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重兵的蒙毅、蒙恬为什么束手就擒却不选择支持太子?

作者&投稿:并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蒙毅、蒙恬手握重兵,为何不扶持扶苏,反而束手就擒?~

按照史书的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御驾外出巡游,却突然暴毙于沙丘。当时知道这事得只有赵高、李斯和胡亥,三人在完成了政治交换后,选择了秘不发丧。
本来蒙毅是可以知道这件事情的,但非常不巧的是,他在秦始皇暴毙之前,被派去替秦始皇祷告山川神灵了,在那个信息通讯不发达的年代,这个时间差直接导致了他没有在第一时间知道皇帝驾崩的消息。至于蒙恬,远在千里之外,更不可能及时收到信息了,后来当他知道了秦始皇死讯的时候,赵高李斯和胡亥基本上已经搞定了一切,他和扶苏的已经在这场权力斗争中被踢出局了。
所以题主问蒙恬手握重兵,为什么不拥立扶苏反而束手就擒。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蒙恬压根就没有时间去准备起兵反击的事情。如果他在秦始皇身边有非常可靠的眼线,能将这一事情及时传递给他,或者弟弟蒙毅没有被派出去祷告山川神灵,而是一直守护在秦始皇身边,那么蒙家兄弟的结局也就不会这么惨。
另外有一点,虽然蒙恬看出了诏书的问题,但那位值得他拥立的扶苏,对于却深信不疑。
蒙恬劝阻扶苏:‘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
扶苏回复蒙恬:“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
三十七年七月,秦始皇开始第五次巡游天下,也是最后一次,而且他就死在巡游途中。
这次他带上幼子胡亥随行,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举止,给天下人,当然包括布置全国的秦军官兵,发出一个信号:胡亥的政治地位不同于其他公子。
秦始皇是有考虑立胡亥为继承人的,这点在蒙毅入狱后,写的辩解书可证明。胡亥幼年丧母,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就像传统的中国家庭一样,幼子总能让父亲喜欢。
长子扶苏让秦始皇很纠结,他很贤惠,但是他背后的外戚势力让秦始皇有顾虑。他把扶苏赶到蒙恬的长城军团那里,显然是失宠了,但是并不是不重视,帝国北部的30万大军,以及咸阳周边的卫戍部队,听令于扶苏。
因此,秦始皇在年事日长的情况下,对求仙拜药获得寿命延长这种事,也是越来越不相信了。他作为皇帝,必须为帝国的千秋万代考虑,关于继承人是选胡亥,还是扶苏,还没有下定决心。
他带上胡亥走天下,可以说是对胡亥最后的考验。胡亥,是一个乖孩子,但不是帝王之才。秦始皇最终在弥留之际,做出帝国继承人的决定,让扶苏继承帝位。
一、沙丘之谋
这时候,命运最捉弄秦始皇。秦始皇车驾在回咸阳的途中,在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停住了,因为始皇帝染上重病。占卜的结果是说北方的山鬼作祟,始皇帝派出他忠心耿耿的心腹大臣蒙毅前往代县(今河北蔚县)一带,替自己祭祀名山大神,祈求早日康复。
蒙毅不在身边,是最大的悲剧。秦始皇已死,这个消息不能及时的传递到长城军团,扶苏、蒙恬不知道。这就让赵高、李斯有足够的时间矫诏,等他们都安排好了,达成帝国后事的共识:令扶苏自杀,立幼子胡亥为继承人,这就是史称的“沙丘之谋”。这时候蒙毅祭祀回来,就没用了,被这帮人控制起来了,消息还是没能传递出去。
