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取”、“伐”、“王”这些字的一词多义

作者&投稿:萧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中文言文中的“素”字的一词多义,句子,出处,意思,有哪些?~


1.“素”名词。
释义:没有染色的丝绸。
例句:若士必奴,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2.“素”形容词。
释义:质朴、不加装饰。
例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刘禹锡《陋室铭》

素 【sù 】
笔画数:10
部首:糸
【释义】
1.本色,白色:素服、素丝。
2.颜色单纯,不艳丽:素净、素淡、素妆、素雅、素描。
3.洁白的绢:尺素(用绸子写的信)。
4.质朴、不加修饰的:素质、素养、素性、素友(真诚淳朴的朋友)。
5.物的基本成分:色素、毒素、维生素。 6.非肉类的食品,与“荤”相对:素食、素席、素油、荤艳 。

1劝
1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勉励,奖励)
2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劝说)
63-却
1相如因持壁却立(退,退回)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击退)
3却之为不恭(拒绝,推却)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再)
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
6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但是、可是)
64-如
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 ---去,往)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象,如同)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5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如果,假如)
6其如土石何(如----何,对---怎么办)
65-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2若入前为寿(你,你的,你们)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假如,如果)
4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
5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的意思)
66-善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为)
2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擅长,善于)
5先主曰"善" (好,对)
7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优点、长处)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 、处理好)
9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喜欢、羡慕)
66-少
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数量小,不多。这里为少数人。)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不足,缺少)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少年,青年;年轻)
5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减、减少)
6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瞧不起、轻视)
67-涉
1楚人有涉江者(渡过)
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进入,到)
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68-胜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2刑人如恐不胜(尽)
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胜利,战胜,取胜)
4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胜过,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
69-识
1相逢何必曾相识(懂得,认识)
2鄙夫寡识(知识,见识)
3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记住)
70-使
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派遣,命令)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使,让)
3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出使)
4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5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使者)
6时周瑜受使至番阳(使命)
7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
8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71-是
1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
2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这些)
3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断)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是以:因此)
5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是以:因此)
72-适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顺从,适合)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
5适为虞人逐(刚才)
6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同“谪”,被流放)
73-书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记下)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
4家贫,无以致书以观(书籍,书)
5拜送书于庭(国书)
74-孰
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哪个)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哪一个更……)
75-属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接,连缀)
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6若属皆且为所虏(等、辈)
7查明属实,事属可行(系、是)
76-数
1众数虽多,甚未足畏(数目,数量)
2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几,几个)
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4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
5范增数目项王(屡次)
6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计算)


77-率
1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带领,率领)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78-说
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讲)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
3《师说》《捕蛇者说》(文体的一种)
4范增说项羽曰(劝说,说服)
5秦王不说(通"悦",高兴)
79-私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自已的,与"公"相对)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3私见张良(私下,私密地)
4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利、私事)
5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私交、秘密的活动)
80-素
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白色的生绢)
4素善留侯张良(向来,一向)
6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白色的,没有文采的)
81-汤
1臣请就汤镬(热水,开水)
2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汤药)
3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5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82-涕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眼泪)
2士皆垂泪涕泣(哭泣)
83-徒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伙,一类人)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
3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不过)
4班白者多徒行(步行)
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门人、弟子)
84-亡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亡,逃跑)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丢失)
3今刘表新亡(死亡,死)
4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灭亡)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通"无"没有)
85-王
1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国王)
2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王师:朝庭的军队)
86-望
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看,观察)
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3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希望)
5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
87-恶
1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嫉妒)
2廉君宣恶言(丑,劣,不好的)
3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怎么,哪)
88-微
1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偷偷地,悄悄地)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不暴露,深奥)
3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小,微小)
6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数名,寸的百万分之一,常喻指细小的事情)
89-悉
1赵王悉召群臣议(都,全)
2古之
90-相
1伯乐学相马(观察,审察)
2儿已薄禄相(容貌,貌相)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
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丞相)
8于是舍人相与谏曰(一起)
治天下,至孅(xiān .细,小)至悉也(周全,详尽)


