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是哪三个?

作者&投稿:褒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孝有三都是指哪三个不孝?~

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养儿防老,是中国古代的生育观念。传统婚姻的首要目的就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孟子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顺父母的事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百善孝为先”。做的所有的善事,“孝”放在第一位。而不孝,则为人不齿。 “忠”和“孝”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

“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提示我们,父母在世时要孝顺,亡故后常思念父母的养育恩德,为子女做榜样固有“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训条。子女刚出生时父母日夜守护,任劳任怨,真心切切,子女懂事后对父母要“晨昏定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体恤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有“天下无不是父母”。

人要生小孩是因为生命的延续,是人生完整的标志。是对家庭尽忠是对父母尽孝,是为家庭添丁延续香火。养儿防老,孩子就是下半生活着的希望。有孩子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有孩子的家庭,才是完整的家庭。为了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延续,在自己老了的时候,能有所依,有所靠。
问下自己,要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其实可以看看这句话:“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用替我争门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我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她(他)同行一段……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意为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是最不孝的。

不孝有三:
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
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者中无后为大。
解释1: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最大的不孝了。
解释2:
1.若不懂得顺从父母的意思,违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于不义,是为一不孝。
2.当父母亲年老,为人子,若因家里没钱,无法侍奉父母亲,使其三餐无法温饱、生病无钱看医,
或者无功名,不能考秀才进士求得一官半职,为家扬名吐气,是为二不孝。
3.孟子以为,为人子,若不娶媳妇,传宗接代,沿袭家火,过年过节,无后代为祖先扫墓、祭拜是为三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十三经注疏《孟子·离娄上》,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汉代赵岐注:“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直被认为封建思想的桎梏,进而有人说儒家灭人性,孟子没人情。云云。
因为他们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理解为“没有传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在“忠孝”为主题的封建时代,这句话就有了无上的魔力。为了不断后,无论世家还是贫民,都无所不用其极。随之产生的便有过继等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现象。
所谓过继,是指在一家人家的长久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把宗族中其他家的孩子过继到他家作为他家的子嗣;如果本族没有,就到外族过继。目的就是保证他家不断后。所以,中国的家族沿绵几十世,这个血脉链上,有多少次的过继,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而且,越是体面的家族,越是在乎有后,所以过继产生的几率也越大。
与过继并存的还有其他一些维持血脉流传的方法,比如借腹生子,比如借种。这两种情况,读者从字面上应该可以看出其含义。而尤其要一提的是,关于借种,在中国古代的不少地区,曾经有一种集体的借种行为,是每年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有大量的长久无子的妇人聚集到一起,而那里还会聚集一群准备与那些妇人交合为她们提供“种”的男人。这在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中就有相关的描述。可以说是极其愚昧的行为,催使这种行为的就只有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孟子说的,记述在《孟子·离娄上》中,全文是这样的“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我们分析原文不难发现,孟子的本意并非是我们平常了解到的含义。我认为更中肯的解释应该是:“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做后辈的本分为最。舜在取妻的时候没有禀告健在的父母,是没有尽做后辈的本分。但君子认为舜虽然没有禀告但与禀告了是没有多大的区别(因为舜取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而此时,舜的父母对舜还有偏见,禀告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其实,孟子是一个非常开明的夫子,并非不知变通的老道学。相似的例子还有“男女授受不亲”一句。其实在《孟子》里有人问孟子,如果嫂子溺水了,小叔子该不该给予援手,孟子说当然要给予援手。这里就不引原文了,建议求知的读者自己翻看原文。
那么孟子的话为什么会被断章取义到这种程度!我个人以为这是道学家的故意。很明显,《孟子》的文字不是随便一个人可以看得明白的,能看《孟子》的人文字的理解里应该不会差到把这么简单的文字都误解的地步。所以这种误解是一种故意,或者说是曲解。曲解的目的自然是为了阐述“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学要旨。
呜呼!难怪有人说:“和尚是佛门的罪人,道士是道教的罪人,书生是儒家的罪人。”若问“何罪之有?”答曰:“明知故犯!”

