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事迹

作者&投稿:武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太宗的主要事迹~


李世民聪明果断,擅长骑射。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

  唐太宗作为贤明君主的表现概括成一个词就是“贞观之治”。其重点有四:

  1 安定百姓与重视农业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627年~649年)年间,由于比较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他与其辅佐大臣房玄龄、魏徵等入特别关注国家的长治久安,他们十分注意与民休息,留心治道。这个时期,政治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安定,国势强盛,民族关系融洽,被赞誉为封建社会少有的治世,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及其辅臣认识到“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最害怕像隋朝那样覆舟。他认为,隋朝之所以覆亡,是因为“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防止农民起义,唐太宗便采取了与隋朝针锋相对的做法,他“去奢省费,轻谣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这样做,便可以使百姓生活安定,社会稳定,大唐的统治也就可以长久。唐太宗也确实这样做了。

  唐太宗以好大喜功、奢侈淫逸、滥用民力的隋炀帝为戒,他生活比较节省,基本上不求仙,终其生不封禅,他少修或不修宫殿,他减少冗宫,这些都是“去奢省费”,自然也就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唐朝全面实行庸法,农民交纳一定量的绢、布,便可代替力役,使农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不误农时。唐大宗一再推迟修复洛阳宫殿,其他建造也较少,使力役减少。唐朝的租调较隋为轻,遇到灾荒,规定可以减收租调,这就是“轻徭薄赋”。唐大宗十分重视选用清廉官员,尤其是州、县临民之官。他将各州刺史的姓名写在宫中屏风上,有功有过都记于其名下,以便奖惩;他多次下令惩办贪官,严禁官吏贪赃在法,奖励清廉之官。这样,他做到了“选用廉吏”。据载,贞观年间,“官得其人,民去叹愁”。

  为了使百姓“衣食有余”,唐太宗特别重视农业生产。唐朝全面推行“庸法”,不仅减少了谣役,而且增加了农民从事生产的时间,尤其是在农忙之时,以绢、布代役,可以不误衣时。这对于农业生产的益处是十分清楚的,唐大宗特别注意不夺农时,他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他还说:“省徭赋,不夺其时”。唐太宗关心农业生产,注意不夺农时,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这样,经过农民的辛勤劳动,基本上做到了“使民衣食有余”。

  唐太宗十分重视救灾,这也是缓和阶级矛盾的重要措施,贞观元年至三年,关中、关东发生水、旱、蝗、霜之灾,唐太宗当即“诏所在赈恤,无出今年租赋”。即使这样,还有不少农民因无法生存,“多卖子以接食”,唐太宗便“诏出御府金帛为赎之,归其父母”。经过努力,终于克服了灾害,缓和了阶级矛盾,安定了百姓。唐太宗的这些做法,无疑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但也不能不看到,比起不救灾、或暴君如隋炀帝,要好多了。人民已到了卖儿卖女地步,再不接济,便有可能发生隋未农民起义那样激烈的事件。唐太宗赎回儿女,起到了收买人心、安定百姓、保有劳动力的作用,是更为高明的统治术。

  2 知人善任

  唐太宗在即位之初,便定下了“僵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又规定了具体的政策。在人治社会里,必须要用人得当,这些方针、政策才能贯彻执行。唐大宗对用人问题,十分留意。他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他认识到,治理国家,靠自己一人是不行的,应当“广任贤良”。所以,他要求臣下推荐人才,自己也留心观察,发现和提拔有用之才,推行“任人唯贤”的路线。唐太宗选拔人才,基本上做到不以个人恩怨好恶为标准,也不以新旧亲疏力转移。他说:“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正因为如此,他所任用的,大多为有识才能之士,这些人,有的是旧部下,有的是旧日敌人,也有新出现的才智之士,或疏远之人。如魏徵,原是太子李建成的部下,曾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嫌旧仇,而加以信任和重用,以至做到宰相,成为“贞观之治”的重要推动者。又如马周,本不知名,唐太宗见到他为将军常何写的奏事,认为很有才能,立即召见。马周确实能干有才,以后官至中书令。唐太宗就是这样,随时留心、发现和任用贤才。 唐太宗认为,对有用之才,不可求全责备,他说“使人如器”,即根据人才的情况来使用。唐太宗要求大臣封德彝举贤,当封德彝回答说,未见奇才异能之上时,唐大宗明确指出:“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唐大宗用人,也不以门第为限,他任用的宰相,张亮“素寒贱”,周马“孤贫”,戴胄出身“门下录事”。唐太宗用人还不以华夷为隔,他任用了突厥等族的将领,如那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契苾何力等。 由于唐太宗知人善任,在他身边困聚了当时的众多才能之士,正是在这些才能之士的协助下,唐太宗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唐太宗虽然基本上做到了知人善任,但也有不妥之时,不过,他能及时纠正,这在封建帝王中也是难能可贵的。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命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后来听房玄龄说“李纬大好髭须”,便知自己任错了,随后便改任李纬为洛州刺史。

