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憨山大师的代表作是哪些?

作者&投稿:温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今做工夫,若一念顿悟自心,则如大冶红罏,陶镕万象。求翻译~

如今做工夫,若一念顿悟自心,则如大冶红罏,陶镕万象。

如果做工夫,如果一念顿悟自己的心,就如大冶红炉,陶王镕万象。

憨山大师,法名德清,字澄印,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俗姓蔡,和县(安徽)人。

明中叶,自明宣宗至明穆宗共一百多年,佛教个宗派都衰微不振,自明神宗万历时期,佛教中名僧辈出,形成了佛教在中国重新复兴的繁荣景象,憨山,云栖(即袾宏),紫柏(即真可),蕅益(即智旭)四高僧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憨山十九岁出家,到栖霞山学习禅法,后又学净土宗的念佛法门。此后,憨山云游各地,名声也越来越大,万历元年(1573),他来到五台山,喜爱五台山的憨山神奇秀丽,便以此为号。明万历十四年,明神宗把《大藏经》十五部送给天下名山寺庙,太后将其中一部送给正在东海牢山(青岛崂山)的憨山,朝廷在牢山建立海印寺,特请憨山主持。万历二十三年,憨山因「私修」庙宇获罪,被充军到广东雷州,他在广东继续弘扬禅宗,并到六祖慧能的曹溪宝林寺说法,主张禅宗与华严宗融合,佛,道,儒三教合一,为当时人们所赞同。憨山在粤五年,竟名满大江南北。

作品《法华经通义》,《庄子内篇注》其门徒还汇篇了《憨山梦游集》五十五卷,《憨山语录》二十卷

《憨山梦游集》五十五卷、《憨山语录》二十卷。

国内有《憨山大师全集》出版。

最有名的就是《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谗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种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阿弥陀佛!随喜赞叹 “一身三影”

《法华经通义》、《憨山梦游集》、、《憨山语录》、《大乘起信论直解》《楞严经通议》《楞严经悬镜 》《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净宗法要 》《金刚决疑》。
还有很多诗,例如《醒世歌》;如那首忘了名字的:一片寒心雪夜,数声破梦残钟,炉内香销宿火,窗前月上孤峰。
还有一部很短的论《初心修悟法要 》,我认为很经典,全文录下:
一、如何修悟」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争奈无始劫来,爱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里作活计,所
以流浪生死。佛祖出世,千言万语,种种方便,说禅说教,无非随顺机宜,破执之具,元无实法与人。所言修者,只是随顺自心,净除妄想习气影子。於此用力,故谓之修。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非除此心之外,别有可修可悟者。以心体如镜,妄想攀缘影子,乃真心之尘垢耳。故曰想相为尘,识情为垢。若妄念消融,本体自现,譬如磨镜,垢净明现,法尔如此。但吾人积劫习染坚固,我爱根深难拔,今生幸托本具般若,内薰为因,外藉善知识引发为缘,自知本有,发心趣向,志愿了脱生死,要把无量劫来,生死根株,一时顿拔,岂是细事。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担荷,单刀百人者,诚难之难。古人道:「如一人与万人敌」,非虚语也。

