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问题

作者&投稿:睢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诗词问题和回答,越邪门越好。快哦!~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c)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葛尔盆地
  解析:西岭雪山距成都95公里,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的西岭雪山,总面积482.8平方公里.区内大雪山海拔5364米,是成都第一峰,终年积雪不化,在阳光照射下,洁白晶莹,银光灿烂,秀美壮观.唐代大诗人杜甫盛赞此景,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绝句.西岭雪山也因此得名.
  2、杜甫的著名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形容的是:( c)
  A、安徽黄山 B、江西庐山 C、山东泰山 D、四川峨眉山
  解析:此诗描写的是我国著名的东岳泰山.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座落在山东丘陵之中,周围山地高低起伏,低山连绵,唯泰山突颖面出,海拔1532米,为山东丘陵中海拔最高的山峰,号称五岳之首.泰山历受各朝帝王重视,不少帝王登基之初,大多到泰山进行封禅,表示改制应天,以告太平.历代文人学士亦慕名而来,留下不少赞美泰山的诗篇和题字或游记,以致泰山成为闻名中外的五岳之尊.
  3、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形容的是:(d)
  A、四川九寨沟 B、长江三峡 C、海南“天崖海角” D、桂林山水
  解析:写的是广西桂林的象鼻山和漓江.广西桂林是世界闻名的岩溶山水风景区,以“山青、水秀、石美、洞奇”闻名于世.唐代诗人韩愈《送桂州严大夫》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颂桂林山水的美丽.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b)
  A、东北平原 B、河套平原 C、华北平原 D、成都平原
  解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描绘了我国内蒙古草原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景色.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枯藤和老树,小桥和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的对比写照.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给我们描绘了冬天的自然景色.毛泽东的《昆仑》一词中写道“横空出世,莽昆仑.飞出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既写出了昆仑山之高,又写出了山上茫茫苍苍的积雪,被狂风一吹,沸沸扬扬的景象.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 a)
  A、江西庐山 B、安徽黄山 C、青藏高原 D、桂林猫儿山
  解析: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从横看、侧看,从远视、近视一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各不相同,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人在庐山之中.庐山飞峙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滨,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不大,但平地而起,显得特别挺拔.主峰汉阳峰1473米,常隐没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是我国的春末夏初.这种锋面雨属于(c)
  a、冷锋 b、暧锋 c、准静止锋 d、对流雨
  解析: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说明梅子黄熟的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山色如洗、一派生机的美景.
  7、“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b)
  a、路南石林 b、桂林山水 c、杭州西湖 d、云南滇池
  解析:徐霞客把广西桂林的江上奇峰比做“青莲出水”,称阳朔周围是“碧莲玉笋世界”,对石灰岩形成的圆锥形山峰则描写为“石峰离立、分行竟奋……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在徐霞客对地理学的一系列贡献中,最突出的是他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欧洲人中,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广泛考察和描述的是爱士培尔,时间是公元1774年;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分类的是罗曼,时间是公元1858年,都比徐霞客晚了一二百年以上.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南直隶(今江苏省)江阴人.明朝末期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万字(遗失达200多万字,只剩下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
  8、“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 a)
  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
  c、三江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 d、滇南谷地的垂直地带性气候
  解析:新疆一带"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温带大陆地性气候条件早晚温差大的真切实写照旧;每到夏天,这里烈日炎炎,白天气温上升快,有时高达摄氏四、五十度,当地人说:“沙窝煮鸡蛋,石头好烙饼”.但夜晚气温又急剧下降,辛勤的农民甚至不得不生起火炉取暖,围着火炉,品尝刚摘下来的西瓜.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c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解析: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d )
  a、东风 b、西风 c、冬季风 d、夏季风
  解析: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一语双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戍守玉门的士兵发出的感叹,由此还可说明军事对玉门城市区位的影响;“春风”也指皇帝的恩惠,戍守玉门的士兵得不到皇上的关爱,玉门因得不到皇帝的重视而难以发展,可见政治也是影响玉门城市的区位因素之一.如今,玉门因石油的开采而再度兴起,表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玉门有很大的影响.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作者是?

2.柳宗元的《江雪》是一首( )
A.五言绝句 B.五言律诗 C.七言绝句 D.七言律诗

3.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词牌是?

4.下面那首诗的作者不是李白?
A.关山月 B.静夜思 C.长干行 D.桃源行

5.“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出自谁的词?