  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是封建帝玉都知道的,但是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帝王科用手中权力搞“任人唯亲”是常有的事,唐太宗注意“任人唯贤”,也有其局限性,不过,即使这样,亦应看到它给贞观政治带来了清醒的风气。

  3 兼听纳谏

  兼听是指广泛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不偏听偏信;纳谏是指君主接受正确的意见和批评,改正缺点、错误,防止政治上和个人的失误。兼听纳谏是封建帝王重要的个人政治修养和品质、作风。要兼听纳谏,也是封建君主都知道的,但要做到却是十分不容易的。

  唐太宗力求成为明君,魏徽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他希望唐太宗能够“兼听纳下”,成为一个有道明君。君主兼听纳谏,则“贵臣不得壅蔽”,“下情必得上通”。国家便能治理好。唐太宗很重视魏徵的意见,并在自己的行动中,尽可能兼听纳谏。 唐太宗与直言进谏的魏徵的关系,以及对魏徵进谏的态度,证明了他确实是个善于纳谏的君主。魏徵有“耻君不及尧、舜”的忠诚,在贞观年间,无论是国家政事,还是唐太宗的个人行为,只要他认为不妥的,便直言进谏,即使要冒犯唐太宗,也不退却。唐太宗也认为,魏徵“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魏徵进谏,唐太宗纳谏,成为封建社会君明臣贤的美谈,唐太宗被誉为“从谏如流”的明君,是与魏徵不断直谏密切有关的。唐太宗也从兼听纳谏中获得政治上极大的好处。唐太宗深深体会到“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他要求臣下“务尽忠谠,匡救朕恶”。他也以“终不以直言忤意,辄相责怒”相许。而且每次都和颜悦色听取批评意见。事实上,唐太宗对能直言进谏的官员,不仅不加责备,而且给以奖励。如给事中张玄素谏修洛阳宫殿,赏绢200匹;孙伏伽谏刑赏不当,赏以价值百万钱的兰陵公主园;魏徵谏用人不当,赏绢500匹。这不仅表彰了进谏的臣下;而且也起到了引导进谏的作用。

  贞观年间,在唐太宗的倡导下,进谏蔚然成风,不仅大臣进谏,连宫中的长孙皇后、徐贤妃也能进谏。当以直谏著名的魏徵去世时,唐太宗十分难受,他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为此而悲泣久之。像唐太宗这样以身作则兼听纳谏的皇帝,在封建时代,确实是不多见的。 为了让子孙也能兼听纳谏,巩固唐朝的统治,唐太宗还对进谏、纳谏作了具体规定。他规定,三品以上官员人阁议事,要有谏官随同,有失便谏。贞观元年,唐太宗下诏“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人,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唐太宗还规定,五品以上京官,要轮流到宫中直宿,以便皇帝召见,询问外间事务,了解民间疾苦,以及政事得失,使下情多少得以上达。 知人善任、兼听纳谏是唐太宗政治上取得成功的两个重要的主观原因,也是他成为杰出封建政治家的重要的政治素质。可以说,唐太宗之所以能成为封建帝王的楷模,与他能够知人善任、兼听纳谏关系极大。

  4 撰修氏族志

  唐太宗为了压抑士族势力、抬高李氏皇族、加强皇权、巩固统治,进行了修撰氏族志的工作。

  唐初士族,主要有四个地域集团,并各有所尚:山东士族尚婚娅,江左士族尚人物,关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贵戚。李唐起自关中,唐政权中关陇士族最强,左右着唐初的政局。江左和代北士族,至唐朝已经没落;以崔、卢、郑、李、王为首的山东士族,虽经农民战争打击,但根深蒂固,到唐朝时,仍有一定势力。唐太宗的大臣房玄龄、魏徵、李昉都争相与山东士族联姻,山东士族依然保留着他们的社会地位。士族势力的强大,对皇权不利,唐太宗尤其不能容忍山东士族凌驾于自己所属的关陇士族之上。为此,他命高士廉等刊正姓氏,修撰《氏族志》。

