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古代地理区域划分的道,郡,府,州,区,城等如何从大到小的排列?都相当于中国的什么行政区域?

作者&投稿:英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是如何划分区域的即行政区域的大小,比如现代的分为:省-市-县-镇-村~

秦是郡县二级制,汉州郡县三级,唐道州县三级,宋路州县三级,元代省路府州县五级;
秦:郡县制,在郡县制底下,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汉:州郡县,大汉十三州,之下是郡县
州作为行政区,在郡之上设十三行部,每部派一刺史,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国)。但此时的行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十三个州为:司隶(治雒阳)、徐州(治剡县)、青州(治临淄)、豫州(治谯县)、冀州(治高邑)、并州(治晋阳)、幽州(治蓟县)、兖州(治昌邑)、凉州(治陇县)、益州(治雒县)、荆州(治汉寿)、扬州(治历阳)和交州(治龙编) 。兴平元年(194年),又分雍州。则至汉亡,全国有十四州。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
唐朝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但是“道”的实际权限相互间差异很大,变革繁多,而且其基础往往是节度使的实际权力膨胀,所以这一体系常被称为“虚三级”。而且唐朝疆域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到鼎盛到缩减的过程,后期逐渐趋向藩镇割据的分裂状态,行政区划的记载已经非常不完整。但是唐初始设的“道”的概念,仍然影响了之后的宋朝,并成为“路”的原形。
唐太宗初设各道大致范围:
关内:大致相当于今陕西中、北部,甘肃陇东以皮内蒙古河套等地。
河南:大致相当于今河南、山东二省黄河以南、江苏、安徽三省淮河以北的地区。
河东:大致相当于今山西全省与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之间的地区。
河北:大致相当于今河北长城以南.河南及山东二省的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山南:大致相当于今四川东部,陕西、甘肃南部,河南西南部、湖北西部的地区。
陇右:大致相当于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及新疆东部的地区。
淮南:大致相当于今安徽、江苏、河南三省淮水以南、以及湖北东部长江以北的地区。
江南:大致相当于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省,江苏、安徽的长江以南、湖北、四川江南的一部分及贵州东北部的地区。
剑南:大致相当于今四川中部和云南北端。
岭南:大致相当于今广东、广西二省和越南东北部的地区。
唐玄宗时增设的几个道大致范围:
江南东道:今浙江、福建二省及江苏长江以南地区。
江南西道:今江西、湖南二省,安徽南部.湖北东部长江以南地区。
黔中道:今贵州全部及其与四川、湖南、广西接壤之地,湖北西南端。
山南东道:将原山南道以四川与陕西两省东境作为分界线划分,以东为山南东道。
山南西道:将原山南道以四川与陕西两省东境作为分界线划分,以西为山南西道。
京畿道:分关内道长安附近诸州增设京畿道。
都畿道:河南道洛阳附近诸州增设都畿道。
道下辖府、州,府、州下领县。639年(贞观十三年),10道统领府、州358,县1551;开元末年(740年),15道统领府、州328,县1573。至唐中宗时共有6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宋:宋朝行政区划,实行州、县二级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继承了唐朝的羁縻制度,也可以算是一定程度上的民族自治。同时在地方设置路,路是直辖于中央并高于府、州、军、监的一级监察区。至道三年(997年),共分十五路(名称上道改为路),后析为十八路,又析为二十三路。
宋初,太宗因袭唐朝旧制,分全国为13道:河南道、关西道、河北道、河东道、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陇右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剑南东道、剑南西道、岭南道。但不久,在993年(淳化四年)把全国又合并为两京(东京、西京)10道;去陇右、山南东、山南西三道,并剑南东、西道为一;改岭南为广南道;增设两浙道。但第二年即废,于是正式废去道制,改为路制。
在宋太宗初年,979年(太平兴国四年)已设21路,第三年后又为19路,989年(端拱二年)改为17路,992年(淳化三年)有16路。可见,在淳化五年以前的15年中,宋太宗一直实行“道”、“路”并存的行政区划制。淳化五年后,全国设路也未有定规。在997年(至道三年)始定天下为15路:京西路、京东路、河北路、河东路、陕西路、淮南路、江南路、两浙路、福建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西川路、峡西路。1020年(天禧四年)增至18路,宋真宗分西川路和峡西路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4路,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1074年(熙宁七年)增至23路,宋神宗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分陕西路为永兴军、秦凤两路,分京西路为南、北两路,分河北路为东、西两路,分京东路为东、西两路。1085年(元丰八年)颁行的《元丰九域志》,即依据23路的行政区划制编写的,京畿所在的开封府则不在23路之列。1105年宋徽宗将国都开封府置为京畿路,合称为24路。1122年(宣和四年),宋徽宗与金联盟,约定灭辽后,金将燕云16州归还宋朝,因而宋拟置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但金灭辽后失约,所以北宋末年号称拥有26路,实际上还是24路。
南宋政治经济中心转移至两浙东路,1142年分路16: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福建路、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利州路、夔州路。嘉定元年(1208年)宋宁宗改为17路,把利州分为东、西两路。
元代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行政区划制度,其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为行省(简称为省),因此称为行省制时期,该时期从13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历经元、明、清三代。元朝开始实行行中书省制。“行中书省”的全称为“某某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某某行中书省”或“某某行省”。元代的行省制是沿袭自金国的行尚书省。开始它和金国一样,只是一种中央政府派遣在外的临时机构。后来由于战争等各种因素,行省也开始干预地方政务,逐渐变成了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域。元朝初年的行省管辖范围很大,改变也比较频繁。到了中叶,开始稳定下来,将全国分为中书省直辖区、宣政院辖地,以及10个行中书省。省下有路、府、州、县,路归省管。府和州有的归路管,有的归省管,还有的州归府管。县有的归路管,有的归府管,有的归州管。元代将首都大都及附近的地区称作“腹里”(即中心之地),包括河北、山东、山西,以及河南和内蒙古的一部分,由中书省直接管辖,不属于任何行省。此外,元政府设立了宣政院(初为总制院),除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外,还负责统辖青藏高原(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详细请百度元朝。

