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姓氏的来历

作者&投稿:党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谈姓的由来谁知道~

 ① 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 封殷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为谈国,又名为郯国,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被楚国灭亡,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谈。

② 据《姓苑》记载:“殷帝乙长子微子启,周武上封之于宋。传国36代至谈君,为楚灭。子孙以国为氏”。望出梁国、广平。(汉置广平郡,现在河北省鸡泽县。)

③ 周朝有大夫籍谈,其后亦有谈氏。历史有谈氏避仇改为谭氏一说。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
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顾、温、董、豢龙等氏。商王室为殷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韦为彭姓。商代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等十三个姓。

扩展资料

五花八门的姓氏各有原由,大致按如下情况得来:
1、是以祖先的族号为姓。如尧的一些子孙后代便姓唐。夏、殷、周等姓也大致如上得来。古代帝王死后,在宗庙的牌位上要写上他们的王位,如周朝有文王、武王等。他们一些后代就分别姓文、姓武。
2、是以国名或地名为姓。古代一些国家的居民以国名为姓 ,如齐、鲁、秦、晋等;有的是以居住地的地名为姓,如春秋时期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城郭四边,就以东郭、西郭、南郭、北郭为姓。诸如东门、南宫、欧阳等姓也如此得来。
3、是以官职或职务为姓。古代的官职有司马、司徒、帅、尉等,任这些职务的人们的后代便取这些为姓。以职务为姓的也很普遍。如管乐器的姓乐,做买卖的姓商等。还有陶、屠、巫、卜等。
4、是以动植物为姓。许多人以动植物为姓,如牛、马、龙、熊、杨、柳、柏、花等。
5、是以数字为姓。如伍、陆、万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姓氏也不断演变。如复姓的截音,把公孙截成姓公、姓孙,孟孙截成姓孟、姓孙,有些姓是帝王、官员、师傅赐给的,以后也就沿用下来。唐太宗李世民曾多次给属臣赐姓,还有些是持姓人自己选取的。现在,孩子也有选取姓氏的自由,子从父姓不是法定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姓的由来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百家姓起源

姓氏来源:

1、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 封殷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为谈国,又名为郯国,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被楚国灭亡,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谈。

2、据《姓苑》记载:“殷帝乙长子微子启,周武上封之于宋。传国36代至谈君,为楚灭。子孙以国为氏”。望出梁国、广平。(汉置广平郡,现在河北省鸡泽县。)

3、周朝有大夫籍谈,其后亦有谈氏。历史有谈氏避仇改为谭氏一说。

4、源出于己姓,相传少昊后裔的封地在郯国(今山东郯城西南),战国初期,郯国被越国所灭,其后代遂以郯为姓。(上古时代“谈”、“郯”同音通用)。

历史名人:

1、谈 恺:字守教。明朝无锡人。官至都御史,降仇赣贼李文彪和海寇徐壁溪,平壁溪贼寇、峒寇,擒剿大罗山贼。

2、谈 迁:字孺木,清朝海宁人,明季诸生,入清隐居不出。好审评古今治乱方策,尤熟历代典故。著有《国榷》、《枣林集》、《北游录》、《西游录》、《枣林杂俎》、《枣林外索》、《海昌外

3、谈寿龄:清末无锡人。曾在淮安作幕僚,后官至四川夔州知府,卸任后定居淮安。有感于日本明治维新,嘱子孙学习实业,不得科举进入仕途。1891年捐资创办“谈氏东文学馆”,专程赴沪延聘日籍教员两名来淮安教授日文和新学。学员除谈氏子弟外,兼收外姓青年,培养了一批实业人才。银行界名人谈荔孙、周作民即从该校毕业。



