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当差都说的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巩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当差都说的是什么意思?~

1、摊丁入亩
以前收税是按人头收,好多老百姓家里人多,但没多少地,所以就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摊丁入亩就是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
2、火耗归公
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更称为火耗或耗羡,但耗羡的范围大于火耗,耗羡还包含雀鼠耗等。
雍正二年七月推广全国,将明朝以来的“耗羡”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并制度养廉银,用意在打击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
此举集中了征税权利,减轻了人民的额外负担,增加了外官薪给,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有积极作用。但州县于额征火耗之外,又暗中加派,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吏治。
3、官绅一体纳粮当差
古代收税,只到老百姓家,官绅自外。老百姓还要当差,即服兵役和徭役,官绅是属于统治阶级,不必当差不交税。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是让他们也交税当差,当然不是真要他们服兵役和徭役,可用银两兑买。但由于触及官绅利益,因此实行起来有较大难度。
但为了巩固王朝的统治,必须暂时牺牲官僚士大夫的利益,而官僚士大夫的这种暂时的利益牺牲是为了王朝巩固之后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利益。

扩展资料:
雍正帝清理亏欠,赃官赔偿以外,就令官员以羡余来弥补,所以清理财政的同时,必须进行耗羡提解。
康熙末年有人提出整治滥收火耗和改变它的用途的建议,认为耗羡除允许州县官动用一部分外,其余的归省里,用作公共事务。康熙帝不赞成。
他说,征收火耗原是地方官的私事,若允许他部分归公用,就是中央政府承认此项征收是合法的,他本人将落个实行加派的罪名。雍正帝同乃父态度不同。
雍正元年,山西巡抚诺敏请求将该省各州县耗羡银全部上缴布政司,一部分用作抵补无着落的亏欠,一部分给官员作养廉银。这是全面实行耗羡提解的办法,雍正帝当即批准实行,并在全国推广山西的做法。
耗羡提解的目的之一,是要制止官吏乱征附加税,降低火耗率,以减轻税民负担。雍正帝对于耗羡率,只许减少,不许增多。
他说,如地方官员“于应取之外,稍有加重者,朕必访闻,重治其罪”。耗羡归公后,各地火耗率与实行前发生变化,大多数地区耗羡率降低在正额钱粮的一至二成之间,比原来的高耗羡率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扭转了地方官狂征滥派的严重情况。
耗羡提解以后,雍正规定,它的用途为三大项;一是给官员的养廉银,二是弥补地方亏空,三是留作地方公用。第二个用项在雍正初年清理财政中业已实行,待清补完毕,这部分银子就改用到其他两项上。
清朝实行低俸禄的制度,致使官员贪赃枉法,滥征火耗银。耗羡归公了,但从中提出一部分,作为他们办公和生活补助费,不再多贪占,以维持其“廉洁”,称为“养廉银”。在雍正朝,由于清查亏空和实行养廉银制度,官场确实较前清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雍正

摊丁入亩指的是根据农户所拥有的土地数量来征收税负,因为当时征税是征收的人头税,令百姓连孩子都不敢生,人越多交的税负就越多,而那些地主反而交不了多少税,因此雍正就有了这样的改革其实火耗归公,说白了就是给官员增加饷银,就是当时所称的养廉,跟现在的公务员增加薪水是差不多的意思,不过雍正朝管理的要严格很多,确实养廉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官场的腐败作风官绅一体纳粮,也是对官员,士大夫阶级的一种强制管理,因为以前的制度是这一阶级是享有特权,不用交纳粮食税,不用服兵役的,后来雍正的这一举措打破了这一传统,也侵害了这一阶层的利益,所以雍正的名声才不是很好,因为正在的话语权都是在掌握在这些人手里的

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草创于明代,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普遍实行。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将中国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废除,而并入土地税。

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火耗是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雍正二年七月推广全国,将明朝以来的“耗羡”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并制度养廉银,用意在打击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

此举集中了征税权利,减轻了人民的额外负担,增加了外官薪给,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有积极作用。但州县于额征火耗之外,又暗中加派,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吏治。

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或称“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此政策是指”官员地主也必须缴纳赋税。“即废除他们免税的特权。

扩展资料

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更称为火耗或耗羡,但耗羡的范围大于火耗,耗羡还包含雀鼠耗等。

征纳运京的米谷,被雀鼠偷食损耗,称为雀鼠耗  。汉朝时,每缴粮食一石,加耗两斗,后汉隐帝时,雀鼠耗由纳粮一石加耗两斗增到四斗。

雍正二年正式实施耗羡归公,最早在山西推行,二年七月,正式推广至全国,将明朝以降的“耗羡”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并制度养廉银,用意在打击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

