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的阿细跳月是怎么一回事?

作者&投稿:潮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有哪些?越具体越好,具体到规则和方法就最好不过了!~

从其特点来看,一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着鲜明的从业特点。例如:从事牧业的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等,由于生产需要而必须精骑善射,于是便产生了马术、跑马射箭、马上摔跤、赛马、叼羊、“姑娘追”等马上竞技运动;而从事农业或以农业为主兼营狩猎、采集的民族,其传统体育便大都是爬山、摔跤、角力、跳跃、射弩、射箭以及手上技巧等运动。

  二是与风俗习惯紧密相连,并且许多项目都是通过风俗习惯的沿袭而流传发展,在节日、喜庆等习俗上尤为突出。例如: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那达慕“盛会上,摔跤、赛马、射箭三项竞技是其必不可少的内容;藏族在藏历年和“望果节”都要举行角力、投掷、拔河、跑马射箭、赛牦牛等体育活动;傣族泼水节划龙舟、瑶族“六月六”游泳、彝族火把节摔跤、侗族“三月三”抢花炮等等,都已成为传统。

  三是伴以歌舞、音乐,许多项目都与歌舞艺术融为一体。例如:黎族的“跳竹竿”、彝族的“阿细跳月”都是在且歌且舞中进行;苗族的“跳芦笙”是将歌舞、音乐和运动技巧紧密结合,维吾尔族的“达瓦孜”是在鼓乐声的伴奏下完成;而壮族、布依族的“抛绣球”、“甩糠包”也都是从对歌的形式开始。

  四是场地、器材简便易行。山坡、河流、场院、沙滩、草地等都可成为表演和比赛场所,所需器械用品大多是生产、生活用具和可就地取材自制而成的、不需花费很多的财力和物力。

  从其形式来看,大致可分为空中运动、马上运动、水上运动和陆上运动四大类。空中运动主要有秋千、跳板、沙哈尔地(空中转轮)和达瓦孜等;马上运动主要是赛马、马术、马球、跑马射箭、跳马、跳骆驼、姑娘追、赛牦牛等;水上运动主要有赛龙舟、赛皮筏、游泳比赛、潜泳比赛、水中捉鸭子和踩独木滑水等;陆上运动更是门类繁多,有摔跤、角力、登攀、跳跃、射弩、射箭、投掷、球类、武术、技巧等,而且每个门类项目众多,别具一格。

阿细跳月也称“阿西跳月”、“跳月”。自称“阿西”、“撒尼”的彝族民间传统舞蹈。流行于云南弥勒、路南、泸西等地。青年男女社交娱乐形式。男舞者弹大三弦或吹笛子,女子合着节拍与男对舞。或者牵手围圈,左右摆动,拍掌踹脚,旋转而舞。 彝族撒尼人和阿细人的民间舞蹈之一。流行于云南彝族地区。主要动作有三步一蹦跳、拍掌、跳转等。节奏鲜明,情绪欢快。又称跳乐。

