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

作者&投稿:虫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教育的意义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
教育是人类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
教育是每个时代亘古不变的文化传播手段,没有教育的国家,缺乏教育的国家就是过家家。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教育就是家庭幸福,稳定安康的前提,没有教育,就好比石缝中的枯草,缺乏养分,难以遍地开花。

可见人跟教育之间的关系,好比鱼离不开水,花草离不开土壤,万物离不开阳光。
网上前段时间有一个段子:说之所以要多读书、多受教育,就是因为当我们看到一群鸟在湖面飞过的时候,
能够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在那吵吵:我去,全都是鸟!在我们去戈壁旅游、骑着骏马奔腾之时,心里默念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是在那喊:哎呀妈呀,都是沙子,快回去吧!这当然是一种调侃,但是不自觉间就道出了教育的核心含义。
教育还是应该回到像孔子说的,孟子说的,包括蒙田说的,“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西塞罗,他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能提高个人修为,增加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力,从而认知自己,并不断提高自己。我认为,这是教育赋予重要价值和意义,也是指引我们前行。
扩展资料:
1、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如果用外部功利目的来规范教育,无视生长本身的价值,一个最直接的负面影响就是否定儿童期的内在价值。这会把儿童看作一个未来的存在,一个尚未长成的大人,在长大成人之前似乎无甚价值。于是教育的目标就变成了使儿童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好准备。这种荒谬错误观念由来已久,而且流传极广。
长大成人的提法本身就愚蠢透顶,仿佛在长大之前儿童不是人似的!蒙台梭利首先明确地批判这种观念,在确定儿童的人格价值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的儿童教育理论。杜威也指出,儿童期生活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不可把它当作人生中一个未成熟阶段,只想让它快快地过去。
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尤其是儿童期。儿童阶段是身心生长最重要的阶段,也应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
然而,今天的普遍情形是,整个成人世界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到功利战场上拼搏。而实际上,在若干年后的社会中,童年价值被野蛮剥夺的恶果就会以可怕的方式显现出来。
2、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这是西塞罗的名言。今天的情形恰好相反——教育正在全力做一件事,就是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人在社会上生活,当然有适应现实的必要,但这不该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蒙田说: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孔子也主张,学习是为己而非为人的事情。古往今来的哲人都强调,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
当然,这只是一种内在自由。但是,正是凭借这种内在自由,这种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那些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对于改变人类社会的现实发生了伟大的作用。教育就应该为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如果只是适应现实,只要把孩子当成动物一样训练就好了。

教育的重要性:为什么大多学生都不喜欢上学?学知识有什么用?

语法研究中的三个平面是指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的分析。

(一)句法平面 :

语法研究的句法平面,是指对短语或句子进行句法分析。包括句法结构、句法成分、句型、句法功能、句法中心、句法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二)语义平面 :

语法研究的语义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语义分析。包括语义结构、语义成分、句模、语义功能、语义中心等方面的内容。

(三)语用平面 :

语法研究的语用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语用分析。包括语用结构、语用成分、句类、语用功能、语用意义、语用中心等方面的内容。

扩展资料

语法研究的句法平面,包括句法结构、句法成分等方面的内容。

(1)句法结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成分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语法结构,它是从无数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来的。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联合结构、偏正结构(包括定中结构和状中结构)、中补结构。

(2)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任何句法结构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成分构成的。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动语、中心语、独立语等,前八种既是短语成分也是句子成分,独立语不是短语成分,只是句子成分。

(3)句型:是句子的句法结构型式(或格局)。句型首先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大类。单句下面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包括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动词谓语句下面还可以分为主-谓、主-状、谓、主-动-宾、主-动-补等句型。