「二、修悟下手处」

大约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盖因不得直捷下手处,只在从前闻见知解言语上,以识情抟量,遏捺妄想,光影门头做工夫。先将古人玄言妙语,蕴在胸中,当作实法,把作自己知见。殊不知,此中一点用不着。此正谓依他作解,塞自悟门。如今做工夫,先要铲去知解,的的只在一念上做,谛信自心,本来乾乾净净,寸丝不挂;圆圆明明,充满法界;本无身心世界,亦无妄想情虑。即此一念,本自无生。现前种种境界,都是幻妄不实,唯是真心中所现影子。如此勘破,就於妄念起灭处,一觑觑定,看他起向何处起,灭向何处灭。如此着力一拶,任他何等妄念,一拶粉碎,当下冰消瓦解,切不可随他流转,亦不可相续。永嘉谓:「要断相续心」者此也。盖虚妄浮心,本无根绪,切不可当作实事,横在胸中。起时便咄,一咄便消。切不可遏捺,则随他使作,如水上葫芦。只要把身心世界,撇向一边,单单的的,提此一念,如横空宝剑,任他是佛是魔,一齐斩绝,如斩乱丝。赤力力挨拶将去,所谓「直心正念真如」,正念者,无念也。能观无念,可谓向佛智矣。修行最初发心,要谛信唯心法门。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多少佛法,只是解说得此八个字。分明使人人信得及,大段圣凡二途,只是唯自心中,迷悟两路。一切善恶因果,除此心外,无片事可得,盖吾人妙性天然,本不属悟,又何可迷?如今说迷,只是不了自心本无一物,不达身心世界本空,被他障碍,故说为迷。一向专以妄想生灭心,当以为真,故於六尘境缘,种种幻化,认以为实。如今发心趣向,乃返流向上一着,全要将从前知解,尽情脱去,一点知见巧法用不着,只是将自己现前身心世界,一眼看透,全是自心中所现浮光幻影。如镜中像,如水中月。观一切音声,如风过树;观一切境界,似云浮空。都是变幻不实的事。不独从外如此,即自心妄想情虑,一切爱根种子,习气烦恼,都是虚浮幻化不实的。如此深观,凡一念起,决定就要勘他箇下落,切不可轻易放过,亦不可被他瞒眛. 如此做工夫,稍近真切。除此之外,别扯玄妙知见巧法来逗凑,全没交涉。就是说做工夫,也是不得已。譬如用兵,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古人说参禅提话头,都是不得已。公案虽多,唯独念佛审实的话头,尘劳中极易得力。虽是易得力,不过如敲门瓦子一般,终是要抛却,只是少不得用一番。如今用此做工夫,须要信得及,靠得定,咬得住。决不可犹豫,不得今日如此,明日又如彼,又恕不得悟,又嫌不玄妙。者些思算,都是障碍,先要说破,临时不生疑虑。至若工夫做得力处,外境不人,唯有心内烦恼,无状横起,或欲念横发,或心生烦闷,或起种种障碍,以致心疲力倦,无可奈何。此乃八识中含藏无量劫来,习气种子,今日被工夫逼急,都现出来。此处最要分晓,先要识得破,透得过,决不可被他笼罩,决不可随他调弄,决不可当作实事。但只抖擞精神,奋发勇猛,提起本参话头,就在此等念头起处,一直捱追将去。我者里元无此事,问渠向何处来?毕竟是甚么?决定要见箇下落。如此一拶将去,只教神鬼皆泣,灭迹潜踪、务要赶尽杀绝,不留寸丝。如此着力,自然得见好消息。若一念拶得破,则一切妄念,一时脱谢。如空华影落,阳燄波澄,过此一番,便得无量轻安,无量自在,此乃初心得力处。不为玄妙,及乎轻安自在,又不可生欢喜心。若生欢喜心,则欢喜魔附心,又名一种障矣。至若藏识中习气爱根种子,坚固深潜,话头用力不得处,观心照不及处。自己下手不得,须礼佛、诵经、忏悔,又要留持咒心,仗佛密印,以消除之。以诸密咒,皆佛之金刚心印,吾人用之,如执金刚宝杵,摧碎一切吻,物遇如微尘。从上佛租,心印秘诀,皆不出此。故曰:﹁十方如来,持此咒心。得成无上正等正觉。﹂然佛则明言,祖师门下,恐落常情,故秘而不言,非不用也。此须日有定课,久久纯熟,得力甚多,但不可希求神应耳。

「三、解悟与证悟」

凡修行人,有先悟后修者,有先修后悟者。然悟有解证之不同。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多落知见,於一切境缘,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触途成滞,多作障碍。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参也。若证悟者,从自己心中朴实做将去,逼拶到山穷水尽处,忽然一念顿歇,彻了自心。如十字街头见亲爷一般,更无可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亦不能吐露向人,此乃真参实悟。然后即以悟处融会心境,净除现业、流识、妄想、情虑,皆鎔成一味真心。此证悟也。此之证梧,亦有深浅不同,若从根本上做工夫,打破八识窠臼,顿翻无明窟穴,一超直入,更无剩法。此乃上上利根,所证者深。其余渐修,所证者浅。最怕得少为足,切忌堕在光影门头。何者?以八识根本未破,纵有作为,皆是识神边事。若以此为真,大似认贼为子。古人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於此一关,最要透过。所言顿悟渐修者,乃先悟已彻,但有习气,未能顿净。就於一切境缘上,以所悟之理,起观照之力,历境验心,融得一分境界,证得一分法身,消得一分妄想,显得一分本智。是又全在绵密工夫,於境界上做出,更为得力。