91-谢
1阿母谢媒人(推辞,谢绝)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认错)
3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4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
5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6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
7及花之既谢(凋落)
8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请问)
92-信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实,忠诚,信用)
2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相信,信任)
3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送信的人,此指媒人)
3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的确)
4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随意,随便)
5欲信大义于天下(同“伸”,伸张)
6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誓:真诚的誓言)
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
10言必信,行必果(守信用)
93-兴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兴起,发生)
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发动,调发)
3大楚兴,陈胜王 (兴盛,复兴)
4遇游僧澄源至,兴甚浓 (兴致)
5夙兴夜寐 (起、起来)
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兴办、举办)
94-行
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行走)
2赵王畏秦,欲毋行 (去,离开;前往)
3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实行;做)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品行)
5白居易的《琵琶行》 古诗的一种体裁
95-幸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侥幸)
2大王亦幸赦臣 (幸而,幸亏)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宠爱)
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皇帝到来)
5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希望)
96-修
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修理,整治)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修造)
3邹忌修八尺有余 (长,高)
4掌修国史 (撰写)
5恐修名之不立 (美好)
6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修养)
97-徐
1不徐不疾 (迟缓)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慢慢地、缓缓地)
98-许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答应,允许)
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期望)
3高可二黍许 (表示大约和数量)
4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
99-阳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阳光,太阳)
3周秦古玺,多作阳文 (出的,外露的)
100-要
1筑石寨土堡于要隘 (险要)
2张良出,要项伯 (同"邀",邀请)
3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相约,誓约)
4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希望)
5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总之)
101-宜
1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适宜,合适)
2诚宜开张圣听 (应当,应该)
102-遗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遗失,丢失)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遗漏,忽略)
3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送给,给予)
4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遗踪:遗迹,旧址)
103-贻
1尝贻予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赠送)
104-易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 (换,换取)
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 (改变,更改)
105-阴
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阴冷,寒)
3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阴影,树荫)
4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暗中,暗地里)
5惟汉印多用阴文 (凹入的)
6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 (阴险)
106-右
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右边,与"左"相对)
2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因而指较高的地位,引申为上)
3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古称世家大族为"右族"、"右姓")
107-再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二次或两次)
108-造
1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 (到---去)
2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制作,建造)
3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制定)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大自然)
109-知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知道,懂得)
2君何以知燕王 (了解)
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感觉,感到)
5孰为汝多知乎 (知识)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智慧)
7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主持,管理)
110-致
1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表达,表示)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取得)
4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招纳,招引)
5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意态、情趣)
114-贼
1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祸害,危害)
2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会荆轲为贼 (刺客)
3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强盗)
5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过千其门,几落贼手死 (敌人)
115-族
1士大夫之族 (家族,同姓的亲属,引申为"类")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116-卒
1夫以疾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步兵,士兵)
2初,鲁肃闻刘表卒 (死)
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终于,最终)
4五万兵难卒合 (通"猝",突然,仓猝)
117-走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古代指疾行,即跑)
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逃跑)
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使之逃跑)
4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走向)
118-左
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左边)
2诸士在已之左,愈贫贱,尤益敬 古代以右为尊,左为较低的地位。 (较低的地位)
3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古代车上以左为尊。(车上的尊位)
119-坐
1项王,项伯东向坐 (坐着,坐下)
2因击沛公于坐 (通"座",座位)
3停车坐爱枫林晚 (因为,由于)
4指位置所在。坐北朝南 (坐落)
5坐法去官 (触犯)
120-归
1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 (归附)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回,返回)



