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诫唐太宗以历史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素的令史名人是谁?

作者&投稿:石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劝诫唐太宗以历史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素的令史名人是谁?~

魏征
一个很耿直的大臣
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史为鉴正德行。

这个人就是魏征,他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之说,为唐及以后皇帝纳谏之典!他的以史以人以镜之说,更流传至今,经久而不衰,是治国安邦用人之道也!

你说的这个人应该是指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铜为镜,可以知兴替

是古代名为魏征的人,他为人十分钢正

魏征,他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之说,为唐及以后皇帝纳谏之典!他的以史以人以镜之说,更流传至今,经久而不衰,是治国安邦用人之道也

是古代名为魏征的人


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的仁慈与责任的故事分析
虽然不能陪伴唐太宗一生,但她大概是唐太宗最喜欢的皇后,而这也是唐太宗一生中唯一的皇后。唐太宗叹息的内容是什么?魏徵是一位著名的首相。魏徵死的时候,唐太宗叹道:“以铜为镜,可衣冠楚楚;以古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句话被后世很多人沿用。唐太宗当时很难过。虽然魏徵平时跟唐太宗说话...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魏徵强调,历代君王在成功后往往德行衰微,这源于他们开始时的谨慎与后来的傲慢。他警示,身为君主,面对百姓的力量,必须谨慎对待,不能因为一时的胜利而忘形。他提出的十种深思,如知足自戒、知止安人等,都是为了帮助唐太宗巩固统治,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徵以生动的比喻和...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劝诫唐太宗不要因为自己的喜好而滥加赏赐的句子是...
原句: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缪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不因为喜怒而滥施以赏罚,即魏征劝谏太宗赏罚公正三思后行。

急需:古代以别人为镜子,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的故事
君臣关系也要互相劝诫。古代所有能建功立业的君王,都是因为他身旁有非常好的臣子,懂得对他直言不讳。在所有谏臣当中,最有名的是唐朝的魏征。魏征有一天就跟唐太宗说:「我不要做忠臣,我要做良臣、贤臣。」唐太宗觉得很纳闷说:「为什么你不做忠臣?」接着魏征就说:「因为忠臣都会被杀头,我...

开创唐朝天下三百年基业,李渊和李世民谁的功劳更大呢?
唐太宗李世民在吸取历史教训作为治国经验的同时,不免对种种往事(玄武门政变)有了些许的咎悔之意,与此同时,一种欲要成名不朽的想法也充斥于李世民的言行举止中,故而在与《起居注》的主编褚遂良对话时,李世民很是殷切地希望褚遂良等人可以只写其善,隐其恶,说白了,就是暗示褚遂良修改史实。自...

一道小问题!!!1
在政治上励精图治,选择执法官吏尽量避免枉滥;国君率先遵守法制,执法不避亲贵。重视地方政治,慎择刺史,吏治清明。释放宫女,纵放鹰犬,提倡节俭。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政策和措施,政绩卓著。唐太宗以隋亡为戒,接受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比较善于学习历史经验,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的...

我们可以从唐太宗身上学到哪些东西?
他不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以平等的态度来告诫大臣们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位皇帝能这样做,是难能可贵的,是罕见的。 贞观二年唐太宗那堂“反腐课”,是讲历史教训。贞观四年,他给王公大臣上了一课,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谈反贪。唐太宗说,人要知道畏惧,知道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我终日孜孜以求,不但怜惜...

隋文帝多疑经常在宫中用杖打大臣
只有道德引导和道德影响,人民才会真正听话。唐太宗的做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叫“钓鱼执法”,即执法者以欺骗手段引诱当事人实施违法行为,然后对其进行处罚。钓鱼执法的危害是巨大的。首先,执法部门之所以全力以赴指挥钓鱼执法,根本原因在于利益驱动。当执法部门从公共管理和服务部门转变为营利性部门时,...

唐太宗如何约束飞扬跋扈的功臣?李世民用人胸怀
唐太宗的这番话,简直就是最后通牒,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我已经把话说在前头,到时候别怪我不讲情面!特别是“乃知韩、鼓菹醢,非高祖之罪也” 一句,直白明了,无论谁听了都会觉得脊背发凉。韩信被诛三族、彭越被剁成肉酱,这些历史教训尉迟敬德不会不明白。经此一点,他还敢再造次吗?尉迟敬德...

