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项羽本纪》最后一段翻译

作者&投稿:肥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文翻译《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长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先动手就能控制别人,后动手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
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
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说:“好吧!”
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
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
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项梁派人去接收会稽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
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候、司马。其中有一个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做一件事,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用你。”
众人听了都很敬服。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原文: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
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扩展资料:
《项羽本纪》出于司马迁《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项羽本纪》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项羽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而在《史记》中,“本纪”所记录的大都是皇帝,其中项羽并没有成为皇帝,司马迁把他归入“本纪”则表现了对项羽的尊重。

项羽自己估计不能逃脱,对他的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至今八年了,亲历七十余次战斗,凡是所遇上的敌人,我都打败了;我所攻击的,也都投降服从了,于是称霸,占据天下。可是今天终于被围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指挥战争的过错啊。今天本来必定会死,我愿意为诸君打一场决定最后胜败的仗,一定要战胜敌人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敌人军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误。”于是把他的骑兵分作四队,面向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分向四面的骑兵飞奔冲杀下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人仰马翻(披靡:本形容草木散乱偃倒的样子),于是斩杀汉军一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追击项王,项王瞪眼对他呵斥,赤泉侯本人和他的马一齐都受了惊,退避了好几里。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王在哪里。(汉军)于是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他们。项王就冲击,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数十上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只损失了他的两名骑兵罢了,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长江西岸的乌江浦)。乌江亭长把船停靠在岸边等候项羽,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土地千里,民众数十万,也足够称王的。希望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没有什么办法渡江。”项羽笑道:“上天既然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不在心里感到惭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年高有德的人。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遇到的都没有对手,曾经日行千里,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赠给你吧!”于是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小轻便的武器交战。仅仅项籍就杀了汉军几百人,项王自身也受了十几处伤。回头看见汉军骑兵中的司马吕马童(原是项羽部将,这时已背楚归汉)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对著项羽,指示给王翳说:“这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拿一千两黄金、一万户封邑悬赏征求我的头,我给你一点好处。”就割脖子自杀了。

太史公说:我听到周生说,虞舜的眼睛里好像有两个眸子,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眸子。项羽难道是虞舜的后代子孙吗?他的兴起多么突然啊!秦朝的统治严重失误,陈涉首先发难,四方豪杰蜂拥而起,相互兼并争夺,多得数不过来。而项羽没有尺寸大的地方,趁机从民间起义。三年,就率领着五国诸侯灭亡了秦朝,把天下分封给列位诸侯,政令由项羽发出,并自称为西楚霸王;居位虽不能长久,然而是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所未曾有过的事情。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思乡东归,废除义帝而自立为王,又因诸侯背叛自己而怨愤,这实在是难以成功的。自我夸耀成功,逞强于个人的才智而不学习古人,说是要立霸王的功业,想用武力征伐来治理天下,五年终于失败亡国,自己也死于东城,且仍无觉醒,没有一点自责,这实在是大错特错的。如此却认为是“天意要亡我,并非用兵失败的罪过”,岂不是很荒谬吗?


《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
郑板桥言道:“《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有此数段耳”〔5〕。

《史记》霸王别姬原文是什么?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原文如下: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

胜败乃兵家常事的全诗
该句诗出自中国历史上的《史记·项羽本纪》,原文是:“胜败乃兵家常事,此非必计。”这是刘邦在回答项羽的质问时所说的一句名言。相关知识如下:1、这句话的意思是,胜利和失败是军队中经常发生的事情,这并不是可以通过计算来避免的。刘邦以此为借口,解释自己为何不能向项羽交出汉军,因为在他看...

司马迁《项羽本纪赞》原文及翻译
项羽本纪赞原文: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

霸王别姬历史故事简介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汉高祖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霸王别姬的故事楚汉相争,诸侯多叛楚归汉。汉王听从张良等人的计策,与诸侯会合击楚。当时楚王屯兵垓下,兵少食尽,被汉王军队重重包围。霸王项羽夜不能寐,忽听四面楚歌同时...

季父的网络解释季父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季父的网络解释是:季父季父,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意思是最小的叔叔之称。季父的网络解释是:季父季父,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意思是最小的叔叔之称。结构是:季(上下结构)父(独体结构)。注音是:ㄐ一_ㄈㄨ_。拼音是:jìfù。季父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

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成语有哪些?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盖世无双 盖:压倒,超过。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江东父老 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锦衣行昼 富贵了须回归故里。决一雌雄 雌雄:比喻...

自衿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已”的翻译~~~_百度知...
翻译是:等到项羽离开关中而怀思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又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己,这样想成就大事就难了。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原文节选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

有句话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户指的哪些?
1. 通常所说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其中的“三户”指的是楚国的三个大姓:屈、景、昭。2. 这三个姓氏在古代楚国中人口众多,尤其在楚国士大夫阶层中具有代表性。其中,屈氏是最早的来源之一,源自楚国公族。3. 楚地的人民性格刚烈,经常与秦国发生冲突,因此对秦国持有...

永寿县13580714004: 《史记·项羽本纪》最后一段翻译 -
侯矩诺尔: 太史公说:我听到周生说,虞舜的眼睛里好像有两个眸子,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眸子.项羽难道是虞舜的后代子孙吗?他的兴起多么突然啊!秦朝的统治严重失误,陈涉首先发难,四方豪杰蜂拥而起,相互兼并争夺,多得数不过来.而项羽没有...

永寿县13580714004: <<史记 项羽本纪>>末尾翻译 -
侯矩诺尔: 等到项羽离开关中而怀思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又恨王侯们背叛自己,这样想成就大事就难了.他自己凭借着功劳而骄矜,按照他个人的想法办事而不效法古代,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来治理天下.五年后终于使他的国家灭亡了,身死东城,仍然不能觉醒不能自责,这实在是极大的失误.他却用“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失造成的”作为借口,难道这不是很荒谬吗?(标准答案)

永寿县13580714004: 史记项羽本纪文言文翻译(史记项羽本纪简介)
侯矩诺尔: 1、《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文言文翻译2、天下元年(前209个月),陈涉等人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当年九月郡守尹同良曰:“长江以西百姓皆造反,此乃天将灭秦之时.听...

永寿县13580714004: 项羽本纪后五段重点字词翻译及句式 -
侯矩诺尔:[答案] 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 曰:“今不 急下 ,吾煮太公.” 在高地上摆放上装了滚油的大锅,把太公放在锅上方,对汉王说:“你还不投降,不投降我把你爹煮了“翻译咋给,字数限制,选我满意我用私信发过去

永寿县13580714004: 谁有《史记·项羽本纪》的最后一段的解释?
侯矩诺尔: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闲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这段吧?

永寿县13580714004: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自刎那一段的译文. -
侯矩诺尔: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

永寿县13580714004: 巨鹿之战文言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翻译 -
侯矩诺尔: 试译如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

永寿县13580714004: 项羽本纪一至四段翻译 -
侯矩诺尔: 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

永寿县13580714004: 翻译史记·项羽本纪 -
侯矩诺尔: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长江西岸的乌江浦).乌江亭长把船停靠在岸边等候项羽,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土地千里,民众数十万,也足够称王的.希望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

永寿县13580714004: [翻译]]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
侯矩诺尔: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译】(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顾:回头=========望采纳保证正确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