二、扶苏选择自杀
假的诏书发出之后,胡亥、丞李斯、赵高三人组也不是很有把握,因为毕竟他们要扶苏、蒙恬马上接诏自杀。而这时候扶苏二人正统领着30万的大军在帝国北疆,那实力可是妥妥的,而且素来扶苏仁厚极得朝野之心。对于这二点,三人组是很心虚的,在各自利益驱动下的媾和,本来就在下一招险棋。只要扶苏一拒绝,三人组完全没实力对抗的。
于是为配合演戏,他们有意制造秦始皇未死之假象,继续装出车驾巡视北疆的举动,一来安慰北部军将士,二来也是威慑在上郡的扶苏和蒙恬,告诉他们皇帝正在前来的路上。皇长子扶苏接到假的诏书后,蒙恬就很怀疑诏书的真伪。这时候只要扶苏有一丝丝的疑心,或者听从蒙恬的劝告验证一下诏书,也就是说你只要等那么点时间。是真的你就自杀,是假的就该干嘛干嘛去。
先来捋一捋蒙恬的疑点:一是北部军镇守边疆,关系国家安危之大事,皇帝突然让两个最高将领自杀说不通;二是有前车之鉴,当时的人都知道魏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杀大将晋鄙夺取军权的事情,信陵君用的正是诈托王命的招数。
另外,验证诏书的真伪,可不叫人抚膺长叹,真的是很容易啊。只要请求复核就可以了。因为涉及军国大师,又不是始皇帝亲笔诏,要求复核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只要请求复核,三人组就兜不住了。并且还有一个特别关键人物蒙毅啊,蒙毅只要祭祀一回来,秦始皇已死的消息就无法隐瞒,假装皇帝北巡的假象就暴露在阳光下。
事实就是这么“二”,扶苏没有选择复核,拔剑自刎而死。
三、蒙氏悲哀
蒙毅已经被控制在赵高、李斯这伙人手中。
北边的蒙恬该怎么选择?扶苏如果不自刎,他就能主动的多。比如他提出的复核,复核秦始皇已死,那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起兵。但是扶苏已死,帝国两大候选人就只剩下胡亥,不管秦始皇死没死,你起兵就是谋反。
蒙氏一家忠义,断不至于选择反了。就算反了,在秦朝的法制制度下,你到底能调动多少兵马参与谋反又不一定;就算30万大军都跟你玩了,你能不能hold住场面也是一个问题;还有,蒙氏的整个家族还在秦国,谋反当时就要付出灭族的代价,能不能承受。
关于这段历史,其实都是戏说。
第一,扶苏不是太子,是长子。秦始皇生前不立太子,也不立皇后,就是怕大权旁落。
第二,根据现代史家考据,其实胡亥不是篡权,是秦始皇安排的接班人。所谓的沙丘之变都是司马迁采用当时流传的谣言。
第三,不要用现代眼光去想当然,认为古人也是这样想的。扶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文弱善良。古代,父叫子死,子必须死,天经地义的事。谁会想到皇帝的诏书是假的。何况扶苏生前早就不讨秦始皇喜欢。所以秦始皇把扶苏派到最危险的前线。谁会把储君派到前线?万一挂掉了,帝王谁继承?康熙大帝当年派十四子一直在前方打仗,四子待在身边。明摆是传位四子雍正。秦始皇也是如此,胡亥其实也很聪明,幼子,讨秦始皇喜欢,每次出行,胡亥都带在身边。这难道不是明显的把胡亥当接班人。
第四,蒙恬虽说怀疑诏书的真实性,奉劝扶苏看看再说,可是扶苏太傲娇了,说死就死。凭这点,扶苏也不了气候,没多大本事。就算夺取皇位,照样守不住。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姬重耳,也是他父王听信谗言,要诛杀诸子,传位于小儿子。结果呢,太子自杀,晋文公逃跑了,晋襄公也跑了,最后逃走了都做了大王,太子白死了。扶苏连自己的命都不珍惜,能有多大本事。蒙恬就算本事再大,扶苏都死了,再反抗就是造反啦。蒙家世代忠于秦朝,不会背叛了。
