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纸的出现是在东汉,为何在战国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作者&投稿:旗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说赵括是战国时期最悲催的将领,应该没有几个人会反对,赵括的父亲赵奢一战成名,接下廉颇都不愿意打的阏与之战大败秦军,赵括同样也是一战成名,不过他的成名却与赵奢截然相反,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接替廉颇,与秦国白起正面对决,结果赵国四十万大军被坑杀。由此,诞生了一个成语,即纸上谈兵。

那么问题就来了,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秦始皇灭六国之前,而纸的发明是在汉朝时期,这个“纸上谈兵”放在赵括身上是不是不合适呢?战国时期连纸都没有,何来纸上谈兵呢?现有的很多资料将“纸上谈兵”的出处设定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单纯看这个成语的话,是不可能出自《史记》的。

《史记》为西汉司马迁所作,而蔡伦造纸是在东汉时期,当然在蔡伦之前,甚至是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纸的出现,只是西汉时期刚刚出现纸,还没有进行优化,而东汉时期的蔡伦就是在原有纸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创造出来的蔡侯纸。但不管是西汉还是东汉,即便有了纸的出现,承载文字的多还是简牍以及帛书。与贵族化的帛书相比,简牍才是最普遍的一种文字载体,所以说即便汉朝就有了纸,但是简牍和帛书还是记载文字的主流载体,而纸的大规模使用还要靠后,到了隋唐时期,才真正取代简牍和帛书,成为文字的最主要载体。

况且《史记》中有关赵括的记载,通篇读下来,是完全看不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其实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出现还要晚的多,即便出现也不是因着赵括,这个成语很可能是近代的产物,是人为的加在赵括身上的。

其实我们通常接触到的一些成语和典故,很多都是成型于明清时期,而和成语、典故本身发生的时代无关,比如结草衔环这个成语,它出自明代冯梦龙的作品,但是典故发生的时间点却一个在先秦时期,一个汉朝时期,是分开的,结草在先秦,衔环在汉朝,只是因为冯梦龙将两件事结合在一起,组成了这个成语。

我们都知道,明清时期是我国小说发展的巅峰时期,所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像我们熟知的四大名著以及《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隋唐演义》等等小说都是明清时期的产物,因此,在这些小说中,我们细细看来,还是会发现其中的明清特征的,即便有的不明显,但是确实是存在的。

而因为明清时期有大量的小说和各种文体的书籍面世,也就塑造了很多的人物形象以及成语典故,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的成语其实是明清时期才出现的,但其本身的时代则可能是两千多年前。不过即便是在明朝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中,也不曾出现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但在明朝时期的一些作品中,却出现了“纸上兵”这个词,它第一次出现是在明朝时期刘三吾的《湘南杂咏》中,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鄂垣仅有湘南地,朝野犹夸纸上兵。”

自此之后,纸上兵这个词就经常出现,但是与之相联系的一般是书生,到了清朝时期,“纸上兵”逐渐被“纸上谈兵”所代替,但具体“纸上谈兵”出自什么何处,已经不可考,像《官场现形记》、《红楼梦》等作品中都出现过“纸上谈兵”这个词。

而这个时期的赵括和“纸上谈兵”根本没有扯上关系,一直到了晚清时期甚至更晚,人们才将两者联系起来,尤其是近现代,提到赵括,必然会想到“纸上谈兵”这个词,其实这就是一个渐变发展的过程,就如同很多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发展。也因此,人们将“纸上谈兵”这个典故的出处设定在《史记》中的赵括身上,其实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如果对长平之战有所了解,断不会认为赵括只是纸上谈兵,纵然赵括为统帅的时候,确实被秦国的白起坑杀了四十万降卒,导致了赵国元气大伤,但是这个大战的失败,赵括真正要负的责任却并不多,他就是一个背锅侠。一场大战的失败,总要有人为之负责,很不幸,赵括必须为长平之战负责,尽管很冤,但是当他踏上战场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的悲剧。

赵括在战场上的表现其实是赵惠文王所期许的,即出战,尽快结束长平之战,而在赵括之前,赵军的军事统领是廉颇,但廉颇在最开始的几次与秦军交锋中,全部败下阵来,廉颇节节败退,不得已坚壁不出。

秦军是远距离作战,最忌讳的就是战争时间被拉长,而廉颇则希望经由这样的防守来拖垮秦军,只是事与愿违,赵惠文王在该战中数次决策失误,先是接受了上党郡,后来又不肯求援山东各国,更是在后援供给上力不从心。粮草供给不给力,心浮气躁的赵惠文王希望迅速结束战争,因此换下了廉颇,换上了主张主动出击的赵括。

