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山水画的自然美

作者&投稿:凌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中国山水画的论文。 毕业论文。 可提供一些题目,这样有点头绪,好写一点。谢谢。~

  浅谈对中国画的认识
  首先我想说对于我们建筑学来说,对国画的认识是更有裨益的。各类的中国画首先给人一种意境美和音乐美,在使人在了解画的同时,也得到审美能力的锻炼
  在着我就谈一下自己对中国画的认识,我觉得了解中国画首先应该了解中国画的产生,发展及其内在精神
  山水画萌芽于晋朝,顾凯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第一句就是“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山水画已成为一个主要表现题材,我觉得人对人自己认识太深才觉得每幅画人的言态表现得不尽人意,山水可夸大其气势表达出其意境即可,狗马只须表达出其形而已从顾凯之仅有的山水画《洛神赋图》中可以窥见当时山水画初期形态的端倪,基本上如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的所记载的样子,传本〈洛神赋图〉中的山水部分,确实如其所言“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拮”,或“水不容泛,人大于山”无论是山水还是树石,都表现为高度的概括化,比如树的表现,银杏树仅象征性地以三五片银杏叶概括,树枝的“列植之状”也是“若神臂布指,离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印行树有很大距离,正如前边所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山石仅以“高古游丝”线条勾勒,而没有皴法,但我认为,水法和云法的表现是极为纯熟的,水云的流态动势相当完美,由此可见,山水画的表现在当时已达到的艺术水准只是没有后来的布局合理罢了
  初期的山水画往往是人物活动的背景,配景,即使独立为一个专门画种也是需要一个发展过程的,山水画初期的这种形态是不足为奇的,虽然我们现在已不能得睹六朝时期的山水画作品而且见于史料的早期山水画家也不是很多,顾凯之,宗炳,王微等人关于山水画论的发展为当世山水画的发展和成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历隋唐,五代诸朝,山水画渐盛。他们可谓山水画的先驱,六朝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真正起点,虽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却导致了美学上的最灿烂,我认为这应该归功于当时不忍心目睹石灰的琴棋书画的隐士,且当时类似于陶哦渊明,谢灵运的隐逸思想普遍流行,此时人们对自然美有了更深的认识更促进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谢灵运《山居赋》中所记载的始宁山就是典型的例证,他的山水诗开拓了山水诗写实的审美之路,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正说明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也益于诗的发展和衍生。
  山水画在六朝时期兴起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艺术家自身的发展。汗以前的艺术家往往以工匠身份出现他们都依靠绘画的手艺谋生,绘画是功利的,必须围绕服务对象的要求进行创作,但也不同程度促进山水画的发展
  说山水画的内在精神,中国山水画十分强调作者的主观因素,在山水画创作中,作者对自然界的认识理解,以及作者的情感流露是起着主导作用的,画家应当“以情入画”力求“情景交融”,正如在一幅山水画上题一首诗或多一个红戳更能增加山水画的内在精神和蕴涵,在对客体世界有一个多侧面深层次认识的基础上凭借心灵感受概括勾画出山水形象,者便是“迁想妙得”许多优秀的山水作品所显露出来的气质和高雅的格调,并不仅仅是因为作者具有深厚的笔墨功力,更重要的是作者具有饱满的创作激情和高深的文学修养。因此山水画家的学识越高,创作后劲也就越大。唐代山水家的学识越高,创作后劲也就越大,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搜尽奇峰打草稿”均提倡到生活中去,到实践中去。
  欣赏中国山水画我觉得应该首先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内在精神,中国山水画是中华民族艺术知会的宝贵结晶,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它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艺术体系,所以民族性是中国山水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中国山水画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即简练,恬静,含蓄和韵律等
  其实山水画从一开始就与其它的道家,佛家,儒家有关,佛家的禅宗对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影响也是值得讨论的,它没有连续性和次序性,认定在精神上能够出现自发性的领悟,这种领悟实际上是对人世解忧的解脱和心理障碍的排除,而这些又恰恰是中国山水画家们孜孜以求的
  佛家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思想体系,孔子最早提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以道德价值来评价山水,但是这种对大自然的审美追求,客观上已超出了道德的范畴,其中的中和之美构成了中国传统山水画感情含蓄,气息平和的总体风格
  儒佛道的自然观影响于山水画共同点有三个:一是取法自然,用于自然的统一,二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三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统一。中国山水画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与中国古典哲学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绘画不能没有哲学思考,没有哲学思考的绘画是没有灵魂的绘画。
  作山水画须先胸有丘壑。“意在笔先”是中国画构图的特点,落笔后应意到笔随。我们不能忽视道家这里的深远影响,传统中国画家长期艺术实践中都自觉和不自觉地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画在落笔时就应考虑各种阴阳关系,加以对比此和谐的处理,如方圆,横直,点线,刚柔,浓淡,冷暖,轻重,虚实等等。山本静,水流则动;石本顽,树活则灵”正所谓山水之静动,顽与灵,均是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阴阳节奏关系,作为山水画家如果不自觉到自觉地运用这些关系,笔下可如神助
  其实,从个人观点,我感觉速写,素描,水粉与山水画之间无不有很大的联系,其明暗,线条的刚柔等等,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们都遵守透视规律是不同于装饰画的
  中国画的历史是为了承前启后,我们应齐心协力,使中国画这个传统的画钟更加繁盛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山水画不讲究形式上的相似,也就是说不太在意画得逼不逼真,而是讲究画的神韵意境,以简洁飘逸的笔法给欣赏者带去精神上的享受。
第一、奇 中国古代画论中既强调多样性又强调统一性
多样性即反对平铺直叙,反对景物雷同。五代李成《山水诀》:"千岩万壑要低昂聚散而不同;迭(山献)层峦但起伏峥嵘而各异"。同时也指出,景物不能雷同而要变化,要有强烈的比照。"既追险绝,复归平正。"也就是说中国山水画通常不画缺少对比的平原景色,总是喜欢表示地形地貌对照强烈、山高水深的名川大山。 关山行旅图 关仝,五代宋初长安人。早年师荆浩,后又师唐代名家王维、毕宏等,有出蓝之誉。喜作宏伟山势,求意境。
第二、远 具体说就是散点透视。 中国宋代的山水画家王微说:"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 也是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则提出山水画的“三远”表现法。也就是说中国山水画不采用西方那种平视静观构图“所见不周”的表示方法,而是采取了视点活动的“三远”表现法。这种体现法与古代的走马灯或今天电影表现手法中的"摇"相似。所以中国画的画幅,若不是纵长的条幅(scroll)立轴就是横长的横卷。或者说一幅中国山水画中,不论是以高远、深远、平远中的哪一“远”为主,但都结合以其他的二“远”,总之是追求一个“远”字,打破了光阴和时间的限制。