  一、姓氏源流
  谈(Tán)姓源出有二:
  1、出自子姓。据《姓苑》所载,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 封殷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为谈国,又名为郯国。传三十六代至谈君,被楚国所灭,其后人以谈为氏,相传姓谈。
  2、出自籍谈,其后人有籍氏、谈氏。据《姓苑》所载,周朝有大夫籍谈,其后人分为籍氏和谈氏。至秦末,为避项籍名讳,籍氏亦有改姓谈氏者。历史上有谈氏为避仇而改谭氏之说。
  二、迁徙分布
  谈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远祖始于战国时期,商帝乙的长子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哥哥,他看到纣王十分无道,屡次规劝他,纣王十分恼怒,但是又不好杀自己哥哥,于是就不听劝谏。微子启没有办法,只好把商朝祖先的牌位全部带走,离开了商纣王,投奔周武王,这就是著名的“微子去殷”的故事,周武王攻灭商朝后,微子启得到了优厚的待遇,他被周武王封于宋,爵位是公爵。后代中有一个谈君在战国时被封在谈邑,建立谈国,人称他为“谈君”。他的子孙后代就以“谈”为姓。因此谈姓起源于商朝王室之姓,子姓。谈姓后来在梁国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梁国望。据《无锡谈氏宗谱》记载,江苏省无锡谈氏从河南开封落籍无锡,居住于小娄巷已有八个多世纪。其间,修建了谈氏始祖祠、绣衣坊、钟秀坊、毓英坊、文献坊、进士第坊、丛桂坊、万备堂等。
  三、历史名人
  谈 恺:字守教。明朝无锡人。官至都御史,降仇赣贼李文彪和海寇徐壁溪,平壁溪贼寇、峒寇,擒剿大罗山贼。
  谈 迁:字孺木,清朝海宁人,明季诸生,入清隐居不出。好审评古今治乱方策,尤熟历代典故。著有《国榷》、《枣林集》、《北游录》、《西游录》、《枣林杂俎》、《枣林外索》、《海昌外志》等书。
  谈寿龄:清末无锡人。曾在淮安作幕僚,后官至四川夔州知府,卸任后定居淮安。有感于日本明治维新,嘱子孙学习实业,不得科举进入仕途。1891年捐资创办“谈氏东文学馆”,专程赴沪延聘日籍教员两名来淮安教授日文和新学。学员除谈氏子弟外,兼收外姓青年,培养了一批实业人才。银行界名人谈荔孙、周作民即从该校毕业。
  谈荔孙:字丹崖。祖籍江苏省无锡,寄籍山阳(今淮安)人。曾赴日本留学,攻读银行经济专科,毕业后在日本银行实习。回国后应张謇之聘,回国任江南高中两等商业学堂教务长兼银行科主任教习;获商科举人,调任大清银行稽核。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应聘赴南京财政部任职;同年大清银行清理结束,另组中国银行。民国7年调任北京中国银行行长。次年3月,大陆银行成立,设总行于天津,设分行于北京,任董事长。民国9年4月,辞去中国银行职务,专任大陆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职。民国20年大陆与金城、中南、交通、国华四银行合营太平保险公司,任公司董事。民国21年春,应傅作义之请,以财力支持傅在绥筹建毛纺织厂。民国22年(1933年)2月在北平病逝。终年53岁。
  谈智隽:美籍华人谈智隽先生出于对家乡教育事业的一片热忱以及对中学时代母校的深厚情意,决定在1994年设立的江苏省溧阳市光华中学“谈氏奖学金”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立“谈氏助学金”,以鼓励优秀学生进入高校后继续勤奋学习成为国家建设的尖端人才。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广平郡:汉代设置,治所在今河北省鸡泽县。据《姓苑》记载:“殷帝乙长子微子启,周武上封之于宋。传国36代至谈君,为楚灭。子孙以国为氏”。
  梁国郡:汉有梁国,后改称梁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商丘南。
  广平郡:治所今河北省曲周县北和鸡泽县。
  2、堂号(缺)
  【谈姓宗祠通用联】
  〖谈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梁郡;
  源自商周。
  ——佚名撰谈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谈姓的源流和郡望。
  湖州政著;
  丹阳传贤。
  ——佚名撰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上海人谈伦,字敬仲,弘治年间进士,正德年间官湖州知府,体恤百姓,蠲免苛赋,深受人民爱戴。下联典指唐代曲阿人谈戭事典。谈戭(yǎn 音演),官至长洲尉,以诗出名。与包融等十八人为诗,被编为《丹阳集》,《全唐诗》录其诗一首。
  〖谈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一凤多惠政;
  二飘富清诗。
  ——佚名撰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知县谈一凤,字文瑞,无锡人。弘治中应天举人,曾任桂林府学训导。时建宣成书院,推一凤经理其事。后知应山县,多惠政。下联典指清代诗画家谈炎衡,字履元,号二飘,又号礼园,长洲人。工诗,善画山水。有《礼园诗钞》。
  芝园工山水;
  文圃擅翎毛。
  ——佚名撰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画家谈中行,字祉元,号芝园,长洲人。少喜泼墨,写兰竹。后随其父怀莪先生宦游,遂工山水。见《墨香居画识》。下联典指清代画家谈有仁,字尚米,号文圃,长洲人。少在家塾时,吴补斋时来为其父芝园先生写生,有仁即在其旁窃视,学其笔法。继又从徐雪樵学山水。说者谓其既长问业于同郡陆铁萧,论究古人笔法,所绘翎毛、草虫、花木、松石,率皆信手而成,备极能事。苍健古拙,无少纤媚之态。见《墨林今话》等。
  指涂清溪里;
  听鸟时幽音。
  ——谈戭撰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谈戭诗句联。
  〖谈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湖州受知府之政;
  丹阳传贤尉之诗。
  ——佚名撰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上海人谈伦事典。下联典指唐代曲阿人谈戭事典。
  广开贤路财源茂;
  平步青云家道兴。
  ——佚名撰谈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以鹤顶格典嵌谈姓名门望族居住地之一“广平”郡的嵌字联。
  〖谈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宴与洛滨,不减兰亭修禊;
  名垂诗集,何异草堂流芳。
  ——佚名撰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名人谈弘苞的事典。下联典指唐代诗人谈寅事典。