赵括满腔热血,少年英雄,但是与廉颇相比,明显的战斗经验不足,赵括上战场的次数很少,而战场瞬息万变,一旦遇到白起那样的对手,非有丰富的战场经验无法与之对阵,而没有多少实战经验的赵括偏偏又遇到了不按常理出牌的白起,其结果就是被虐成渣。

当然,赵括也有错,他其实一开始就不应该出战,赵惠文王完全是病急乱投医,他找不到愿意主动出击的将领,是因为所有的将领是不主张出战,而赵惠文王却想尽快结束,于是只能启用愿意出战的赵括,然后就有了这样惨痛的一次战败,其实,赵国战败不过是早晚的事,但是启用赵括却将这个战败的损失升到了最大。

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太过震撼,长平之战放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都是最惨烈的一场大战。所以,要真正追究长平之战的责任,赵惠文王的责任是最大的,但是他是一国之君,总不能自己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这个锅只能赵括来背。

而人们之所以将赵括和“纸上谈兵”联系在一起,从赵奢、蔺相如甚至赵括母亲的话中能窥知一二。赵括自小学习兵法,“兵事,以天下莫能当”,谈论起来侃侃而谈,赵奢根本难不住他,但是赵奢却并不看好这个儿子,他对赵括的母亲说: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而到了赵惠文王希望赵括出战的时候,蔺相如曾劝阻过赵惠文王,他说:“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而赵括的母亲也认为赵括不适合出战,试图阻止,但是赵惠文王一心让赵括出战,或许在他的内心深处,希望赵括和赵奢一样,能够力挽狂澜,毕竟虎父无犬子,但是在长平之战这样的战场上,赵括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了战局的。

不管是赵奢还是蔺相如,都认为赵括虽然熟习兵法,但是太过骄傲,没有实战经验,也就不会在战场上顺应形势灵活应变。这样的赵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话,还真就是“纸上谈兵”。

写到这里,做一下总结,“纸上谈兵”这个典故的出处并不是《史记》,涉及的主人公也不是赵括。但是因为长平之战太过惨烈,而“熟习兵法,但没什么实战经验”的赵括巧合直接导致了长平之战中赵国的惨败,所以,现在,“纸上谈兵”已经和赵括密不可分。




众所周知,纸的出现是在东汉,为何战国却出现“纸上谈兵”典故?_百度知 ...
纸的出现并不是在东汉,而是在西汉初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不过西汉的纸很粗燥,并没有被广泛运用,而造纸术经东汉的蔡伦改良后,才被逐渐推广。说了完了纸,我们接着说纸上谈兵。这个词语几乎是家喻户晓,意识就是在纸上进行打仗很厉害,也就是打仗的理论很丰富,但是实战却不行,现在比作空...

众所周知,纸的出现是在东汉,为何在战国却出现“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众所周知,纸是在东汉时期被广泛使用的,然而在战国时期却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典故,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需要纠正一个常见的误解,即纸是在东汉时期才出现的。实际上,纸的历史要追溯到西汉时期。根据史料记载,至少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纸的存在。而东汉时期的蔡伦,并不是发明了纸,而是...

众所周知,纸的出现是在东汉,为何战国却出现“纸上谈兵”典故?_百度知...
众所周知,纸张的发明并非始于东汉,而是可以追溯到西汉早期。尽管纸张在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但它的质地较为粗糙,并未得到广泛应用。直到东汉时期,蔡伦对造纸工艺进行了改良,纸张的使用才逐渐普及。关于“纸上谈兵”这个典故,它几乎家喻户晓,意指在纸面上讨论战争,虽然理论丰富,但实际操作却不足。这...

众所周知,纸的出现是在东汉,为何在战国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1. 纸上谈兵这个词汇确实出现较晚,至少在明朝以前并无此说法。2. 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在批阅奏折时使用了“纸上谈兵”一词,这可能是该词汇最早的出处,且与赵括无直接关联。3. 后来,沈葆桢将赵括、马谡、殷浩、房琯四人归为一类,称他们为“纸上谈兵”,这可能是首次将该词汇用于描述赵括。4...

众所周知,纸的出现是在东汉,为何在战国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纸上谈兵这个词出现较晚,至少明以前无此说,最早出现应在清朝雍乾年间,乾隆衘批“观其摺奏情词,不过纸上谈兵”,这可能是纸上谈兵最早出处,且与赵括无关,后来的沈葆桢把赵括、马谡、殷浩、房琯四人归为一类,将其称为“纸上谈兵",这可能是最早将“纸上谈兵"加到赵括身上。纸,最早发明于...

