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弟子规》中“信”方面的故事

作者&投稿:蒸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弟子规》有关《信》的故事~

“信”——人言为信
《一诺千金》出自《史记。季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楚汉相争的时候,季布是项羽的部下,项羽是楚国的将门之后,曾近好几次出主意,让刘邦大吃苦头,刘邦当了皇帝之后,想到这件事情,就火得不得了,所以刘邦下令通缉季布。而季布因为非常讲诚信,所以百姓都非常认同他,所以刘邦一直抓不到他。因为很多人暗中帮助季布,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后来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后来一直延续到现在。
《同窗践约》——可以看中华德育故事《张邵待式》
东汉时期,在京城洛阳读书的张劭和范式是一对好朋友,两个人同在太学里读书。学成离别那天,张劭流着眼泪说:“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范式安慰他说:“两年后的中秋节中午,我会到你家与你见面,并拜见令尊。”两年后中秋节,张劭杀了鸡备好饭,并告知了父亲。父亲怀疑地说:“他家远在江南,遥隔数千里,会来赴约吗?”张劭说:“范兄是个讲信义的人,必定会来。”此时,远处尘土飞扬,一匹快马飞奔而来,来人正是范式。多年后,张劭临死时对妻子说:“范兄是可托付之人。”后来范式果然替他精心办理丧葬,还非常尽心地照顾他的妻儿老小。
《陈时守时》
东汉,有个人叫陈时,有一次和朋友约好时间,而过了约定的时间,陈时一看,朋友还没有来。陈时就自己出去旅行,陈时的儿子叫陈元方,当时只有七岁,站在门口,这是陈时的朋友来了,他就问这个小孩,令尊大人在不在啊,这时小孩回答:“家父等候尊驾很久,已经独自出发了,然后这位朋友很生气,说这么做是不是令尊大人有什么不妥啊,和人家约好的,把人家丢下。小孩回答说:”尊驾和家父约定,是在正午的时候,到了正午的时候还不来,这是没有“信”。而对着别人的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不讲“礼”。你一无信誉,二不讲礼,你这样的人你是不是觉得你有些不妥呢?
北宋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词人——晏殊
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曹摅约囚》
晋朝时候有个曹摅。做了临淄地方的县官。
那县的牢狱里。有许多判了死罪的犯人。曹摅在年底边。到牢狱里去巡视。见着了这一班判死罪的囚犯。心里很可怜他们。就说道。
过新年、在人情上是很重要的。你们难道不想暂时回到家里去吗。囚犯们都哭着说。偌若能够暂时回家。就是死了。我们也没有什么怨恨了。曹摅就尽数把他们放了出来。限了日期。叫他们回到狱里。属员们很固定地和他争执。曹摅说道。这班人虽然都是小人。可是用恩义待他们。不至于负义的。我就替诸位担当了这个责任好了。果然到了限定的日期。一班犯人。相率到来。并没有遗失了一个。
玉器和瓦罐
韩昭侯平时说话不大注意,往往在无意间将一些重大的机密事情泄露了出去,使得大臣们周密的计划不能实施。大家对此很伤脑筋,却又不好直言告诉韩昭侯。   有一位叫堂溪(xi)公的聪明人,自告奋勇到韩昭候那里去,对韩昭侯说:“假如这里有一只玉做的酒器,价值千金,它的中间是空的,没有底,它能盛水吗?”韩昭侯说:“不能盛水。”堂豁公又说:“有一只瓦罐子,很不值钱,但它不漏,你看,它能盛酒吗?”韩昭侯说:“可以。”
于是,堂溪公因势利导,接着说:“这就是了。一个瓦罐子,虽然值不了几文钱,非常卑贱,但因为它不漏,却可以用来装酒;而一个玉做的酒器,尽管它十分贵重,但由于它空而无底,因此连水都不能装,更不用说人们会将可口的饮料倒进里面去了。人也是一样,作为一个地位至尊、举止至重的国君,如果经常泄露臣下商讨有关国家的机密的话,那么他就好像一件没有底的玉器。即使是再有才干的人,如果他的机密总是被泄露出去了,那他的计划就无法实施,因此就不能施展他的才干和谋略了。”   一番话说得韩昭侯恍然大悟,他连连点头说道:“你的话真对,你的话真对。”   从此以后,凡是要采取重要措施,大臣们在一起密谋策划的计划、方案,韩昭侯都小心对待,慎之又慎,连晚上睡觉都是独自一人,因为他担心自己在熟睡中说梦话时把计划和策略泄露给别人听见,以至于误了国家大事。   堂溪公开导韩昭侯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智慧的人很善于说话,能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出治国安邦的大道理;能够虚心接受意见、不唯我独尊的人,才是明智的领导者。