6.《芙蓉楼送辛渐》的作者是?

7.下面哪位诗人不是唐朝的?
A.李白 B.杜甫 C.韩愈 D.王安石

8.“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出自谁的名句?

9.以下不是婉约派的词人的是?
A.李清照 B.周邦彦 C.苏轼 D.柳永

10.下面那首诗不是杜甫的作品?
A.蜀相 B.登高 C.宿府 D.旅宿

  【诗的体裁】
  七言绝句

  【年代及作者】
  唐·李商隐 (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诗的出处】
  《李义山诗集》

  【诗的内容】
  君①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③,却话④巴山夜雨时。

  【注解】
  ①、君:你
  ②、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③、 秋池:秋天的池塘。
  ④、何当:哪一天?
  ⑤、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⑥、却话:从头谈起。

  【诗的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①花彻夜长谈;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注:①蜡烛燃烧时间过长会引起烛花现象,也就是火苗会跳动,必须剪短烛心才能保持烛火苗不动。

  【诗文赏析】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巴蜀无疑,然所寄之"君"究系何人?则其说不一。《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冯注:"语浅情深,是寄内也。然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当仍作'寄北'。"因商隐妻卒于大中二年春夏之交,故冯《谱》张《笺》均以为商隐曾于大中二年(848)有一次短期的巴蜀之游,期间作此诗寄给北地的妻子。然岑仲勉《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力辨所谓巴蜀之游并不存在。刘、余《集解》亦指巴蜀之游为虚谬。又杨柳《如何确解李商隐诗》一文认为此诗应是大中二年商隐自桂林柳幕北归途中淹留荆、巴时所作,时间为夏秋之交。刘、余《集解》辩驳曰:"唐人诗中巴山多泛指今四川境内之山……未必具体指大巴山或巴东县南之巴山。""此诗情味,显系长期留滞,归期无日之况,与客途稍作羁留者有别。……当是梓幕思归寄酬京华友人之作,确年不可考,约在梓幕后期。"这首诗作于一个秋雨之夜,文字较平易,但语气亲切自然,回环往复,感情深挚绵邈,十分动人。且情景相生,凡景语皆为情语,厚重蕴藉,意远韵长。《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李梦阳曰:"唐诗如贵介公子,风流闲雅,观此信然。"《玉溪生诗意》曰:"即景见情,清空微妙,玉溪集中第一流也"。《唐人万首绝句评选》:"婉转缠绵,荡漾生姿。"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从诗中“巴山”一语看来,诗写于巴蜀之地。李商隐曾经应聘到四川,任东川节度柳仲郢的幕僚,时间是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先于此一年,李商隐的妻子却已故去。给李商隐诗集作笺注的清代人冯浩,尽管认为诗题不必改作“寄内”(因为“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但内容却是“寄内”的。为此,他把诗的写作时间,推前至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按冯浩考证,李商隐这一年是在桂州(今广西桂林)郑亚的幕府。当年郑亚由于政敌的诬陷,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未去循州,由水路经长沙,于次年回到长安。冯浩认为在归途中李商隐曾经“徘徊江汉、往来巴蜀”,“于巴蜀间兼有水陆之程”。《夜雨寄北》就是写在归途中经过巴蜀时。近人岑仲勉、陈寅恪曾经指出关于巴蜀之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实,冯浩也没有说得太死。他含糊地说,李商隐这时到过巴蜀,“玩诸诗自见,但无可细分确指”。可见,通常把《夜雨寄北》,说是李商隐寄给自己妻子的;这一说,似还可再斟酌。

  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的朋党之争中。(牛,牛僧孺;李,李德裕。朋党,官僚集团。)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为踌躇满志。“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赠四同舍》)到四川以后,这种乐观情绪消失了。“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他断绝了与外界的交往,甚至与同府的幕僚也没有什么交谊。《夜雨寄北》,写得一往情深,而且诗寄的“君”,关切地问着他的归期,他也盼着与“君”“共剪西窗烛”。这个“君”,至少具备三个条件。一,以往过从较密;二,此刻仍有诗书交往;三,彼此心心相印。从现存的李商隐的诗文看来,有一个人可以成为这样的“君”,那就是晚唐的词人温庭筠。李商隐在徐州幕时,温曾有诗“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李商隐在四川时,也有三首诗寄赠温。温的出身较李要名贵些,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裔孙,但他也同样受到牛党令狐绹的排挤和压抑,晚年才做了方城尉与国子助教。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大概可以说,《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在梓州幕府时写给温庭筠的。这样,或许能更为精细地品味出诗中蕴含的情感内容。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晕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绝句虽属短制,但也讲究结构的技艺。前人有言,绝句大抵起承二句困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显示了这种工夫。“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用示现的修辞方法,写出诗人的遐想。“共剪西窗烛”,可能溶化了杜甫《羌村三首》中“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诗境,但是由夫妇化为友朋,活用了,情味更浓。“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句“未有期”,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在情意上,与前两句,似断非断。