谈的子姓
“谈”姓氏的来历
我来答有奖励
wnc7188
LV.18 2016-02-15聊聊
一、姓氏源流
谈(Tán)姓源出有二:
1、出自子姓。据《姓苑》所载,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 封殷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为谈国,又名为郯国。传三十六代至谈君,被楚国所灭,其后人以谈为氏,相传姓谈。
2、出自籍谈,其后人有籍氏、谈氏。据《姓苑》所载,周朝有大夫籍谈,其后人分为籍氏和谈氏。至秦末,为避项籍名讳,籍氏亦有改姓谈氏者。历史上有谈氏为避仇而改谭氏之说。
二、迁徙分布
谈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远祖始于战国时期,商帝乙的长子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哥哥,他看到纣王十分无道,屡次规劝他,纣王十分恼怒,但是又不好杀自己哥哥,于是就不听劝谏。微子启没有办法,只好把商朝祖先的牌位全部带走,离开了商纣王,投奔周武王,这就是著名的“微子去殷”的故事,周武王攻灭商朝后,微子启得到了优厚的待遇,他被周武王封于宋,爵位是公爵。后代中有一个谈君在战国时被封在谈邑,建立谈国,人称他为“谈君”。他的子孙后代就以“谈”为姓。因此谈姓起源于商朝王室之姓,子姓。谈姓后来在梁国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梁国望。据《无锡谈氏宗谱》记载,江苏省无锡谈氏从河南开封落籍无锡,居住于小娄巷已有八个多世纪。其间,修建了谈氏始祖祠、绣衣坊、钟秀坊、毓英坊、文献坊、进士第坊、丛桂坊、万备堂等。
三、历史名人
谈 恺:字守教。明朝无锡人。官至都御史,降仇赣贼李文彪和海寇徐壁溪,平壁溪贼寇、峒寇,擒剿大罗山贼。
谈 迁:字孺木,清朝海宁人,明季诸生,入清隐居不出。好审评古今治乱方策,尤熟历代典故。著有《国榷》、《枣林集》、《北游录》、《西游录》、《枣林杂俎》、《枣林外索》、《海昌外志》等书。
谈寿龄:清末无锡人。曾在淮安作幕僚,后官至四川夔州知府,卸任后定居淮安。有感于日本明治维新,嘱子孙学习实业,不得科举进入仕途。1891年捐资创办“谈氏东文学馆”,专程赴沪延聘日籍教员两名来淮安教授日文和新学。学员除谈氏子弟外,兼收外姓青年,培养了一批实业人才。银行界名人谈荔孙、周作民即从该校毕业。
谈荔孙:字丹崖。祖籍江苏省无锡,寄籍山阳(今淮安)人。曾赴日本留学,攻读银行经济专科,毕业后在日本银行实习。回国后应张謇之聘,回国任江南高中两等商业学堂教务长兼银行科主任教习;获商科举人,调任大清银行稽核。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应聘赴南京财政部任职;同年大清银行清理结束,另组中国银行。民国7年调任北京中国银行行长。次年3月,大陆银行成立,设总行于天津,设分行于北京,任董事长。民国9年4月,辞去中国银行职务,专任大陆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职。民国20年大陆与金城、中南、交通、国华四银行合营太平保险公司,任公司董事。民国21年春,应傅作义之请,以财力支持傅在绥筹建毛纺织厂。民国22年(1933年)2月在北平病逝。终年53岁。
