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缨而死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姓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结缨而死是何意?出自于哪?~

【释义】“结缨而死”形容壮士从容献身。
【出处】此典出自《左传·哀公十五年》。
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卫国太子蒯聩发动叛乱,带人闯进大夫孔悝的家,把他劫持到一座高台上,强迫他签订盟约,同意叛乱。当时,孔子的弟子子路在孔悝手下当邑宰。他听到这件事后,就急忙赶来,正要进入国都,遇上卫国大夫子羔(即高柴,孔子弟子)准备逃跑,对子路说:“城门已关。”子路说:“我应当去一趟。”子羔说:“来不及了,不要去引火烧身了。”子路说:“我吃人家的俸禄,就不能在人家受难时逃跑。”于是,子羔逃走了,子路进了城来到孔氏大门口。孔悝的家臣公孙敢在那里守大门,他对子路说:“不要进去了。”子路不高兴地说:“这是你公孙敢的作风,在这里谋求利益却躲开祸难。而我却不能这样做,我拿了人家的俸禄,就要帮助人家排忧解难。”这时候,有一个使者从门里走出来,子路就乘机走进门去,大声地说:“太子怎能用得着孔悝?即使杀了他,也一定会有人接替他。”并且说:“太子是个懦夫,如果放火烧台子,烧到一半,他必定会释放孔悝。”太子听到子路的话很恐惧,就叫自己的同党石乞、于魇下台去攻击子路,他们用戈击中了子路,也斩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死,帽子不能丢掉。”一边说一边结着帽带,结好帽带就死去了。孔子听到卫国发生动乱的消息后,说:“子羔能够回来,子路就会死去的。”

典故"结缨而死"的主角是子路,孔子门生。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的家宰。孔悝作乱,子路不从,因而受到石乞、盂黡的戈击,帽带子被碰断,“ 子路 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
结缨,系好帽带。结缨而死后用以表示从容就死。

结缨,语出《左传·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
公元前480年,卫太子联合孔姬把卫国大夫孔(孔姬之子)扣起来,逼孔悝“歃血为盟”,发动政变。当时孔子的门生子羔(高柴)和子路都是孔悝的家臣,子羔听说主人被人家围困住了,就从城里逃了出去。他到了城外,可巧碰见子路要进城去救孔悝,子羔对他说:“城门已被关了,快走吧!不要自投罗网。”子路说道:“我拿了孔家的俸禄,就不能贪生怕死,明知主人有难而不去救护。”子路一口气跑到城门口,城门早已关闭,守城人认识子路,又让他赶快逃命,子路大声高喊:“我最恨那些没脸没皮的人,吃了人家的饭,看见主人遇难,各人只顾逃命,狗吃了主子的饭还知咬贼,你们难道连狗都不如吗?”谁知守城人不管子路怎样叫骂,就是不开城门。正巧此时有人要出城,城门一开,子路就挤了进去,一气跑到孔家。只见孔悝被人挟在歃血盟誓台上。子路大声嚷着说:“我子路在这儿,请大夫下来吧!”孔悝给左右看守着,不敢言语。子路说“你们如不下来,我就把这台烧了。”卫太子蒯聩听说,吃了一惊,忙命石乞等下去与子路搏斗。子路毫无畏惧,拔剑应战,终因寡不敌众,被石乞一戟剌透胸口,把子路帽缨砍下。子路倒在血泊之中,发现自己帽缨已断,头盔歪戴脑后,便挣扎着说:“且慢动手,正直的君子死时帽子不能不正,衣服不能不整。”说着,他用尽全力扶正帽子,整好帽缨,理了理衣服,安然死去。

  结缨而死是从容就义的意思。
  结缨 :系好帽缨。
  出处:《左传·哀公十五年》:“ 子路 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
  译文:子路说:“作为君子就是死了也要把帽子戴好”,于是系好帽缨,从容而死。

系好帽冠再战死,比喻慷慨牺牲


《灭烛绝缨》文言文如何翻译?
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居三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奋,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白话文:大家都把帽缨取下,这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三年以后,晋国与楚国交战,有一位大臣奋勇争先,五场...

吾缨尔佩是什么意思?
翻译过来就是: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所以吾缨指我的帽子比喻自己的清白吧。[赏析]: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渔父走了,唱出了上面...

楚王绝缨选自哪里?
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懽。”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懽而罢。居三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奋,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

左传哀公十五年的翻译
求利焉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有使者出,乃入,曰大子焉用孔悝,虽杀之,必或继之,且曰,大子无勇,若燔台半,必舍孔叔大子闻之惧,下石乞,盂黶敌子路,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柴也,其来由也死矣,孔悝立庄公,庄公害故政,欲尽去之,先谓司徒瞒成...