「四、修悟六原则」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难遣。此中病痛,略举一二。
第一、不得贪求玄妙
  以事本来,平平贴贴,实实落落,一味平常,更无玄妙。所以古人道:“悟了还同未悟时,依然只是旧时人。”不是旧时行覆第更无玄妙。工夫若到,自然平实。盖由吾人知解习气未净,内熏般若,般若为习气所熏,起诸幻化,多生巧见,绵着其心,私谓玄妙,深入不舍。此正识神影明,分别妄见之根,亦名见刺。比前?浮妄想不同,斯乃微细流注生灭,亦名智障,正是碍正知见者,若人认以为真,则起种种狂见,最在所忌。

  第二、不得将心待悟
  以吾人妙圆真心,本来绝待,向因妄想凝结,心境根尘,对待角立,抢起惑造业。今修行人,但只一念放下身心世界,单单提此一念向前,切莫管他悟与不悟,只管念念步步做将去,若工夫到处,自然得见本来面目,何须早计?若将心待悟、即此待心、便是生亡根株。待至劫,亦不能悟,以不了绝待真心,将谓别有故耳。
  若待心不除,易生疲厌,多成退堕。譬如寻物不见,便起休歇想耳。

  第三、不得希求妙果
  盖众生生死妄心,元是如来果体。今在迷中,将诸佛神通妙用,变作妄想情虑,分别知见;将真净法身,变作生死业质;将清净妙土,变作六尘境界。如成做工夫,若一念顿悟自心,则如大治红垆,陶镕万象。即此身心世界,元是如来果体;即此妄想情虑,元是神通妙用。换名不换体也。永嘉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若能悟此法门,则取舍情忘,欣厌心歇,步步华藏净土,心心弥勤下生。若安心先求妙果,即希求之心,便是生死根本,碍正知。转求转远,求之力疲,则生厌倦矣。

  第四、不可自生疑虑
  凡做工夫,一向放下身心,屏绝见闻知觉。脱去故步,望前眇冥,无安身立命处。进无新证,退失故居。若前后筹虑,则生疑心,起无量思算,计较得失,或别生臆见,动发邪思,碍正知见。此须勘破,则决定直入,无复顾虑。大概工夫做到做不得,正是得力处,更加精釆,则不退屈。不然则堕忧愁魔矣。

  第五、不得生恐怖心
  谓工夫念力急切,逼拶妄想,一念顿歇,忽然身心脱空,便见大地无寸土,深至无极,则生大恐怖。于此若不勘破,则不敢向前。或以此豁达空,当作胜妙,若认此空,则起大邪见,拨无因果,此中最险。

  第六、决定信自心是佛
  然佛无别佛,唯心即是。以佛真法身,犹若虚空,若达妄元虚,则本有法身自现,光明寂照,圆满周?,无欠无余。更莫将心向外驰求,若舍此心别求,则心中变起种种无量梦想境界,此正识神变现,切不可作奇特想也。然吾清净心中,本无一物,更无一念,凡起心动念,即乖法体。

  今之做工夫人,总不知自心妄想,元是虚妄,将此妄想,误为真实,专只与作对头。如小戏灯相似,转戏转没交涉,弄久则自生怕怖。

  又有一等怕妄想的。恨不得一把捉了,抛向一边。此如捕风捉影,终曰与之打交涉,费尽力气,再无一念休歇时。缠绵曰久,信心曰疲,只说参禅无灵验,便生毁谤之心,或生怕怖之心,或生退堕之。此乃初心之通病也。此无他,盖由不达常住真心,不生灭性,只将妄想认作法耳。者里切须透过,若要透得此关,自有向上一路。只须离心意识参,离妄想境界求。但有一念起处,不管是善是恶,当下撇田切莫与之作对。谛信自心中本无此事,但将本参话头,着力提起,如金刚宝剑,魔佛皆挥。此处最要大勇猛力、大精进力、大忍力,决不得思前算后,决不得怯弱。但得直心正念,挺身向前。自然巍巍堂堂,不被此等妄想缠绕。如脱?之鹰。二六时中,于一切境缘,自然不干绊,自然得大轻安,得大自在。此乃初心第一步工夫得力处也。