也称“阿西跳月”、“跳月”。自称“阿西”、“撒尼”的彝族民间传统舞蹈。流行于云南弥勒、路南、泸西等地。青年男女社交娱乐形式。男舞者弹大三弦或吹笛子,女子合着节拍与男对舞。或者牵手围圈,左右摆动,拍掌踹脚,旋转而舞。彝族阿细人和撒尼人的民间舞蹈之一。主要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和路南圭山彝族地区。主要动作有三步一蹦跳、拍掌、跳转等。节奏鲜明,情绪欢快。又称跳乐,阿细语为“高斯比”,即“快乐的跳舞”之意。阿细跳月,源远流长。远古时代,人类不知道怎样用火,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有一天雷电击中了枯木而引起一场大火,很多野兽被烧死,人们吃了,感到味道鲜美。从此才会用火烧肉充饥,烧起火来取暖。但在那风吹雨淋又没有房屋栖身的原始生活中,要保存住一点火种,确实非常困难。暴雨一来,火种被浇灭了。没有火了,人们就得挨冻,吃生肉喝冷水,给生活带来不少的困难。有一天,人们在山上狩猎时,又冷又饿,实在支持不住了,便纷纷靠在树上休息。有个名叫“木邓”的小伙子,却骑在一根朽木上面,边休息,边拾起一根细木棍儿,使劲地向朽木上钻。钻着钻着突然从朽木中钻出火来了。火的再度出现,使人们欣喜若狂。大家拾柴架火,熊熊的火焰,照得大地通红,烤得人体冒烟。于是围着篝火,边烤边跳。这就是阿细跳月的最初起源。人们称之为“木邓比”,意为“跳篝火”。
  至于阿细人为何在“三步弦”中始终要保持跳跃的舞姿,还有着一段传说。相传很久以前,阿细地区的人们一直过着刀耕火种的奴隶生活。每到播种季节,为了抢时间为奴隶主尽快烧荒、播种,人们等不到烧荒火星的熄灭,就赤着双脚在滚烫的田野上开始翻地、劳作。为使双脚少受田野上余火的灼烧,便两脚一边不停地跳跃一边进行劳作。后来,人们在这种不停跳跃动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蹬脚和上肢的左右甩摆、击掌,而逐渐形成了今天被人们喜爱的《阿细跳月》。 阿细先民,原住在金沙江畔的“通邓来若”。他们不堪忍受奴隶主的期负和压迫,在阿真的带领下奋起反抗。自农历六月二十三日开始,攻打奴隶主的家园,可是奴隶主有枪有刀,有弩有箭,并有很多兵丁护卫,整整攻了一天也无法入破。聪明的阿真吩咐奴隶们趁黑夜在每只羊的角上扎上火把。让羊在前面冲,奴隶们持棍棒、镰刀跟在羊群的后面,浩浩荡荡地冲向奴隶主的家园,攻破奴隶主的围城,杀死了奴隶主,烧毁了奴隶主的家园。取得了胜利,获得了人生的自由。奴隶解放了,便聚集在“冷衣黑”边(一个叫冷衣的海边),纵情欢唱,庆祝胜利,迎接自由。在三弦、笛子和刀叉相碰声中跳押。跳得月儿落西坡,跳到红日从东来,一直跳到六月底。这时的“跳 乐”,是具有“庆解放”、“迎自由”新内容,便称为“里拉比”,意为“庆解放、迎自由”舞。
  新中国成立后,阿细人民成了国家和民族的主人。“跳乐”已摆脱了种种禁忌,变为逢年过节或节日喜庆不可缺少的群众性的民间文娱活动。 现在的阿细跳月,分青年舞和老年舞两种。老年舞缓慢轻松,随着笛子的节奏,男子的弹起小三弦、月琴、拉起二胡坦然潇洒,喜而不露的翩翩起舞;女的则双手叉腰起舞,抬着脚,随着笛声、弦声拍着双手,旋转摆腿,时而围圈齐跳,时而相对而舞,保持着集体舞的阵容,温雅自如,情趣神怡。青年舞是在老年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跳时,先调好大三弦和笛子的音凶,随即男青年率先背着大三弦舞,女青年随之而成队入伙,击掌伴跳,男女青年各成一行,相向起舞,队形随着音乐旋律而前后左右移动变化。青年舞节奏明快,粗犷豪放,欢腾激越。充分体现了阿细人民英勇豪放的气概和浓厚的民族民间艺术风情。解放后由于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使不少人都知道夏季的“火把节”是彝族的民族传统节日,甚至知道在节日的夜晚阿细人和撒尼人等彝族支系要围绕篝火弹跳三弦舞。但他们为什么要在“火把节”上跳三弦舞?大概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对此要想得到了解,就必须先知道“火把节”的来历和与它相关的彝族历法。
  彝族早在13世纪,就创造出了自己的“十月太阳历”,即现在天文学所称的“彝夏太阳历”。古代彝族把一年的365.25天平均分为10个月,每月36天,多余的5天多,作为每年的“过年”日。彝族的新年和“火把节”关系密切,因“十月太阳历”是根据日月星辰的方位变换而测定推算的。北斗星星柄每转动一周为一年,星柄上指时,恰逢夏季的“大暑”节气。再转半周,则时值冬季的“大寒”节气,彝族人民便把这两个节气统称为“星回节”。同时把冬季的“星回节”定为彝族的新年;而夏季的“星回节”则为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火把节”。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以最大的热忱和最隆重的庆典迎接每个新年的来临。“过年”,已成为全人类共同欢乐的节日。但在彝族,“过年”时没有什么庆典活动,人们全部的热忱都放于制作美食上,使冬季星回节被俗称为“吃节”。而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左右“大暑”节气时的“星回节”,才是各地彝族进行隆重庆祝、热闹无比,俗称“玩节”的传统“火把节”。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彝族地区的人们,把“过年日”中的6天,特别留出3天来放在夏季“火把节”时使用,以便使人们在“火把节”时更为尽情、尽兴和难忘。尽管各地区的彝族同胞欢度“火把节”节日的形式不同,但目前由男子每人弹拨用彩绸挎于肩上的大三弦乐器,一起欢跳《大三弦舞》,已成为彝族共同的娱乐形式之一。
  在夏季星回节的黄昏时节,彝族地区的人们男女老少高举火把绕行田间以预祝来年丰收之后,便集中到村里的旷场上举行传统的欢庆活动。届时,成群的未婚男女,围绕着噼啪作响的熊熊篝火频频起舞。头戴环形头饰、身着手绣短上衣、百褶裙,斜挎绣包的盛装姑娘们,在着白衣黑裤、腰系红色绸带的英俊吹笛者带领下,随着铮铮作响的大三弦与男子相对而舞,在眉眼间传递着无限的情意、抒发着由衷的喜悦与欢乐。舞蹈中不时夹杂着“噻噻噻!”的呼号和尖啸的口哨声,为节日更添欢快与热烈的气氛。
  阿细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弥勒、路南、泸西、丘北、宜良等县。阿细人所跳的三弦舞,分青年舞和老年舞。跳青年舞时,在悦耳的口哨声引导下,吹起清脆的黄竹笛,男子弹拨起大三弦,女子则双臂左右摆动,按节拍击掌,同时,换脚跳三步,空中蹬三脚,舞蹈始终保持跳跃状态,由六拍组合成的这种“三步弦”,是阿细人在“火把节”时所特有的自娱性舞蹈。由于多在月光下起舞,后又被人们称为《阿细跳月》。

