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以人为镜

作者&投稿:貊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翻译文言文《唐太宗以人为镜》。~

“唐太宗以人为镜”并不是文言文,它是一句话,翻译为:“唐太宗把人当作镜子”。
以人为镜[yǐ rén wéi jìng]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出自 《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於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成语典故:
《墨子·卷五》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春秋末期,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内部变得四分五裂,实权逐渐由六家将军把持,他们是智氏、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魏氏。六家各有自己的地盘和武装,为了壮大自己,不断互相攻伐。后来,智氏的智伯瑶先后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又汇合三家的兵马,进攻赵襄子。这时,韩康子和魏桓子商议说:"赵氏现在的命运,就是我们两家将来的命运。
赵氏早晨灭亡了,我们在晚上就会跟着灭亡;赵氏在晚上灭亡了,我们明天早上也就会跟着灭亡。只有我们三家联合起来,共同打败智伯瑶,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于是韩、魏两家与赵氏里应外合,内外夹击打败了智伯瑶,三家共同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壮大了自己,后来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墨子评论说: "有才德的人,不以水为镜子,而是以人为镜子。因为以水为镜子只能照见自己的面容,而以人为镜子 才能知道怎样做对自己有利,怎样做对自己不利。"

唐太宗评价魏征说:”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
一、原文: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魏徵》
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二、译文:
唐太宗评价魏征说:“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段话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魏征的故事。大臣魏征,能直率的向唐太宗提意见,经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见,唐太宗也因为能听取正确意见,所以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唐朝出现了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
魏征病死后,唐太宗痛哭失声,非常悲伤,下令为魏征立碑,亲自撰写碑文并亲笔书写。太宗时常想念魏征,感叹的对群臣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他把魏征比作是一面镜子。
二、人物简介
魏徵,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 葬礼从简。 同年入凌烟阁。

“唐太宗以人为镜”并不是文言文,它是一句话,翻译为:“唐太宗把人当作镜子”。



唐太宗以人为镜
唐太宗把人当作镜子
唐太宗李世民说的[原文]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希望采纳,你的支持是我们的动力!


泾县17748143313: 讲唐太宗对侍臣说的一段话翻译成白话文 -- 以人为镜的 -
皇许纯欣: 灯影里的故事 ——三镜自照 太宗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镜,以防己过. ——《全唐文纪事》 释:唐太宗对亲近的臣子们说:“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自己的衣服、帽子;以过去的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衰规律;以别人为镜子,可以明了自己的得失是非.我常保存这三面镜子,用来防备自己的过失. 记:太宗之三镜,可谓国之三宝.各以铜、古、人为镜,其照各异. 若人皆持有此三镜,则道可兴也.铜镜明,人必正形知礼;古镜明,国必兴富;人镜明,人必仁良淳善.则可谓盛世之征也.

泾县17748143313: 以人为镜找一篇文言文的翻译 -
皇许纯欣: 阅读《以人为镜》,完成后面题目. 郑文贞公魏徵寝疾,上①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徵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②,...

泾县17748143313: 以人为镜的翻译 -
皇许纯欣: 在人的行为的改进方式上,人们往往选择“以人为镜”而非纯粹的“内省”,实际上是效率选择的结果,其原因:第一:纯粹内省的前提是完全理性,获取完全理性的成本是极其高昂和不现实的;因而人是有限理性的而不是完全理性的;第二,...

泾县17748143313: 翻译:“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
皇许纯欣:[答案] 以人为镜 成语 以人为镜 发音 yǐ rén wéi jìng 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出处 《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於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文言文出处《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六》 [原文]郑文贞公魏征寝疾,上...

泾县17748143313: 唐太宗论三镜译文 原文如下: 太宗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
皇许纯欣: 译文: 唐太宗对亲近的臣子们说:“用铜作为镜子,可以使衣帽端正;用过去的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衰规律;用别人作为镜子,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我一直保存这三面镜子,用来防备自己的过失. 注释: 侍臣:周围亲近的大臣. 兴替:兴盛与衰亡. 联:皇帝自称,相当于"我". 夫:句首发语词,无义. 过:过失.

泾县17748143313: 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话,翻译一下“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皇许纯欣: 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齐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确知自己行为的得失.

泾县17748143313: 翻译: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
皇许纯欣: 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镜矣.” “以人为镜”.乃指以人为借鉴.即将其成败得失,引以为鉴,以免重蹈覆辙

泾县1774814331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唐太宗)叹曰: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 今魏征逝,一鉴... -
皇许纯欣:[答案] 答案:(1)魏征不在,再不能根据他的谏言,了解自己的成败与利弊了. (2)对憎恶的人就只看见他的缺点,对钟爱的人就只看到他的优点. (3)我回头想想魏征遗稿中的话,恐怕也免不了存在这种过失.

泾县17748143313: 以人为鉴,译文 -
皇许纯欣: 31、 以人为鉴译文 唐太宗叹息说:“把铜作为镜子,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把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朝以来,存亡兴替;把人作为镜了,可以明了本身得失,吾经常持保这三面镜子,来防止自己的过错.如今魏徵已经死了,我丢失了一面镜啊.我最近派人到他家,寻得一本文稿,才写了一半,那些可以认识的是'天下的事情有好有坏.任用好人那么国家就安定,任用坏人那么国家就衰败.爱憎之间,应该仔细谨慎.假如喜爱而能了解缺点,憎恶而能了解长处,去除邪恶不迟疑,任用贤能不猜疑,可以兴盛了.”那本书的大致内容就像这样.我总是思考这件事,唯恐免不了犯错.公卿侍臣,可以书写在笏板上,知道可以进谏的一定要进谏. 引用的一位老师

泾县17748143313: 翻译一段文言文“唐太宗论三镜” -
皇许纯欣: 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用铜作为镜子,可以用来使外表端正;以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用来了解国家繁荣和衰弱;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用来知道自己的得失.我经常保有这三面镜子,用来防止自己的过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