  第四句显得更为精彩。“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共剪西窗”而来,为顺流之舟。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的绝句体裁里,毫不可惜地运用了重复句意,不能不谓之大胆。然而,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无单调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这种欢欣只是一种难以卜料的期待,因而示现于将来的欣慰,又加剧了眼前归期未有期的痛苦。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不断起伏、跳跃,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调又是和谐、统一的。

  李商隐的诗,特别是他晚年的诗,感伤情绪很浓。这种感伤反映了时代的黑暗,反映了他个人遭遇的不幸。《夜雨寄北》,虽然有些欢欣的折光,总的看来,也是感伤的。只是这种感伤表现得很曲折、很深沉。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隐含了多少丰富的潜台词。这里似乎不是由于夫妻分离而感到的痛苦,实在是深深包含了诗人此时此地回顾一生的哀愁,隐含着对于现实的愤懑与绝望。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是朴实的,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这首《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诗的另一种风格:质朴、自然,却同样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http://baike.baidu.com/view/4412.htm

【诗的题目】
夜雨寄北

【诗的体裁】
七言绝句

【年代及作者】
唐·李商隐 (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诗的出处】
《李义山诗集》

【诗的内容】
君①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③,却话④巴山夜雨时。

【注解】
①、君:你
②、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③、 秋池:秋天的池塘。
④、何当:哪一天?
⑤、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⑥、却话:从头谈起。

【诗的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①花彻夜长谈;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注:①蜡烛燃烧时间过长会引起烛花现象,也就是火苗会跳动,必须剪短烛心才能保持烛火苗不动。

【诗文赏析】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巴蜀无疑,然所寄之"君"究系何人?则其说不一。《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冯注:"语浅情深,是寄内也。然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当仍作'寄北'。"因商隐妻卒于大中二年春夏之交,故冯《谱》张《笺》均以为商隐曾于大中二年(848)有一次短期的巴蜀之游,期间作此诗寄给北地的妻子。然岑仲勉《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力辨所谓巴蜀之游并不存在。刘、余《集解》亦指巴蜀之游为虚谬。又杨柳《如何确解李商隐诗》一文认为此诗应是大中二年商隐自桂林柳幕北归途中淹留荆、巴时所作,时间为夏秋之交。刘、余《集解》辩驳曰:"唐人诗中巴山多泛指今四川境内之山……未必具体指大巴山或巴东县南之巴山。""此诗情味,显系长期留滞,归期无日之况,与客途稍作羁留者有别。……当是梓幕思归寄酬京华友人之作,确年不可考,约在梓幕后期。"这首诗作于一个秋雨之夜,文字较平易,但语气亲切自然,回环往复,感情深挚绵邈,十分动人。且情景相生,凡景语皆为情语,厚重蕴藉,意远韵长。《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李梦阳曰:"唐诗如贵介公子,风流闲雅,观此信然。"《玉溪生诗意》曰:"即景见情,清空微妙,玉溪集中第一流也"。《唐人万首绝句评选》:"婉转缠绵,荡漾生姿。"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从诗中“巴山”一语看来,诗写于巴蜀之地。李商隐曾经应聘到四川,任东川节度柳仲郢的幕僚,时间是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先于此一年,李商隐的妻子却已故去。给李商隐诗集作笺注的清代人冯浩,尽管认为诗题不必改作“寄内”(因为“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但内容却是“寄内”的。为此,他把诗的写作时间,推前至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按冯浩考证,李商隐这一年是在桂州(今广西桂林)郑亚的幕府。当年郑亚由于政敌的诬陷,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未去循州,由水路经长沙,于次年回到长安。冯浩认为在归途中李商隐曾经“徘徊江汉、往来巴蜀”,“于巴蜀间兼有水陆之程”。《夜雨寄北》就是写在归途中经过巴蜀时。近人岑仲勉、陈寅恪曾经指出关于巴蜀之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实,冯浩也没有说得太死。他含糊地说,李商隐这时到过巴蜀,“玩诸诗自见,但无可细分确指”。可见,通常把《夜雨寄北》,说是李商隐寄给自己妻子的;这一说,似还可再斟酌。