清雍正年间通过定火耗以增加各级地方官薪给的重要措施。清初承明旧制,官至极品俸银不过180两、禄米180斛,七品知县年俸仅45两。州县官员不能借以维持生活。于是有所谓“火耗”。火耗又称“耗羡”、“羡余”是正税之外无定例可循的附加税,也是默许州县官在收税时加征银两。

雍正二年(1724)降旨实行耗羡归公,同时各省文职官员于俸银之外,增给养廉银。各省根据本省情况,每两地丁银明加火耗数分至1钱数分银不等。耗羡归公后,作为政府正常税收,统一征课,存留藩库,酌给本省文职官员养廉。这一改革措施集中了征税权力,减轻了人民的额外负担,增加了外官的薪给,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有积极作用。但州县官于额征火耗之外,又暗中加派,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吏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火耗归公



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的意思分别是:

1、摊丁入亩。

中国自古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均须缴纳人头税。雍正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是我国财政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从直隶巡抚李维钧之请,实行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的原则,改变过去按人丁、地亩双重征收标准,减轻了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负担。到乾隆时,这一政策推广到了全国。

2、火耗归公

称为“养廉银制度”,又称“耗羡归公”,即由上级官府依定额发给官员。以后火耗一分为三:一份给地方官养廉,一份弥补地方亏空,一份留地方公用。这样,既增加了财政收入,又有助于廉政。

清初沿袭明制,各地征收钱粮,加收“火耗”(碎银加火铸成银锭时的折耗,亦称耗羡)。实行中,官员任意加派,一两可加至数钱。因不在上交正额之内,官员从中任意侵贪,成为官场公行的陋习。

3、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官指官员,绅指土绅,地主;就是让他们也交税当差,当然不是真要他们服兵役和徭役,可用银两兑买。但由于触及官绅利益,因此实行起来有较大难度。但为了巩固王朝的统治,必须暂时牺牲官僚士大夫的利益,而官僚士大夫的这种暂时的利益牺牲是为了王朝巩固之后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利益。

扩展资料:

1、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雍正,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2、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3、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参考资料:爱新觉罗·胤禛(雍正)_百度百科



1、摊丁入亩,这是一项重大的赋税改革。中国自古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均须缴纳人头税。雍正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

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是我国财政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摊丁入亩是中国赋税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从康熙年间辩论要不要实行,到雍正年间普遍推行,再到乾隆年间在全国完全实现,中间经历了半个世纪,这个过程表明,它的实现是斗争的结果。

2、火耗归公,说白了就是给官员增加饷银,就是当时所称的养廉。我国古代以银、铜为货币,征税时,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有一定附加费。此项附加费称"耗羡"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县征收,作为地方办公及官吏们的额外收入。耗羡无法定征收额,州县随心所欲,从重征收,有的抽正税一两、耗羡达五六钱,人民负担甚重。

清代火耗征派量加大,除地方官吏贪得无厌,借火耗之由巧取豪夺外,还与清初官员实行低薪制度、允许地方官吏加征火耗补其不足有关。

州县官吏对多征的火耗也不也独吞,他们还要给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及其管家、门客送礼,而地方官员则要给中央衙门和大臣个人送礼。火耗的狂征,一方面腐蚀着整个官僚队伍,另一方面,加重着人民的负担,同时也影响了国家税收的增长。

3、官绅一体纳粮,也是对官员,士大夫阶级的一种强制管理,因为以前的制度是这一阶级是享有特权,不用交纳粮食税,不用服兵役的,后来雍正的这一举措打破了这一传统,也侵害了这一阶层的利益,所以雍正的名声才不是很好,因为正在的话语权都是在掌握在这些人手里的。

明朝200多年之后,官绅一直不纳粮,到了崇祯时期,因为天灾人祸,没钱了可以理解。然而,清朝雍正时期,立国才多少年?能有多少秀才?肯定不会超过20万。而且,雍正时期,国家也没打仗呀!为什么财政没钱了呢?实际上,是有一群人不需要任何劳动,就把钱拿到自己口袋里了,官绅一体纳粮也是为了养这批人。

拓展资料:

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是三大德政。实际上,如果是针对当时清朝所有人都这么执行,毫无疑问是不错的政策。

但很可惜,这是一个极度自私的政策,表面上是为国为民,实际上只是国家没钱养一批人,而把敛财主意打到官绅头上了而已。

参考资料:摊丁入亩-百度百科,火耗归公-百度百科,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百度百科



一、摊丁入亩的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将中国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废除,而并入土地税。

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普遍推行“摊丁入亩”,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

二、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火耗是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雍正二年七月推广全国,将明朝以来的“耗羡”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并制度养廉银,用意在打击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

此举集中了征税权利,减轻了人民的额外负担,增加了外官薪给,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有积极作用。但州县于额征火耗之外,又暗中加派,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吏治。