“阿西跳月”、“跳月”。自称“阿西”、“撒尼”的彝族民间传统舞蹈。流行于云南弥勒、路南、泸西等地。青年男女社交娱乐形式。男舞者弹大三弦或吹笛子,女子合着节拍与男对舞。或者牵手围圈,左右摆动,拍掌踹脚,旋转而舞。

看书


阿细跳月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阿细跳月也称“阿西跳月”、“跳乐”,是自称“阿细”、“撒尼”的彝族阿细人较具有代表的民族民间传统舞蹈。阿细跳月用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之意,因为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曰阿细跳月。它发源于云南省弥勒市西山阿细人聚集区,流行于云南弥勒、石林、泸西等地。青年男女社交娱乐形式。男舞者弹大...

“阿细跳月”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阿细跳月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形式
彝族 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彝族撒尼人和阿细人的民间舞蹈之一。阿细跳月用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之意,因为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曰阿细跳月。阿细跳月也称阿西跳月、跳乐。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聚居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的西山一带。 阿细人能歌善舞,因常相聚于月下...

阿细跳月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阿细跳月在阿细语中称为“嘎斯比”,意为“欢乐跳”,它是彝族阿细人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源于阿细人古朴的“阿细跳乐”,因多在月光下的篝火旁起舞,故名“阿细跳月”。阿细跳月节奏热烈欢快,动作豪放粗犷,舞姿矫健飘逸,韵律强劲,气势恢宏,具有较强的感召力。

阿细跳月是哪个民族的
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的一种代表性民间舞蹈,也是彝族撒尼人和阿细人的传统舞蹈之一。"嘎斯比"是阿细语,意味着"欢乐跳",因其常在月光下的篝火旁进行,故得名"阿细跳月"。这种舞蹈最初是阿细人在月下欢跳的,后来逐渐演变为青年男女在娱乐和恋爱中的舞蹈形式。阿细跳月也被称为"阿西跳月"或"跳乐",...

黎族的阿细跳月是怎么一回事?
又称跳乐,阿细语为“高斯比”,即“快乐的跳舞”之意。阿细跳月,源远流长。远古时代,人类不知道怎样用火,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有一天雷电击中了枯木而引起一场大火,很多野兽被烧死,人们吃了,感到味道鲜美。从此才会用火烧肉充饥,烧起火来取暖。但在那风吹雨淋又没有房屋栖身的原始生活中,要...

“阿细跳月”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的代表性舞蹈,也是彝族撒尼人和阿细人的民间舞蹈之一。这种舞蹈在阿细语中被称为“嘎斯比”,意为欢乐的跳跃,因通常在月光下的篝火旁进行,故得名“阿细跳月”。它也被称为“阿西跳月”或“跳乐”。阿细是彝族的一个分支,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的西山地区。阿细人以其...

“阿细跳月”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02 阿细跳月的起源地主要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弥勒县西山地区。阿细人以其能歌善舞著称,尤其在月夜相聚起舞,这种舞蹈因而得名“跳月”。“阿细跳月”不仅是他们最喜爱、最普遍的集体舞蹈,也是一项重要的民间文化遗产。它起源于云南省弥勒市西三阿细人聚居区,并广泛流行于云南弥勒、石林、...