非主谓句包括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句、拟声词句等。



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

汉语 语 法 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从胡裕树在
《现代汉语》一书里的首度论及到胡裕树、范晓《试
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较为系统的论述再到范
晓、张豫峰等人的《语法理论纲要》的全面铺开,实
现了由轮廓模糊到面目清晰再到走向发展的历史
性转变。可以说,三个平面理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
步伐发展和形成起来,并为大家普遍接受的一种新
型的语法研究理论。自它诞生以后,就产生强大的
生命力,渐渐在中国大地的语法学界“根深叶茂”起
来。
一 、三 个 平面理论的创立、发展是群体性思考
的结晶
三个 平 面 理论虽然问世于20世纪80年代,但这
种思想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萌芽了。事实
上,发端于1955年7月至1956年3月之间的那场关
于主宾语大讨论,已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语法研究的
三个平面。尽管这次大讨论没能达成共识,但它的
影响是深远的,起码让大家意识到光从句法平面或
光从语义平面去分析主宾语都是行不通的。许多学
者如张其春、张志公、周祖漠、陈望道、高名凯、胡明
扬、胡附、文炼等都认为,在语法研究中应该坚持形
式和意义相统一的原则。值得一提的是岑麒祥的观
点更为超前、新颖,他认为在讨论主宾语问题时要
对逻辑、语法、修辞加以区别,这可以说是三个平面
的雏形。而文炼、胡附在《谈宾语》(1955)一文中已
触及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的相关问题。朱德熙的
《差一点》(1959)也涉及语用间题。随后的60,70年
代也偶有这方面的见地,如陆志韦的《试谈汉语语
法学上的“形式与意义相结合”)(1961)。所有这些
无疑是构建三个平面理论大厦的奠基石。
三个 平 面 理论自1981年提出后的头四年可谓
其创立期。这一时期由胡裕树打前锋,他针对语法
学界历来研究的症结所在和汉语语法学发展之时
代呼唤,首度在其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里就汉语
的句子分析应如何确定语法关系时鲜明地亮出自
己的观点:“必须区分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
用的、语法的。”此后,胡裕树(胡附)又与其长期密
切合作的学术伙伴文炼相继或合作或各自发表系
列文章把三个平面理论思想逐渐阐发开来。《词语
之间的搭配关系》(文炼,1982)根据结构平面和语
气平面把句子分为抽象的句子和具体的句子。在
《句子分析漫谈》(胡附、文炼,1982)一文中,作者扭
转乾坤似地把三个平面定位为句法、语义和语用,
使三个平面都真正地纳入语法研究的轨道内,从此
为主流派的三个平面理论树立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该文除从语义、句法、语用三方面阐述语序的表达
外,还提出“虚词的作用也有语义的、句法的、语用
的区别”,“必须区分一般主语和话题主语”,并区分
了语用成分和非语用成分。《试论汉语句首的名词
性成分》(胡裕树,1982)主要探讨如何确定主语、主
题以及属于句子外层结构的其他句首特殊名词性
成分。《关于句子的意义和内容)}(文炼,1984)进一
步明确把句子划分为语言的句子和言语的句子。前
者叫抽象的句子,有意义,无内容,后者叫具体的句
子,既有意义,又有内容(指称意义)。《汉语语序中
的几个问题》(文炼、胡附,1984)强调地指出在进行
语法分析时既要把句法的、语义的、语用的区别开
来,又要把它们联系起来。
要让 一 种 理论成为富有解释力和生命力的理
论,不仅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升华,有所创新,
而且必须十分重视该理论构建的严密性和系统性。
一种理论之所以能成为富有解释力和生命力的理
论,除了创新性之外,它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思辩性
和系统性。当然,若论重要性,创新性当排第一,但
是仅有创新性,而没有系统性,这样的理论就不成
其为严密的、科学的理论,充其量只能当作散论罢
了。三个平面理论的倡导者和建设者,不管是在理
论的创建之初还是在理论的发展之期都没有忽视
过它的系统性建设。不过,不同时期的系统性建设
状况是不一样的,可以说这种系统性是随着三个平
面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在加强的。在创建期的代表作
《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一文中,倡导者就开宗
明义地指出:“如何在语法分析中,特别是汉语的语
法分析中全面地、系统地把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
语用分析既界限分明地区别开来,又互相兼顾地结
合起来,这是摆在语法研究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这一思想从此以后便作为三个平面理论发展的指
针,始终成为该理论研究的核心话题。这也是其系
统性逐步深化的见证。《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
一文就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作出的初步性尝试。
在语法研究中,作者既看到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
面的区别,即看到每个平面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作
用和研究范围,又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指出“三者
之中,句法是基础,因为语义和语用都要通过句法
结构才能表现,而要了解语义或语用,也往往离不
开句法结构”,并初步理出了三个平面互相制约、互
