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作者&投稿:闽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时代背景: 【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
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宪法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并与保皇派论战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武汉成为革命的摇篮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是武汉兵力空虚

上面那些都是老师亲自给我们总结的 所以比较全面可靠 也都很靠谱 很适合考试答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洋务运动、1861年-1895年)、维新运动(1895年-1898年)之后推动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1911年5月8日(宣统三年四月十日),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立宪派、舆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宪政,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清政府遂于是年(1912年)垮台,中华民国就此诞生。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实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海外华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孙中山曾经用这样一句言语表达:华侨是革命之母。
文化军队
  1900年中国因爆发义和团事件,导致八国联军入侵,朝廷内部顽固保守势力也受到严重打击,在改革势力的呼吁下,慈禧同意开始推行康梁在戊戌变法中所提出的改革方案,是为清末新政。其中影响最大的政策,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开
末代皇帝与“皇族内阁”(16张)始兴办新式学堂。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经有6万多所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后,大量以参加科举谋求官职的传统文人失去了出路。   清朝末年,以八旗、绿营为主的旧式军队已失去战斗力。平定太平天国时倚靠的主要是地方团练武装。甲午战争后,因旧式军队已落伍,加上为免兵权旁落,清政府于1901年起决定对陆军进行全面改革,计划在全国练新式陆军36镇,以取代八旗、绿营及地方的防营。当中北洋新军6镇直属朝廷,由袁世凯所编练的“武卫右军”扩编。其馀各省亦由地方巡抚、总督负责编练新军。为了培养新军的军官,各地开办了许多新军学堂。部分地方的新军(如张之洞主持的湖北和湖南地区)大量起用留学生为军官;相反,北洋新军中留学生却极少。到辛亥革命前夕,组编好的部队已达整编16镇和10余个协、营。
革命团体
  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丈夫团等。
革命前的中国(20张)  兴中会主要在华南一带开展活动,光复会在江苏,浙江,上海一带开展活动,华兴会主要在湖南开展活动,共进会在长江流域开展活动,而后来成立的同盟会是全国革命力量的一个松散同盟,同盟会会员还在各地建立了各种同盟会的外围组织。   革命的领导者主要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赵声、章炳麟、陶成章等。   革命者的主要政治主张有推翻满清统治,建立共和体制等。

一、清政府严厉统治与社会反清思潮

清朝建立政权之后,表面上以“定胤民安,共享太平”为号召,其实用以(一)笼络(二)高压(三)屠杀(四)奴化[注1]等政策与手段,交兼并用,达成专制统治的目的:

(一)笼络人心,利诱手段

清朝统治者为笼络人心,乃采行下列措施:例如,为明思宗帝后发丧,以帝王之礼,宗室大臣罹难均以题谥。朱氏贵族依旧恩养,文武衣冠悉维旧制,改订官制,汉满参用,收拾人心。另外,钳制才士,奖励文学,优礼儒臣,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借以名诱、利诱、官诱,麻醉人心,防止加剧民族矛盾。

(二)高压政策,恩威并用

清政府安定明朝人心后,采用高压,工于心计,严令薙发,禁除明制,改衣旗服,以测汉族人心之顺逆。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警人之语。尤有甚者,侵占田地,圈以标志,谓之“圈地”。扫除反抗势力,用以严刑峻法,诛戮王族和忠实于明朝皇室的人士。各省要隘驻扎重兵监视人民,人民之愤懑久蛰于心。

(三)屠杀处决,惨不忍睹

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北方局势,进兵长江流域,希冀摧毁明朝最后挣扎。“扬州十日”惨遭屠杀者有80余万,被掳与投井、投河、焚缢者亦不在少数。

“嘉定三屠”连屠三日,城内死者约9700余人,城外则在7500人以上。“文字狱”杀戮无辜,尤为惨酷。计有康熙时代,庄廷■《明史稿》,戴名世《南山集》,方孝标《滇黔纪闻》。雍正时代,有查嗣庭、吕留良之狱,谢齐世注释《大学》,陆生称编写《通鉴》均被认为猖狂恣肆思想,著予正法。乾隆时代,文字狱尤兴,胡中藻《坚磨生诗钞》,徐述夔《咏正德杯诗》,沈德潜《黑牡丹》诗,王锡侯刻《子贯》乙书,吴梅村诗句不妥,均受刑诛。其文网严密,罪织极细,一经告发,辄多获罪,屠杀至为惨酷。

(四)奴化人民,横征暴敛

清政府屠杀、奴化人民,役使奴仆以供清王朝贵族享用。说什么“满汉一体,并无歧视”,不过是“口头禅”罢了。不仅政府赋敛苛刻,官吏亦贪腐暴敛。以中国先贤学术作为镇压工具,利用科举制度,竭其智慧,制艺其间。并以八股文章牢笼人才,消磨精力,借以麻醉士人,巩固统治力量。

