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有何区别?

作者&投稿:戚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有何区别?~

究竟什么叫大乘佛教、什么叫小乘佛教?他们之间有些什么区别呢?

所谓“乘”,是梵文yana(音译“衍那”)的意译,有“乘载”或“道路”之意。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印度佛教内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学说和教义教规的派别。这些佛教派别自称他们的目的是“普渡众生”,他们信奉的教义好像一只巨大无比的船,能运载无数众生从生死此岸世界到达涅磐解脱的彼岸世界,从而成就佛果。所以这一派自称是“大乘”,而把原来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一派贬称为“小乘”。但是这一称呼,“小乘”佛教派别本身是不承认的,例如现在缅甸、泰国、伊斯兰卡等国的佛教,一直称为“南传上座部佛教”。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在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有无数的佛。其次,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正道”(八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法)。大乘佛教则除了“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


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所谓菩萨,即指立下弘大誓愿,要救渡一切众生脱离苦海,从而得到彻底解脱的佛教修行者。大乘佛教徒把释迦牟尼成佛以前的修持阶段,即在修习“菩萨行”的阶段作为自己修行的榜样,因此大乘佛教徒主张可以在家修行,并不强调一定要像小乘佛教徒那样需要出家修行,这也是大乘和小乘的重要区别之一。大乘教徒把菩萨的修行发放概括为“六度”、“四摄”。“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他们认为这六种方法是能够脱离生死苦海,达到涅磐彼岸的通道。“四摄”是指大乘佛教徒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在与他人相处时需要遵守的原则,具体是指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大乘佛教认为这是菩萨救渡众生时所应遵守的原则和方法。为了与小乘相区别,大乘教徒把自己的思想学说称之为“菩萨思想”,把自己的修行实践称作“菩萨行”,把自己所尊奉的戒律称之为“菩萨戒”。


在教义学说上,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间的重要区别是:小乘佛教一般主张“我空法有”,即否定个人的主观精神主题,但对客观世界的否定却不彻底,部分小乘佛教派别则通过“分析”的方法来否定客观事物,实际上却承认事物的基本组成因素“极微”的存在,带有唯物思想倾向。大乘佛教则通通常主张“人法两空”,既否定人的主观精神主题,也否定客观事物的存在,他们认为关于客观事物“空”的认识并不是通过“分析”方法得到的,而是“缘起性空”,即一切“法”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不存在本质实体,因而是“空”。事物现象的存在只不过是一种虚幻的假象而已。“性空幻有”,这是大乘思想,特别是早期大乘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另外在修行目标上,小乘佛教把证得“阿罗汉”果作为修行的最高目标。而大乘佛教则以“普渡众生”为修行宗旨,以成佛作为最高的修行目标。

1、在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上不同
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有无数的佛。
2、在修持方法上不同
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正道”(八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法)。大乘佛教则除了“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
3、在教义学说上的主张不同
小乘佛教一般主张“我空法有”,即否定个人的主观精神主题,但对客观世界的否定却不彻底,部分小乘佛教派别则通过“分析”的方法来否定客观事物,实际上却承认事物的基本组成因素“极微”的存在,带有唯物思想倾向。
大乘佛教则通常主张“人法两空”,既否定人的主观精神主题,也否定客观事物的存在,他们认为关于客观事物“空”的认识并不是通过“分析”方法得到的,而是“缘起性空”,即一切“法”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不存在本质实体,因而是“空”。事物现象的存在只不过是一种虚幻的假象而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乘佛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乘佛法

