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组织的马氏体

作者&投稿:雷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回火马氏体与淬火马氏体金相组织有什么区别~

马氏体(M)—原系外来语(Martensite)译名,台湾文献译为麻田三铁。马氏体是碳在α-Fe晶格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组织是奥氏体(溶有充足的碳原子)过冷到低温区(如240℃以下)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形成,与其他固态相变所不同的是:较变无孕育期,属于无扩散型相变,当奥氏体快冷到Ms点(马氏体开始转变的临界温度)以下,立即(爆发式)形成,其形成数量与等温时间无关 ,只随温度的不断降低而增加。低碳钢中的条状马氏体和高碳钢中的片状马氏体为常见的两种形态。马氏体硬度很高,并与含碳量有关,如T8钢的马氏体硬度可达62~65HRC。用4%硝酸酒精溶液或维列尔试剂腐蚀,马氏体可染成黑色。 回火马氏体—钢经淬火后在250℃以下进行低温回火时,所形成的组织叫回火马氏体,其织织中马氏体针状晶的特征依旧保存。析出的碳化物具有Fe2~2.5C成分,叫ε碳化物。在150~200℃回火时得到的回火马氏体硬度在800HV左右。回火马氏体经4%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后比淬火马氏体要深,在光学显微镜下,形貌与下贝氏体(B下)相似,马氏体内析出的ε—碳化物,呈无规则分布。

中温回火(350-500度)得到回火屈氏体,也叫托氏体。为了获得高屈服强度韧性,高弹性极限。主要做弹簧和热作模具处理或要求弹性极限高的零件。因为回火温度较高,碳化物有一定分解,腐蚀后颜色深。

马氏体由奥氏体急速冷却(淬火)形成
板条状马氏体是低碳钢,马氏体时效钢,不锈钢等铁系合金形成的一种典型的马氏体组织,因其单元立体形状为板条状,故称板条状马氏体。由于它的亚结构主要是由高密度的位错组成,所以又称位错马氏体。
片状马氏体则常见于高,中碳钢,每个马氏体晶体的厚度与径向尺寸相比很小其断面形状呈针片状,故称片状马氏体或针状马氏体.由于其亚结构主要为细小孪晶,所以又称为孪晶马氏体.一般当Wc1.0%时,则几乎全为片状马氏体;当Wc=0.3%-1.0%时,为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混合物,随含碳量的升高,淬火钢中板条马氏体的量下降,片状马氏体的量上升.高碳钢在正常温度淬火时,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和碳化物都能使其获得细针状马氏体组织,这种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分辨称为隐针马氏体.

9.马氏体-碳在a-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板条马氏体:在低、中碳钢及不锈钢中形成,由许多相互平行的板条组成一个板条束,一个奥氏体晶粒可转变成几个板条束(通常3到5个)。
片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常见于高、中碳钢及高Ni的Fe-Ni合金中,针叶中有一条缝线将马氏体分为两半,由于方位不同可呈针状或块状,针与针呈120°角排列,高碳马氏体的针叶晶界清楚,细针状马氏体呈布纹状,称为隐晶马氏体。 10.回火马氏体-马氏体分解得到极细的过渡型碳化物与过饱和(含碳较低)的a-相混合组织 它由马氏体在150~250℃时回火形成。
这种组织极易受腐蚀,光学显微镜下呈暗黑色针状组织(保持淬火马氏体位向),与下贝氏体很相似,只有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极细小的碳化物质点。 11.回火屈氏体-碳化物和a-相的混合物。
它由马氏体在350~500℃时中温回火形成。其组织特征是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极细小的粒状碳化物,针状形态已逐渐消失,但仍隐约可见,碳化物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分辨,仅观察到暗黑的组织,在电镜下才能清晰分辨两相,可看出碳化物颗粒已明显长大。 12.回火索氏体- 以铁素体为基体,基体上分布着均匀碳化物颗粒。
它由马氏体在500~650℃时高温回火形成。其组织特征是由等轴状铁素体和细粒状碳化物构成的复相组织,马氏体片的痕迹已消失,渗碳体的外形已较清晰,但在光镜下也难分辨,在电镜下可看到的渗碳体颗粒较大,可看出碳化物颗粒已明显长大。 14.粒状珠光体-由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组成。
它是经球化退火或马氏体在650℃~a1温度范围内回火形成。其特征是碳化物成颗粒状分布在铁素体上。 1、铁碳合金:碳钢和铸铁的统称,都是以铁和碳为基本组元的合金
2、碳钢:含碳量为0.0218%~2.11%的铁碳合金
工业纯铁:含碳量小于0.0218%
共析钢:含碳量0.77%
亚共析钢:含碳量0.0218%~0.77%
过共析钢:含碳量0.77%~2.11%
3、铸铁: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
共晶白口铁含碳量4.3%
亚共晶白口铁含碳量2.11%~4.3%
过共晶白口铁含碳量4.3%~6.69%
4、铁碳合金相图:研究铁碳合金的工具,是研究碳钢和铸铁成分、温度、组织和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也是制定各种热加工工艺的依据。
注:由于含碳量大于Fe3C的含碳量(6.69%)时,合金太脆,无实用价值,因此所讨论的铁碳合金相图实际上是Fe-Fe3C 1、纯铁:纯铁指的是室温下的α-Fe,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
2、碳:碳是非金属元素,自然界存在的游离的碳有金刚石和石墨,它们是同素异构体。
3、碳在铁碳合金中的存在形式有三种:
●C与Fe形成金属化合物,即渗碳体;
●C以游离态的石墨存在于合金中。
●C溶于Fe的不同晶格中形成固溶体;
A. 铁素体:C溶于α-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用符号“F”或“α”表示,铁素体是一种强度和硬度低,而塑性和韧性好的相,铁素体在室温下可稳定存在。
B. 奥氏体:C溶于γ-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晶格,用符号“A”或“γ”表示,奥氏体强度低、塑性好,钢材的热加工都在奥氏体相区进行,奥氏体在高温下可稳定存在。
C. C与Fe形成金属化合物:即渗碳体Fe3C,Fe与C组成的金属化合物,Fe与C组成的金属化合物,含碳量为6.69%。以“Fe3C”或“Cm”符号表示,渗碳体的熔点为1227℃,硬度很高(HB=800)而脆,塑性几乎等于零。渗碳体在钢和铸铁中,一般呈片状、网状或球状存在。它的形状和分布对钢的性能影响很大,是铁碳合金的重要强化相。碳在a-Fe中溶解度很低,所以常温下碳以渗碳体或石墨的形式存在。