第五,我们都认为扶苏贤良,是个好人,将来一定好皇帝。胡亥愚昧无知,昏庸无道,就是他一手败坏了秦朝,导至秦朝灭亡。其实这都是事后诸葛亮。在秦始皇眼里,扶苏懦弱无能,子不类父,处处跟朕作对,还不听话,背后诽谤朕,是不是想抢班夺权,谋害朕?赶快赶走不要留在朕身边。胡亥,多可爱,尽说朕喜欢的话,又处处讨好朕,做朕喜欢的事,对朕的事业赞扬支持,从不说反对的话。这孩子老实乖巧,很是讨朕喜爱。百年之后,传位于胡亥,朕的铁桶江山万万年。
其实现代史家就评价过,秦朝迅速灭亡,就是秦始皇的国策错了,过分残酷剥削人民,这时候应该休养生息,减轻赋敛,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偏偏胡亥一上台,完全不吸收教训,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的剥削人民。老百姓没有活路了,只好造反了。
胡亥会哄秦始皇,却是个胡涂蛋,无治国安民之策,再加身边的赵高是个大奸臣,帝国精锐都内耗,消磨殆尽。后期无真材实学之人匡扶天下。唯一的名将章邯也逼反了。秦,神仙也救不了。
2009年,北京大学接受到一批海外馈赠的稀世汉简,这批汉简中,包括了一篇1500字的《赵正书》,详细记载了秦始皇去世以及胡亥继位的过程。文中说秦始皇出游,还至柏人时病重,于是召集众臣商讨继承人问题。丞相李斯、御史大夫冯去疾等上言:今事情急迫,恐怕大臣谋变,请立胡亥为继承人。秦始皇说:可。秦始皇死后胡亥继位,立即杀扶苏、蒙恬等人。根据《赵正书》的记载,胡亥的继位是众臣共议的结果,并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如果这一记载属实的话,那么很多疑团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胡亥的继位是正当的,并不是赵高和李斯矫诏推立。扶苏与秦始皇政见不和,始皇生前就已经将其贬至边疆从军,说明扶苏本来就不在继承人的备选之列。有人说贬到军中是为了锻炼扶苏,但自古以来,太子储君都是坐镇政治中心的,绝没有贬到边疆从军的道理。秦始皇二十几个儿子中唯独把胡亥带在身边随行,本身就说明了他对这个小儿子的宠爱和器重。秦朝并不重儒家礼法,因此也不拘于立嫡立长的观念,秦始皇想传位给小儿子是有很大可能的。而群臣对于胡亥的继位没有提出任何异议,也说明他们早就默认了胡亥作为储君的安排。
其次,秦始皇是多疑雄猜之主,当初王翦伐楚,就因为顾虑秦王多疑而不得不索要田宅以示无二心。所以以秦始皇性格,他不可能完全信任统兵三十万的蒙恬,也不可能完全放心扶苏。既然有心要立幼子,必定会对扶苏、蒙恬拥兵反抗加以防范。他贬扶苏去蒙恬军中,明里是用扶苏来监视蒙恬,暗里很可能安插了人手,以备将来二人有何异动,可以立即将其控制,这才是秦始皇贬扶苏的真正目的。而这个后招,当秦始皇决定立胡亥的时候,必定会告诉赵高和李斯,所以他们才敢放心大胆的赐死扶苏和蒙恬,不担心会激起兵变。这样也就解释了扶苏为何乖乖自尽,而蒙恬虽然不肯自尽,却也被迅速囚禁起来失去了反抗能力。
总而言之,《赵正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历史的另外一种角度。那就是按照秦始皇的布局,赵高和李斯保胡亥上位,扶苏和蒙恬不是不想反抗,而是被迅速控制,根本没有拥兵自立的机会。


