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中讲了哪113件事?

作者&投稿:越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文宗教是什么~

西欧北美有基督教,中东有回教,印度有印度教,全世界似乎
都有个信上帝的宗教,唯独中国人好像对宗教很淡漠。佛教,
道教虽然也有不少香火,但没有象其他宗教那样左右社会的政
治,经济,文艺的能力。除此之外,民间信仰千奇百怪,不一
而足。为什么会这样?这样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对今天及将来
中国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无论哪一种文化,都该有一共同的信仰。这一共同信仰,不仅要
超出个人,而且要超出时代。有了这样一个超时代的共同信仰,
才能在流变的历史中,凝成社会文化。而这样一个信仰,也可以
叫做一种宗教的信仰。

中华文化也不例外,是存在这样一种共同信仰的。然而,和其他
文化不同的是,中国人的这种信仰不是基于对某个上帝的盲目崇
拜,而是指向人心,是一种人文宗教。这种特殊的信仰的产生是
有其历史原因的。中国人在商代就有了对“天”的信仰。到了周
代,周公说对天不敢知,又说“天难堪”,意思是说上天的意志
是难以为信的。商帝曾自命是上天的意旨让他们来统治中原的,
周公时,商朝被推翻了,是不是上天不喜欢商人而另请周人来呢?
周公说他不知道,他只是叫他的侄子好好治理国家,不要管做皇帝
是不是上天的意思。

这里,周公并没有否认上天的存在,只是他认为既然上天的意思
是那么深不可测,那么做人的还是不要去妄加猜测为好。周公这
个对天的态度是谦虚和恭敬的。后来春秋时,子产说了一句流传
很广的话:“天道远,人道迩”。也就是说,天的道理渺茫,人
的道理却很近,所以说,做人应从切近的人生注意起。

中国人的共同信仰“天”于是就慢慢变得高远而不可及。与此同时,
对人生的追求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孟子说“尽心知性,尽性知天”,都是对周
公对天的观念和态度的承接和发展。

如果可以用宗教、人文主义这些概念来分析中国思想的话,就不难发现,中国的宗教和人文主义传统都源远流长,而夏商周三代的宗教和人文主义正是儒学产生的思想背景。我以为,孔子对它们的取舍,已经基本决定了儒学的性质。所以,判断儒学是宗教,还是人文主义,抑或人文主义宗教等等,必须首先探讨中国传统的宗教和人文主义。提起中国传统宗教,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道教和佛教。然而,牟钟鉴教授发现,除此之外,中国历史上还有“一种大的宗教一直作为正宗信仰而为社会上下普遍接受并绵延数千年而不绝”,这就是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或原生型宗教。牟教授指出:“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以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为核心,以社稷、日月、山川等自然崇拜为羽翼,以其他多种鬼神崇拜为补充,形成相对稳固的郊社制度、宗庙制度以及其他祭祀制度,成为中国宗法等级社会礼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社会秩序和家族体系的精神力量,是慰藉中国人心灵的精神源泉。”[1]我认为,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的发现和提出,是对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贡献。早在中国跨入文明时代之初,也就是三皇五帝时期,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就已经形成了,并成为后来夏商周三代的国家宗教。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尽管此教在形态上发生了某些变化,但其基本特点没变,其国教的性质也没变。可以说,在满清覆灭之前,它一直是中国人的主流宗教。相对而言,中国传统人文主义的形成就晚得多了,时当殷周之际。王国维先生率先提出,殷周之际中国文化发生过一场巨大变革,后来学者们普遍认为那是一场宗教改革运动。我则以为,它首先是一场宗教批判运动,人文主义运动,然后才是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以文王、周公为代表的周初文化精英由殷之代夏、周之代殷的历史,对传统宗教进行了一次深刻、彻底的反思,终于发现并非“天命不僭”,而是“天命靡常”,“惟命不于常”,甚至“天不可信”。至于夏、殷两代的废替,皆因“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原来,社会发展变化的最终根据,并不是神秘莫测的天命,而是人的德行。摒弃天命,注重人事,显然是对传统宗教的根本否定和彻底批判,标志着中国人文主义的形成。不过,在这同时,文化精英们又巧妙地将这些人文主义成果纳入宗教的体系之中。周公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主张“以德配天”。在这里,天仍然是人格神,只不过能够根据人的德行扬善罚恶而已。另外,周公还制定了一整套祭祀礼仪制度,用人文主义成果来强化宗法性传统宗教。这一切都意味着宗教改革。周公等文化精英们之所以一方面进行宗教批判,开创人文主义,另一方面又将人文主义纳入宗教,进行宗教改革,大概是由于宗法性传统宗教一直作为国教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教化功能,也就是说他们是出于社会、政治、信仰等方面的考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奇特现象,在周初以后的思想界,宗教和人文主义合为一体,共同组成了主流意识形态;或者说宗教和人文主义一体两面,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关于这个特点,相传文王所作的《周易》一书表现得最为明显。从马王堆帛书《要》篇得知,孔子早已发现《周易》的内容包含三个层面,即赞、数和德。其中,赞和数属于宗教,德属于人文主义。在我看来,形上学是哲学的命脉,或者说具有形上学的思想才可称得上哲学,而先秦的形上学便是子贡所说的“性与天道”。以是观之,西周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一个“德”字。此“德”字不是后来的“德性”,而是“德行”,乃形下概念。故知当时的人文主义非形上学,则非哲学。值得注意的是,从《诗经》、《左传》等文献看,西周春秋之际,人文主义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这就是性与天道问题的提出,或者说人性论和与之相对应的义理之天的形成。人之所以有“德行”,是因为有“德性”,而“德性”是天所赋予的,这个“天”就是义理之天,它是当时人文主义的最高概念。人文主义的义理之天和宗教的主宰之天相抗衡,便逐渐拉开了人文主义和宗教的距离,二者所组成的一体也逐渐演变为两体,终于它们都相对独立了。尽管如此,由于历史渊源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作为两种性质不同的意识形态的人文主义和宗教之间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导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说,这种人文主义含有宗教的因素和性质,这种宗教也含有人文主义的因素和性质。在这个意义上,这种宗教可以称为“人文主义宗教”,这种人文主义也可称为“宗教人文主义”。但是,如果我们因此将这种人文主义当作宗教,并冠之以“人文主义宗教”,或者将这种宗教当作人文主义,并冠之以“宗教人文主义”,都是不合适的,因为宗教因素之于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因素之于宗教,都居于相当次要的地位,并非主流,故不可以之定性命名。以上所述宗教和人文主义两大传统正是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那么,儒学是属于宗教的传统,还是属于人文主义的传统呢?儒学的产生当然标志着先秦人文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这从孔子对《周易》内容三个层面的取舍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他说:“《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德义耳也。……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者也。”[2]如果进一步观察整个儒学发展史的话,就不难发现,儒学无疑是两千余年以来中国人文主义巨潮的主流。总之,儒学是人文主义,不是宗教。它有宗教因素,或者说有宗教性,因此可以称为宗教人文主义,但不能称为人文主义宗教。它不但是一种关于哲学、伦理、社会、政治等方面的理论,也是一种人生学说,一套信仰体系,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代替宗教的作用。