  山水画与自然美
  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科目,中国的山水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即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自然山水成为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而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时,才逐渐形成。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的壁画中,就出现了“图画出川奇形”(《左传》)。在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许多对山水林木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当然,这时期的山水还只是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直到六朝时期,自然山水已经成为人们的重要审美对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已经感受并认识到自然山水的美即在于美的自然山水本身,于是对自然美的欣赏和眷恋也就成为一种社会需要和时代风气,具有独立意义的山水画(以及山水诗)开始出现并独树一帜。

  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从会稽归来后,人们问他那里的山川之美在哪里?他回答说:“千岩竟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顾恺之重要是人物画家,也画山水,但他的山水画真迹早已不传于世,只留下一篇画山水画的笔记《画云台山记》及少量山水诗。刘宋时期的山水画家宗炳与王微,则各有山水画论一篇传世。从他们的画论中可以知道,当时的山水画家主要是出于对自然美的欣赏和热爱而进行山水画创作的。如,宗炳一生曾广游江南名山,“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衡山,怀尚平之志。以疾还江陵,叹日:“噫!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历,皆图之于壁,坐卧向之。”(参见《历代名画记》卷六)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基本上是如实地反映自然山水的美,“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在布局上,从整体着眼,追求“观”与“游”的理想效果,并掌握了远近法中形体透视的基本方法,所谓“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是以观图画者,徒患类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势。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宗炳《画山水序》)这些论述表明,当时的画家时自然美的感受与欣赏能力已达到相当的水平。