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的朋党之争中。(牛,牛僧孺;李,李德裕。朋党,官僚集团。)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为踌躇满志。“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赠四同舍》)到四川以后,这种乐观情绪消失了。“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他断绝了与外界的交往,甚至与同府的幕僚也没有什么交谊。《夜雨寄北》,写得一往情深,而且诗寄的“君”,关切地问着他的归期,他也盼着与“君”“共剪西窗烛”。这个“君”,至少具备三个条件。一,以往过从较密;二,此刻仍有诗书交往;三,彼此心心相印。从现存的李商隐的诗文看来,有一个人可以成为这样的“君”,那就是晚唐的词人温庭筠。李商隐在徐州幕时,温曾有诗“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李商隐在四川时,也有三首诗寄赠温。温的出身较李要名贵些,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裔孙,但他也同样受到牛党令狐绹的排挤和压抑,晚年才做了方城尉与国子助教。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大概可以说,《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在梓州幕府时写给温庭筠的。这样,或许能更为精细地品味出诗中蕴含的情感内容。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晕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绝句虽属短制,但也讲究结构的技艺。前人有言,绝句大抵起承二句困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显示了这种工夫。“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用示现的修辞方法,写出诗人的遐想。“共剪西窗烛”,可能溶化了杜甫《羌村三首》中“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诗境,但是由夫妇化为友朋,活用了,情味更浓。“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句“未有期”,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在情意上,与前两句,似断非断。

第四句显得更为精彩。“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共剪西窗”而来,为顺流之舟。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的绝句体裁里,毫不可惜地运用了重复句意,不能不谓之大胆。然而,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无单调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这种欢欣只是一种难以卜料的期待,因而示现于将来的欣慰,又加剧了眼前归期未有期的痛苦。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不断起伏、跳跃,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调又是和谐、统一的。

李商隐的诗,特别是他晚年的诗,感伤情绪很浓。这种感伤反映了时代的黑暗,反映了他个人遭遇的不幸。《夜雨寄北》,虽然有些欢欣的折光,总的看来,也是感伤的。只是这种感伤表现得很曲折、很深沉。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隐含了多少丰富的潜台词。这里似乎不是由于夫妻分离而感到的痛苦,实在是深深包含了诗人此时此地回顾一生的哀愁,隐含着对于现实的愤懑与绝望。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是朴实的,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这首《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诗的另一种风格:质朴、自然,却同样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年代及作者】
唐·李商隐 (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诗的出处】
《李义山诗集》

【诗的内容】
君①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③,却话④巴山夜雨时。

【注解】
①、君:你
②、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③、 秋池:秋天的池塘。
④、何当:哪一天?
⑤、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⑥、却话:从头谈起。

【诗的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①花彻夜长谈;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注:①蜡烛燃烧时间过长会引起烛花现象,也就是火苗会跳动,必须剪短烛心才能保持烛火苗不动。