总之,清政府一方面以治术笼络政策,收拾民心。另一方面以武力高压政策,镇压反抗,钳制思想。在笼络与高压两种手段互为运用,更严防满汉混杂,造成种族界限,在“又屠杀,又奴化”的政策下,民生凋敝、危机四伏,民族仇恨由是加深,于焉反清运动伺机而起。

反清运动在思想上、意识上充斥其间,会党如天地会、白莲教以及天理教的反清,农民之反清思潮,川流不息。各族人民群众奋起投入反抗封建王朝压迫的队伍中。

二、列强势力入侵与中华民族危机

清政府政治腐败,正是列强势力入侵中国的良机,兹分述如下:

(一)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1842年,英国借口鸦片事件,引爆鸦片战争,订立“南京条约”为中国对外第一个不平等条件。1844年,又分别缔结“中美条约”与“中法条约”。1865年,英人利用太平天国之机,以“亚罗船事件”,进攻广州,复一年,法人借口传教士被害,两国共组“英法联军”,再陷广州。分别订立“中英天津条约”与“中法天津条约”。

1860年,再缔结“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同年复订“中俄瑷珲条约”与“中俄北京条约”,也承认英国对缅甸有最高宗主权。1890年,“中英印藏条约”清政府承认哲孟雄为英国保护管理。这是帝国主义对中国一连串的枷锁。加上1894年,中日战争订立“马关条约”。从此,列强对中国的欺凌走向,已不是割地赔款与通商,而是已进入国际帝国主义共同灭亡中国的阶段。

原本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之役及“中法战争”均是受到列强侵凌以后,清政府不得不临时调兵遣将,勉为应付,并且部分还打了胜仗,国际帝国主义尚不知中国积弊弱点。殆自甲午战役,清政府新式北洋舰队竟遭全军覆没,赔款请和,接踵而至,自难避免。

(二)清廷昏庸,列强瓜分

此时,列强更彻底认识清朝愚昧无能,昏庸可欺,大伙趁火打劫,齐向中国进攻。一方面将剩余资本,大量投资到中国,以取得中国政治的支配权;一方面在中国内地竞设工厂,使中国农村经济完全失掉抵御能力。这样双管齐下,第一步解除中国政治国防的武装,第二步解除中国经济国防的武装,尤是瓜分政策,终至形成列强势力范围的划定,使中华民族的灭亡危机,迫于眉睫[注2]。

(三)帝国势力,主宰中国

列强势力大抵如下:俄国租借旅顺、大连两港。英国援照先例,强租威海卫要求长江流域各地,不得租与他国,并扩及九龙半岛。法国迫租广州湾,拥有中国西南的势力范围。德国势力及于山东,并借广州湾。日本也不甘落后,要求福建及其沿海一带,不得租与他国。总括而言,俄、法势力包围中国南北,英国贯穿东西,日本偏东南,德国迫京畿。俄、英、法、德、日本等国,纷纷向中国划定势力范围。

(四)门户开放,利益均沾

1899年,美国发布“中国门户开放宣言”,旨在宣示各国在华工商机会均等,保护中国行政主权之完整,打破各国势力范围垄断之局,变成“相互利益、相互约束”,使美国及其他各国经济势力不受阻趄,缔造“利益均沾”之局。自此中国变成“公共市场”转入国际共管的殖民地之地位了。

1900年,义和团事件,导致英、法、德、意、奥、俄、美、日本“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完全屈服,丧权辱国,缔结了“辛丑条约”,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中国民族危机更甚于前。

三、对外节节失利与对内政治腐败

清王皇朝对外是软弱无能与割地赔款,对内贪污腐化与剥削杀戮,激起民族革命是必然的结果。对内政策上根本上是错误的,其以封建政权之优越政治势力,大力屠杀异己,复划分民族藩篱为然。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而清政府的实际大权都操之于族官员手上,他们可以不劳而获,丰衣足食,掠夺民田,横征暴敛,造成民族矛盾空前激化。也正由于政治的黑暗窳败,才导致列强帝国主义势力乘机侵入,破坏中国领土。

(一)近代中国新政治力量的出现——资产阶级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开设了一些小型的近代工业,中国农村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也遭到了破坏。古老的大地上,出现了象征近代化标志的近代工业。

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不是从原有的工场手工业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起来的,走的是一条与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不同的道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19世纪70年代的兴起阶段,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的初步发展阶段。

(二)20世纪初期的群众反帝反封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上乌云密布,“风雨如磐暗故园”。帝国主义争先恐后、饿狼般疯狂地扑向中国。甲午战败、瓜分势力范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处在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极大的愤怒。“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戊戌变法运动,表现了上层知识分子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民族觉醒,而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更直接表明承受帝国主义侵略重压的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决不甘心默默地忍受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他们拿起武器,反抗外来侵略者。

