何用意? 答曰:这个《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合传类型,既然是合传,那么交代廉颇的背景也就是应当了.至于问题中提到的“主要记叙蔺相如的事”,这个说法是不确当的....

东山县17179059526: 《史记·廉颇蔺相如传》中有什么故事 -
程叛芬司: 这个传记是合传. 里面不但有廉颇,蔺相如,还有赵奢,赵括,李牧 下面是里面主要的故事,有的是成语,有的是我自己总结的,可以追问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赵奢依法惩处平原君家门客 阏与之战 纸上谈兵 一饭三遗矢 李牧守边 李牧两次击败秦军 赵国破灭 这是最后司马公的话和索引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隐述赞清梠凛凛,壮气熊熊.各竭诚义,递为雌雄.和璧聘返,渑池好通.负荆知惧,屈节推工.安边定策,颇、牧之功.

东山县17179059526: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人物传记还是什么 -
程叛芬司:[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

东山县17179059526: 急需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谢谢
程叛芬司: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 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miào)贤舍人. 赵惠文...

东山县17179059526: 廉颇蔺相如列传每段的大概意思是什么 帮帮忙 -
程叛芬司: 课文共21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介绍廉、蔺二人的身份和地位.介绍廉颇较详;介绍蔺相如极为简略.一个是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的良将,一个是地位卑微、不为人知的小小食客.对比鲜明,为下文两人矛盾...

东山县17179059526: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写作背景 -
程叛芬司: 写作背景: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国将军廉颇和上卿蔺相如的故事,主要包含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故. 本篇为合传...

东山县17179059526: 古文 传记格式 -
程叛芬司: 开篇:xx者,xx人也.其(祖)先x时为x,获如何如何功绩者.正文:然后是个人的事迹.尾记:xx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