贞观将军李大亮苦谏唐太宗不得再攻高句丽
李大亮,京兆泾阳人,唐朝开国功臣。北杜大臣李严的曾孙。原来,隋派麾下行军兵,与瓦岗军交战,被俘虏,随即被释放。李入主长安,李大良投笔从戎,辅佐李渊建国。封司马为锦州刺史,迁乾安太守为刺史。玄门之变后,李渊退位给秦王李世民,次年李世民即位为太宗,改元贞观。贞观年间,李大良历任交州都督、凉州...

巴东县14734692880: 魏征对唐太宗有什么影响 -
贲飞誉衡:[答案] 魏征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以“犯颜直谏”而闻名.魏征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 曾先后陈谏200多次,劝戒唐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仁义”行事,无一不受到采纳.贞观十三...

巴东县14734692880: 唐太宗时期,先后进谏200多次的名臣是? -
贲飞誉衡:[答案] 魏徵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良臣... 曾先后陈谏200多次,劝戒唐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仁义”行事,无一不受到采纳.贞观十三...

巴东县14734692880: 魏征对唐太宗有什么影响 -
贲飞誉衡: 魏征,被唐太宗李世民尊为雕琢“美玉”的良工、矫正己过的“人镜”,故始有“帝王人镜”一说,意思是魏征是皇帝李世民的一面镜子.而世人则把魏征誉为“一代名相”和“千秋金鉴”. 从贞观年间魏征的进谏活动和主要表现看,魏征作为...

巴东县14734692880: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是魏征说的. -
贲飞誉衡: 魏征劝诫唐太宗励精图治,以前朝历史为戒,使太宗从中感悟到了为君之道.

巴东县14734692880: 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大臣是 :( ) -
贲飞誉衡:[选项] A. 姚崇 B. 房玄龄 C. 魏征 D. 杜如晦

巴东县14734692880: 唐太宗时期先后进谏200多次的著名大臣是? -
贲飞誉衡: 魏徵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每进切谏,虽极端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动摇,使太宗也为之折服.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仁义”行事,无不受到采纳.

巴东县14734692880: 历史上敢于直谏的贤臣事例要事例不要名字 -
贲飞誉衡:[答案] 魏征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良臣... 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清静无为、“仁义”行事,无不受到采纳.

巴东县14734692880: 唐太宗李世民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 -
贲飞誉衡: 从句子结构上来看.这句话可以划分为三部分. 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其实这话时李世民所述,他的德行在古代很高,是位贤明的君主.他说这句话是有原因的. 魏征是当时有名的直爽正值的官员.他对李世民就像对待自己一样从不避讳,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哪怕有失这位皇帝的面子,他该说的还是照样说,该做的还是照样做.所以总是得罪李世民.开始李世民很生气,但是过后每次回想他(魏征)的话,觉得很合乎道理.就不在生他的气了,有了这样一位忠臣,才使得李世民更加励精图治,专心治国,到后来的名垂青史. 然而有一天,魏征病逝了,李世民就哭着说,“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巴东县14734692880: 唐太宗的统治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
贲飞誉衡: 就是巩固了唐朝初期的统治,主要的结果就是这个. 其他的都是个人的事迹什么的,对国家做了多大贡献啥的. 他其实就是巩固唐朝中央政府的地位,并为唐朝接下来的发展提供一个方向和契机.

巴东县14734692880: 唐太宗推行的什么措施为唐朝盛世奠定了基础 -
贲飞誉衡: 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辅佐下,以隋亡为教训,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治国措施,使得国家政治清明、军事发展、社会安定、思想文化繁荣、国力日益强大、民族关系缓和、中外友好往来增多.史称“贞观之治”.1、政治上:(1)革新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监察机构;(2)注意法治,执法严明;(3)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2、经济上:(1)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2)戒奢从简,唐太宗力倡节俭,不准修建台榭,禁止地方官进贡奇珍异宝.3、文化上:改进科举制,兴办学校,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