蒙恬虽然手握重兵就是,但如今胡亥已经继位,蒙家世代忠义,对君王尽忠职守,但如果他起兵拥戴公子扶苏,就是造反,且秦始皇对他提携之恩,如今秦始皇尸骨未寒,且秦国的人心不稳,如果起兵,虽然是为了秦国的将来(因为他了解公子扶苏,扶苏仁厚,深知秦国只有他继位,才能更强大),则是对始皇帝的不尊,对他的不敬,还有他一旦起兵,秦国将会陷入内乱,六国残余势力必然会卷土重来,同仇敌忾,共同合纵抗击秦国,诸子百家的抵抗也会接踵而至;外有凶奴虎视眈眈,他们一旦知道秦始皇已死,而且秦国陷入内乱,就会趁机发兵。秦国自始皇帝统一,想要传千秋万代,若因蒙恬起兵使大秦灭亡,使天下分裂,则他则是千古罪人,所以他选择了束手就擒,只希望胡亥继位以后能让秦国更加强大。

蒙毅、蒙恬手握重兵,为什么不扶持扶苏,反而束手就擒被赐死?

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大儿子,性格刚毅,为人勇武,且有仁义之心,是最有资格、最有胸襟接班成为秦朝第二代皇帝的人。

然而,恰恰是因为扶苏仁义的品性,却在朝中因与秦始皇意见相左,他反对父亲焚书坑儒和严刑苛法,因此触怒了自己的父亲,结果,秦始皇让他以监军身份,派他到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远离了政治中心咸阳。

而蒙恬祖上数代都是秦国名将,为秦国的发展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蒙恬天资聪明,在家庭教育下,熟读兵书,从小立志报效国家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率军攻打齐国,因灭齐有功,被秦始皇重用为京城最高行政长官——内史。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打击经常骚扰边境的匈奴,秦始皇安排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经过艰苦卓绝的战争,蒙恬将匈奴赶出了华夏之地,又命他修建长城,将原燕、赵、秦的长城连成一体,进一步阻挡了匈奴的南侵。

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的路上病逝,在赵高的动作下,胡亥、赵高、李斯合谋,将秦始皇召扶苏回京的遗诏私自修改,发至正在北方的扶苏和蒙恬,赐他们自裁。诏曰:“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恬与扶苏居外,不能匡正。应与同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毋得有违!”

接到诏书后,扶苏泪如雨下,欲辨无门,只得含恨拔剑自杀,冤杀于荒凉冷酷的北方。扶苏之所以自杀,皆因他性格仁义,为人忠孝,他认为父命如天,而指责他诽谤父亲所为、抱怨作为皇长子多年未封为太子,这种口吻,让人丝毫也不会怀疑这是身边的所为,父亲的威严他是知道的,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于是他在悲愤中自杀。至于为了自己能活命而提兵造反,苏扶既不敢,也不会。所以,扶苏不反,是因为性格。

而蒙恬之所以不反,则是因为忠贞了。大家都知道,秦朝一百二十万军队,由将领们带领着在秦版图上南征北战,北方戍边,蒙恬带出的军队有三十万,秦始皇不怕他造反吗?有人说是因为虎符制度,虎符皇帝保存一半,在外领兵的将军保存另一半,只当皇帝的的一半交给将军合并后,将军才能够调动军队。但试想倘若匈奴入侵,蒙恬还要等到从咸阳发来虎符才能调动军队,早就被匈奴灭了好几次了。

所以,虎符一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素,最关键的是,因为秦始皇对蒙恬信任。一者,蒙家世代在秦为将,对秦的忠心是家传家教。二者,正因为蒙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杀敌保国、效忠秦王(皇),特别是经过多年的磨合,秦始皇对他信任有加。不过,秦始皇除对他信任外,也有一些防止万一的制度安排,设了双重保险,一是以扶苏为监军,皇子监军,威赫自在。二是以王离为副将,王离是王翦后代,也是将门之后,对蒙恬也是一种制衡。

不过,蒙恬最后没有反叛,则是对秦始皇的忠心起了作用。虽然,蒙恬也曾打算去验证一下到底是不是秦始皇本人的意思,赐死诏书传来后,他没有立刻自杀,而是交出了兵符,将自己关进阳周监狱,等待秦始皇另行发落。这个等待另行发落,即就是不相信这是秦始皇意思的拖延,他想得到确信。然而,胡亥派来的特使可不允许他拖延,所以,他最后也不得不服毒自杀。



首先纠正一下,扶苏并没有被立为太子;其次题主可能是受了电视剧《神话》影响,认为蒙恬蒙毅都是手握兵权的大将军。其实蒙毅更多是偏向文职不带兵的。还有蒙氏兄弟在死前并没有见过面,兄弟俩没有联络机会,而且蒙恬也并不想坐以待毙,其实他是考虑过支持扶苏抢班夺位的,但是扶苏为人仁弱,深受儒家影响,轻信了赵高鼠辈,真以为始皇帝要杀他,于是以“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的理由拒绝了蒙恬的好意,自杀了。

蒙家三世为将,军中威望极大,但是蒙毅本人却是多在朝廷少任军职的。根据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从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可知,蒙毅确是不带兵的,但始皇帝对蒙毅确实非常宠任,蒙家兄弟在当时都很有影响力,这个是没问题的。

下面简单说说蒙氏兄弟之死。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可以知道,蒙毅是跟着秦始皇一起出游了的,但是半路上秦始皇突然病重,就派蒙毅回会稽替他祷告上苍希望早日病愈。