  贞观十二年(638年),《氏族志》修成,仍列山东士族崔民干为第一等。唐太宗看后,很是不满,他指出:山东士族“世代衰微,全无冠盖”,而靠以婚姻得财,“不解人间何为重之?”他命高士廉等重新刊定,并指示“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新修订的《氏族志》“凡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基本贯彻了唐太宗的指示,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崔民干被降为第三等。 唐太宗修《氏族志》,表面上是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谱学传统,实际并不如此。在魏晋南北朝时,谱籍是选官的根据,划分门第是看历代做官的情况而定,列为门阀的,都是累世冠冕之家。而唐太字修《氏族志》,并不用它来作选官的根据,至于划分门第等级的标准,更不考虑过去做官的情况,只看在唐朝的官爵高下。修《氏族志》,使一部分做官的庶族地主取得了士族身份,没落门阀土族受到进一步打击,只有关陇士族大致保持了旧日地位。通过修《氏族志》,唐太宗达到了扶植庶族地主、压抑门阀士族,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目的。

  总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的历史地位

  唐太宗在其统治的贞观时期,除采取了上述稳定社会、发展生产、治理国家的举措外,还十分注意执法,加强文化教育,在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上,政策比较开明,这些都从不同方面促成和衬托了“贞观之治”。唐太宗作为封建社会突出的明君,“贞观之治”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世,唐宋以来对唐大宗和“贞观之治”都有较高的评价。

  史书记载,贞观年间“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这就是封建史家所描绘的“贞观之治”。贞观时期似乎真是朗朗乾坤、清平世界,人民真是过着安居乐业、富足美好的生活。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社会图画啊!当然不能说这些全无根据,但溢美成分也是不少的。总起来说,贞观时期,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注意发展农业生产,轻徭薄赋,他用贤勤政,政治较为清明,人民生活基本有了保障,社会秩序安定,阶级矛盾缓和,民族关系较融洽。这确实是封建社会的治世,它比平世自然好得多,更不要说乱世了。唐太宗是实现“贞观之治”的领导者,他比封建时代的平庸君主要强得多,更不要说昏君、暴君了。明君、治世,给人民多少带来了一些好处,对社会发展有利。从这个角度看,唐太宗和“贞观之治”是应当基本予以肯定的。

  贞观治世,不仅是唐太宗和他的大臣们造成的,更应看到,它的出现是隋未农民起义推动的结果。农民战争打击和教训了封建统治阶级,使唐太宗及其辅佐在制定政策时,不能不对农民的要求有所考虑,以至在其中有所反映。如轻徭薄赋就是农民战争反对繁重徭役兵役的反映,庸法全面实施,同样反映了农民的愿望。更何况,贞观冶世的出现,完全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由此可见,“贞观之治”是劳动人民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证明。

  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即使在贞观时期,农民生活还是很苦的。隋炀帝时,人民为逃避苛重的徭役,自残肢体,称之为“福手”、“福足”,贞观时期,这种“遗风犹存”。它说明了在封建社会的治世,人民的负担依然沉重,生活很艰苦,阶级矛盾还相当尖锐。唐太宗作为封建帝王,在统治的初期,留心治道,注意兼听纳谏,注意节俭。但是,在统治稳定之后,也就不同于前了,他逐渐骄傲起来了,纳谏也少了,“营缮”则多了,行幸游猎频繁了,还出兵征高丽。总之,贞观后期的政治大不如贞观前期,说明贞观政治并不是始终如一的。这些,都是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的局限性。当然,这在唐太宗和整个贞观时期,只占次要位置,并不影响唐太宗作为杰出封建政治家和“贞观之治”是封建社会著名治世的历史地位。

统一疆土、与蒙古定盟、和亲,招聘贤能


贤君唐太宗的恶劣事迹:开创了君主干预修史先河
而李世民之所以将起兵反叛事迹加到自己身上,乃是为了强化自己真命天子的形象,这与他要求史官们在撰写《太宗实录》时,极力渲染他出生时二龙戏于馆门之外,前后三日才离去的异象是一致的。他也要求史官们在记述太原起兵的过程中,竭力描写他的谋略过人和勇武善战,更进一步印证他是克明克哲、秉承天命的一...

唐太宗的事迹
唐太宗的事迹  我来答 6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感”的时刻吗? pang_shu 2007-03-15 知道答主 回答量:9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0.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中华帝国千古一帝,为唐代第二位君主,高祖李渊之次子。出生于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

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的相关事迹和主要贡献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

有关唐太宗、武则天、岳飞、成吉思汗、朱元璋、郑成功、康熙、郑和...
事迹: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维持了东北边境一百五十多年的边界和平。在雅克萨战役,康熙派遣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成功驱逐沙俄对 康熙 黑龙江流域的侵略(...