【诗文赏析】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巴蜀无疑,然所寄之"君"究系何人?则其说不一。《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冯注:"语浅情深,是寄内也。然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当仍作'寄北'。"因商隐妻卒于大中二年春夏之交,故冯《谱》张《笺》均以为商隐曾于大中二年(848)有一次短期的巴蜀之游,期间作此诗寄给北地的妻子。然岑仲勉《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力辨所谓巴蜀之游并不存在。刘、余《集解》亦指巴蜀之游为虚谬。又杨柳《如何确解李商隐诗》一文认为此诗应是大中二年商隐自桂林柳幕北归途中淹留荆、巴时所作,时间为夏秋之交。刘、余《集解》辩驳曰:"唐人诗中巴山多泛指今四川境内之山……未必具体指大巴山或巴东县南之巴山。""此诗情味,显系长期留滞,归期无日之况,与客途稍作羁留者有别。……当是梓幕思归寄酬京华友人之作,确年不可考,约在梓幕后期。"这首诗作于一个秋雨之夜,文字较平易,但语气亲切自然,回环往复,感情深挚绵邈,十分动人。且情景相生,凡景语皆为情语,厚重蕴藉,意远韵长。《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李梦阳曰:"唐诗如贵介公子,风流闲雅,观此信然。"《玉溪生诗意》曰:"即景见情,清空微妙,玉溪集中第一流也"。《唐人万首绝句评选》:"婉转缠绵,荡漾生姿。"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从诗中“巴山”一语看来,诗写于巴蜀之地。李商隐曾经应聘到四川,任东川节度柳仲郢的幕僚,时间是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先于此一年,李商隐的妻子却已故去。给李商隐诗集作笺注的清代人冯浩,尽管认为诗题不必改作“寄内”(因为“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但内容却是“寄内”的。为此,他把诗的写作时间,推前至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按冯浩考证,李商隐这一年是在桂州(今广西桂林)郑亚的幕府。当年郑亚由于政敌的诬陷,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未去循州,由水路经长沙,于次年回到长安。冯浩认为在归途中李商隐曾经“徘徊江汉、往来巴蜀”,“于巴蜀间兼有水陆之程”。《夜雨寄北》就是写在归途中经过巴蜀时。近人岑仲勉、陈寅恪曾经指出关于巴蜀之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实,冯浩也没有说得太死。他含糊地说,李商隐这时到过巴蜀,“玩诸诗自见,但无可细分确指”。可见,通常把《夜雨寄北》,说是李商隐寄给自己妻子的;这一说,似还可再斟酌。

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的朋党之争中。(牛,牛僧孺;李,李德裕。朋党,官僚集团。)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为踌躇满志。“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赠四同舍》)到四川以后,这种乐观情绪消失了。“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他断绝了与外界的交往,甚至与同府的幕僚也没有什么交谊。《夜雨寄北》,写得一往情深,而且诗寄的“君”,关切地问着他的归期,他也盼着与“君”“共剪西窗烛”。这个“君”,至少具备三个条件。一,以往过从较密;二,此刻仍有诗书交往;三,彼此心心相印。从现存的李商隐的诗文看来,有一个人可以成为这样的“君”,那就是晚唐的词人温庭筠。李商隐在徐州幕时,温曾有诗“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李商隐在四川时,也有三首诗寄赠温。温的出身较李要名贵些,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裔孙,但他也同样受到牛党令狐绹的排挤和压抑,晚年才做了方城尉与国子助教。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大概可以说,《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在梓州幕府时写给温庭筠的。这样,或许能更为精细地品味出诗中蕴含的情感内容。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晕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绝句虽属短制,但也讲究结构的技艺。前人有言,绝句大抵起承二句困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显示了这种工夫。“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用示现的修辞方法,写出诗人的遐想。“共剪西窗烛”,可能溶化了杜甫《羌村三首》中“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诗境,但是由夫妇化为友朋,活用了,情味更浓。“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句“未有期”,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在情意上,与前两句,似断非断。

第四句显得更为精彩。“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共剪西窗”而来,为顺流之舟。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的绝句体裁里,毫不可惜地运用了重复句意,不能不谓之大胆。然而,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无单调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这种欢欣只是一种难以卜料的期待,因而示现于将来的欣慰,又加剧了眼前归期未有期的痛苦。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不断起伏、跳跃,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调又是和谐、统一的。

李商隐的诗,特别是他晚年的诗,感伤情绪很浓。这种感伤反映了时代的黑暗,反映了他个人遭遇的不幸。《夜雨寄北》,虽然有些欢欣的折光,总的看来,也是感伤的。只是这种感伤表现得很曲折、很深沉。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隐含了多少丰富的潜台词。这里似乎不是由于夫妻分离而感到的痛苦,实在是深深包含了诗人此时此地回顾一生的哀愁,隐含着对于现实的愤懑与绝望。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是朴实的,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这首《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诗的另一种风格:质朴、自然,却同样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①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③,却话④巴山夜雨时。
①、君:你
②、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③、 秋池:秋天的池塘。
④、何当:哪一天?
⑤、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⑥、却话:从头谈起。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①花彻夜长谈;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注:①蜡烛燃烧时间过长会引起烛花现象,也就是火苗会跳动,必须剪短烛心才能保持烛火苗不动。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有关于古诗词的一些问题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李白在《行路难》中表现积极进取精神的两句诗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岳阳楼记》中借用“古仁人之心”来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有关诗歌的问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 板块一 鉴赏“炼字”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 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②遥清渭③,沉思忽自惊。【注】 ①本诗作于约980年,诗人时年十九岁,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

关于唐诗的问题
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古诗问题(3个)
1】门泊东吴万里船;西岭---即秦岭。千秋雪---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万里指遥远。当时诗人在四川,周围有秦岭和长江,从诗人居住的草堂窗口就可以望见秦岭,而长江有船只贯通东西。2、蜡炬成灰泪始干 ;是李商隐的《无题》3、要留清白在...