但是没想到,始皇一病不起,就此撒手尘寰。等到蒙毅回来的时候,扶苏已经自杀,蒙恬虽然没死,但是扶苏不在,他也没有起兵的理由了。被囚禁在阳周。

扶苏已死,蒙恬被囚,蒙毅又因为曾经恶了赵高,也被赵高找理由给囚禁了。再之后没多久就双双被杀。

现在来回答这个问题,蒙毅没有手握重兵,从始至终他的性命都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他并不知道始皇帝什么时候死的,一回来就被下狱了;蒙恬自己也不想束手被擒,但是扶苏自杀,他当时又没有下定决心打起反旗,也被囚禁。以后生死握于他人之手,想反也反不了了。

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一个字“忠”,我们中国文化中对忠孝节义是看得非常重的,而古代更是如此,赵高他们带着秦始皇的圣旨,对于蒙恬他们来说这就是命令,你说这个时候是听还是不听?如果你不听的话很可能就是真的抗旨不尊,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为自己留下千古骂名,而自己的子孙后代也会活在黑暗之下。

此时公子扶苏已死,你保谁去?你总不能自立为王吧?那就真的是妥妥的反贼了,这个时候秦始皇的儿子只有公子胡亥一人,那么就代表着正统。



秦始皇在巡游天下的时候去世了,在临死的时候始皇帝要求李斯和赵高把扶苏找来继承皇位。但是赵高和李斯一直和扶苏不和,担心扶苏继位之后会杀死自己,因此他们隐瞒了秦始皇的死讯并且找到了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继位做了皇帝。在胡亥继位前,李斯和赵高假传圣旨要求蒙恬和扶苏自杀。蒙恬是扶苏非常好的助手,本身属于蒙氏家族的第三代人。在蒙氏家族的第三代中,最出色的就是蒙恬和蒙毅两兄弟,蒙毅在朝廷内部做官,蒙恬在外面领兵。有他们兄弟的支持,在始皇帝去世后扶苏就算是想要夺取皇位也是有很大的希望的。

那么为什么蒙恬和蒙毅手握重兵,却没有支持太子扶苏夺取皇位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因为蒙恬和蒙毅的问题,而是扶苏的问题。扶苏因为触怒了秦始皇,所以被派到了北方。扶苏触怒秦始皇的原因众说纷纭,不管是什么原因,从这件事也能看出来扶苏的政治智商比较低。而要求扶苏自杀的圣旨来到的时候,扶苏看到了圣旨就准备自杀。蒙恬劝说扶苏:皇帝怎么会无缘无故的让你自杀?这圣旨不一定是真的。结果扶苏竟然表示自己要做乖孩子,不能违背父亲的圣旨,更不能怀疑父亲的圣旨。蒙恬怎么也劝不住,扶苏二话不说就自杀了。

如此看来扶苏不仅政治智商不高,做人也有些愚不可及。从扶苏的做法来看他确实不适合做皇帝,项羽虽然有勇无谋,恐怕也不会笨到这种程度。扶苏一死,胡亥的合法性就确定了,蒙恬也就没有了造反的筹码,只能对着胡亥乞降。其实蒙恬当时肯定是想着扶苏不死,自己可以凭借着北部军团拥护扶苏继位的,但是烂泥扶不上墙,扶苏一刀把自己杀死了,蒙恬的命运也就危险了。

虽然扶苏死了,但是蒙恬还是有能力造反的,有时候造反不需要理由,只需要实力就可以了。但是胡亥这时候已经是名正言顺的秦二世皇帝了,既然已经名正言顺了,那么也就掌握了秦朝的军政大权了。就算是北部军团不听胡亥的,跟着蒙恬一起造反,那么蒙恬再造反也不一定能够成功。蒙恬只有秦朝的北部兵团,但是秦朝的其他军队都掌握在胡亥的手中,蒙恬虽然军事能力出众,不过真正能不能打得过也说不准。而蒙毅则是朝廷里面的官员,并没有实际上的军权,蒙氏兄弟真正的军队也只有北部军团。

蒙氏兄弟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被迫交出军权来换取活命的机会,也就等于把他们自己置于不利的地位,此举让赵高和胡亥的阴谋更容易得逞了。赵高对于两个人非常的忌惮,开始劝说胡亥除掉他们,胡亥虽然控制了两个人的军队,但是蒙氏兄弟不死,他也睡不安稳,所以最终还是杀了他们。