相影响的头绪来。虽然文中在谈到三个平面的结合
问题时提出要“使语法分析做到形式与意义相结
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描写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
观点,但都还只是空洞的口号,没有作具体的阐发。
到 了发 展 期,三个平面理论的系统性有了新的
诊释。先是《三个平面的语法观》上了一个台阶,到
了《语法理论纲要》又再上一个更高更大的台阶。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在三个平面区别的问题上进
一步阐述了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研究的内容,有一
定的进展,但进展不大;而在三个平面相结合的问
题上则是跨出了一大步,不仅使形式与意义相结合
有了全新的内容,对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作了深入的
探讨,而且令三个平面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原有
的基础上得到更为深刻的揭示。该书虽不是对三个
平面理论的系统阐述,但已在实践上作出?育益的
探索,为该理论的发展乃至成为一个语法体系打下
.65.
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语法理论纲要》则是三个平面
理论以较为系统的面貌出现的首部著作。该书在以
前研究的基础上,把三个平面理论进一步概括为八
个字:三个平面、四条原则。“三个平面是指客观存
在的语言中的语法包含有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侧
面,即语法系统包含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子系统;
主张在语法研究中把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
析既界限分明地区别开来,又互相兼顾地结合起
来。‘四条原则’是指在语法分析时要贯彻形式和意
义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结构和功能相结合、
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原则。,’(范晓、张豫峰等2003)
可见,该书已初步为句法、语义、语用三个互相区别
的平面建立各自的系统,并把这三个子系统视为语
法大系统的全部内容,同时在三个平面结合的问题
上提出的“四条原则”具有相当的概括性,内容较之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更具深度更为严密更富操作
性,此外还把三个平面“既区别又结合”作为一条原
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按理说,三个平面理论
到了这个时候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系统化阶段,今
后可以继续沿着此方向不断把它完善化。
然而 我 们又不禁要说,三个平面理论光有这样
的系统性建设是远远不够的。一种理论的系统性建
设是具有层级性的,不仅需要宏观上的总览,更需
要微观上的把握。而三个平面理论的系统性建设迄
今为止还缺乏层级性,还只是停留于宏观上的总览
阶段。三个平面理论从宏观上建立“既区别又结合”
的系统性固然重要,但该理论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
— 句法论、语义论、语用论的系统性建设也决不
可忽视或轻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微观的系统
性建设甚至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倘若微观上的系
统性没有建设或建设不好,宏观上的系统性建设就
会成为空中的楼阁。现在理论界有些纷争和疑间都
是因为该理论缺乏微观上的系统性而引起的。比如
有些因素在三个平面中的归属,与句法有关的语
义、语用因素到底有哪些,句法平面有层次结构分
析,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到底是否也有层次结构分
析等等问题。句法论、语义论、语用论之所以冠之以
“论”字,说明它已开始迈入系统化的道路,但离真
正的系统化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从总体上看,三个
平面理论应是一个严密的大系统。从微观上看,句
法论、语义论、语用论也应该各自是一个个严密的
小系统。“从各种语法理论中继承下来的一点一滴”
不是只要能在这些小系统里“各就各位,相安无事,
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就行了,而是必须根据汉语
的特点和事实,将之整合成一个个有机的整体。这
个整体或有主次之分,或有层次之别,它可以层层
剥离,也可以步步推进,其中的每一部分都是不可
或缺的,且它们之间又是息息相关的。由这一个个
小整体构成的大整体即一个新的语法体系既要是
博采众长,又要是超越以往的任何语法理论,融创
新性、逻辑性、严密性等于一炉的严整体系。而在这
一点上,三个平面的理论建设可谓任重道远。
四、 如 何 看待三个平面理论的实践问题
不论 是 创 建期还是发展期,三个平面的理论与
实践从来都没有脱节过,它们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胡附 、 文 炼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表的几篇针
对具体语法现象分析的文章,如《试论汉语句首的
名词性成分》、《关于语词搭配问题》等,为三个平面
理论的创立作了前期的准备。有了一定的实践作基
础,三个平面理论的问世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三
个平面理论创立之后,运用该理论进行具体语法现
象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起来,老、中、青三代以极大
的热情纷纷投人其中,给语法学界注入从未有过的
生机和活力。
这 时期 出 现大量有分量、见功底的研究成果,
有的是从三个平面进行全方位、多侧面研究。如邵