《弟子规》共1080字,分别列出113件事情,其中 “孝(入则孝)”24则,“弟(出则弟)”13则,“谨”24则,“信”15则,“泛爱众”21则,“亲仁”4则,“学文(余力学文)”12则。

孝(入则孝)24则

1、父母呼 应勿缓

2、父母命 行勿懒

3、父母教 须敬听

4、父母责 须顺承

5、冬则温

6、夏则凊

7、晨则省

8、昏则定

9、出必告

10、反必面

11、居有常

12、业无变

13、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14、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15、亲所好 力为具

16、亲所恶 谨为去

17、身有伤 贻亲忧

18、德有伤 贻亲羞

19、亲爱我 孝何难

20、亲憎我 孝方贤

21、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22、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23、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24、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弟(出则弟)13则

1、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2、财物轻 怨何生

3、言语忍 忿自泯

4、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5、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6、称尊长 勿呼名

7、对尊长 勿见能

8、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9、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10、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11、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12、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13、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24则

1、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2、晨必盥 兼漱口

3、便溺回 辄净手

4、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5、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6、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7、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8、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9、步从容 立端正

10、揖深圆 拜恭敬

11、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12、缓揭帘 勿有声

13、宽转弯 勿触棱

14、执虚器 如执盈

15、入虚室 如有人

16、事勿忙 忙多错

17、勿畏难 勿轻略

18、斗闹场 绝勿近

19、邪僻事 绝勿问

20、将入门 问孰存

21、将上堂 声必扬

22、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23、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24、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15则

1、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2、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3、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4、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5、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6、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7、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8、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9、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10、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11、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12、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13、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14、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15、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爱众21则

1、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2、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3、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4、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5、勿谄富

6、勿骄贫

7、勿厌故

8、勿喜新

9、人不闲 勿事搅

10、人不安 勿话扰

11、人有短 切莫揭

12、人有私 切莫说

13、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14、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15、善相劝 德皆建

16、过不规 道两亏

17、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18、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19、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20、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21、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仁4则

1、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2、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3、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4、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学文(余力学文)12则

1、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2、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3、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4、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5、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6、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7、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8、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9、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10、虽有急 卷束齐

11、有缺坏 就补之

12、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扩展资料: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