综上所述,蒙毅和蒙恬一方面是跟错了主人,另一方面是被胡亥占尽了先机,而且后期对胡亥存在幻想,因此才会丢了性命。



因为是太子扶苏,看到假圣旨主动自杀,所以作为他的追随者,蒙恬只能束手就擒,被迫自杀。

长子扶苏不是太子,被赵高李斯陷害,蒙毅、蒙恬的靠山是扶苏,蒙恬被抓,蒙毅也没有了兵权,只能束手就擒。


蒙毅、蒙恬一人手握重兵一人是秦始皇心腹,秦始皇死后为什么不扶持扶苏反 ...
因此,从整件事情看来,蒙恬手握重兵,但是没有机会反抗。当时使者手持诏书,要求蒙恬即刻解除兵权交给王离,因此此时的蒙恬已经没有了军权,这是其一。第二个原因是蒙恬的上级长官是扶苏,扶苏都自杀了,蒙恬没有了依靠,而蒙恬作为一个将军,是不允许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去咸阳的。不待君召,擅入宫殿者,...

蒙毅、蒙恬手握重兵, 为何不扶持太子扶苏, 反而束手就擒被赐死_百度知...
其实蒙恬还有蒙毅都是很支持扶苏的,反而是扶苏很坚持,在接到了秦始皇的“密令“之后,蒙毅、蒙恬都是劝扶苏不要自杀。但是扶苏没有听,直接就拔刀自刎了。而扶苏一死,蒙恬也没什么造反的机会了。根据当时秦朝的制度,想要调动军队,都是要使用这个”虎符“或者是由国家的帝王直接调动军队。而扶苏现在直...

蒙恬手里握着30万重兵 蒙恬为什么会坐以待毙
这里就令人产生了一个疑惑,手握30万重兵的蒙恬为何坐以待毙,而没有选择起兵叛变呢?或许,蒙恬临死前的一番话可以解开这个疑惑!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生了病,于是派身边的大臣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这就令赵高等人有机可乘。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逝了,赵高担心公子扶苏继位后,自己的个人地位会...

蒙毅、蒙恬手握重兵,为何不扶持扶苏?
表面上看,蒙恬、蒙毅选择束手就擒,主要源于他们轻信李斯、赵高的假圣旨,还有公子扶苏的自杀,让他们失去了对抗中央政府的合法性。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对秦始皇的一片忠心。但是,这种理由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如果赵高、李斯敢派人到军队里逼令扶苏、蒙恬兄弟自杀,手上最大的底牌就是依赖于他...

蒙毅、蒙恬手握重兵,为何不扶持扶苏,反而束手就擒?
所以题主问蒙恬手握重兵,为什么不拥立扶苏反而束手就擒。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蒙恬压根就没有时间去准备起兵反击的事情。如果他在秦始皇身边有非常可靠的眼线,能将这一事情及时传递给他,或者弟弟蒙毅没有被派出去祷告山川神灵,而是一直守护在秦始皇身边,那么蒙家兄弟的结局也就不会这么惨。另外有...

蒙毅、蒙恬将军手握重兵,为啥宁愿等死也不扶持太子扶苏?
所以,蒙毅、蒙恬还能有什么选择呢,胡亥要你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再者,蒙氏一族,满门忠义: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父亲蒙武也为秦将,曾任秦内史,与秦将王翦联手灭掉楚国。作为世代名将之后,其对秦王朝的忠心也让其绝不会做出任何谋逆之事,所以,当公子扶苏自尽后,蒙恬的命运...

蒙恬30万重兵在手,为什么死也不造反?
蒙恬重兵在手,最终没选择造反,而是束手就擒,我认为有这几个原因。第一,蒙恬也认为他自己有罪。这个罪并不是他犯的,而是他弟弟蒙毅犯的。因为蒙毅犯了罪,蒙恬因此受到连坐。在刑罚非常严酷的秦朝,连坐该死,那也只能死。赵高和李斯派去的使者曾被蒙恬说: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

蒙毅、蒙恬将军手握重兵,为何不扶持太子扶苏?
当初蒙毅是内政辅助君王,而蒙恬是手握重兵,但为何不扶太子扶苏呢?原因如下:太子扶苏自了断,两将领最终无主可扶;秦朝法制严苛,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耳边经常会响起一句话: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正是因为这一种思想束缚了扶苏,让他在最关键的时候,相信了假诏令。更何况这个诏令的名义为自己...