谈智隽:美籍华人谈智隽先生出于对家乡教育事业的一片热忱以及对中学时代母校的深厚情意,决定在1994年设立的江苏省溧阳市光华中学“谈氏奖学金”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立“谈氏助学金”,以鼓励优秀学生进入高校后继续勤奋学习成为国家建设的尖端人才。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广平郡:汉代设置,治所在今河北省鸡泽县。据《姓苑》记载:“殷帝乙长子微子启,周武上封之于宋。传国36代至谈君,为楚灭。子孙以国为氏”。
梁国郡:汉有梁国,后改称梁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商丘南。
广平郡:治所今河北省曲周县北和鸡泽县。
2、堂号(缺)
【谈姓宗祠通用联】
〖谈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梁郡;
源自商周。
——佚名撰谈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谈姓的源流和郡望。
湖州政著;
丹阳传贤。
——佚名撰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上海人谈伦,字敬仲,弘治年间进士,正德年间官湖州知府,体恤百姓,蠲免苛赋,深受人民爱戴。下联典指唐代曲阿人谈戭事典。谈戭(yǎn 音演),官至长洲尉,以诗出名。与包融等十八人为诗,被编为《丹阳集》,《全唐诗》录其诗一首。
〖谈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一凤多惠政;
二飘富清诗。
——佚名撰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知县谈一凤,字文瑞,无锡人。弘治中应天举人,曾任桂林府学训导。时建宣成书院,推一凤经理其事。后知应山县,多惠政。下联典指清代诗画家谈炎衡,字履元,号二飘,又号礼园,长洲人。工诗,善画山水。有《礼园诗钞》。
芝园工山水;
文圃擅翎毛。
——佚名撰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画家谈中行,字祉元,号芝园,长洲人。少喜泼墨,写兰竹。后随其父怀莪先生宦游,遂工山水。见《墨香居画识》。下联典指清代画家谈有仁,字尚米,号文圃,长洲人。少在家塾时,吴补斋时来为其父芝园先生写生,有仁即在其旁窃视,学其笔法。继又从徐雪樵学山水。说者谓其既长问业于同郡陆铁萧,论究古人笔法,所绘翎毛、草虫、花木、松石,率皆信手而成,备极能事。苍健古拙,无少纤媚之态。见《墨林今话》等。
指涂清溪里;
听鸟时幽音。
——谈戭撰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谈戭诗句联。
〖谈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湖州受知府之政;
丹阳传贤尉之诗。
——佚名撰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上海人谈伦事典。下联典指唐代曲阿人谈戭事典。
广开贤路财源茂;
平步青云家道兴。
——佚名撰谈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以鹤顶格典嵌谈姓名门望族居住地之一“广平”郡的嵌字联。
〖谈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宴与洛滨,不减兰亭修禊;
名垂诗集,何异草堂流芳。
——佚名撰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名人谈弘苞的事典。下联典指唐代诗人谈寅事典。