1. 本义:(捕获到野兽或战俘时)割下左耳。(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   [cut off left-ear]   (1)取,捕取也。——《说文》   (2)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周礼》   (3)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4)取吴元济。——《资治通鉴·唐纪》   2.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behead]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宋· 苏轼《阳关词》   3.拿 [take;fetch;get]   (1)取数斗归。——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2)取一葫芦。——宋· 欧阳修《归田录》   (3)取器械。——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从架上取书;从巢里取蛋;取受(拿取和收受);取则(取作准则,规范或榜样)   4.选取;选拔 [adopt;choose;select]   (1)深思而慎取。——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人取之。——明· 刘基《卖柑者言》   (3)舍体而取面。——蔡元培《图画》   (4)又如:取路(上路);取戏(采取游戏态度);取义(选择正义,就义而死);取人(选择人);取友(选取朋友);取途(选取经由的道路);取象(取某种事物之征象)   5.招致 [incur]   (1)谗毁竟自取。——唐· 杜甫《上水遣怀》   (2)又如:取罪(自我罪责);取讥(招致讥讽);取毙(招致丧身);取醉(喝酒致醉)   6.得到;取得 [seek;get]   (1)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魏风·伐檀》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钻燧取火。——《韩非子·五蠹》   (4)文能取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又如:取事(取得成就事功的机会;行事);取讨(讨取;索取);取和儿(取了和气。和睦相处);取真气(摄取天地间元气);取觅(收入;获得);取供(讨取口供)   7.博取 [curry]。   如:取选(求取功名;应试);取应(应举;参加科举考试);取誉(博取称赞或好名声);取宠(博取别人的喜爱,称赞)   8.攻取,夺取 [attack and seize]   (1)必取宋。——《墨子·公输》   (2)取阳晋。——《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9.积畜 [accumulate]   而利取分寡。——《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   10.趋向 [tend to;incline to;hurry off]   (1)两者合而天下取。——《荀子·王霸》   (2)夸主以为高,异取以为高。——《史记·秦始皇本纪》
通假字义项
  1.通“娶”。娶妻 [marry]   (1)取妻如之何?——《诗·齐风·南山》   (2)君取于吴,为同姓。——《论语·述而》   (3)昭公取于 吴。——《左传·哀公十二年》   (4)终老不复取。——《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我近来取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水浒传》   2.通“聚”。会合,集合 [assemble;flock together]   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泽。——《左传·昭公二十年》   3.通“趋”。跑,疾走 [run]   (1)王良御之,则日取乎千里。——《韩非子·难势》   (2)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古乐府》



【动】 古文形体 (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同本义〖kill〗   伐,击也。——《说文》   伐,杀也。——《广雅》   为酒醴,伐豚羔,舞长袖。——宋·苏辙《太白山祈雨词》   又如:伐祭(砍头祭天);伐杀(杀戮)   砍伐〖hack;fell;cutdown〗   伐竹取道。——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坎坎伐檀兮。——《诗·魏风·伐檀》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伐薪烧炭南山中。——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伐取(砍伐取得);伐炭(伐木烧炭);伐薪(砍柴)   讨伐,进攻〖sendarmedforcestosuppress;attack〗   齐师伐我。——《左传·庄公十年》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其后秦伐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   又如:口诛笔伐;伐叛(讨伐叛逆);伐罪吊民(讨伐有罪的君主,抚慰受难的百姓)   自吹自擂,夸耀自己〖bragabout〗   愿无伐善,无施劳。——《论语·公冶长》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不伐己功,不矜己能。——《史记·淮阴侯列传》   又如:伐智(夸耀自己的才智);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伐功矜能(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伐德(自夸其德)   败坏,损伤〖damage〗   重被猛术。国本必伐。——宋·秦观《治势下》   又如:伐性(危害身心);伐命(残害性命);伐生(残害生命)   打破、挫败〖defeat;frustrate;baffle〗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孙子·谋攻》   敲击〖knock〗   征人伐鼓。——《诗·小雅·采芑》   又如:伐鼓(敲鼓);伐梆(敲打梆子)   引申为开凿〖dig〗   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唐·韩愈《汴州东西水门记》   批评,责备〖criticize;blame〗   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礼。——王充《论衡·问孔》   又如:口诛笔伐   伐   fá   【名】   通“阀”。功劳,功业〖merit〗   晋侯使却至献楚捷于周,与单襄公语,骤称其伐。——《左传·成公十六年》。杜预注:伐,功也。   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汉书·车千秋传》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史记·项羽本纪》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一)王wáng,名词。    1.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 )。   2.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山阳王、济北王、昌邑王、河间王、王公、王侯。   3.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4.大:王父(祖父),王母(祖母)。   5.姓:王姓。[1]   (二)王wàng,动词,称王。   1.王天下。   2.王此大邦。


文言文所以解释为用来
中学教材所选文言文中,“所以”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达四十多处。 现主要就高中文言文中出现的“所以”分类加以解析。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以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 4.此世所以...

等的文言文解释及意思
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4. "等"初中文言文中的意思 古汉语字典 děng ①台阶的级。《吕氏春秋·召类》:“土阶三等。” ②等级。《狱中杂记》:“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 ③相同;一样。《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

设计在文言文
“设计”在古文中没有完全对等的词汇,在不同的环境中,多用“筹”、“设”、“营”等。 如果是现代人写文言文,完全可以直接用“设计”。近代文言文有很多词语是上古文中不存在的,而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丰富。 2. "技术"和"设计"在文言文中用什么词表示 文言文中,技术仍用“技术”。如《史记·货殖列传》:“...