不孝有三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话。即不能事亲(孝养父母、爱护家人),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义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是三不孝。

古时候经常会听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不孝有三是哪三呢?我相信具体的哪三项还是很少人知道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
东汉末年赵岐在所注的《孟子章句》中对此句解释为:“于礼有不孝者三,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舜惧无後,故不告而娶。君子知舜告焉不得而娶,娶而告父母,礼也;舜不以告,权也:故曰犹告,与告同也。”很明显,赵岐明确了“三不孝”的具体所指,并将“无后” 解释为“没有后代”。
02
首先,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句话的理解,我们需要注意 舜娶的是谁?“舜有二妃,一曰娥皇,二曰女英,并尧之 女。”因众人推举舜继任帝位,为了对舜的德行进行考察,尧才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舜知道自己“告则不得娶”“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可见,舜娶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而此时,舜的父母对舜还有偏见,禀告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因此舜娶二妃都没有告诉其父母。
03
其次,近现代有学者认为:“‘不孝有三’中的 ‘三’不是实际数量上的三,而是虚指,用以加深程度。”“三”可解释为“多”的意思,用来加深 “舜不告而娶”的严重程度。“为无后也”应该是指舜娶 妻这件事没有告诉父母,是没有尽到做儿子应该尽到的责任。“为”应该解释为“是”“后”应该引申为“没有尽到做后辈的责任”。
04
最后,“君子以为犹告也”中“犹”:作名词使 用(形声。繁体字从犬,从酋,酋亦声。“酋”本义为 “加时加料酿制的醇酒”,引申为“长时间精心酿制”。“犬”与“酋”联合起来表示“长时间精心选育得到的目标犬”。)本义是经过远景规划和长期选育得到的良犬,转义是与选育设想和目标大体符合的犬崽,转义的引申是“如同、相似”;作副词使用为“还、仍然”之义,多用于书面语;作动词使用时也是“如同”之义。然 “犹”字在“君子以为犹告也”这句话之中显然既非名词又不是动词,而是副词“还、仍然”之义。此外,尧是君,舜是臣,在父和君两者相冲突时,舜选择了君,符合 “权”“道”和“变通之义”。在孟子看来这虽然可以被原谅,但是仍然需要告知父母。所以“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句话可以解释为:君子认为舜娶妻这件事还是应该告知父母。
05
因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句话整体的结构应该是: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结论,‘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是孟子以舜所举的一个例子,‘君子以为犹告也’是出于对舜形象的维护所做出的对‘舜不告而娶’的 进一步解释。”因此,这句话可以解释 为:不孝的事情有很多种,没有尽到做后辈的责任是其中 最大的一种,舜娶二妃都没有告诉其父母,是没有尽到做儿子应该尽到的责任。

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
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不孝有三出自《孟子》,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在《说文解字》当中的是这样说的:“孝,善事父母者”。父母在,人生尚有归途”。所以呢,古人们也总结了一个说法,“不孝有三”,那么到底是哪三个“不孝”呢?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是什么意思?
呵呵,原义应为:孝有三种情况,大孝是自己的的所作所为让父母受人尊重,再次是自己的的所作所为不辱没父母的名声,再次之是能供养父母的衣食住行。

人有哪三孝 三孝指哪三孝
1、孝心、孝力和孝顺。2、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里孝心是关键,孝力不可缺,孝顺不可少。没有孝心的人,即便趁万贯家财,也于孝无补,自己随便花,可父母动一根草棍都不行。可见孝心在三孝中的地位多么重要。孝心从何而来?民族的优良传统,父母的言传身教。

古人曾说“不孝有三”,指的是哪三不孝?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原句正解:“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舜娶妻的时候没有禀告父母,是没有尽到后辈的本分。但...