姓氏来源
谈(tán)姓源出有:
源流一
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 封殷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为谈国,又名为郯国,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被楚国灭亡,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谈。
源流二
据《姓苑》记载:“殷帝乙长子微子启,周武上封之于宋。传国36代至谈君,为楚灭。子孙以国为氏”。望出梁国、广平。(汉置广平郡,现在河北省鸡泽县。)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籍谈,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苑》记载:“谈、谭、席,晋大夫籍谈之后”。“籍”,本义是指国政典籍、文献、史册等。籍氏,就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专职负责掌管王朝的典籍,除了在周王室有籍氏以外,周王朝亦在各个诸侯国皆有派驻该类官吏,如同现今的中央档案馆馆长以及各省派员,时称“董督”,即诸侯下的大政太史官。至秦朝末期,籍氏族人中有一位著名的籍镶在西楚霸王属下为大将,他为了避项籍(字羽,史书多称项羽)的名讳,便改姓为席氏,其后传下席姓一族;亦有籍氏族人避讳以先祖籍谈之名改姓谈氏、以及谐音字谭氏者。后来项羽战败自杀于乌江,籍氏族人不用改姓避讳了,于是有一部分恢复了族姓籍氏,但有很多人依然敬重西楚霸王,仍沿袭了谈氏、谭氏、席氏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谈氏正确读音作yuán(ㄩㄢˊ),今音读作tán(ㄊㄢˊ)亦可。
源流四
源于已姓,出自周武王给古帝少昊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少昊后裔中的炎族首领就被封于炎地(今山东临沭郯城),称炎国。少昊,远古帝王,姓已,名挚,字青阳,建都穷桑,故号为穷桑氏,也称金天氏。“炎”,古字通“谈”,春秋前后,国名多加“邑”偏旁,从而炎国演化为谈国,亦称郯国,国君称谈子,亦称郯子,子爵,周武王将其归附于宋国所辖制,成为宋国的附属国。谈国灭亡后,其贵族子孙及国民中多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谈氏、或郯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谈氏正宗。
该支谈氏古音读作yuán(ㄩㄢˊ),春秋时期读作táng(ㄊㄤˊ),今音读作tán(ㄊㄢˊ)。[1]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阿尔谈鄂谟克氏,亦称阿勒坦鄂谟克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所冠汉姓中即有谈氏。
蒙古族谈氏正确读音作tán(ㄊㄢˊ)。
源流六
源于满族,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惠和氏,亦称辉和氏,源初金国时期女真回特部,以部为氏,满语为Hunhe Hala,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富尔坚城(今辽宁西丰小清河一带)、长白山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谈氏、何氏、惠氏等。该支谈氏鼻祖为惠和·谈台,为清朝初期满洲正红旗人,世居富尔坚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畔富尔坚城故址),他以七品官职从征吴三桂,战功卓著,叙功被授世袭骑都尉。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汉化为姓氏者,称谈氏,世代相传至今。
满族谈氏正确读音作tán(ㄊㄢˊ)。