在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分体系当中州的等级是要比府的等级更加高的,而且州的行政管理面积更大一些,府的行政管理面积更小一些。并且,州是府的上级行政机构。
其实每一个朝代这两个行政区域之间的划分都是有一些区别的。最开始的时候,这样的行政区划分是源于秦朝的。并且这两个行政区都是用来民事处理和军事管理的。


在秦朝的时候,区域的划分其实是最简单的。分为三级,第一级就是中央代表皇权,第二等级就是郡,那么第三等级就代表着县。

然后时间推移到了西汉,西汉的刘邦刚刚建国的时候,也是沿用了秦朝的一个行政区域制度,只不过在这个制度的基础上,加上了第四个等级,这第四个等级就是诸侯国。

时间慢慢来到唐朝,到了唐朝的时候,州和府这两个行政区域才慢慢的开始流行起来。当时唐朝最大的一个行政机构是道,它是可以管理所有的事物的,随后再道的下一级又设立了州,在州的下一级又设立了府。
然后是然后到了宋朝,宋朝的时候对道这一行政制度进行了削弱,在宋朝的时候道这一个机构已经没有拥有很大的权利了,反而是州和府这两个机构的权力越来越大,管辖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并且还为州和府这两个机构设立了很多特别的官职。


到了元朝的时候,元朝的行政制度是特别的混乱的,所以统治者为了稳固这一局面特地建立了行省制度。并且后来的清朝也一直沿用了这种制度。

郡:中国行政区划单位之一。始见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后汉起,郡成为州的下级行政单位,介于州、县之间。隋朝废郡,以县直隶于州。唐朝武则天曾改州为郡,旋复之,明清称府。
县:行政区划单位。周代县大于郡,秦以后县属于郡。今为一级行政区划,隶属于地区、自治州、直辖市之下。
道:“道”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始创于中国。“道”在汉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汉书》地理志解释为“有蛮夷曰道”或者“县主蛮夷曰道”。 唐初分天下为十道,仅为州县之上的一种监察区,之后迭有增加,至二十三道之多(唐睿宗景云年间)。但节度使制掌握地方实权后,“道”日渐演变为对一个节度辖区的称呼,和初唐、盛唐时的意义有所不同。宋代地方监察区不使用“道”而改用“路”,字不同义相通。而辽朝因循唐朝旧制仍使用“道”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元朝建立后,行省成为一级行政区划,行省下设有道,道下有“路”的行政区划单位。至明清时期,“道”成为省之下军区的通称,如“福建省台厦道”或“台湾道”,但明朝及清朝意义上稍有不同。其中,也有人把清朝的道与省、府、县相提并论,称之为四级地方行政机构。
州: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于元封五年(前106)创部刺史制,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监察区名为州,州设刺史。除13州之外,另在三辅(京兆、右扶风、左冯翔)、三河(河内、河南、河东)、弘农7个郡设司隶校尉部,与州同级,由中央直辖,主管京师附近地区,与13州合称14部州。东汉时,州已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全国仍为13州。魏晋南北朝时沿用。隋炀帝时为郡县二级制。唐高祖又改郡为州。以后中国历朝不再设郡。唐代的大州称为府,仍为州级。自从在边境设立节度使后,节度使发展成为州之上、道之下的行政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尽罢天下节镇所领支郡,从此全国诸州直辖于中央,州的长官称知州事,简称知州。
辽代诸州有节度州、刺史州之分,分别置节度使和刺史。金代的州隶属于路,分节镇州、防御州、刺史州3类,以节度使、防御使、刺史为长官。元代的州有的属于路,有的则属于省,即直隶州。