中国古代的“三孝”是哪三孝?
在中国礼仪上,所谓不孝有三,是指:一、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孟子所说的最大的不孝);二、 阿谀曲从,陷亲不义(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对现在...

三孝指哪三孝?
孝心、孝力和孝顺。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里孝心是关键,孝力不可缺,孝顺不可少。没有孝心的人,即便趁万贯家财,也于孝无补,自己随便花,可父母动一根草棍都不行。可见孝心在三孝中的地位多么重要。孝心从何而来?民族的优良传统,父母的言传身教。三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

“不孝有三”中的“三”是指哪三件事?
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不孝有三,生不能养,死不能葬,葬不能祭.其中无后为葬不能祭祀里的.--张红星 在原始宗法制时代孝有三个层面:其一,"...

中国古代的三孝是指哪三个啊
1、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解释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2、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解释是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3、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

不孝有三是哪三件事
不孝有三中的三个不孝指的是: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用白话文来解释孟子的“不孝有三”是哪三件事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

百善孝为先,中国古代的三孝是指哪三个?
而不孝有三,其一为无后,那么另外两个是啥呢?《孟子离娄上》中并没有记载另外两个孝道是什么,不过在其他书籍中却是有所记载的,其中《十三经注疏》中就有提到这三孝,其一为使亲人陷入危难之中为不孝,其二为贫穷人家不知道找方法使家人幸福起来为不孝,其三为没有后代为不孝。两本书籍都有提到...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指的是哪三种情况?
“不孝有三”所指如下。一不孝:不能事亲(孝养父母、爱护家人)。二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义行事)。三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不孝有三”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话。

仲巴县15265041864: 不孝有三是哪三件事? -
牟海依洁: 不孝有三中第一件不孝是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第二不孝则是指家境贫穷,父母双亲都已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第三不孝是一味的顺从父母,父母有错也不指出来劝说,陷入父母于不义之中.不孝有三出自《孟子·离娄...

仲巴县15265041864: “不孝有三”中的“三”是指哪三件事? -
牟海依洁:[答案]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 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

仲巴县15265041864: 请问不孝有三,是指哪三 -
牟海依洁:[答案] 《孟子 离娄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赵岐注:“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孟子根据古代当时社会背景谈到,不孝有三件,其中以不传子嗣...

仲巴县15265041864: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为大容易理解,不孝有三是指哪三个不孝. -
牟海依洁: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仲巴县15265041864: 不孝有三是哪几个? -
牟海依洁:[答案] 不孝者三,一曰阿意曲丛,陷亲不义;二曰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三曰不娶无后,绝其袒祀.三者之中,以无后为大.

仲巴县15265041864: 不孝有三?分别是? -
牟海依洁:[答案] 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 不为禄仕,二不孝也; 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仲巴县15265041864: 古语说不孝有三,请问是那三 -
牟海依洁:[答案] 白话问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没有后继人是三个不孝中的最不孝...

仲巴县15265041864: “不孝有三”都是指哪三不孝? -
牟海依洁: 不孝有三: 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 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者中无后为大. 解释1: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

仲巴县15265041864: “不孝有三”都是指哪三不孝?
牟海依洁: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全句为:“不孝者三,一曰阿意曲丛,陷亲不义;二曰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三曰不娶无后,绝其袒祀.三者之中,以无后为大.”这是列入中国古代法律的.如果有上列三种不孝的行为要被打板子甚至判刑.父母想干不仁不义的事,子女不加劝阻是一不孝.父母失去劳动能力,家里又穷,子女不想办法挣钱,是二不孝.如果没有了父母,但儿子不愿娶妻生子担负起为人父为人夫的责任,不能为家庭延续后代,是最大的不孝.

仲巴县15265041864: “不孝有三”都是指哪三不孝?
牟海依洁: 三不孝指: 1、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2、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3、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没有后继人是三个不孝中的最不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 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