「谈」源出 :
一:据《姓苑》所载, 西周史宋微子启之后有受封於谈者. 谈国为郯国. 春秋时郯子朝鲁, 其后亡国,郯国旧址在今山东省郯城北, 战国初年为越国所灭。
二:周朝有大夫籍谈, 其后亦有谈氏. 历史有谈氏改为谭氏。
家族名人
谈迁 字孺木。清海宁人。好审古今治乱,由熟历代典故。

地望分布:河南永年县,河南商丘县。

谈姓起源参考之二
谈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远祖始于战国时期,商帝乙的长子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哥哥,他看到纣王十分无道,屡次规劝他,纣王十分恼怒,但是又不好杀自己哥哥,于是就不听劝谏。微子启没有办法,只好把商朝祖先的牌位全部带走,离开了商纣王,投奔周武王,这就是著名的“微子去殷”的故事,周武王攻灭商朝后,微子启得到了优厚的待遇,他被周武王封于宋,爵位是公爵。后代中有一个谈君在战国时被封在谈邑,建立谈国,人称他为“谈君”。他的子孙后代就以“谈”为姓。因此谈姓起源于商朝王室之姓,子姓。谈姓后来在梁国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梁国望。


“谈”姓氏的来历
姓氏来源:1、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 封殷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为谈国,又名为郯国,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被楚国灭亡,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谈。2、据《姓苑》记载:“殷帝乙长子微子启,周武上封之于宋。传国36代至谈君,为楚灭。子孙以国为氏”。望出梁国、广平。(汉...

“谈”姓氏的由来
1、出自子姓。据《姓苑》所载,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 封殷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为谈国,又名为郯国。传三十六代至谈君,被楚国所灭,其后人以谈为氏,相传姓谈。2、出自籍谈,其后人有籍氏、谈氏。据《姓苑》所载,周朝有大夫籍谈,其后人分为籍氏和谈氏。至秦末,为避...

谈姓来源介绍
谈姓来源有三:① 据《姓苑》记载: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 封殷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后来微子启有后代被封于谈邑,后称为谈国,宗主被称为谈君,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谈。 望出梁国、广平(汉置广平郡,现在河北省鸡泽县。) ② 郯子后裔,郯子之后,有一部分称谈姓。③...

谈姓的来源 好听的名字
谈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四。1、系自子姓。谈国,为宋微子之后,传国36代至谈君,为楚灭,子孙以国为姓。2、系自姒姓。谭子国,故地在今山东济南东龙山镇,鲁庄公十年灭于齐,其后分支有谈氏。姒姓谈氏的历史大约有2600多年。3、系自己姓。谈国,一作郯。故地在今山东郯城西南,少昊氏后裔。相...

姓氏“谈”的来源?
一、姓氏来源 ① 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 封殷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为谈国,又名为郯国,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被楚国灭亡,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谈。② 据《姓苑》记载:“殷帝乙长子微子启,周武上封之于宋。传国36代至谈君,为楚灭。子孙以国为氏”。望出梁国、广平。(...

谈姓的来源?历史名人有吗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籍谈,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苑》记载:“谈、谭、席,晋大夫籍谈之后”。“籍”,本义是指国政典籍、文献、史册等。籍氏,就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专职负责掌管王朝的典籍,除了在周王室有籍氏以外,周王朝亦在各个诸侯国皆有派驻该类官吏,如同现今的中央...

请问谁知道“谈”氏姓氏的起源?
一、姓氏源流 谈(Tán)姓源出有二:1、出自子姓。据《姓苑》所载,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 封殷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为谈国,又名为郯国。传三十六代至谈君,被楚国所灭,其后人以谈为氏,相传姓谈。2、出自籍谈,其后人有籍氏、谈氏。据《姓苑》所载,周朝有大夫籍谈,...

姓“谈”的由来?
姓“谈”的由来(1) 据《姓苑》所载,西周时宋微子启之后受封于谈者。谈国或为郯国。春秋时郯子朝鲁,其后国亡。郯国旧址在今山东省郯城北,战国初年为越国所灭。(2)周朝有大夫籍郯,其后亦有谈氏。历史上有谈氏避难改为谭氏。为什么会有“谈”这个字,最早地名谈邑,受封之地。

谈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
谈姓的来源和历史如下: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封殷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为谈国,又名为郯国,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被楚国灭亡,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谈。商朝时期,武丁将自己的儿子赐封于炎地,也就是今天的郯城,最终建立了侯国,等到商朝灭亡侯,周武王继位,他就将炎地转封...