简单来讲:小乘是在世间六尘境上进行深细观行,实证“我本虚妄”“一切法空”而成就“声闻菩提”。这个“空”是“无常空”。一切法皆是成住坏灭,皆是“暂时有”之故。因而能够建立“无我观”,能够舍弃这个能知能觉的”意识心我”。若能如此,即是小乘初果人。
这个小乘初果人,很不简单!
在成就上来讲,最多七次人天往返就能得解脱。《优婆塞戒经》云:“诸外道等获得非想非非想定,寿命无量劫,若未得解脱分法,应观是人为地狱人。”。而非想非非想天,已经是六道中的最高成就。因而,能不能成为小乘初果人,是凡夫与圣贤最根本的区别标准:前者无量劫沉沦生死,后者解脱生死指日可待。
在难度上来讲,我等凡夫(以至于一切人天:包括外道的教主、神等等)无量劫以来,无数次得四禅八定生于诸天,无数次造五逆十恶生于地狱。却从未得到解脱分法。可见此事只稀有难求。
在知见上来讲,很多“大师”,自命大乘人。却不能舍我:将这个能知能觉之我认为真心。认为常住不坏。久熏佛法,时常诵念“有我罪非轻”,却不能舍弃这个“我”。种种说教,玄奥高妙;寿终之时,全无一点用处。
偈云:
我为生死来出家,何须算尽海中沙;
无常煞鬼猝然至,锦绣文章乱似麻。

初果人的破四相,并非如同木石一般无分别。不仅初果人如此,二三四果乃至悟后菩萨亦如此,不仅悟后菩萨如此,诸佛世尊应身世间:出家、成道、说法、灭度。其间数十年乃至多劫,亦是有分别。
这个“无我观”,在声闻乘来讲:是现观一切法(不包含真心)虚妄不实而建立。在大乘悟后菩萨来讲:是现观一切有情的真心本不生灭而能生万法,现观“真我”常住而知色身、五蕴、十八界皆是虚妄而建立。并非是说:此人、此众生即是我;我即是另一人、另一众生。若如此,无量诸佛圆成佛道无量劫,为何自己尚且沉沦生死?若如此,无量有情坠于地狱无量劫,为何自己还在上网寻求佛道?既无分别,我亦已是诸佛;我亦已在地狱。而现观事证,并非如是。

小乘的“自了”,是因为“定性声闻”没有发无上菩提心;不愿成佛,不愿度生。而且,厌离世间一切。证果之后,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等死(定性声闻的阿罗汉,必须在此一期寿命终结时才能取无余涅盘)。生前并不实知涅盘的内涵,因信受佛说“涅盘中有本际不灭”而能安心取涅盘。需要依靠寿终这一法、“灭尽一切法”这一法来证涅盘。(此时,阿罗汉的觉知心亦灭。绝无可能自知已在涅盘中。亦无有一个“我”来领受涅盘境界。岂有阿罗汉能入涅盘?)
而大乘悟后菩萨,生前即能现观涅盘的内涵。因而无需等到寿终去取证涅盘。不仅如此,因现观色身等一切法皆是真心出生,皆是虚妄无常。因而不畏惧生死,更愿意无量世生于世间救度众生。
如上,小乘自度,大乘自度度他。二者泾渭分明。
偈云:
钝根小智闻一乘 怖畏发心经多劫
不知身有如来藏 唯欣寂灭厌尘劳
众生本有菩提种 悉在赖耶藏识中
若遇善友发大心 三种炼磨修妙行
永断烦恼所知障 证得如来常住身

大乘悟前,绝大多数必须先断我见。我见未断,悟缘极难成熟。一旦破本参(七住位菩萨),则必断我见,同时得小乘初果的解脱功德。破重关(十住位菩萨)同时兼得小乘二果的解脱功德。破牢观(初地菩萨)得三果的功德。至三地满心,即能取无余涅盘,得小乘四果的功德。却因乘大愿,故意留一分思惑不断,以润来生。直至六地满心,念念入灭尽定。然而,此时有佛亲自教以成佛之道,以免菩萨取无余涅盘。于是继续留惑润生,直至进修到佛位。
大乘破本参开悟明心,虽然在解脱的功德上仅相当于小乘初果。然而小乘人是“知(证)其然不知(证)其所以然”大乘初悟却是“知(证)其然又知(证)其所以然”。二者迥然不同。佛经之中,常有“凡愚”之说。“凡”是指未脱生死的有情;“愚”就是指定性声闻的小乘诸果人。“圣贤”亦有所指:“圣”是指初地以上(禅宗三关齐破)的圣位菩萨。完成第一大阿僧祗劫的修行,可得诸佛公开授记,名为“菩萨摩诃萨”。“贤”是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的“贤位菩萨”(其中包含了明心见性具足的十行位以后的阶位)。