  中国早期山水画家关于自然美即在于自然本身,山水画根源于自然美的思想,带有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明显倾向,是古代现实主义艺术精神的滥觞,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在这一思想的启发和影响下,历代山水画家大都坚持从反映论的角度去理解山水画艺术与现实的自然山水的关系,认为自然美是山水画的最初根源,强调艺术家要向自然学习,要“师造化”,深刻认识和把握自然美的本质规律。隋初姚最在其《续画品》中,首次明确提出山水画创作要“心师造化”,“动必依真”等主张;唐代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五代山水画大家荆浩在其画论《笔法记》中主张“度物象而取其真”;此宋范宽认为画山水“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明朝袁宏道在《瓶花斋论画》中写道:“善画者师物不师人,善学者师心不师迹,善师者师森罗万象,不师先辈”;画家王履则在其《华同 图序》中深有体会地说:“苟非识华山之形,我其能图耶?……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清初画家石涛亦主张山水画应该“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等等。这些不同时代的山水画家的说法虽然十分简约,却高度概括,见解精辟。中国文化的传统博大精深,非一言一见所能概括。但如果说到山水画的传统,那末“师造化”的美学思想就是中国山水画最根本的和最主要的传统。

  正是“师造化”的传统,激励着历代画家“行万里路”,到大自然中去,到真山真水中去,体验、认识、欣赏、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研究山山水水的脉络和源委,花草林木的形态和特征,四时朝暮云烟雾霭的万千变化,不断创新,不落恒蹊。也正是“师造化”的传统,使得历代画家的创作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生气盎然,亦使得中国山水画自六朝独立成科以来,一直发展到今天,历经千年百代而经久不衰。试看现代有成就的山水画大家,无不是继承“师造化”这一根本传统,以大自然为师,独出新意,独辟蹊经,艺术上自成风格。黄宾虹一生遍游山川,积稿盈万,方写出山水华滋;傅抢石长期体真山真水,才画出大自然的生机神韵;李可染盎然,自成面目;刘海粟十上黄山,与黄山为师为友,始绘出黄山的精神气质。当代画家秦剑铭等九人在金陵画派代表人物亚明的倡导下,坚持“师造化”的传统,经过数月行万里路,攀绝壁,走楼道,乘轻舟,破激浪,在新世纪初创作完成了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鸿篇巨制《三峡史诗》。

  画家到现实中去感受和发现自然美,并根据自己对自然美的认识和体味,用笔墨将自然山水的美充分、集中地表现出来,这即是“师造化”的真谛。

  历代画家对自然美的认识浊不断深入和发展着的,表现自然美的山水画在笔墨技法上也随之不断发展变革,正如石涛所说:“笔墨当随时代”。要之,笔墨技法的变革来自处于不同时代的画家的“心源”,而画家的“心源”最终离不开大自然的造化。因此可以说,历史上一切笔墨的传统、技法的传统,皆源于“师造化”的传统。

  隋唐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个过渡时期。从传为展子虔的《游春图》到李思训父子的金碧山水,基本上是六朝画风的延续,技法上有所民展,但变化不是太大,主要表现为勾线填色而更重视富丽鲜亮的色彩,用笔注意了线的曲折变化但尚未形成皴法,而远近已开始从近大远小的形体透视发展为表现虚实疏密的空间透视。这同当时画家对自然美的认识水平有关,即认为自然山水的美就在于自然山水本身,而自然美的基本形态就是奇特的形状,绚丽的色彩,以及缥渺的云霞等自然现象。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五代及北宋,笔墨技法上发生了大变革,出现了各种皴法和点法,如范宽的豆瓣皴、李唐的斧劈皴、郭熙的云头皴、薰源和巨然的披麻皴,以及树叶的介字点、胡椒点等等。这些新技法的创造,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当时的山水画家对自然美的认识更加深刻,已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现象深入到本质。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画爱刻意表现的是自然的壮美、崇高和伟大,是北方山河的磅礴气势。这样,过去那种勾线赋色的技法就无能为力了,而皴法则可以充分表现出自然山川巨大的体积感和质感,以及人与自然的融洽合谐关系。荆浩所谓的“图真”,郭熙所谓的山水画要不仅“可行,可望”,而且“可游,可居”,“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都是追求通过描绘自然山水的外在形态充分表现出自然美的内在本质。因此,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所反映的自然美,无论是北方山川的壮美(如范宽的《溪山行行旅图》),还是南国风光的秀美(如董源的《潇湘图》),都是一种特殊与普遍统一的美,是画家所深刻认识和感悟了的理想的美。由于历代山水画家对自然美的认识不断深入,发展,表现自然美的山水画才会在技法上不断创造,革新。从某种意义上说,“师造化”无止境,审美认识无止境,笔墨技法的创新亦无止境。