谈姓起源和来历:周武王姬发受封于谈国子孙以国为姓
谈姓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国的附属国-郯国,当时是周武王姬发将其交由纣王的哥哥微子启管理,于是微子启就派遣了他的孙子-子鸷管理炎国,又被称为郯国或者谈国,后代也就以谈或者郯为姓了。当然还有部分分支是源自姬姓的晋国大夫籍谈。谈姓起源和来历 1. 源自炎国 商朝时期,武丁将自己的儿子赐封于...

盐津县13844723222: 谈姓 - 搜狗百科
彩宽阿司: 谈姓起源参考之一 「谈」源出 : 一:据《姓苑》所载, 西周史宋微子启之后有受封於谈者. 谈国为郯国. 春秋时郯子朝鲁, 其后亡国,郯国旧址在今山东省郯城北, 战国初年为越国所灭. 二:周朝有大夫籍谈, 其后亦有谈氏. 历史有谈氏改为...

盐津县13844723222: Please tell me“谈”氏姓氏的起源?
彩宽阿司: 谈(Tán)姓源出有二: 1、出自子姓.据《姓苑》所载,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 封殷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为谈国,又名为郯国.传三十六代至谈君,被楚国所灭,其后人以谈为氏,相传姓谈. 2、出自籍谈,其后人有...

盐津县13844723222: 百家姓有谈的这个姓吗 -
彩宽阿司: 有!谈姓 姓氏来源 1: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 封殷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为谈国,又名为郯国,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被楚国灭亡,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谈. 2:据《姓苑》记载:“殷帝乙长子微子启,周武上封之于宋.传国36代至谈君,为楚灭.子孙以国为氏”.望出梁国、广平.(汉置广平郡,现在河北省鸡泽县.) 3:周朝有大夫籍谈,其后亦有谈氏.历史有谈氏避仇改为谭氏一说. 4:源出于己姓,相传少昊后裔的封地在郯国(今山东郯城西南),战国初期,郯国被越国所灭,其后代遂以郯为姓.(上古时代“谈”、“郯”同音通用).

盐津县13844723222: 谈姓的起源 -
彩宽阿司: 张、王、李、赵、钱、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这些姓氏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

盐津县13844723222: 谈姓的历史 -
彩宽阿司: 从周朝实行分封制开始,姓氏也就开始了,这之前一直到战国,很多人都只有名,没有姓,姓是一种蒂属关系.你生活在哪个家族你就随哪个家族姓,一般女人随夫姓. 由于分封,周朝出现了100多个公侯国,这些公侯国就是当时的豪强,他们拥有很多家丁,周天子赐予功臣国号,而他们的国号就成为了他们后来的姓氏.陈国的子民姓陈,罗国的子民姓罗,由此形成了百家姓. 还有些姓氏是后来的帝王赐封的,赐封异姓或国姓.

盐津县13844723222: 姓氏的来源是什么?
彩宽阿司: 在远古社会,人们以血缘关系结成一个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一个标志性的称号,这就是“姓”.姓表示的是祖先的源起,天下同姓为一家,所以有同姓不通婚的说法.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这在字形的构成上有所反映,中国早期的很多姓也都是女子旁的,如姜、姬、妨、姒、赢等.氏则较姓更晚产生,是姓的分支,一姓之下后来分化为许多的氏.在上古时期,贵族才有氏,所以氏具有区别贵贱的作用.后来,人们逐渐将氏也作为姓来看待,到秦汉之后,姓与氏就合二为一了,只是在习惯用法上有所不同,一般口头多用姓字,而书面常常用氏字.

盐津县13844723222: “谈”姓是怎样起源的?
彩宽阿司: 以国为姓,封国名为谈

盐津县13844723222: 我国姓氏的起源是?
彩宽阿司: 在古代,姓和氏不词,姓起源于古代母系 社会,起着别婚姻、明世系和别种族的作用... 氏合而为一,成了只有姓而无氏了. 姓氏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从封地和 赐姓而...

盐津县13844723222: 氏的起源是如何产生的?
彩宽阿司: 氏是姓的分支,它代表着家庭或族群的称号.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父系氏族... 关于大禹姓氏的来源,有一种传说认 为因他治水有功,才被上天赐为姒姓,赐氏为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