众所周知,纸的出现是在东汉,为何在战国却出现“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这两个误会,一是纸并非东汉才出现,而是西汉就已有;二是“纸上谈兵”这个词语,据考证,最早在清雍正年间才出现,至于将这个词和赵括联系在一起,那就得等到清末了。既然是清末才出现的,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现在的许多人都以为是东汉的蔡伦发明了纸,但实际上,他不是发明,而是改进。也就是说...

众所周知,纸的出现是在东汉,为何在战国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自此之后,纸上兵这个词就经常出现,但是与之相联系的一般是书生,到了清朝时期,“纸上兵”逐渐被“纸上谈兵”所代替,但具体“纸上谈兵”出自什么何处,已经不可考,像《官场现形记》、《红楼梦》等作品中都出现过“纸上谈兵”这个词。而这个...

众所周知,纸的出现是在东汉,为何在战国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战国的时候仅仅是有这样一个典故而已,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是直到清朝才被总结、凝练出来的,因此在清朝以前,人们对这个典故都不用“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来称呼。

众所周知,纸的出现是在东汉,为何在战国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可查最早出现“纸上谈兵”一词的,应该是明万历、天启年间人乔应甲收录在《半九亭集》里的一副楹联作品:“纸上谈兵人有口;军中索饷灶无烟。”这之后,可查这个词的地方就有很多了。如清华长卿诗“挟策休谈纸上兵,鬓眉豪气尚纵横”、黄文暘诗“遂成...

众所周知,纸的出现是在东汉,为何在战国却出现“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最早出现“纸上谈兵”大概是在唐宋时期,作为成语最早也才出现在清朝,但是那时候都是用的是“书生用兵”。“纸上谈兵”最早的记载是在《上下五千年》,上面有说纸上谈兵的赵括,但是这个记载也是不够准确,那时候最可能的说法也可能就是“竹上谈兵”。所以,战国时期并没有出现“纸上谈兵”这一...

泉港区18310166232: 纸的出现是在东汉,为何在战国却出现“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
鲜缸定君: 纸上谈兵虽然说的是战国时代长平之战的故事,但是纸的出现确实在东汉时期,发明了纸张.

泉港区18310166232: 纸的由来? -
鲜缸定君: “纸”字发明于蔡伦之前至少300年.“纸”字最早是指絮帛而言.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纸,絮一苫也、丝滓也”,故而纸字从“糸”之意、从“滓”之音.在帛书稍后一段时间,历史上出现了纸的前身——赫蹄.在蚕茧加工过程中有...

泉港区18310166232: 纸的普及是在东汉吗? -
鲜缸定君: 纸张的普及与印刷术的出现是有必然联系的. 到隋唐时代,纸张才真正彻底普及起来. 当时的印刷术已经相当成熟了.尽管还是雕版印刷,非活版印刷.

泉港区18310166232: 关于纸的历史的一些问题 -
鲜缸定君: 纸是东汉时期蔡伦所发明的,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东汉时期蔡伦所发明的,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

泉港区18310166232: 纸有怎样的发展历史 -
鲜缸定君: 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渐渐发明了甲骨文,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发明用麻类植...

泉港区18310166232: 纸的历史简短 -
鲜缸定君: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在纸张发明之前的...

泉港区18310166232: 我国最早的纸张出现在哪个朝代,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一改进有什么好处? -
鲜缸定君: 使纸张更容易做出来而且不贵,促进文化的传播

泉港区18310166232: 纸的雏形起源于什么朝 -
鲜缸定君: 纸的雏形起源于汉朝.蔡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家,造纸术的发明者.在没有发明纸以前,古代各国人民曾想尽办法,利用石头、砖头、树叶、树皮、蜡板、铜、铅、麻布和兽皮、羊皮等等,文字记录下来.在我国商朝时,人们把文字一笔一...

泉港区18310166232: 纸是谁发明?发展史是怎么的? -
鲜缸定君: 造纸术相传是由中国东汉时代的蔡伦(63-121年)所发明,但是也有考古证据说明,造纸术早就存在,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发展者.在中国,造纸术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东汉的许慎在他编写中国第一部条理清楚、体系分明的...

泉港区18310166232: 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于中国的什么时期 -
鲜缸定君: 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于中国的西汉时期. 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技术并加以改进,开创了以树皮、破布、麻头、鱼网为原料,并以沤、捣、抄一套工艺技术,造出了达到书写实用水平的植物纤维纸,称为“蔡侯纸”.从此,...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