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女投江的历史是在哪里发生的

作者&投稿:谯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八女投江时代背景~

1938年10月,抗联五军被日伪军包围,冷云等8名妇女团战士为掩护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主动吸引火力,战至弹尽,宁死不屈。面对逼降,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投入滚滚的乌斯浑河…

如果要深究,那我们有可能就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应该是有老乡之类的人物吧

发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乌斯浑河,林口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流域,是牡丹江市下辖的一个县。

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的8名女战士,面对日军的进攻,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投入乌斯浑河牺牲,史称八女投江。

扩展资料:

1938年,吉东省委为了抵抗日伪军的“大讨伐”,命令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的第4军和第5军一部向五常、舒兰一带进行进军,开辟游击区。10月,由于汉奸告密,第5军第1师师长关书范带领的100多名战士在林口县乌斯浑河西岸柞木岗山下老道沟,遭到日军和伪军的袭击。

妇女团的8名战士在战斗中牵制日伪军,掩护了部队撤退,但在部队撤退后陷入绝境。在弹药耗尽的情况下,为了免于被日伪军俘虏,投入乌斯浑河,为国捐躯。
这8名牺牲的女战士分别是:
冷云,指导员,党员。
胡秀芝,汉族,党员。
杨贵珍,汉族,党员,牺牲时18岁。
郭桂琴,汉族,牺牲时18岁。
黄桂清
王惠民
张福顺,朝鲜族,党员。
李凤善,朝鲜族,牺牲时20岁左右。

参看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女投江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乌斯浑河。(林口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流域,是牡丹江市下辖的一个县。)

八女投江介绍:

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的8名女战士,面对日军的进攻,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投入乌斯浑河牺牲,史称八女投江。1938年,吉东省委为了抵抗日伪军的“大讨伐”,命令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的第4军和第5军一部向五常、舒兰一带进行进军,开辟游击区。

10月,由于汉奸告密,第5军第1师师长关书范带领的100多名战士在林口县乌斯浑河西岸柞木岗山下老道沟,遭到日军和伪军的袭击。妇女团的8名战士在战斗中牵制日伪军,掩护了部队撤退,但在部队撤退后陷入绝境。在弹药耗尽的情况下,为了免于被日伪军俘虏,投入乌斯浑河,为国捐躯。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于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他们在非常艰难困苦的环境里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中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

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 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

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八女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参考资料:八女投江-百度百科



八女投江的历史发生在牡丹江岸,八女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扩展资料: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7月11日出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

胡秀芝,1918年12月30日出生,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中共党员,抗日巾帼英雄,牺牲前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班长。在掩护大部队突围中,与日寇战斗到弹尽粮绝,和冷云等七位巾帼英雄一道投江殉国,年仅20岁。

杨贵珍,1920年12月22日出生,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中共党员,抗日巾帼英雄,历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管理员,被服员、班长、副小队长等职。

郭桂琴,约1920年或1921年12月19日出生,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抗日巾帼英雄,牺牲前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

黄桂清,1918年9月3日出生,黑龙江林口刁翎镇南园子人,妇女团战士。年仅20岁。

王惠民,1925年4月1日出生,黑龙江人,父亲王皮袄,1938年,她与安顺福、李凤善等人一起投江殉国牺牲时,年仅13岁。是八女投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安顺福,1915年11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穆棱市穆棱镇新安屯(今老牛槽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中共党员,朝鲜族。安顺福从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3岁就跟随父兄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九·一八”事变后,屯子里成立了党支部和抗日救国先锋队组织,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斗争。

李凤善,1918年10月31日出生,“八女投江”烈士。朝鲜族,牺牲时年仅20岁左右,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乡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女投江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英雄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10月10日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八名女战士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八女投江”体现了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敢于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东北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后,当即题写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以“八女投江”为题材拍摄了一部电影《中华儿女》,女英雄们的高尚气节强烈地感染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1986年9月7日,为纪念八名女烈士,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纪念碑”。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为其亲笔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英雄简介

冷云

    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胡秀芝

  胡秀芝(1918——1938),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中共党员,抗日巾帼英雄,牺牲前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班长。在掩护大部队突围中,与日寇战斗到弹尽粮绝,和冷云等七位巾帼英雄一道投江殉国,年仅20岁。

编辑本段杨贵珍

  杨贵珍(1920——1938),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中共党员,抗日巾帼英雄,历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管理员,被服员、班长、副小队长等职。在掩护大部队突围中,与日寇激战到弹尽粮绝,和冷云等七位巾帼英雄一道投江殉国,年仅18岁。

编辑本段郭桂琴

  郭桂琴(约1921——1938),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抗日巾帼英雄,牺牲前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在掩护大部队突围中,与日寇血战到弹尽粮绝,和冷云等七位巾帼英雄一道投江殉国,年仅17岁。