  以上数则,大似画蛇添足,乃一期方便语耳。本非究竟,亦非实法。盖在路途边,出门一步,恐落差别岐径,枉费心力,虚丧光阴。必须要真正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所谓“行步平正,其疾如风。”其所行覆,可以曰劫相倍矣。

  要之,佛祖向上一路,不涉程途,其在初心方便,也须从者里透过始得。


法海事件的法师观点
以莲池大师、憨山大师、紫柏尊者、蕅益大师等四大师为代表的佛教力量,奋力挽救佛教及中国传统文化于狂澜,护法的重心更偏向于“辟邪”。蕅益大师云:“先展转纵夺以破外邪,后申立正义!”民国时期,以西学东渐、五四运动、庙产兴学、世界大战等诸多社会事件为因缘,使本就羸弱的佛教更加岌岌可危,法师们纷纷寻求振兴...

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有什么典故?
这个时候,正是明代憨山大师所说:“荆棘林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 以上所讲的一切,是借用比较现代化的方法,说明人们心理活动状态的情况,同时也以此而说明禅宗六祖当时听到别人念诵《金刚经》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领悟的一些消息,由此使你可以了解六祖的师兄神秀所作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欢喜佛的弟子都是谁???
只见他那只手还是握成拳,说:“阿”(用拳头代表阿弥陀佛的“阿”);舒展成掌,说:“弥陀”(用手掌代表阿弥陀佛的“弥陀”)。又握成拳:“阿”;舒为掌:“弥陀”。再次握成拳:“阿”;舒为掌:“弥陀”。又一连给大家演示了三遍:拳头,阿;手掌,弥陀。慧远大师闭上眼睛,微微一沉思:拳头,佛;手掌,众生……,...

憨山大师著述?楞严卷七
憨山大师著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通议卷七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菩萨戒弟子清河房融笔受 明南岳沙门憨山释德清述 二令持秘密神咒熏断俱生习气,分二:初明现行易制: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

什么是恶修罗
还有一本憨山大师年谱,憨师二十八岁到处参学,到盘山顶上,有一茅篷,有一个和尚在里面打坐,不理憨山大师。那和尚吃饭,憨山大师跟着吃,那和尚喝茶,他也自己喝。后来吃饭时间到了,憨山大师就给那个和尚做饭,喝茶时间到了,就煮茶,吃完了就自己经行。如此到第七天,那和尚才跟憨山大师说话,那和尚说:“我住此岩三十...

《禅·茶·心》(三十五)破山海明禅师
明末清初,四川有一位重要的禅师,破山海明(1597-1666),号海明,俗姓蹇,名栋宇,字懒愚。他是明末清初禅宗的重要代表人物,双桂海明禅宗系他的法裔遍滇黔两川,一时之间影响深远。破山海明禅师曾参学于憨山大师,拜访天童,得到密云圆悟禅师的印可,继承了临济法嗣。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禅宗大师,...

放生即放自心未来诸佛
憨山大师说过:「放生兼念佛,决定上品会。」放生功德必须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此外无所求,姻缘事业等听凭佛菩萨安排,方为正信佛子。太多放生的利益文章,固然劝化大量人放生,但是也让佛教世俗化。我们学佛念佛,是要修出莲花般的品质,让人肃然起敬,感化世人,净化娑婆。不要怕人不理解,淤泥永远不会理解...

正宗的禅宗法脉中国还有吗?
阿弥陀佛,有肯定是有,但都是在民间秘密传承。市面上应该没有。现在的寺院大多是禅宗当家,又以临济宗为主。如果你去问一个僧人修的是哪一宗派,大多数会说是禅宗,但真正懂禅的人又有几个?其实中国的许多好东西都没有绝迹,而是在民间秘密传承。有些东西可能会慢慢流入世间,有些可能逐渐消亡,但...

中国对佛教贡献最大的人是谁?
六祖慧能大师,禅宗一花五叶,法眼、曹洞、临济等五宗,禅宗门下大德无数,最有名有的赵州茶、临济棒等都是祖师禅的杰出代表。还有净宗初祖慧远大师,白莲社123人尽皆往生,开中国净土先河 其后的莲池大师、藕益大师、憨山大师、彻悟大师、昙鸾大师、省庵大师,净土宗门人也往生无数,可参见往生录。近代...