阿细跳月用了哪些乐器
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之意,因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曰“阿细跳月”。阿细跳月也称“阿西跳月”、“跳乐”。自称“阿细”、“撒尼”的彝族民间传统舞蹈。它发源于云南省弥勒市西三阿细人聚集区,流行于云南弥勒、石林、泸西等地。...

阿细跳月是哪个民族的?
阿细跳月的发源地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弥勒县西山一带,并广泛流传于弥勒县以及泸西、陆良等地的彝族阿细人聚居区。这种舞蹈通常由十几到上千人参与,主要在祭祀、节日和庆典时表演,显示出其强烈的自发性、自娱性和群众性。阿细跳月集歌、舞、乐于一体,拥有规范的舞步和套路,分为老人舞和...

阿细跳月是哪个民族的
阿细跳月是彝族的民间舞蹈。这种舞蹈在阿细人中间非常流行,被称为“嘎斯比”,意为“欢乐跳”。它起源于阿细人的古朴舞蹈,通常在月光下、篝火旁进行,因此得名“阿细跳月”。阿细跳月不仅是彝族阿细人的文化象征,还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一舞蹈形式起源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

茂县17696251765: 阿细族“跳月”是怎么"跳"的?
莱农希爱: 阿细族“跳月”.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利为之动情动容.

茂县17696251765: 阿细跳月的来历和形式是什么?
莱农希爱: 阿细跳月在弥勒这块美丽、神奇的红土地上,多彩多姿的民歌像山里的泉水一样甜,绚丽浪漫的舞蹈像山里的流岚一般美.居住在西山地区彝族支系阿细人的集体舞蹈“阿...

茂县17696251765: 彝族舞蹈阿细跳月的起源与月亮有关吗?
莱农希爱: 阿细跳月是云南彝族地区的民间传统舞蹈,是青年男女的重要社交形式,一般以男生弹奏乐器,女生跳舞为主.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而跳月一般是指在月亮下面跳舞.阿细跳月的传说大多与火有关,传说青年男女为了躲避长辈而在月下偷偷约会,围着篝火舞蹈.还有另外一个传说是古代的时候人们碰到火灾,阿细的儿女就率领民众救火,在滚烫的土地上跳来跳去,形成了阿细跳月的基本动作.阿细跳月的节奏轻快奔放,基本分为老人舞和青年舞.老年舞主要以笛子为主,步伐偏于稳健慢热;青年舞则在笛子的基础上加上大三弦的动作,更加激情热烈,先是男青年背起太三弦跳舞,随后女青年加入,和男青年击掌为盟,组成队伍跳舞,欢快奔腾.

茂县17696251765: 中国哪些少数民族过中秋节?
莱农希爱: 中秋节是中国全民性的重大节日,不但汉族过中秋节,侗族、苗族、壮族、傣族、黎族、满族、朝鲜族、高山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但节俗各异. 据介绍,中...

茂县17696251765: “压年饭”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风俗?
莱农希爱: 压年饭"是壮族的过年风俗. 中国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国56个民族的共同节日.除汉族外,许多少数民族也以本民族特有的庆祝方式来欢度这个传统佳节. 黎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的海南省): 除夕之夜,黎族人会全家围坐在一起...

茂县17696251765: 多伦多大学里教唢呐或者教民族舞蹈吗 -
莱农希爱: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

茂县17696251765: 阿细族敬酒歌有哪些 -
莱农希爱: “阿细跳月” 阿细人的酒歌,内容五花八门,“色彩”缤纷.阿细毕摩有阿细毕摩的酒歌,阿细山寨有阿细山寨的酒歌,弥勒城区的《阿细跳月》协会有自己的酒歌, 旅居昆明的“昆阿(阿细)协会”有自己的酒歌,红河州开远市彝族“阿细跳月协会”有自己的酒歌:“亲爱的朋友,我们好久不见了,今日喜相逢,是个好日子,请你喝一口,喝一口……”

茂县17696251765: 云南特色的名族舞蹈有哪些? -
莱农希爱: 1.打歌2.兵器舞3.霸王鞭舞4,跌脚(古 则)5.跳左脚6.阿细跳月7.响巴舞8.烟盒舞9. 抬鼓舞10.孔雀舞11.依拉荷12.象脚鼓舞13.麒麟舞14.筚篥蹉15...

茂县17696251765: 黎族的“三月三” 的习俗是怎样的?
莱农希爱: “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人们称它为谈爱日. 关于它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据说很久以前,七指岭地区遇到罕见的大旱,人们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个名叫亚银的年青人告诉大家,说他梦见一只百灵鸟,要想摆脱这场灾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