三、“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或称“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此政策是指”官员地主也必须缴纳赋税。“即废除他们免税的特权

康熙执政四十余年之后国家财政出现危机,税收收入有限。而因固有的封建社会中考取功名者免徭役赋税的制度,官员地主一类真正富有的人却不需上交多少赋税,不但使财政负担落在穷苦百姓身上,而且国库空虚,因此出台此政策优化税收结构,使社会富有阶级承担更多的税收责任。

扩展资料

雍正元年(1723年),他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以此限制、减少官员的贪赃舞弊和横征暴敛。因为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由于“火耗”无法统一确定征收额,州县地方官便通过超额征收,以补充地方政府办公经费的不足及官吏们的工资外收入。最多的州县在一两正税上附加五六钱火耗,百姓负担十分沉重。

明清时代正一品大员的年俸不过180两银子,七品知县仅仅45两。这点俸银,在当时的物价水平下养家糊口都成问题,更不要说打点上司,迎来送往和礼聘幕僚了。尽管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贪污额度超过60两银子的官员一律剥皮实草,仍然遏制不住当年如潮般的贪赃枉法。

雍正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既减轻了老百姓负担,又改变了明代以来中国官员名义收入低,灰色收入高的不正常状态,保证了朝廷廉政建设的有效推行。

雍正皇帝勤于政务,勇于改革,大力清除康熙统治后期的各种积弊,取得了卓著成效,但由于他统治严酷,刻薄寡恩,清欠钱粮,地丁合一等经济政策又得罪了贵族和地主,也难免带来了历史上的一些争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摊丁入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耗归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为保证朝廷廉政 雍正实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



摊丁入亩指的是根据农户所拥有的土地数量来征收税负,因为当时征税是征收的人头税,令百姓连孩子都不敢生,人越多交的税负就越多,而那些地主反而交不了多少税,因此雍正就有了这样的改革
其实火耗归公,说白了就是给官员增加饷银,就是当时所称的养廉,跟现在的公务员增加薪水是差不多的意思,不过雍正朝管理的要严格很多,确实养廉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官场的腐败作风
官绅一体纳粮,也是对官员,士大夫阶级的一种强制管理,因为以前的制度是这一阶级是享有特权,不用交纳粮食税,不用服兵役的,后来雍正的这一举措打破了这一传统,也侵害了这一阶层的利益,所以雍正的名声才不是很好,因为正在的话语权都是在掌握在这些人手里的


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当差都说的是什么意思?
摊丁入亩就是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2、火耗归公 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更称为火耗或耗羡,但耗羡的范围大于火耗,耗羡还包含雀鼠耗等。雍正二年七月推广全国,将明朝以来的“耗羡”附加税改为法...

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当差都说的是什么意思?
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草创于明代,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普遍实行。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将中国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废除,而并入...

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当差都说的是什么...
一、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是雍正时期实行的一种税制改革。在此之前,赋税制度主要是按照人丁数量来征收的,即“丁税”。但在雍正时期,改革将丁税均摊到田地等土地资产上,使得税赋与土地直接挂钩,减轻了无地或少地农民的负担。这项政策旨在减轻农民的税务压力,平衡贫富差距。二、火耗归公 火耗归公是针...

摊丁入亩到底是什么意思
摊丁入亩意思是,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1、摊丁入亩雍正时期开始实行。这一制度的实行,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赋税规则的简化减少了官府任意加税的可能。2、摊丁入亩是康熙皇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的进一步改...

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火耗都说的是什么意思?
雍正时期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财政改革,其中两项关键措施是“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旨在解决税收不公和整顿吏治问题。“摊丁入亩”改革前,税收按人头收取,导致土地少而人口多的家庭负担沉重。改革后,税收依据土地面积,地多者纳税多,地少者少纳,无地者免税,这一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什么是丁税?雍正要实行摊丁入亩的原因是什么?
丁税,又称“丁赋”、“丁钱”、“丁口钱”、“丁银”、“身丁钱”、“丁算”,其实就是历朝历代对人口税的总称。这种按照人口收税的模式,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直到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才算真正废除。汉代的口赋和算赋按人头和年龄计征,带有丁税和代役的性质。南朝时称为口钱。南齐还征过塘...

清朝推行“摊丁入亩”制度的皇帝是谁
康熙皇帝是清朝推行“摊丁入亩”制度的皇帝。这项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它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标志着中国实行了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的废除。康熙皇帝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是摊丁入亩改革的起点,而雍正皇帝则在康熙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实施该政策。雍正...