诗的问题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4、说出是哪里的斗争情况?《赣南游击队》陈毅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

求一些诗歌问题的答案
一,补充名句 问渠哪得清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二,根据提示写诗句 雨,如丝,如雾,如牛毛,如细丝,如千万条银丝从天空飘洒,如美丽的珠帘垂挂于天际。这多情的雨啊,不知牵动多少诗人的思绪;"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关于诗歌的问题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1)悲伤 (2)伤悲 (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3) 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1)。(1)曹植 (2)曹丕 (3)曹操 4.“但使...

诗歌问题和答案
其他类似问题 2010-12-02 关于诗歌的问题和答案 20 2013-08-04 关于诗歌的问题与答案 14 2007-11-27 有关诗的问题与答案 60 2008-12-12 有关诗的问题和答案 25 2006-07-06 关于诗歌的问题(答案填写在里面) 36 2009-04-13 求一些诗歌问题的答案 85 2013-08-03 诗歌的问题和题目 2 2009-...

几个诗歌问题
1.“诗”本是《诗经》的简称。诗,原本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 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2.诗歌通过有(想象力)、有(节奏感 )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3.诗歌发展的历史:古歌谣--( 诗经)--楚辞--汉乐府--( 唐诗)--(宋词 )--元曲--自由诗(新诗:五四运动后的...

语文诗问题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苏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4.过春节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送...

湖州市13757832426: 十个关于古诗的问题,要有答案,最好简单点 -
戚桑特居: ⒈与月亮有关:(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⒉高适的“别董大”:(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天下谁人不识君 .) ⒊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⒋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

湖州市13757832426: 20个有关古诗的问题?20个有关古诗的问题
戚桑特居: 1,银装素裹的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2,在花朵都在争芬斗艳的时候,梅花独立桥头,唯有淡淡香气传播四方,这不禁让我想起来王冕的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3,香山的红叶让人驻足流连,那一片火红,让人不由得称赞(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4,我们经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称赞我们的老师5,孔子教导我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我们要养成虚心求教的好习惯

湖州市13757832426: 古诗问题 -
戚桑特居: 六年级古诗复习题(1)1、当你取得成绩时,老师说:“ , .”当你遇到困难时,老师说:“ , .”当你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时,老师说:“ ...

湖州市13757832426: 古诗问题(4个)
戚桑特居: 1、苦吟诗人贾岛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山穷水尽,柳暗花明.

湖州市13757832426: 关于古诗的小问题 -
戚桑特居: 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

湖州市13757832426: 古诗的问题 -
戚桑特居: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晋〗陈寿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南北朝〗颜之推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唐〗李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刘彝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程端礼 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汉〗王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

湖州市13757832426: 问几个关于古诗的问题~! -
戚桑特居: 1、猿 放猿 许浑 殷勤解金锁,昨夜雨凄凄.山浅忆巫峡,水寒思建溪.远寻红树宿,深向白云啼.好觅来时路,烟萝莫共迷.2、蜻蜓 这是幅对联吧,“四翼”说明应该是蜻蜓:临风舒四翼,映水作双身.3、虎 猛虎行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

湖州市13757832426: 一些古诗问题 -
戚桑特居: 1.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3 (江作清罗带),山如碧玉簪4.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 ). 5.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湖州市13757832426: 问一些古诗问题 -
戚桑特居: 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4.<泌园春·雪>的精髓句是(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5.<爱莲说>中揭示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湖州市13757832426: 古诗词问题提 -
戚桑特居: 词的平仄要求比诗严格,平仄变化比诗复杂. 诗词是依照中古音系统作的,为了保持音乐性,要依照中古音的系统读.格律,与声音有关的主要是两种:一是押韵,二是平仄协调.就押韵的格律要求说,韵字是关键字,关键字读音与中古音系统不合,就打乱了格律,也就破坏了音乐美.至于韵字以外,如果没有其他规律(指平仄协调,下面谈)拘束着,就放松些也未尝不可,至少是关系不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