【信】
  第十九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讲到信,我们看“信”这个字,人、言构成信,人讲话一定要真实,不真实就不信。讲话也要注重你有没有真诚,没有真诚,没有诚意,我们晓得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频繁的、最容易沟通的就是言语,最容易表达的就是言语,言语如果不能建立在互信这种基础上面,人与人的交往就可以说是非常的虚伪、非常的虚假。
  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从小我们要建立自己家里的弟子要有诚信、要诚实,从小做人就要懂得诚实;在家里不能诚实,到外面就有可能犯诈欺行为,欺骗别人的这种言语都有可能会出现。
  所以这里讲到‘凡出言,信为先’。凡是讲话,我们首先一定要注意到,你讲出来的话是不是真话。所以所讲出来的话,要以信实为第一。
  在《论语》里有这样一句话,“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什么意思?就是说以前的人,对于自己的言语非常的重视,每一次要讲话之前,他都会三思,思考看看这句话可不可以讲、该不该讲,讲了之后我有没有办法做到。所以每一次讲话,就很怕自己没有办法做到。“耻躬之不逮”,这个“耻”,就是会认为自己讲出来的话,做不到是一个很大的耻辱。这里又讲到,我们知道讲话首先要建立在信用上面。
  再来告诉我们,‘诈与妄,奚可焉’。这个“诈”就是欺骗,“妄”就是不真实的语言,不诚实、不老实的语言。“奚可焉”,“奚”是怎么可以的意思,怎么可以做?“可焉”,可以做。讲话已经要很老实了,那么这些欺骗别人,讲不真实的话,怎么可以做?不真实就是谎话,说谎话。
  这里也要特别提出一点,有很多家长非常相信自己的小孩,自己的子弟,小小年纪肯定不会说谎话。在过去,父母可以这样认为,很有道理,很正确。可是我们晓得,现在环境大不如前,有一些孩子他很聪明,他从电视上、从电影里头学到了很多绝活,欺骗的绝活。老师有时也会被学生欺骗,譬如说作业,回到家里跟母亲说作业放在学校,或者说今天没有作业。去到学校以后,就骗老师说昨天家里有事情,所以作业来不及写;昨天因为家里有重要人物来,所以我们就陪他吃饭,做什么什么,谎话一大堆。所以我们在家里,我们也要看,子女他的言语,你只要看着他的眸子,如果有讲谎话,我们从他的神情当中,也可以窥见出来言词有闪烁,就可以晓得孩子有诈骗的行为。
  过去也有一个学生,他写暑假功课。我看了这个功课以后,我发觉为什么他的生字、生词还有造词这么少,明明课文有两三面,照理讲我看到里面生词有很多,但是他才少少几行就没了。后来我就说:来来来,我要看你的课本,要对照一下。凡是画线的地方,就是要写生词的地方,我就看了一下,我看到很多用铅笔画的画线被擦掉了,有被擦过的痕迹。所以我才知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面对小孩子,不要小看他,年纪小小的,在现今社会里,他们在外面被污染的机会相当大,当我们觉得有异样,做父母的千万不要因为忙而失于去追查,我们一定要追查,要看看。
  所以这个“诈跟妄”,从小我们就要告诫自己的子弟,千万不可以说谎话,一发觉,一定要马上处理。处理管教的方式,前面讲“父母责,须顺承”。你要看孩子他有没有接纳你,有没有接受你的教诲,你从你跟他的对应当中,你就可以清楚,可以了解。如果你看到孩子的眼神是瞪着你,这个时候父母的教育方式,你要再稍为调适一下。如果你在教小孩,你发觉孩子的眼神,他没有忏悔,没有悔改,心里怀恨会表现在颜面上,我们也要特别注意,这个时候你必须要观察孩子的习性,有的吃软不吃硬,有的是一定要吃硬不吃软。所以我们在教导孩子的时候,没有一定标准,你要善于观察小孩。

商鞅是战国时期的变法家,他辅佐秦孝公变法,为了加强民信度,他派人在北门立起一个木杆,并说谁要是把这根木杆抬到南门,就立即悬赏10两黄金,但是,过了一天没有人去,于是,他把赏金增加到50两,一个年轻人就一口气把木杆抬到了南门,商鞅就立刻给了他50两黄金,从此不管有什么事老百姓就积极响应。


弟子规中讲了哪113件事?
《弟子规》共1080字,分别列出113件事情,其中 “孝(入则孝)”24则,“弟(出则弟)”13则,“谨”24则,“信”15则,“泛爱众”21则,“亲仁”4则,“学文(余力学文)”12则。孝(入则孝)24则 1、父母呼 应勿缓 2、父母命 行勿懒 3、父母教 须敬听 4、父母责 须顺承 5、冬则温 6、...