唐太宗李世民的伟大事迹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他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农民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宋太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对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他注重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统治晚期剥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顺起义。他背弃了“金匮之盟”,费其弟光美为庶人后杀掉,又费其长子楚王元左为百姓。宋太宗生平事迹 赵光义注重培养和提拔自己的亲信。其幕府成员如程羽、贾琰、陈从信、...

唐太宗的事迹
即使这样,还有不少农民因无法生存,“多卖子以接食”,唐太宗便“诏出御府金帛为赎之,归其父母”。经过努力,终于克服了灾害,缓和了阶级矛盾,安定了百姓。唐太宗的这些做法,无疑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但也不能不看到,比起不救灾、或暴君如隋炀帝,要好多了。人民已到了卖儿卖女地步,再不...

宋太宗一生有过三位皇后,为什么她们的儿子都没立为皇储?
然而为什么宋太宗都没有将他自己的王后生下的儿子立为储君呢?查找相关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宋太宗之所以没能让自己王后的儿子做太子是因为当时的李王后生的儿子没过多久就夭折了。因此,宋太宗才没有立自己王后的儿子为储君。一、宋太宗的事迹宋太宗在位的时候一直都是十分勤勉的,他一心一意的打理国家...

唐太宗的六件主要事迹
统一,玄武门、北征突厥、废立国本、和亲吐蕃、东征高句丽

介绍唐太宗的历史事迹,并分析其历史地位历史成就自己历史影响
单说政治成就的话,无疑比 要成功的多。1、创建了三省六部制度,六部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可见其影响。2、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恢复汉人江山。3、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 上农耕文明的...

冷水江市18712497569: 唐太宗的生平事迹 -
郟尚克拉:[答案]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平窦建德、王世充之后,始大量接触...

冷水江市18712497569: 简说李世民事迹
郟尚克拉: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

冷水江市18712497569: 唐太宗李世民生平有哪些事迹被后人所称道?
郟尚克拉: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隋末,爆发农民起义,统治集团四分五裂.太原留守李渊在次子李世民等策动下,在晋阳起兵,长驱攻克长安.大业十四年隋场帝被杀...

冷水江市18712497569: 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有名字和故事 -
郟尚克拉:[答案] 唐太宗纳谏的故事 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 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征跟他讲的.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 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

冷水江市18712497569: 唐太宗的事迹1 为实践重视人民力量的思想,唐太宗都做了哪些事?结果又如何?2 你如何评价唐太宗? -
郟尚克拉:[答案]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他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

冷水江市18712497569: 唐太宗的历史故事50字左右!谢谢!求速度!谢谢!补充:各位哥哥姐
郟尚克拉: 唐太宗对有功之臣李世绩更是关怀备至.李世绩回朝任兵部上书时,积劳成疾,重病缠身.太宗亲自探望,敦促太医认真治疗,甚至过问李世绩所服药物.太医向李世民禀...

冷水江市18712497569: 唐太宗的重要事迹,尽量简短一点 -
郟尚克拉: 贞观之治 玄武门之变

冷水江市18712497569: 唐太宗的功绩? -
郟尚克拉: 李世民丰富的阅历使得他善于体察民情,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明治地实行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社会日趋安定、生产逐渐恢复 取得令世人认同的成绩: 1.为统一中原,结束军阀混战,建立唐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2.对外,抗击外族,灭西突厥,威震四夷,草原上的人民称之为“天可汗”. 3.对内,举贤用能,政治清明,人民休养生息,开创“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皇盛世”打下基础.

冷水江市18712497569: 有关唐太宗的小故事谁有一些唐太宗的小故事? -
郟尚克拉:[答案] 有一年,唐太宗派人征兵.有个大臣建议,不满十八岁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征.唐太宗同意了.但是诏书却被魏征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魏征还是扣住不发.唐太宗大发雷霆.魏征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得到鱼,...

冷水江市18712497569: 唐太宗的丰功伟绩
郟尚克拉: 第一,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二,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使宰相的人数比秦汉时期增多,便于皇帝控制. 第三,唐太宗时期加强了国内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加强对西北等地区的管辖,另外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 第四,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这既是“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之一,也是“贞观之治”的内容之一.他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等能臣. 第五: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6]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