金相组织的马氏体
板条马氏体:在低、中碳钢及不锈钢中形成,由许多相互平行的板条组成一个板条束,一个奥氏体晶粒可转变成几个板条束(通常3到5个)。片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常见于高、中碳钢及高Ni的Fe-Ni合金中,针叶中有一条缝线将马氏体分为两半,由于方位不同可呈针状或块状,针与针呈120°角排列,...

什么是马氏体?
马氏体(martensite)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的三维组织形态通常有片状(plate)或者板条状(lath)。但是在金相观察中(二维)通常表现为针状(needle-shaped),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地方通常描述为针状的原因。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为体心四方结构(BCT)。中高碳钢中...

马氏体与回火马氏体的主要区别
1、马氏体在金相显微镜里是亮白的,而回火马氏体是黑色的。2、回火马氏体是由马氏体低温回火后的产物,在低温回火时,马氏体中过饱和的碳脱溶,形成碳化物,但是整体还是保持原马氏体位向。3、马氏体单相,回火马氏体复相可以作为它们的区别。马氏体在250℃以下温度回火时,分解为低碳马氏体和ε...

什么是马氏体?
马氏体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结构名称。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是1890年代德国冶金学家阿道夫·马滕斯在一种坚硬矿物中首次发现的。马氏体的三维组织通常为板条状,但在金相观察中通常为针状,这就是为什么在某些地方通常被描述为针状的原因。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为体心四方相。这种...

什么叫做马氏体?
马氏体最初是在钢(中、高碳钢)中发现的: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形成奥氏体)后经迅速冷却(淬火),得到的能使钢变硬、增强的一种淬火组织。1895年法国人奥斯蒙(F.Osmond)为纪念德国冶金学家马滕斯(A.Martens),把这种组织命名为马氏体(Martensite)。人们最早只把钢中由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相变称为马氏体相变...

什么是马氏体?
马氏体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马氏体是碳溶于α-Fe的过饱和的固溶体,是奥氏体通过无扩散型相变转变成的亚稳定相。其比容大于奥氏体、珠光体等组织,这是产生淬火应力,导致变形开裂的主要原因。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4758.htm ...

什么是马氏体,奥氏体,魏氏体
马氏体是一种金属晶体组织结构,指的是由奥氏体直接转变成为非一致性的晶体结构。具体来说,马氏体转变是指当高碳钢等含碳量较高的合金钢在高温下快速冷却到室温时,奥氏体会发生相变,形成马氏体。2. 奥氏体的含义及其特点 奥氏体是一种由铁和碳组成的金属结构,在铁素体和铁水溶体的基础上...