菩萨心中,的确无众生可度。菩萨所见一切有情行来止去,作种种善恶之法。无非是一个个如来藏。岂有众生可言?
小乘人心中,却是见到一个个有情沉沦生死,受苦无尽,不得解脱法。因而以实证“无我”的智慧而求永灭自我,早取涅盘。

菩萨无量劫不断度生,所度有情(实无有情得灭度)无量无边。故名为“大乘”。
阿罗汉自得果到入灭(实无阿罗汉能入涅盘),就算能教导有情灭尽一切法取涅盘。所度之人很有限。因为仅此一生而已。故名“小乘”。

南无三世一切佛
南无甚深微妙法
南无大乘胜义僧

佛法无大小乘之说,佛经也是无大小乘,也别妄自给谁戴“小乘”的高帽子,假使你认真读了四部《阿含》你就发觉法无大小。
所谓的“小乘佛法”是不存在的,只是有学法人不究竟,而产生不究竟的觉悟,是名“小乘人”。并不是特指某个地区的专门教法。
缅甸一位老禅师说:佛弟子有两个责任,一是自身证悟,二是弘法度人。你说他是小乘吗?

法无四乘人心自等差,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俱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小乘修身,度自己,这是最优良的佛法
大乘造神,拜神,用这个方式广招信徒,这就是所谓的度人

大乘佛法是佛教的堕落

简单的说(小乘)就是单一的也叫做一项通--现在的人都在信佛念佛去极乐这些都是小乘 (大乘)要掌握--天地人神鬼过去现在和未来--八维法


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书分别有哪些
小乘教的经典是依据《阿含经》等六百多卷经典和《毗婆沙》、《俱舍论》等六百多卷论典。大乘始教法相宗:《解深密经》、《佛地经论》等数十本经,《瑜伽》、《唯识》等数百卷论。大乘始教无相宗:《般若经》等千余卷经,《百法明门论》等数本论典。一乘终教:《妙法莲华经》、《涅磐经》...

佛教有“小乘”和大乘之分吗?
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区别是:小乘佛法是自渡,大乘佛法是渡人。小乘佛法只度自己,不管他人 。原因有二:一个是他没有足够的智慧去救度他人,另一个是他本人也不想救度他人。大乘佛法是自度和度他。因为他既有能力救度自己,又有智慧和力量救度他。佛陀因人设教,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传教方法,而...

大乘佛法有哪些
大乘佛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菩萨教义 大乘佛法以菩萨作为主要的修行者,强调菩萨的慈悲和智慧。菩萨教义主张众生平等,积极救度众生,追求成佛的终极目标。其中,菩萨的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成为大乘佛法修行的重要内容。二、中道思想 大乘佛法中的中道思想,强调...

何为大乘佛法,何为小乘佛法
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 小乘佛法就是自度,大乘佛法就是度人。佛是靠着自度度人,要先自度,才能度人,自度度人实际上就是佛法的经典。你自己不能度自己,你怎么去度别人?所以,自度度人就是先说小乘佛法。在小乘佛法中,“无我”两个字就有很大的讲究。你们不要以为做了大菩萨,才会有无我。实际上你们现在只要学佛,...

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区别
1、小乘佛教只信仰释迦牟尼佛;大乘佛教则是多佛菩萨的信仰,除释迦牟尼佛外,还有阿弥陀佛佛、弥勒佛、药师佛、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四大菩萨及四大天王等。2、小乘佛教没有法门,只有持戒、修心、禅坐的一种修持方法;大乘佛教号称八万四千法门,目前实则只有禅、净、密三法门。3、小乘佛教世尊讲...

大乘佛法有哪些
四悉檀),大乘佛教灵活开放、慈悲平等、普度众生、贴近生活。总体而言,大乘是佛陀教诲的根本精神所在。佛法重在当机,并无高下可说;只要依据佛教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法法皆可入道,门门都是般若。大乘佛法的经典有:华严经、金刚经、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维摩经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小乘佛法跟大乘佛法有什么区别?
1.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包括修行方式、修行目的以及对佛陀的看法。2. “乘”这个词在梵文中意味着“乘载”或“道路”,大乘佛教认为自己是为了普渡众生,而小乘佛教则被认为是较为原始的形态。3. 大约在公元1世纪,印度佛教内部出现了新的派别,他们自称为大乘,将原始佛教和部...