《弟子规》的教学内容从七个方面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第一部分讲的就是“孝”。孝为古八德(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之首,可见“孝”在中华传统道德中的地位。

孝”字最早出现在殷商甲骨卜辞之中,《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弟子规



  《弟子规》共1080字,分别列出113件事情,其中“孝(入则孝)”24则,“弟(出则弟)”13则,“谨”24则,“信”15则,“泛爱众”21则,“亲仁”4则,“学文(余力学文)”12则。
  孝(入则孝)24则
  1、 父母呼 应勿缓 2、 父母命 行勿懒 3、 父母教 须敬听 4、 父母责 须顺承 5、 冬则温 6、 夏则凊 7、 晨则省 8、 昏则定 9、 出必告 10、 反必面 11、 居有常 12、 业无变 13、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14、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15、 亲所好 力为具 16、 亲所恶 谨为去 17、 身有伤 贻亲忧 18、 德有伤 贻亲羞 19、 亲爱我 孝何难 20、 亲憎我 孝方贤 21、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22、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23、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24、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弟(出则弟)13则
  1、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2、 财物轻 怨何生 3、 言语忍 忿自泯 4、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5、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6、 称尊长 勿呼名 7、 对尊长 勿见能 8、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9、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10、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11、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12、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13、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24则
  1、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2、 晨必盥 兼漱口 3、 便溺回 辄净手 4、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5、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6、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7、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8、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9、 步从容 立端正 10、 揖深圆 拜恭敬 11、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12、 缓揭帘 勿有声 13、 宽转弯 勿触棱 14、 执虚器 如执盈 15、 入虚室 如有人 16、 事勿忙 忙多错 17、 勿畏难 勿轻略 18、 斗闹场 绝勿近 19、 邪僻事 绝勿问 20、 将入门 问孰存 21、 将上堂 声必扬 22、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23、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24、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15则
  1、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2、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3、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4、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5、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6、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7、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8、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9、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10、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11、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12、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13、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14、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15、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爱众21则
  1、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2、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3、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4、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5、 勿谄富 6、 勿骄贫 7、 勿厌故 8、 勿喜新 9、 人不闲 勿事搅 10、 人不安 勿话扰 11、 人有短 切莫揭 12、 人有私 切莫说 13、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14、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15、 善相劝 德皆建 16、 过不规 道两亏 17、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18、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19、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20、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21、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仁4则
  1、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2、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3、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4、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学文(余力学文)12则
  1、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2、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3、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4、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5、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6、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7、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8、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9、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10、 虽有急 卷束齐 11、 有缺坏 就补之 12、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弟子规》共1080字,分别列出113件事情,其中“孝(入则孝)”24则,“弟(出则弟)”13则,“谨”24则,“信”15则,“泛爱众”21则,“亲仁”4则,“学文(余力学文)”12则。
  孝(入则孝)24则
  1、父母呼 应勿缓
  2、父母命 行勿懒
  3、父母教 须敬听
  4、父母责 须顺承
  5、冬则温
  6、夏则凊
  7、晨则省
  8、昏则定
  9、出必告
  10、反必面
  11、居有常
  12、业无变
  13、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14、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15、亲所好 力为具
  16、亲所恶 谨为去
  17、身有伤 贻亲忧
  18、德有伤 贻亲羞
  19、亲爱我 孝何难
  20、亲憎我 孝方贤
  21、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22、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23、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24、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弟(出则弟)13则
  1、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2、财物轻 怨何生
  3、言语忍 忿自泯
  4、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5、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6、称尊长 勿呼名
  7、对尊长 勿见能
  8、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9、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10、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11、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12、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13、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24则
  1、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2、晨必盥 兼漱口
  3、便溺回 辄净手
  4、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5、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6、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7、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8、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9、步从容 立端正
  10、揖深圆 拜恭敬
  11、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12、缓揭帘 勿有声
  13、宽转弯 勿触棱
  14、执虚器 如执盈
  15、入虚室 如有人
  16、事勿忙 忙多错
  17、勿畏难 勿轻略
  18、斗闹场 绝勿近
  19、邪僻事 绝勿问
  20、将入门 问孰存
  21、将上堂 声必扬
  22、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23、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24、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15则
  1、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2、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3、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4、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5、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6、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7、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8、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9、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10、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11、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12、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13、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14、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15、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爱众21则
  1、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2、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3、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4、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5、勿谄富
  6、勿骄贫
  7、勿厌故
  8、勿喜新
  9、人不闲 勿事搅
  10、人不安 勿话扰
  11、人有短 切莫揭
  12、人有私 切莫说
  13、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14、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15、善相劝 德皆建
  16、过不规 道两亏
  17、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18、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19、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20、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21、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仁4则
  1、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2、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3、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4、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学文(余力学文)12则
  1、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2、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3、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4、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5、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6、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7、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8、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9、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10、虽有急 卷束齐
  11、有缺坏 就补之
  12、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结劝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13
子规:即杜鹃鸟.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夜郎: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

米安情事113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来。” “你明白什么意思吗?”老禅师问。 小朋友摇摇头。 老禅师说:“有的时光是可以再循环的,就像春去春又来,太阳落了明日也可以再升起来。可有的时光,即便知道它常在,也要珍惜。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来。你明白吗?” “师傅……”...