编辑本段黄桂清

  黄桂清(1918——1938),黑龙江林口刁翎镇南园子人,妇女团战士。   抗日巾帼英雄,牺牲前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在掩护大部队突围中,与日寇血战到弹尽粮绝,和冷云等七位巾帼英雄一道投江殉国。

王惠民

  王惠民(1925——1938),黑龙江人, 抗日巾帼英雄,牺牲前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在掩护大部队突围中,与日寇血战到弹尽粮绝,和冷云等七位巾帼英雄一道投江殉国。

安顺福

  (1915一1938)中共党员,朝鲜族。生于穆棱镇新安屯(今老牛槽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安顺福从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3岁就跟随父兄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九· 一八”事变后,屯子里成立了党支部和抗日救国先锋队组织,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她16岁就和屯子里的青少年们站岗、放哨、抓坏人、贴标语。   

    1933年1月,由于叛徒的告密,敌人对新安屯进行了疯狂的大搜捕,有7人惨遭杀害,其中就有安顺福的父亲和弟弟。民族恨、家乡仇,使安顺福更加坚强。她心里燃烧着复仇的怒火,毅然离开故乡,参加了抗日联军第四军,分配在被服厂工作。不久,任她为被服厂厂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抗日救国游击军改编为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为了行军打仗方便,安顺福、许贤淑等4名女战士将她们的9个小孩送给老百姓抚养。   1938年4月,抗联各军向宝清集中,5月从宝清出发开始西征,这时安顺福和其它女同志一同加入五军妇女团,随军西征。在征途中,安顺福和妇女团的同志,与男同志一样跋山涉水,翻岗越岭,穿行在鸟兽集居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里。一路风餐露宿,野菜野果充饥,生活极端困苦。同年10月下旬一天的拂晓,在牡丹江的支流乌斯浑河下游,柞木岗山和大小关门嘴子山之间的峡谷子中(现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村东北四公里处)与日伪军熊谷部队激战,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宁死不屈.她同冷云等八位女战士挽臂投江捐躯。是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闻讯后,在日记中写道:“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1982年10月乌斯浑河畔东岸的小关门嘴子山坡上,建起八女投江纪念啤,碑文正面刻着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的手书:“八女英魂,光照千秋”。

李凤善

  八女投江”烈士。朝鲜族,牺牲时年仅20岁左右,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乡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   

    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今属林口县)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她与妇女团指导员冷云(原名郑志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朝鲜族)等7名战友一起,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在乌斯浑河,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林口县境内。
  八女投江介绍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她们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八女投江的历史是在哪里发生的
发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乌斯浑河,林口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流域,是牡丹江市下辖的一个县。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的8名女战士,面对日军的进攻,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投入乌斯浑河牺牲,史称八女投江。

八女投江的地点是现在的哪里?
八女投江的地点是现在的哪里?在东北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

八女投江的历史是在哪里发生的
八女投江的历史发生在牡丹江岸,八女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八女投江的地点是现在的哪里?八女指的是哪些人?
投江的地点在东北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这八个英勇投江的抗日女战士分别是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她们都是东北的抗日联军的女官兵。在1938年10月,为了掩护大部队,在冷云指导员的指挥下,从日本军队的后方用火力攻击,将日本军队引开。最后因为被围困在河边,不肯...

八女投江和狼牙山五壮士有哪些相似之处两点
1、八女投江 抗日战争时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乌斯浑河,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

历史上有哪些自杀得很悲壮的人物或者场景?
历史上自杀得很悲壮的人物或者场景有八女投江、云山六壮士、狼牙山五壮士等。1、八女投江 1938年10月19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妇女团教导员冷云带领着八名抗日女战士,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被日寇围困于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边。面前是敌人肆虐的炮火,身后是冰冷的乌斯浑河。女战士们相互搀扶着...

八女投江投的是哪条江
八女投江投的是乌斯浑河。1938年10月,抗日战争时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乌斯浑河,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八名女战士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

八女投江是哪八女
历史事件 “八女投江”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日寇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抗战到底的决心。她们视死如归的精神,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她们虽然年龄不大,但她们的精神却光照千秋、永垂不朽,国家和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她们的。当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便在她们投江的黑龙江省林口县乌斯浑河边,建立了“八女投...

八女投江的地点在哪?
乌斯浑河 松花江二级支流。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林口县境内。在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五军一师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率领7名女战士,在乌斯浑河下游西岸柞木岗山下为掩护抗联五军大部队安全转移,同日本侵略军顽强战斗,最后在弹尽被围的情况下,毅然投入乌斯浑河中壮烈牺牲,成为宁死不屈的“...

八女投江的故事,简略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1982年,林口县在八女殉国处建起了八女投江烈士纪念碑,碑文正面铭刻着时任黑龙江省省长陈雷同志的题词“八女英魂光照千秋”;1988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