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有何区别?
这个“无我观”,在声闻乘来讲:是现观一切法(不包含真心)虚妄不实而建立。在大乘悟后菩萨来讲:是现观一切有情的真心本不生灭而能生万法,现观“真我”常住而知色身、五蕴、十八界皆是虚妄而建立。并非是说:此人、此众生即是我;我即是另一人、另一众生。若如此,无量诸佛圆成佛道无量劫,...

大乘佛法小乘佛法中的乘是什么意思
乘,是载人渡河到彼岸的工具,具体说就是舟。大乘比喻大船,可以载很多人到彼岸;小乘比喻小船,只能载一个或几个人到彼岸。按北传佛教的说法,小乘人只渡自己不管他人,而大乘是既度自己也度他人,所以认为大乘高于小乘。

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有什么区别?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在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有无数的佛。...

扬中市18088107515: 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有什么不同? -
之闻悦康: 小乘佛法的修行目的是修成阿罗汉,取无余涅盘,出生死轮回. 大乘佛法是为了成佛,成佛之后还可以尽未来际渡众生. 简单点说,小乘佛法讲的是断烦恼障、破人我执的方法.大乘佛法不但断烦恼障,也断所知障;破人我执,也破法我执. ...

扬中市18088107515: 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区别? -
之闻悦康: 1、在宗教学说体系上: 小乘基本上保持了释迦牟尼的遗教,着重伦理教诲,只以佛陀为导师而不是神,不拜偶像 ; 大乘则接受了外道思想,修正了释迦牟尼的学说,以佛为神并有不同的化身和无边的法力,宣扬神异,造出各种偶像加以崇拜 ...

扬中市18088107515: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是什么? -
之闻悦康: 所谓“乘”,是梵文yana(音译“衍那”)的意译,有“乘载”或“道路”之意.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印度佛教内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学说和教义教规 的派别.这些佛教派别自称他们的目的是“普渡众生”,他们信奉的教义好像一只巨...

扬中市18088107515: 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区别在于? -
之闻悦康: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间的重要区别是:小乘佛教一般主张“我空法有”,即否定个人的主观精神主题,但对客观世界的否定却不彻底,部分小乘佛教派别则通过“分析”的方法来否定客观事物,实际上却承认事物的基本组成因素“极微”的存...

扬中市18088107515: 大乘佛法与小乘法有那些不同 -
之闻悦康: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 ,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在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

扬中市18088107515: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 知乎 -
之闻悦康: 大乘是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宗旨,最高的果位是佛果.小乘是声闻缘觉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罗汉果及辟支佛果.大乘以小乘为基础,具足戒虽然是小乘戒,大乘行人也是一样要受持的.

扬中市18088107515: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有什么区别? -
之闻悦康: 小乘佛教也叫做“小乘教”,略称“小乘”,梵文音译“希那衍那”.今学术界沿用之,已无贬义.亦称“二乘”,及“声闻乘”、“缘觉乘”.其主要经典是后来在各部派中形成的经、律、论三藏.小乘佛教在中国曾相当流行,中国最早流行...

扬中市18088107515: 大乘佛和小乘佛有什么区别 -
之闻悦康: 佛教有大乘之说,起源于龙树尊者的大乘思想.本来没有小乘,由于大乘思想被普遍认可所以相对大乘来讲,其他形式就成了小乘.再后来小乘又成了南传佛教的标识.总体来讲大小乘的最终思想是一样的,教义产生了差别.小乘讲究首先自己要明白真理,然后具备了能力再发大心行大愿.而大乘思想比较宽松,把愿力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宁可自己不成就,也要把自己所信奉的思想传播出去.

扬中市18088107515: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主要区别在哪些方面?
之闻悦康: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在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有无数的佛.其次,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正道”(八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法).大乘佛教则除了“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 小乘佛教有三千世界,而大乘佛教有三千小乘佛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