整理文言文虚词以而其的用法
2、文言虚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之中。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连词、介词、副词、助词、代词的用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言虚词。2. 初中文言文中“之”“而”“以”的用法整理 1.之 “之”作为虚词,一般是做代词或主次,另外“之”在文言文...

高中文言文
(《涉江》)——登上鄂渚回头望啊,在秋冬的寒风中叹息。(2)介词,趁着,凭借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凭借着这种有利的形势,任意割取天下的土地,划分诸侯的山河。读音二:shèng (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 ③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然而秦国凭借着很小的一块...

燕冢文言文
书生被大雁的情义所感动,合起来葬了它们,取墓名为“雁冢”。 3. 文言文"燕人生于燕,长于楚"解释 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过晋国,同行者诳之;指城曰:“此 燕国之城。“其人愀然变容。 指社曰:“此若里之社。“乃谓然而叹。指舍曰: “此若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指垅曰:“此若...

选自《梦溪笔谈》中文言文《指南针》的翻译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 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 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

初中山水文言文归纳
2. 初中文言文描写山水的名句【并加以赏析】 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翻译: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来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像玉环...

高三课本中的文言文
(诵读)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必修一(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三)赤壁赋(苏轼)(四)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必修二(五)六国论(苏洵)(六)阿房宫赋(杜牧)必修三(七)指南录后序(文天祥)(八)五人墓碑记(张溥)(九)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十)谏太宗十思疏(魏徵)(十一)廉颇蔺相...

苏教版初中文言文原文,急用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17《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

成武县15389949561: 初中文言文“取”、“伐”、“王”这些字的一词多义 -
施婷力欣: 取1. 本义:(捕获到野兽或战俘时)割下左耳.(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 [cut off left-ear] (1)取,捕取也.——《说文》 ...

成武县15389949561: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如鸣佩(王字旁,手机打不出)环,心乐之.伐竹取道…”的之和取各是什么意思 -
施婷力欣: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心乐之”的“之”:心里高兴它.可见“之”作代词,代指水发出的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伐竹取道”的“取”:开辟,动词.

成武县15389949561: 文言文阅读.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 ① ,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 -
施婷力欣:[答案] 1.B 2.C 3.C 4.(1)有人说:“将军讨封赏也太过分了!” (2)楚人听说王翦增兵攻来,于是调动了全国兵力来抵抗;王翦坚守营垒不与楚人交战.

成武县15389949561: 初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有哪些 -
施婷力欣: 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

成武县15389949561: 初中古文言文常用词及其的各个意思.每个词的每个意思都要. -
施婷力欣: 1-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成武县15389949561: 初一 初二、初三、常用的文言文虚词、实词都有哪些?? -
施婷力欣: 虚词 之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一)结...

成武县15389949561: 初中 文言文翻译 -
施婷力欣: )和峤性至俭,家有好李,王武子①求之,与不过数十.王武子因其上直,率将③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诣园,饱共啖毕,伐之,送一车枝与和公②.问曰:“何如君李?”和既得,唯笑而已. 【注释】 ①王武子:王济,字武子,是和峤的妻舅,勇力过人,很有名望. ②上直:当值;值班. ③率将:带领. 【译文】 和峤本性极为吝啬,自己家有良种李树,王武子求他给些李子,只给了不过几十个.王武子趁他去值班,带着一班喜欢吃李子的小伙子,拿着斧子到果园里去,大家一起尽情地吃饱以后,把李树砍掉了,给和峤送去一车树枝.并且问道:“比你家的李树好不好?”和峤收下了树枝,只是笑一笑罢了.

成武县15389949561: 文言文中的五种句式是哪些? -
施婷力欣: 文言固定结构常见的有表疑问的、表反问的、表测度的、表感汉的和表判断的等五种. 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何、孰与.例如: 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

成武县15389949561: 初中文言文《小石潭记》中,“心乐之,伐竹取道”的“乐”是什么意思? -
施婷力欣:[答案] 心乐之.伐竹取道, [译句] 心情高兴快乐起来.砍倒竹子,开辟道路, [字词] ①乐: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成武县15389949561: 求中考文言文必考150个常用加点字 -
施婷力欣: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积累、掌握150个左右常用文言实词,能结合具体语境说出它们的意思.综合上海目前正在使用的三套教材,笔者觉得下列实词值得大家在学习课内文言文时给予足够的重视:岸、卑、比、鄙、兵、病、薄、踣、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