五台山佛教漫谈
错将了性当作弘教大师慧印,其定是不同的两个人。四、明清时期五台山喇嘛教的兴盛和清帝朝山明清时期,五台山佛教发展到了它的鼎盛时代,其突出表现为喇嘛教的兴盛和清朝皇帝频频朝礼五台山。明太祖朱元璋早年出身僧侣,对佛教自然格外尊崇,对名僧大德恩礼尤加,并建立了一整套僧官机构。他改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

柳南区17083471602: 请问憨山大师最有名的著作是什么 -
微泽森澳: 作品《法华经通义》,《庄子内篇注》其门徒还汇篇了《憨山梦游集》五十五卷,《憨山语录》二十卷

柳南区17083471602: 憨山大师是谁?有什麽著作名言? -
微泽森澳: 憨山大师,法名德清,字澄印,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俗姓蔡,和县(安徽)人. 明中叶,自明宣宗至明穆宗共一百多年,佛教个宗派都衰微不振,自明神宗万历时期,佛教中名僧辈出,形成了佛教在中国重新复兴的繁荣景象,憨山,云栖(...

柳南区17083471602: 佛家有哪些经典禅语? -- 学佛网 -
微泽森澳: 佛家有哪些经典禅语?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经典二:不可说.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经典五:一花...

柳南区17083471602: 憨山大师一首偈子道:但观一句弥陀佛,念念心中尝不断;若能念念最分明,即与弥陀亲相见;只想净土在目前,日用头头无缺欠;佛土全收一句中,便是... -
微泽森澳:[答案]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印光大师

柳南区17083471602: 请问佛学的代表作是什么? -
微泽森澳: 禅宗里常用《六祖坛经》,《金刚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净宗里的五经有《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菩萨行愿品》 还有很多,每一部都是经典

柳南区17083471602: 抄写佛经有什么好处? -
微泽森澳: 1. 金刚经所在之处即为有佛,抄写佛经如与佛对话,举手低头皆已成佛.2. 抄经是简易而高效的学佛方法,与佛最近,一根小小的毛笔是你与佛沟通的桥梁,千丝笔心即是你的凡心,如何降伏其心就在此一举.3. 抄写佛经近者可学好中国国粹之...

柳南区17083471602: 人成即佛成.这句话的原文出处来源是哪里?什么背景?完成的话怎么说?是否可以随意对任何人说:人成即佛成 -
微泽森澳: 憨山大师:“仰止在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诸佛教”

柳南区17083471602: 汉传佛教被认定得道的高僧大德都有哪些? -
微泽森澳: 净宗十三祖:净宗初祖——慧远大师净宗二祖——善导大师净宗三祖——承远大师净宗四祖——法照大师净宗五祖——少康大师净宗六祖——延寿大师净宗七祖——省常大师净宗八祖——莲池大师净宗九祖——藕益大师净宗十祖——截流大师净宗十一祖——省庵大师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所处的年代离我们较近,对现代社会众生的根性和情况最为了解.留下的《印光法师文钞》等著作,被誉为“小三藏”,实为末法之慈航,暗夜之明灯,是现代众生修习佛法的最佳指南.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曰:“凡欲于此有限人生获得佛法最大限度真实利益者.不可不读《印光法师文钞》.切切!”.

柳南区17083471602: 中国佛教中的高僧及著作有哪些? -
微泽森澳: 略举几个吧:法显(约337-422年), 东晋僧人,第一位西行求法并成功回国的高僧,撰写了游历天竺的重要著作《佛国记》.玄奘(602年-664年),唐朝初年西行求法的高僧,也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和历史学家,他组织翻译了从印度带回的大量梵文经书,由他口述弟子辩机执笔撰写的《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并且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还有许多我就不一一例举了,在网上和书店、图书馆都能找到大量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柳南区17083471602: 有哪些“佛教高僧”传记图书? -
微泽森澳: 金山活佛神异录 虚云老和尚十难四十八奇 慈舟上人之应化事迹 憨山大师的一生 等等这些都是,还有许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