明代的州有直隶州和属州之分。直隶州上隶于京师或各布政使司,地位视府;属州上隶于府,地位视县。州的长官也称知州。清承明制,直属于布政使司的州称直隶州。直隶州有属县,是相当于府一级的地方行政区。隶属于府的州,称散州、属州,是相当于县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划。直隶州和州的长官都称为知州。
省:在古代,省指天子所居之所,宫禁。唐有三省六部,“尚书省”为其一。元代中央行政机关叫“中书省”,又于各路(各行政区)设“行中书省”(中书省派出的机关),简称“行省”,最后简称为“省”。现在的“省”由此发展而来。

这些都是一些地方机构咯。。。好像并不同时存在于一个朝代啊。刚好高中的笔记还在身边,就依照朝代说一下吧
汉:郡国并行制
隋唐:道州县三级还有藩镇制度
宋:路州县三级
元:行省制下设路府州县
只有这么多哦。。。建议去文库里找下古代的地方机构会更清楚

从大到小 道 府 郡 州 城 区


古代中国地域如何划分
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塞外:指河北、山...

古代地域是怎么划分的 比如州 府县郡 是怎么排的 越详细越好 写的越多...
府: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 州=郡>府>县

古代中国被划分为哪九州,分别对应现在的什么地方?
九州是中国古代的地理划分,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在夏朝时期将中国划分为九州,分别是:1. 冀州:涵盖今天的河北省西南部、山西省南部。2. 兖州:包括今天的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河南省北部。3. 青州:覆盖今天的山东省北部及东北部。4. 徐州:包括江苏省北部、安徽省东北部、山东省中部...

中国古代政区的边界究竟会是怎么划分的?
我们在今天的省界划分中可以看到,黑龙江与吉林省以拉林河为分界,而新疆与西藏则是以昆仑山为分界,青海与甘肃大体是以祁连山为分界,都是典型的山川形便划分模式。 ▲黑龙江与吉林省的分界拉林河 古代统治者为何要以山川形便作为其政区模式的划分依据呢? 在中国很多的地方,尤其是在高山大泽纵横的区域之间,这些地方...

古代地理区域划分名称
古关中地区 今大致陕西一带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

中国古代的地理分区
东北叫白山黑水,意为长白山和黑龙江,或叫肃慎之地,商、周时分而于我国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大体分布在今长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域 北京叫燕云,指明代京都地区,燕指燕州,云指云州,或叫范阳,约在今北京市和河北省保定市北部。南粤叫百越之地又作百...

古代战国时期,七个国家是如何进行地理划分的,相当于中国现代的哪些地方...
1、赵国 赵国全境东北与东胡和燕国接界,东与中山及齐国接界,南与卫、魏、韩三国交错接界,北与楼烦、林胡接界,西与韩、魏两国交错接界。国都在晋阳(今太原),前425年迁中牟(今鹤壁),前386年赵敬侯迁到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2、燕国 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 ...

请问古代地理区域划分的道,郡,府,州,区,城等如何从大到小的排列?都相当...
县:行政区划单位。周代县大于郡,秦以后县属于郡。今为一级行政区划,隶属于地区、自治州、直辖市之下。道:“道”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始创于中国。“道”在汉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汉书》地理志解释为“有蛮夷曰道”或者“县主蛮夷曰道”。 唐初分天下为...