然而,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当时统治中国的清政府不但不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相反却大量出卖国家权益,“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镇压义和团的反抗斗争,维护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在20世纪初年大大激化,显示了内部矛盾的特别尖锐性。人们越来越形成了一个共同的信念:必须打倒清朝的统治,中国才有出路。革命,逐渐成为广大人民普遍的要求,成为一股汹涌奔腾、不可阻遏的洪流,滚滚向前。

(三)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群众反帝反封斗争需要有一个新的社会力量来领导,才能开创出新的历史局面。在中国无产阶级没有成长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之前,这个历史重担自然就落到了中国资产阶级身上。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多年来不屈不挠地革命斗争,给正在黑暗中寻求拯救祖国的有识之士指明了一条道路,对他们产生了不可抵抗的强大的吸引力。惠州起义,起了重大的革命宣传作用。革命派几经迂回曲折,终于从狭窄阴暗的甬道中走出来,豁然开朗,开始步入一个崭新的时期,革命风潮自此萌芽。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它的爆发时必然与偶然的结合。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断加深,清王朝日益腐败沦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推翻它是势在必行的,另外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加速了我国小农经济的瓦解,与此同时外国各种先进的技术传入中国这使得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出现了能与清王朝斗争的力量。当时在武昌的湖北军政府中培养了大量的共进会与文学社的成员他们揭竿起义从内部控制了军政府,让当时的新军首领黎元洪为大总统,武昌起义成功后各地纷纷响应,辛亥革命轰轰烈烈的发生了。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辛亥革命发生的时间、历史背景、事情经过是什么?
辛亥革命发生于辛亥年即1911年,背景:1、社会背景: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2、组织基础:A、兴中会 1894 檀香山 标志兴起。B、同盟会 1905东京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3、思想基础: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发展为三民主义 B、舆论上:与康有为、梁启超等...

辛亥革命的背景
(1)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2)袁世凯定“孔教”为国教,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3)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时代背景是什么
3、埋葬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最突出的一条,就是它不仅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而且结束了延续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 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时代背景: 【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 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宪法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并与保皇派论战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武汉成为革命的摇篮 有...

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 1. 革命的起点是武昌起义,随后蔓延至全国,最终导致清政府的推翻和民国的建立。2. 辛亥革命是在清朝衰败、外国侵略加深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其核心目标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民主、富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 革命结束了清朝长达两...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到辛亥革命前夕,组编好的部队已达整编16镇和10余个协、营。革命团体 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丈夫团等。革命前的中国(20张)兴中会主要在华南一带开展活动,光复会在江苏,浙江,上海一带开展活动...

辛亥革命的背景
对西方的社会、对西方的政治了解得更多了,他们的思想当中要求改革中国政治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欲望越来越强,使这部分人成了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开放的领先者,而后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军事将领为首的新军成了辛亥革命起义的一个最主要的军事力量。这个是辛亥革命的三大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在什么时候,以及它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较早见诸记载的“辛亥革命”一词,出自署名为渤海寿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记》。此书出版于1912年6月,收录了1911年10月11日至1912年2月12日间的各报章事关革命的报道。同年,以“辛亥革命”为书名的,还有署名草莽余生编辑出版的《辛亥革命大事录》,张绍曾为该书作序,指出草莽余生为廖少游。廖...

辛亥革命的背景
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 。1896年,在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流亡海外。同年9月23日,清廷从海底电缆侦查到孙中山从美国纽约坐船到英国,当时孙中山是钦犯。一星期后他在英国...

时代背景可以说推翻清王朝统治吗?
推翻清王朝统治是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辛亥革命的发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

任城区18765188921: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集刻欧诺:[答案] 背景: 1.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2.民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共和派与保皇派的论战,解放了思想,为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4.统一政党的建立,孙中山创建革民党

任城区18765188921: 辛亥革命的背景 -
集刻欧诺:[答案] (1)社会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任城区18765188921: 又是这种题,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
集刻欧诺:[答案]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是辛亥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清末“新政”的破产是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清政府“新政”和预备...

任城区18765188921: 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
集刻欧诺:[答案] 第一:帝国主义不希望清朝政府能够开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希望清政府灭亡!希望中国能够继续落后,贫穷!这样列强们可以取的更多的利益!(清政府实际是虽然腐败,但在自身不断改革!原则上又是中国唯一一个稳定,存在,统一...

任城区18765188921: 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相比较,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急. -
集刻欧诺:[答案] 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①历史背景: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目的: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③领导阶级及其特点: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

任城区18765188921: 我国近代救亡图存历史事件有哪些及年代 -
集刻欧诺:[答案] 中国近代化运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主要是以学习西方科技为核心的物质文明阶段.中国近代化限...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