  中国的山水画既然是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产物,其内容就一方面是画家对大自然的审美认识和审美感受,另一方面又融进了画家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操和审美理想,是情与理的统一,意与境的统一。历代山水画家进行艺术创作时,都不是以一种冷漠的态度去再现自然,而是“写山则情满于山,画水则意溢于水”,寄物抒情,以情绘景,注重情感的表达,特别是注重高尚情操和审美理想的表现,这是中国山水画的又一优良传统。

  早在六朝的刘宋时期,山水画家王微就主张在作品中直接表达情感,在其画论《叙画》中提出了“画之致”与“画之情”的见解:“眉额颊辅,若晏笈兮;孤岩郁秀,若吐云兮;然后宫观舟车,器以类聚;犬马禽鱼,物以状分;此画之致也。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 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披图按牒,效异山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呜呼!岂独运诸指掌,亦以神明降之。此画之情也。“在王微看来,山水画创作不只是单纯的技法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要表现画家对自然山川审美认识,同时还要倾注画家认识自然美时的全部感受与感动之情到作品中去。”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称赞宗炳的山水画“飘然物外情”,说展子虔的作品“触物留情,备皆妙绝”,也很重视情感在画中的表现。特别是在宋、元以后,画家们更加强调在山水画创作中主观情感的表现,审美个性的表现,要求作品达到情景交融,物我目一。如苏轼主张绘画要“寓意予物”;倪瓒作画“聊以写胸中之逸气”;董其昌说画“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唐寅认为作画应“寄兴寓情”;石涛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孔衍画山水“不论大小幅,以情造景”,等等。

  历代山水画家如此强调情感的表现,这在山水画创作中是有着重要意义的。黄宾虹在他的一幅山水小品上曾题道:“爱好溪山为写真,泼将水墨见精神。”正是这种“爱”和这种“精神”,使历代山水画家笔下的山林木石、江流瀑布浸透着作者热爱自然美的健康情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崇高精神。人们可以从荆浩的《匡庐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王履的《华山图》,以及现当代诸多优秀的山水画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情感和情操。

  如果说,宋以前的山水画更重“师造化”,而元以后更重抒情感的话,那末,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就是中国山水画的精华。实际上,不同历史时期的山水画,或重情中景,或重景中情,仅是侧重不同而已,二者始终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师法造化与抒发情感,景与情,物与我,也就是艺术创作上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对客体的再现与对主体的表现的关系。中国山水画在处理这二者的关系上从来都是辩证的,从来不走极端。历代画家在真实地再现自然山水的美的同时,也贯注进或渲染出他们的思想感情,他们的作品也才能景真、情深、意切,以其浑然一体的艺术意境怡悦观者的情性,陶冶人们的情操。