手握重兵的蒙毅、蒙恬为什么束手就擒却不选择支持太子?
至于为了自己能活命而提兵造反,苏扶既不敢,也不会。所以,扶苏不反,是因为性格。而蒙恬之所以不反,则是因为忠贞了。大家都知道,秦朝一百二十万军队,由将领们带领着在秦版图上南征北战,北方戍边,蒙恬带出的军队有三十万,秦始皇不怕他造反吗?有人说是因为虎符制度,虎符皇帝保存一半,在外...

手握重兵的大将蒙恬乖乖受死,为啥他不扶持扶苏?
诏书要求蒙恬自杀,蒙恬却不愿自杀,而是交出兵符,自入阳周监狱,等待秦始皇另行发落。结果,胡亥又派使者到阳周,杀死了蒙恬。历史是鲜血书写的,忠义敌不过奸诈,坦荡敌不过阴谋,蒙毅、蒙恬也好,韩信、彭越又如何,岳飞、岳云又如何,哪怕手握重兵,一个阴谋就可让你命丧黄泉 ...

新青区19234212403: 秦国大将蒙恬是怎么死的 -
实购复方: 蒙恬乃至整个蒙氏家族的结局是相当悲惨的.胡亥夺位后,斩杀蒙毅,蒙恬被迫吃毒药自杀,其家族则被灭门,成为胡亥夺权的陪葬品、牺牲品.为什么这么一位有大智慧,又拥有重兵的人会有如此悲惨结局? 首先,蒙恬悲惨结局是赵高报复...

新青区19234212403: 为什么蒙恬宁愿被枉杀也不愿意反叛? -
实购复方: 秦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虽然一统六国但是留在历史上的时间并不长久.秦始皇巡游途中身亡,奸臣赵高当道,他想扫清障碍,就篡改秦始皇诏书,刺死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长子扶苏得知父命后悲痛不已,未曾怀疑其中是否有诈,不听...

新青区19234212403: 秦在沙丘政变时,赵高,李斯假诏让扶苏,蒙恬自杀,可当时蒙恬率30 万大军北抗强敌,为什么却不反抗? -
实购复方: 当时李斯有把柄落在赵高手里,所以李斯不感拿赵高怎样,况且秦始皇死后,赵高利用这些年买通了所有禁宫里的小太监,发...

新青区19234212403: 蒙毅是怎么死的
实购复方: 佞宦赵高犯罪当诛,是由蒙毅依法经办的.始皇念及赵高平常办事勤勉尽力,又赦免了他.从此与蒙毅结下怨仇.始皇巡游会稽,中途驾崩,封锁消息.李斯、赵高、胡亥暗中策划,迫使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赵高曾私下侍奉胡...

新青区19234212403: 秦国是如何通过蜀国灭掉楚国的 -
实购复方: 日期:前223年 地点:楚国 结果:秦国灭楚起因:秦灭楚,统一中国领土变更:{{{territory}}}参战方秦国楚国指挥官李信、蒙恬、王翦楚王负刍、项燕兵力700,000320,000伤亡~75,000(多战死于李信之败)~300,000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

新青区19234212403: “王马共天下”是发生在哪位皇帝在位的时候?
实购复方: 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宣帝司马懿曾孙,浪邪武王司马油的孙子,司马觐的儿子.司马睿继承了父亲的职位被封为琅琊王、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由下邳移都...

新青区19234212403: 曾国藩之黑雨读后感 急求! -
实购复方:[答案]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曾国藩的了解完全停留在中学史书和老师的介绍上,认为曾国藩就是一个剿灭天平天国的刽子手.读完黑雨之后,对曾国藩有个更深一步的了解.自古以来手握重兵的臣子都是对君主的一种威胁,何况是当时满人当朝的清朝,作为...

新青区19234212403: 导致安史之乱的地理原因是什?导致安史之乱的地理原因是什么
实购复方: 安史之乱从755年至763年,历时八载,可谓是唐朝开国以来最大的危难,直接导致... 加之安禄山,史思明旧部又潘镇割距,使唐皇帝难以中央集权,手握兵权,再也不复当...

新青区19234212403: 关于春秋战国的一些疑问春秋战国那么多小国的大王互相争领土,争8天
实购复方: 这个事情是这样的 春秋时期是属于周王朝,那个时候君主得了天下就把天下分赐个自... 但节度是手握重兵却一直是中央政府头疼的事. 一直到明朝才结束节度使这种制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