《弟子规》一句一句解释是什么?
《弟子规》一句一句解释如下: 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首先...【解释】做事不要慌慌张张,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惧困难,不可草率行事。 40、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解释】不懂的问题,记下笔记,就向良师益友请教,求的正确答案。 85、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国学经典诵读《弟子规》全文是什么?
《弟子规》原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

《弟子规》中关于讲文明懂礼貌的句子有哪些
弟子规 全文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

求日语高手帮忙日语翻译《弟子规》中“泛爱众’部分
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 不嫌弃亲戚老友,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至圣先师孔子教导我们,贫穷的人除了不谄媚迎合外,能够在道德上自得其乐更好,富有的人不但不以骄傲的心态妨碍他人 ,更要爱好礼节,恭敬大众。贫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都要学习礼节...

《弟子规》谨篇全文及翻译是什么?
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 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翻译: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

弟子规第子规全文
弟子规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

求弟子规中第五则《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读后感!急!明天要用到的!~~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形形色色的大舞台,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有着不同的角色,而唯一不同的是,无论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都要牢记《弟子规》中的训戒,具备一定的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牢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肩负许多的责任,尽职...

弟子规全文及拼音
弟子规全文拼音

弟子规注音全文
《弟子规》,作为启蒙读物,起的就是这么个作用,让孩子们懂一点社会常识, 《弟子规》也不全是礼教束缚,还有“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用人物, 须明求 ,倘 不问, 即为偷”,持家之道,待客之道,修身之道。 《弟子规》在最初的使用环境是祠堂、茶馆、书馆,使用对象是干完农活的成年人。 为什么我...

武邑县18615744479: 《弟子规》中信的内容是什么?
束急黄葵: 《弟子规》“信”的解释小故事《弃官寻母》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

武邑县18615744479: 急求!《弟子规》中“信”方面的故事 -
束急黄葵: 【信】 第十九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讲到信,我们看“信”这个字,人、言构成信,人讲话一定要真实,不真实就不信.讲话也要注重你有没有真诚,没有真诚,没有诚意,我们晓得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频繁的、最容...

武邑县18615744479: 弟子规守信诚实的小故事,急... -
束急黄葵: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易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小的行为. 『故事』刘备教子 三国的时候,刘备临终时对儿子刘禅不放心...

武邑县18615744479: 弟子规里关于诚信的300字左右的故事 -
束急黄葵: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

武邑县18615744479: 求弟子规“信”这一部分 -
束急黄葵: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武邑县18615744479: 弟子规中的信的特点和优点 -
束急黄葵: 《弟子规》中的“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说话要谨慎——以诚信的心来说话,不可欺诈,不可说谎,不可多言,不可花言巧语,不讲粗俗话,没弄明白的道理不要说,未经证实的流言不要传播,不要轻易许诺,不要说人是非.说话要...

武邑县18615744479: 《弟子规》中《谨》和《信》有什么故事么? -
束急黄葵: 【信】 第十九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讲到信,我们看“信”这个字,人、言构成信,人讲话一定要真实,不真实就不信.讲话也要注重你有没有真诚,没有真诚,没有诚意,我们晓得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频繁的、最容...

武邑县18615744479: 哪位大神能帮我弄一篇,关于弟子规诚信篇的文章,着重点在企业员工的诚信. -
束急黄葵: 弟子规系列五】诚信篇 诚与信,好品行,立人生,是灵魂.观中外,览古今,守诚信,传美名:古曾子,称贤人,定杀彘,诺千金;范张约,先年定,隔千里,必登门;小列宁,碎花瓶,人不知,敢承认;陶行知,育儿经,不说谎,言实情.人年少,重德品,贵诚实,定守信.学在实,知求真,莫舞弊,抄袭蠢.交朋友,要真诚,不贪利,重义情.有意见,当面论,忌背后,嚼舌根.借钱物,要当心,不赖账,定还清.老与少,不欺凌,交往中,讲公正.办不到,莫答应,行必果,言必信.己有过,莫看轻,日三省,修吾身.自己选着看吧.

武邑县18615744479: 请写出弟子规中跟诚信有关的一个句子 -
束急黄葵: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意思是说,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是不可以的. 对于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就不要轻易发表意见;没见到事情的真相,就不要轻易的传播出去...

武邑县18615744479: 源于生活的弟子规的小故事. -
束急黄葵: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弟子规》所讲的都是孔子等圣人的训导.要先孝敬父母,顺从兄长;其次要做事小心,说话诚实,讲究信用. [小故事] 晏殊是宋代名臣,还是著名的文学家. 晏殊小时候便有神童之誉.一次,皇上让他参加御前考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