奥氏体和马氏体的区别
奥氏体和马氏体的区别:奥氏体是钢铁的一种层片状的显微组织,马氏体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奥氏体一般由等轴状的多边形晶粒组成,晶粒内有孪晶。马氏体组织有两种类型。中低碳钢淬火获得板条状马氏体,各束板条之间角度比较大;高碳钢淬火获得针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呈竹叶或凸透镜状。

马氏体是什么结构?
马氏体名称是源自钢中加热至奥氏体(Y固溶体)后快速淬火所形成的高硬度的针片状组织,为纪念冶金学家Martens而命名。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点是无扩散过程,原子协同作小范围位移,以类似于孪生的切变方式形成亚稳态的新相(马氏体),新旧相化学成分不变并具有共格关系。目前已得知,不仅在钢中,在其他一些合金系,以及纯...

马氏体贝氏体珠光体的组织和性能有什么差别
一、组织差别 1、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为体心四方结构(BCT);马氏体的三维组织形态通常有片状(plate)或者板条状(lath),片状马氏体在金相观察中(二维)通常表现为针状(needle-shaped),板条状马氏体在金相观察中为细长的条状或板状;2、贝氏体组织形态极为复杂;分上贝氏体、下贝氏体;上贝氏体...

睢宁县18724849887: 什么是马氏体
祗乔思考: 马氏体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结构,它由奥氏体转变而来,特点是硬度高,强度高,比容大,冲击韧性低.常用碳钢的淬火,就是将材料中部分金相结构变成马氏体的过程.

睢宁县18724849887: 什么是马氏体???? -
祗乔思考: 马氏体(martensite)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最先由德国冶金学家 Adolf Martens(1850-1914)于19世纪90年代在一种硬矿物中发现.

睢宁县18724849887: 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不锈钢的特性是什么? -
祗乔思考: 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都是以金相组织来分类的.各自的特点如下: 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型不锈钢用200和300系列的数字标示.其显微组织为奥氏体.它是在高铬不锈钢中添加适当的镍(镍的质量分数为8%~25%)而...

睢宁县18724849887: 二保焊焊缝金相组织结含有马氏体组织,正常吗 -
祗乔思考: 正常.马氏体有两种,低碳马氏体和高碳马氏体,证明马氏体在钢中普遍存在,尤其焊接条件下,冷却速度较大,更有可能出现.

睢宁县18724849887: 金相分析中的马氏体.贝氏体.魏氏体组织是怎样区分的 -
祗乔思考: 直观的区分当然是利用金相显微镜来观察了. 理论上来说,马氏体是通过钢进行淬火而直接形成的,含碳量越低,所需的过冷度就越大.所以当含碳量低到一定程度后,就不能够形成马氏体了.马氏体的正常显微状态是呈针状的.马氏体的特点是硬度高,韧性差.它也是钢材淬火后的基本组织,通过对马氏体进行回火,可得到其他不同的金相组织.所以马氏体在热处理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章.贝氏体是在对钢材进行等温淬火后得到的,由于贝氏体的获得过程中避开了马氏体的转变点,所以它不是通过对马氏体的回火而得到的.贝氏体分为上下贝氏体两种,它们是渗碳体和珠光体的混合物,显微状态呈羽毛状或针状.它的特点是比马氏体的硬度较抵,但具有很好的韧性和耐磨性,运用在非常重要的场合中.

睢宁县18724849887: 回火马氏体与淬火马氏体金相组织有什么区别 -
祗乔思考: 马氏体(M)—原系外来语(Martensite)译名,台湾文献译为麻田三铁.马氏体是碳在α-Fe晶格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组织是奥氏体(溶有充足的碳原子)过冷到低温区(如240℃以下)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形成,与其他固态相变所不同的是...

睢宁县18724849887: 金相检测中马氏体与托氏体的区别 -
祗乔思考: 这两个组织经常同时出现,区别比较大 托氏体是极细的珠光体,由于显微镜下一般片层难以分辨,所以金相中可见呈黑块或黑团状,马氏体形态多样一点,低碳钢的板条马氏体呈团状的板条束,高碳钢的马氏体呈针片状,一般颜色呈浅灰色或白色,回火后颜色会有所加深 另外,硬度上有很差距,同一视场中的托氏体比马氏体硬度要低很多,托氏体常常作为淬火不良的标致之一

睢宁县18724849887: 求解图中的金相组织是马氏体吗?材料是10B21,表面硬度是500HV,渗碳层0.2mm左右. -
祗乔思考: 板条状马氏体, 这里含碳量已经很低了, 你用显微维氏打一下这里应该只有350左右, 表面硬度500hv的话你看下渗碳层应该已经被腐蚀黑了, 会有白色Fe3C颗粒, 这种结构正常的

睢宁县18724849887: 马氏体是怎么发现的 -
祗乔思考: 最先由德国冶金学家 Adolf Martens(1850-1914)于19世纪90年代在一种硬矿物中发现(后来该种组织命名为马氏体就是为了纪念他).马氏体的三维组织形态通常有片状(plate)或者板条状(lath),片状马氏体在金相观察中(二维)通常表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