《婵》虞世南写的这首诗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蝉》的诗句和诗意是什么?《蝉》是唐代文学家虞世南所作,全诗原文如下: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话文意思是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通过写...

甄宓和曹植的‘绝樱’事件具体是什么意思。
甄宓是三国时代的大美女,是袁绍的儿子袁熙的老婆,后来曹操攻下邺城甄宓又嫁给了曹丕。“绝樱”就是绝樱会源于楚庄王,曹植只是在《求自试表》中运用了这个典故,曹植说““绝缨、盗马之臣赦,而楚、赵以济其难。”至于具体绝樱会是什么,这是一个故事,故事如下:公元前605年楚庄王平息了叛乱,...

《礼记.檀弓上》翻译
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否!立孙。」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致丧三年。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服勤至死,方丧三年。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季武子成寝,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许之。入宫而不敢哭。武子曰:「合葬非古...

屈原至江滨文言文
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原文: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

结发是什么意思?其原意是什么?
结发,传统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代男子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它有三种含义,第一指束发,古代人成年之后开始束发,因而结发指出成年;第二是指成婚...

不绝缨者不欢的绝是什么意思?
"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居三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奋,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对曰:"...

井陉县15240273033: 结缨指的是慷慨献身,为维护自身尊严而死吗?
戴奔马应: 指的是慷慨献身,为维护自身尊严而死.《左传•哀公十五年》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路 在卫国做官,在卫国内乱中,敌方用戈将子路系“冠”的带子割断了,子路因此停止...

井陉县15240273033: 若是谓死而又死的是的意思 -
戴奔马应: 结缨而死是从容就义的意思.结缨 :系好帽缨.出处:《左传·哀公十五年》:“ 子路 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译文:子路说:“作为君子就是死了也要把帽子戴好”,于是系好帽缨,从容而死.

井陉县15240273033: 子路死时有典故叫什么? -
戴奔马应: 叫做子路结缨,是说子路有一次作战,被敌人射断了帽子上的缨络,于是子路说:君子宁愿死,帽子上的缨络是不能失掉的.就把缨络重新绑好,结果敌人冲上杀死了他.

井陉县15240273033: 子路死前说的:“君子死,而冠不免.”是什么意思? -
戴奔马应: 孔子的重要门生子路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孔悝参与推翻卫国国君的政变,子路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态度力图阻止这场政变,在激烈的战斗中,子路冠下的丝缨被击断,他说:“君子死而冠不免”.在从容结缨正冠的瞬间,被人趁机杀死并剁成肉酱.子路为儒家的信仰而死,更有可能是为寄托这种信仰的形式——汉冠威仪而死的第一人. 在汉服的历史上,只有有身份者才能带冠,平民只将发髻包在布巾中,所以士大夫称为“衣冠”,而平民则称为“布衣”.士大夫带的冠一般有两种,一种为乌纱帽(幞头),一种为进贤冠(梁冠).解释就是:“我要死了,也要把头巾整理好. ”

井陉县15240273033: 左传中关于子路的死 -
戴奔马应: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也有一段这样的描写~~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於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

井陉县15240273033: 典故"结缨而死"的主角是以下哪一位孔子门生 -
戴奔马应: 子路,孔子弟子.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的家宰.孔悝作乱,子路不从,因而受到石乞、盂黡的戈击,帽带子被碰断,“ 子路 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结缨,系好帽带.后用以表示从容就死.

井陉县15240273033: “幽囚苏武节,弃市仲由缨”是什么意思? -
戴奔马应: 【苏武节】指苏武出使匈奴时所持的符节.汉武帝天汉元年,苏武以中郎将使持节出使匈奴,单于留不遣,欲其降,武坚贞不屈,持汉节牧羊于北海畔十九年,始元六年得归,须发尽白.后以"苏武节"用作忠臣的典故.【仲由缨】《左传·哀公十五年》:“石乞、孟黡敌子路,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兔.'结缨而死.”咏慷慨赴死.(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阀五十韵》)

井陉县15240273033: “仲由缨”一词的来历? -
戴奔马应: "仲由缨"的来历:《左传·哀公五年》:“石乞、孟黡敌子路(就是仲由),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兔.'结缨而死.”(石乞、孟黡与子路对敌,石乞、孟黡用戈攻击子路.击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即使死了,冠帽也不能掉了.'他把帽带子系好后便战死了.后"仲由缨"就成为不怕牺牲慷慨赴死的代表.

井陉县15240273033: 子是怎么死的 -
戴奔马应: 摘自《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 “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在网上搜了一下,有种观点认为,子路系冠的带子被击断了,子路的冠歪了,子路认为这样的形象不符合礼仪,...

井陉县15240273033: 子路的结局 -
戴奔马应: 被蒯聩派遣的石乞和盂黡所杀临死前说了 君子死 冠不免所以也叫做结缨而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