野球是日本人子规发明的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棒球运动迅速在欧洲各国开展起来,棒球运动已在世界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开展。1937年,在美国成立了世界棒球协会,后改称为国际棒球联合会,是世界业余棒球运动的最高领导机构,总部设在美国,会员国(或地区)已由20世纪70年代的50多个增至113个。1978年国际棒联得到国际奥委...

天下第一长联的下联注释
110、第113句:旃(音:zhan1 毡)檀——即檀香。梵语 Chandana 的省称。玄应《一切经音义》:“旃檀那,外国香木也,有赤、白、紫等数种。”贯休《游金华山禅院》诗:“兹地曾栖菩萨僧,旃檀楼殿瀑崩腾。”亦作“栴檀”。皮日休《孤园寺》诗:“巾之劫贝布,馔以栴檀饵。”111、第117句:牂(音:zang1 脏)...

人教语文必修古文翻译
113. 送琼佩表心意兮,我请謇修做媒人。114. 总算有些了解兮,怪癖令人难忍。115. 夜去穷石凉发兮,天亮洧盘洗尘。116. 偏爱游山玩水兮,整天涂脂抹粉。117. 虽然她很美丽兮,只能放弃另寻。118. 天涯海角寻觅兮,上天下地忙奔驰。119. 遥望巍峨楼台兮,忽见美女简狄。120. 托鸩鸟做媒兮,鸩回说她不好。

李商隐的诗全集
身属中军少得归,木兰花尽失春期。 偷随柳絮到城外,行过水西闻子规。 128、 「过招国李家南园二首」 潘岳无妻客为愁,新人来坐旧妆楼。 春风犹自疑联句,雪絮相和飞不休。 长亭岁尽雪如波,此去秦关路几多。 惟有梦中相近分,卧来无睡欲如何。 129、 「留赠畏之」 清时无事奏明光,不遣当关报早霜。中...

未曾造句-用未曾造句
(21)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楼头杨柳目,玉人歌舞 未曾 归。谢枋得 (22) 你看那片细细密密的竹林,四季常青,一根根轻盈细巧, 未曾 出土先有节,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23) 你们在开始一天生活的时候应该提醒自己去爱他人,应该努力去发现世间美好的事物,那么,从外界的反映...

柳宗元的诗句有哪些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释义: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3、《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代: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字面什么意思?113
子规:即杜鹃鸟。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

黄山市13166576130: 弟子规 一百一十三件 -
喻净纳川: 是指《弟子规》里面的一百一十三条.有的是12个字为一条,有的是24个字为一条,很多《弟子规》实体书上面有标识.

黄山市13166576130: 弟子规一百一十三件事讲解 -
喻净纳川: 说话不讲道理叫“自暴”,做事胡作非为叫“自弃”,做人绝不可这样.一个人不能不知自爱;也不能甘于堕落.圣人和贤人境界虽高,都是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努力修学而达到的.

黄山市13166576130: 弟子规里记载了多少件事?
喻净纳川: 共113件事!!

黄山市13166576130: 《弟子规》中讲述的是哪些内容 -
喻净纳川: 讲述的就是《弟子规》的内容.附上正体中文全文给你看看弟子规 作者 李毓秀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黄山市13166576130: 弟子规总共有多少节?总共有多少个字? -
喻净纳川: 《弟子规》共分为八个部分:总序、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共1080个字.从113件事情上的细节教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事,做有道德的人.

黄山市13166576130: 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是什么呀 -
喻净纳川: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黄山市13166576130: 弟子规意思 -
喻净纳川: “规”是“规矩”的意思,“弟子”是“学生”的意思,弟子规就是一个学生必须遵守的规矩.广义上来讲,每个人都是学生,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弟子规从七个部分来描述一个人应该如何工作生活,共360句,说了113件事,几乎涵盖了各个方面,是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指导原则.

黄山市13166576130: 《弟子规》大概讲的是什么内容? -
喻净纳川: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黄山市13166576130: 《弟子规》主要讲的是什么啊 -
喻净纳川: 此书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弟,谨,信,爱众...

黄山市13166576130: 弟子规 白话文全文 -
喻净纳川: 白话译文:《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