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本文?

作者&投稿:桓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都有什么著名作品?~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尖利,粮食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使国防巩固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2、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
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
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
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

3、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něi )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译文:
孟子对齐宣王说:“(假如)大王有一位臣子,将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自己到楚国去游历。到了他回来的时候,他的朋友却使他的妻子儿女挨饿、受冻,那么对他怎么办?”
齐宣王说:“和他绝交。”
孟子说:“(假如)司法官不能管理好他的下属,那么对他怎么办?”
齐宣王说:“罢免他。”
孟子说:“一个国家没有治理好,那么对他(君王)怎么办?”
齐宣王环顾周围的大臣,把话题扯到别的事情上了。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5、孟子·滕文公下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最大原则,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
(大丈夫应当)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住宅里——‘仁’,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礼’,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义’;能实现理想时就与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
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

扩展资料《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作为散文,《孟子》长于论辩,更具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其中的论辩文,巧妙的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的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梁惠王下》。
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具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能够在精神上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七节》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节》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四节》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节》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六节》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一节》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八节》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二节》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六节》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人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二节》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八节》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五节》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四节》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三节》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五节》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四节》
居移气,养移体。——《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六节》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八节》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节》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九节》
志,气之帅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四节》
祸褔无不自己求之者。——《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四十二》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七节》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一节》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六节》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八节》
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四节》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古之君子,过则改之。——《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节》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天下殆哉,岌岌乎。——《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六节》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六节》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八节》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惟仁者宜在高位。——《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节》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节》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八节》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六节》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食之以时,用之以礼。——《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六节》
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三节》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七节》
长幼有序。——《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四节》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四节》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已以正天下者乎。——《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仁则荣,不仁则辱。——《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五节》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三节》
西子蒙不洁,则人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五节》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一节》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我记得孟子本文出现了很多,而且我们在初中课本学过孟子二章

是啊……这里也很好吃、是的……这种事情一定不会改变。是啊……这里还有一个月没有回家过年


孟母戒子全文及翻译
【原文】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①,乃复进。其母知其(xuān)(无简体字)也②,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1)其织③,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注释】①辍(chuò)然:突然终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如“辍学...

王顾左右而言他 的中心思想及译文
本文主要写了孟子在与齐宣王的讨论中巧妙的诘难对方,使齐宣王认识到把国家治理好是自己对百姓应付的责任的故事,显示了孟子的机智勇敢,反映了他心怀天下的民本、仁政思想。作品译文 孟子对齐宣王说:“(假如)大王有一位臣子,将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自己到楚国去游历。到了他回来的时候,他的朋友却使...

《孟子》
中国古代的批评家大多反对泥辞以求,反对以典册、简牍、训诂之学对作品意义作被动的索解,而强调阅读的“遥想”、“臆解”、“心解”,强调“以意求古人则近,以词求古人则远”,对说诗者参与本文意义创造之权利给予了肯定,重视了文学理解的主体性特点。(2)“知人论世”:(《孟子·万章下》) 《孟子·万章下...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孟子梁惠王上的核心思想 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本文铺张扬厉,纵横恣肆,各段之间又联系紧密,一气呵成。孟子散文的气势源于他坚毅的人格,他对自己的主张,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广博的学问,气盛则言宜,所以谈起话来理直气壮。但本文不仅波澜...

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提倡“仁政”,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本文是孟子的一段游说之辞。一般为后人所接受的解释为,...

孟子谓宋勾践原文翻译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 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出自《尽心章句上》选自《孟子》...

《先秦散文·孟子·陈仲子廉士》原文鉴赏
在文章中,孟子首先指出,人不能象蚯蚓那样“上食槁壤,下饮黄泉”,象蚯蚓那样对社会、对他人无所需求,因此,作为人,就不能离开社会,就不得不与人类社会发生各种联系。接着,孟子又指出陈仲子行为的矛盾,说明陈仲子不可能彻底贯彻自己的主张,除非变成蚯蚓。本文论述层次清晰,言辞犀利明快,象他诘问...

《庄暴见孟子》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庄暴见孟子”是《孟子》中的经典段落,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内容以庄暴和孟子的对话为形式,阐述孟子想要告诉君主仁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基本儒家思想。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庄暴见孟子》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庄暴见孟子原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孟子》 庄暴见孟子,曰:“暴...

《先秦散文·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原文鉴赏
照旧摆出一副富贵骄人的样子,真令人忍俊不禁!本文语言简炼,富于表现力,如妻对妾发议论说:“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最后话未说完而截住,入木三分地刻划出女人失望伤心、哽咽难言的情态。所以评点家说“三字顿挫,无限烟波”( 《十三经评点札记》)

孟子论得天下的出处
本文选自《孟子·离娄上》《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阳春市15226159218: 九年级上册《孟子》原文,谢谢 -
闻达盐酸: 这句话出自孟子的《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 原文是: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

阳春市15226159218: 孟子的文章 -
闻达盐酸: 《孟子》 卷一 梁惠王上 卷二 梁惠王下 卷三 公孙丑上 卷四 公孙丑下 卷五 滕文公上 卷六 滕文公下 卷七 离娄上 卷八 离娄下 卷九 万章上 卷十 万章下 卷十一 告子上 卷十二 告子下 卷十三 尽心上 卷十四 尽心下 孟子的名句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阳春市15226159218: 孟子古文谁知道? -
闻达盐酸: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阳春市15226159218: 《孟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 --
闻达盐酸:[答案] 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那个时候战争是激烈的,他主张“仁政”以统一天下.因此,在《孟子两章》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应该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认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天时、地利、人...

阳春市15226159218: 求《孟子》的古文 -
闻达盐酸: 【孟子·古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

阳春市15226159218: 孟子知天下之广居原文及译文 -
闻达盐酸: 原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出处:《孟子》 作者:孟子 创作年代:先秦 翻译: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

阳春市15226159218: 孟子“天下之大任 - ------”的全文 -
闻达盐酸: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阳春市15226159218: 《孟子》书内容是什么? -
闻达盐酸: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滕文公下

阳春市15226159218: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 -
闻达盐酸: 第一章 王何必言利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

阳春市15226159218: 《孟子》两章原文及翻译 -
闻达盐酸: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