  历代山水画家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他们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对自然美以至宇宙天地和人生的感悟和关怀,以及他们在笔墨技法上的来断继承和创新,积淀而成为今日中国山水画的丰厚传统。在这一丰厚的传统里,今日的山水画家将有更大、更自由的选择余地,也有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可能。因此,山水画既是自然美的反映,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自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画科之一。是以描
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在魏晋六朝逐渐发
展但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
立的山水画制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
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
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求经营位
置和表达意境。有道是“搜尽奇峰打草稿”又道是
“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
处更无真相有真魂。”各家所画具有所长风格迥
异有的笔墨恣纵挥洒淋漓有的笔墨苍劲圆秀狂
怪野逸有的精于结构奇崛有致有的山水森秀笔
意灵空。
一、我国古代的山水画表现的自然美
画家感到山川之美加以描绘产生了山水画
对他们的创作来说必然先有自然的客观存在其
次当他们体会和表现自然美时一定的社会历史时
代和一定的阶级意识都对他们起这作用。
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从会稽
归来后人们问他那里的山川之美在哪里他回答
说“千岩竟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
蔚。”不过短短的四句话却生动的概括了一个地区
自然美的丰富形象。他画过《雪霁望五老峰》、《云台
山》等还写下一篇画山水画的笔记《画云台山记》。
南朝·宋画家宗炳与王微他们各著画论一篇传世。从他们的画论中可以知道当时的山水画家主要是
出于对自然美的欣赏和热爱而进行山水画创作的。
如宗炳一生曾广游江南名山“西陟荆巫南登衡岳
因结宇衡山怀尚平之志。以疾还江陵叹日‘噫老
病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凡所游历皆图之于壁坐卧向之。”参见《历代名画
记》卷六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基本上是如实地反映自
然山水的美“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在布局上从整
体着眼追求“观”与“游”的理想效果并掌握了远近
法中形体透视的基本方法所谓“竖画三寸当千仞
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是以观图画者徒患类
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势。如是则嵩
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宗炳《画山水
序》这些论述表明当时的画家时自然美的感受与
欣赏能力已达到相当的水平。
隋唐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个过渡时期。从展
子虔的《游春图》到李思训父子的金碧山水基本上
是六朝画风的延续技法上有所发展但变化不是太
大主要表现为勾线填色而更重视富丽鲜亮的色
彩用笔注意了线的曲折变化但尚未形成皴法而远
近已开始从近大远小的形体透视发展为表现虚实
疏密的空间透视。这同当时画家对自然美的认识水
平有关即认为自然山水的美就在于自然山水本身
而自然美的基本形态就是奇特的形状绚丽的色彩

看看石涛画语录,黄宾虹画论,李可染画论,宋文治画论,林语堂的散文,吴冠中的散文等,一定能找到你想要的东西。

女性身体听歌的程度的时候得到


山水画的大自然和谐之美是什么
1、山水的自然美:山水画通过描绘山川河流、林木花草等自然景观,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壮观。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将山水的自然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2、山水的人文美:山水画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还融入了人文因素,如古建筑、人物、动物等,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山水画的意境是什么?
山水画的意境是指通过绘画手段,展现山水景观所蕴含的自然美、人文精神和艺术创造的深远境界。一、自然美的表达 山水画中的意境首先体现在对自然美的深刻描绘。画家通过对山川、水流、林木、云雾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将大自然的景色转化为艺术的形象,使观者在欣赏画作时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与美丽。二、人...

什么是山水画
山水画是一种中国画。以下是详细的解释:山水画,又称中国画中的山水,是一种古老的绘画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主要描绘自然景色,如山川、江河、湖泊、瀑布、森林等自然元素。它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美的独特认识和追求。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东晋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它...

山水画是什么交融的艺术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四大门类之一,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是文化遗产中的珍宝。山水画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画面是由山、水和各种天然元素组成的,山水画的创作则是艺术家的心灵与景象的交融。山水画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山水画主要表现的是大自然的奇观和神秘之美,描绘了大自然宏伟壮...

国画山水画特点
国画山水画特点如下:国画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类别,它以自然山水为题材,通过笔墨和色彩表现自然景观的美丽和意境。1、笔墨传神:国画山水画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笔墨的运用。画家通过毛笔的挥洒,运用干、湿、浓、淡等笔墨技巧,表现出山水的形态、质感和气韵。笔墨的运用不仅传神地描绘出自然景观的...

关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描绘正确的是
关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描绘,正确的是:一、中国传统山水画注重表现自然美,强调意境和气韵生动。二、1. 意境深远:中国传统山水画不仅仅是描绘自然景色,更是表达画家的情感与志趣。画作中的山、水、树木等元素,都承载着画家的审美理想和追求。通过画面的构图、笔墨的运用,营造出深远的意境,使人产生身...