古代地域划分问题
历代地方区域的划分,各有不同。有时候,同一个区域名称,而涵义大有区别。有些名称则是上古所没有的。现在举出一些例子来加以说明。 州--相传尧时禹平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又相传舜时分为十二州,即除了九州外,又从冀州分出并州、幽州,...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有哪些
神农首先统一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扩展到江河地区,神农来自南方,所以叫“炎”,神农叫炎帝;炎帝统一时期的叫“赤县”。赤县与华昊时期合称“赤昊”或“赤华”。轩辕完成了泰东地区的邦国共主统一,扩展到整个东亚大陆,土地色黄,所以那个时候叫“黄”,所以轩辕叫黄帝。轩辕完成泰东大统一,以天帝为最高神...

琼海市19588703253: 古代的道州县郡等等是如何划分的,和现在有什么类似 -
阮梦贝格: 在我国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史上,每个朝代的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制度一直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我国最早实行的是“九州”制和“十二州”制.《汉书·地理志》说,在原始社会的黄帝时代已经开始“画野分州”,每一万平方里为一州;...

琼海市19588703253: 古代地区划分从小到大 -
阮梦贝格: 行政区划单位.周代县大于郡,秦以后县属于郡.今为一级行政区划,隶属于地区、自治州、直辖市之下.道:“道”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始创于中国

琼海市19588703253: 中国古代从秦汉到明清郡县制的演变 -
阮梦贝格: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萌芽时期(先秦)、郡县制时期(秦、汉)、州制时期(魏晋南北朝、隋)、道(路)制时期(唐、宋)、行省制时期(元、明、清). 一、萌芽时期:国家的产生,是形成行政区划的先决...

琼海市19588703253: 县是怎么划分的古时候城镇?古时候城镇,郡,县是怎么划分的
阮梦贝格: 我国传说中上古行政区划分是“九州”,相传是夏禹根据山川形式所化分的. 根据《... 从此,郡不再作为行政区的建制存在.唐代在州县上还设有监察性的道.太 宗时分为...

琼海市19588703253: 秦朝西汉初东汉唐朝宋朝元朝的地方行政区划 -
阮梦贝格: 1、秦朝:郡县制2、西汉初:郡国并行制3、东汉:州、郡、县三级制4、唐:道、州(府)、县5、宋朝:路、州、县6、元朝:行省制

琼海市19588703253: 古代的府相当于现在的市吗? -
阮梦贝格: 古代行政区划分和名称历代有所区别,简单的说,古代的“县”比现在的县高级,相当于县级市,它由郡管辖.郡有时也叫“州”,相当于地级市,古代“郡县”连读,指代一个完整的市级行政区.府不是市也不是省,而是处于省与市之间的一...

琼海市19588703253: 古代地区大小级别划分 -
阮梦贝格: 秦:郡-县-乡汉(魏晋南北朝):州-郡-县-乡(西北原非本土有西域都护府)(汉最初没有州,只有郡,州是后来设定的.汉最初郡之上有国,诸侯国.武帝后诸侯国基本只相当于郡了)隋:郡-县-乡唐(五代):道-州-府-县-乡(边境很多都护府,边境设节度使)宋:路-州-县-乡元:行省-道-路-府-州-县-乡(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多为宣政院)明:承宣布政使司(也称省)-府-州-县(少数民族区设都司.军事据点设卫,所)清:省-州-县.(少数民族地区设土司,东北设三个将军辖区)

琼海市19588703253: 古代行政区划 道 的最高行政长官 -
阮梦贝格: 古代行政区划分时,只有唐朝有“道”这个行政划法. 道,长官称处置使或观察使

琼海市19588703253: 求中国古代的地理名称,如:郡,州,城,等.都等于现在的什么称谓搞不懂具体概念,州有多大?县有多大?州大县大. -
阮梦贝格:[答案] 一、秦:内史、郡、县 二、两汉:部、州、郡、县 三、魏晋:州、郡、县 四、北魏:州、郡、县 五、西魏:州、郡、县 六... 郡、县 八、唐:道、府(州)、郡、县 九、宋:路、府(州、郡)、县 十、金:路、府(州)、县 以上这些是古代的一些...

琼海市19588703253: 隋唐时期是否有省份的划分
阮梦贝格: 隋唐时期,不是以省份来管理的,实行郡、州、县、道、府等行政划分. 隋朝行政区划 隋文帝末年,全国有297州1348县.至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仿效汉制,又设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