摊丁入亩是啥意思?什么是将丁银摊到人家所占的地亩中去征收赋税,这句话...
“摊丁入亩”是将两种税负合二为一,只按田亩收税。清朝初期中央经常项目税收中,包括人头税(丁税)和土地税(田赋)。例如,某县有人口若干万,每年上缴中央丁税若干;有耕地若干亩,每年上缴中央若干田赋。耕地面积一般变化不大,而人口数量则是年年不同。并且,田赋的缴纳主体是土地所有者,丁税的...

摊丁入亩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1、摊丁入亩指的是根据农户所拥有的土地数量来征收税负,因为当时征税是征收的人头税,令百姓连孩子都不敢生,人越多交的税负就越多,而那些地主反而交不了多少税,因此雍正就有了这样的改革其实火耗归公,说白了就是给官员;历史上的“摊丁入亩”,又被称作是“摊丁入地”“地丁合一”,最初是...

摊丁入亩的内容,是谁提出来的呢?
摊丁入亩主要内容是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按亩均摊税赋。由雍正时期的山东巡抚黄炳提出的。这样一来,有田的就需要缴纳税赋,无田的百姓就可以免除税赋,这项政策的实施,同时也标志着从西汉末年便开始出现的人头税被废除了。但是,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都会有有利的一面和局限性。一...

双柏县19667148881: 雍正皇帝的三条新政为什么成功满清雍正皇帝的三条新政(1)火耗归公(2)摊丁入亩(3)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
田标干酵:[答案] 主要取决于一个“勤”字.军机处成功原因是受中央集权制影响,地方权力过于强大,雍正为了削弱地方权力,从而建立发展军机处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改土归流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清朝国力强盛,而雍正皇帝有锐意进取,致使...

双柏县19667148881: 雍正推行的新政是什么?
田标干酵: 一、雍正新法主要有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纳粮、归土归流等.二、简介:1、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草创于明代,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

双柏县19667148881: 雍正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具体是什么意思? -
田标干酵: 摊丁入亩.这是一项重大的赋税改革.中国自古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均须缴纳人头税.雍正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

双柏县19667148881: 清代雍正年时的滩丁入亩,火耗归公的火耗是啥意思 -
田标干酵: 火耗又称“耗羡”,是正税之外无定例可循的附加税,也是默许州县官在收税时加征银两.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称为火耗或耗羡.但耗羡的范围大于火耗,耗羡还包含雀鼠耗等.

双柏县19667148881: 雍正皇帝整顿吏治的决心是怎么下的,我是指中间的过程
田标干酵: 整顿吏治的过程大概分三个阶段一、追补亏空二、火耗归公三、官绅一体纳粮四、摊丁入亩至于雍正整顿吏治的决心,多半在他没当皇帝之前,康熙倦政之后就形成了.

双柏县19667148881: 雍正经济改革的特点 -
田标干酵: 经济改革的内容:清朝雍正时期,上承康熙,采取一系列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改革.(一)农业方面,继续调整和加强农业的根本地位,用耕田礼和授予老农顶戴等方式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兴修水利工程以保证农业生产;纠正前朝垦荒之弊.调整垦荒政策以增加耕田;在尽力增加粮食生产的同时,鼓励农林牧业并举.(二)重农而不抑商,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前提下,给工商业以一定的生存空间.尤其是在商业方面,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政策,既加强了对商业的管理,又体恤、优待商人,尽量减少商业发展的障碍,特别是在海外贸易方面,重新开放了闽粤海禁,活跃了对南洋诸国的商业交流.

双柏县19667148881: 雍正赋税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
田标干酵: 摊丁入亩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从直隶巡抚李维钧之请,实行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的原则,改变过去按人丁、地亩双重征收标准,减轻了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负担.到乾隆时,这一政策推广到了全国.火耗归公 清初沿袭明制,各地征收...

双柏县19667148881: 摊丁入亩通俗的意思
田标干酵: 摊丁入亩是清潮雍正二年开始推行的一项改革新政在全国实施,其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放松对户籍的控制,让农民自由发挥,自由迁徒,也可以出卖劳动力.摊丁入亩说...

双柏县19667148881: 请教,真实的历史上乾隆到底有没有继续推行雍正新政 -
田标干酵: 历史上乾隆还是继续推行雍正新政,大部分政策都继承下来了,只是后期完全荒废了. 因为,雍正把这得罪人的差事都给做了,就是为了给儿子铺一条好路,但是早期的乾隆对雍正的政策稍加修改,并没有完全废除新政. 乾隆十三年至四十五...

双柏县19667148881: 火耗归公是怎么回事
田标干酵: 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更称为火耗或耗羡,但耗羡的范围大于火耗,耗羡还包含雀鼠耗等. 征纳运京的米谷,被雀鼠偷食损耗,称为雀鼠耗 .汉朝时,每缴粮食一石,加耗两斗,后汉隐帝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