3. 请简述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发展历程 一、艺术特点:中国古代山水画注重表现自然美,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其特点在于写意性、笔墨运用和画面构图。1. 写意性:强调意境的营造,追求画的内在精神,而非单纯的外形描绘。2. 笔墨运用:注重笔墨的韵味和质感,通过不同的笔触、墨色来表现...

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征分别有哪三点?
山水画的第一大审美特征,是它的自然美。写意美更是山水画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意境美是山水画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气韵美同样是山水画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参考文献:《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3期 文\/李 业 《山水画审美特征论》 参考资料: http:\/\/www.chinaqking.com\/content\/show.aspx?newsid=101442 已赞过...

论中国山水画的自然美
山水画与自然美 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科目,中国的山水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即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自然山水成为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而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时,才逐渐形成。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的壁画中,就出现了“图画出川奇形”(《左传》)。在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许多对山水林木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当然,这...

论中国山水画的自然美
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宗炳《画山水 序》这些论述表明当时的画家时自然美的感受与 欣赏能力已达到相当的水平。隋唐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个过渡时期。从展 子虔的《游春图》到李思训父子的金碧山水基本上 是六朝画风的延续9...

灯塔市18472189907: 论中国山水画的自然美
枕霭枸橼: 中国山水画的自然美,在画中,在景中,在情中.画中的鸟飞上 枝头,画中的荷香于荷塘,画中的马奔腾万里,画中的梅怒放寒苞.画中有诗,诗中有情,人在景中,情在心头.廊坊师院金林子

灯塔市18472189907: 中国山水画就艺术特点来说有什么美 -
枕霭枸橼: 中国山水画的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

灯塔市18472189907: 中国山水画的水韵之美 -
枕霭枸橼: 重视立意构思的重要作用,提倡艺术形象是为了表达内心与外界之间的交流,“敢于使用程式化、装饰化与夸张变形的手法,为对象传神,为作者达意”;创造了独特的“计白当黑”审美观念,所以中国山水画使用的色彩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

灯塔市18472189907: 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征分别有哪三点? -
枕霭枸橼: 希望这个对你有用:中国古代绘画,按传统的分法,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古代山水画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或称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或称墨笔山水、浅绛山水或称淡着色山水、小青...

灯塔市18472189907: 中国文人为什么推崇山水画 -
枕霭枸橼: 山水画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应了社会生活. 中国古代山水画也有它自己的艺术传统,在表现上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要求山水画家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灯塔市18472189907: 通过举例谈谈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至少500字) -
枕霭枸橼: 中国山水画不讲究形式上的相似,也就是说不太在意画得逼不逼真,而是讲究画的神韵意境,以简洁飘逸的笔法给欣赏者带去精神上的享受. 1、让人看上去就感到宽广,气魄非凡.要有“方寸之间见万里”“气象万千”的气度. 2、有深度,...

灯塔市18472189907: 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意境? -
枕霭枸橼: 审美意境:第一、奇 中国古代画论中既强调多样性又强调统一性. 多样性即反对平淡无奇,反对景物雷同.五代李成《山水诀》:"千岩万壑要低昂聚散而不同;迭(山献)层峦但起伏峥嵘而各异".同时也指出,景物不能雷同而要变化,要...

灯塔市18472189907: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美学思想是什么 -
枕霭枸橼: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美学思想是意境. 中国古代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后经历代画师的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画风. 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

灯塔市18472189907: 结合中国园林假山、植物、建筑、理水的造型艺术特征简要分析中国山水画对中国园林“因画入园,因画成景” -
枕霭枸橼: 中国绘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有非常深的影响,它把中国古典园林推向更高的艺术境界,赋予中国古典园林以鲜明的民族特色——诗情画意.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园林的关系历经长久的发展形成了“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传统,不少园林作品...

灯塔市18472189907: 古代中国的山水审美意识,主张顺其自然,回归自然这是 -
枕霭枸橼: 中国的自然哲学认为,人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是山水画的创作前提.所谓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美感活动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特征一样,审美评价也是个体差异性与社会普遍性的统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