敬敏《从语序的三个平面看定语的移位》(1987)、徐
枢《从语法、语义、语用角度谈“名受十名施+动”句
式》(1988)、金立鑫《“把OV在L”的语义、句法、语用
分析》(1993)、胡裕树《动词形容词的“名物化”和
“名词化”)(1994)、李卫中《“由”字句的句法、语义、
语用分析》(2000)等,有的是从两个平面即句法和
语义、句法和语用或语义和语用进行双向研究,如
赵金铭《“我唱给你听”及相关句式》(1991),郭志良
《试论能愿动词的句法结构形式及其语用功能》
(1993)、沈家煊(’好不”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
解释》(1994)、方梅《汉语对比焦点的句法表现手
段》(1995),郭继愚《反问句的语义语用特点》
(1997)、游汝杰《现代汉语兼语句的句法和语义特
征》(2002)等,有的是从三个平面中的某个平面进
行单侧面或单角度研究,句法方面的如李宇明《动
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1998)、刘琼竹《数量名主
语句的句法分析》(2000)等,语义方面的如吴为章
("X得”及其句型— 兼谈动词的“向”)(1987),邵
敬敏《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
(1996)、戴耀晶《现代汉语动作类二价动词探索》
(1998)、范晓《动词的配价与汉语的把字句》
(2001)、张国宪《制约夺事成分句位实现的语义因
素》(2001)等,语用方面的如崔希亮《汉语“连”字句
的语用分析》(1993)、张伯江《疑问句功能琐议》
(1997)、项开喜《汉语重动句式的功能研究》
(1997)、刘丹青、徐烈炯《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
“连”字句》(1998)等。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范晓在这
方面着力最多,为三个平面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
的贡献。他先是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对词类和动词、
短语和词语组合、析句和句子的合格度、句子类型
作了专题性研究,而后又进一步以该理论为指导,
对汉语的句子类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正是因
·66·
为有了上述丰硕的实践成果,三个平面理论的内容
才得到不断的充实和丰富。
20 年 来 的实践,已初步显示出三个平面理论的
生机和活力。该理论的确能解决一些以往语法研究
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能解决一些先前的理论观点
方法能解决的问题,在某些方面对汉语语法现象的
解释优于以往的语法理论、语法学说,使语法研究
往广度、深度和精密度方向发展。然而如何把三个
平面理论应用于实践这一问题,一直以来都还处于
探索阶段。对此,不少学者感到十分的困惑和迷茫。
何伟渔(1991)较先提出三个平面理论在具体运用
上的操作间题:“对一个句子进行分析时,三个平面
的成分,是三管齐下,全面铺开?还是串连起来,一
次完成?还是有主有次,有详有略?’这可谓道出许
多人的共同心声。此后,一些学者纷纷发表意见予
以积极的响应,认为应该把此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
来,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妥善的解决。有的甚至认为
“需要制定一个便于操作的具体程序来,就像层次
图解法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一样,虽然模式不同,
但只要操作正确,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庄义友
2000)我们认为,对三个平面理论要活学活用、活学
巧用,倘若有“一个便于操作的具体程序”固然是
好,但也仅仅只能作参考,毕竟语法研究的材料是
活生生的。我们不能为了迁就既定的应用程序或囿
于成式,而忽视语言事实的存在,乃至于丧失一次
次深入挖掘语法现象、揭示语法规律的良机。只要
是能使深藏不露的语言事实、语法规律得到最大程
度的揭示,什么样的操作程序都不妨尝试尝试。正
如王希杰所说的:“三个平面的分析必须根据语言
材料,根据分析对象,灵活掌握。繁琐、刻板的程式
是不会受欢迎的,也是缺乏生命力的。”事实上,在
如何把三个平面理论运用于具体语言事实的分析
问题上,如上所述,已有不少学者率先垂范,或从三
个平面进行全方位、多侧面研究,或从两个平面即
句法和语义、句法和语用或语义和语用进行双向研
究,或从单个平面进行单侧面或单角度研究,积累
了不少的经验。这些经验无疑是我们前进的财富。
况且也只有在实践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三个平
面的理论和实践才能真正做到良性的互动。


什么叫语法?
一、什么是语法 语言是由语音形式、语义内容、结构关系三个方面构成的统一体,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作用,构成了语言。语音是语言的形式部分,词汇是语言的意义部分,语法是语言单位的关系部分,说的是符号与符号怎样组合的问题。三个部分在语言中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简单来表述:没有语音形式,语言就...

汉语的历史时期如何划分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2、语法(句读)研究 有的学者这样划分:“汉语语法研究的四个历史时期分别是:<马氏文通>问世前的萌芽期、<文通>问世后的模仿期以及后来的革新...

什么是语用学,语用学有哪些研究范畴?
以上三个学者的贡献使语用学从概念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已认识到语言与语用学的密切关系,英语教学如果只停留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层面上,学生即使掌握了标准的语言、丰富的词汇、正确的语法,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更不能进行成功而有效的交际。因此,为了准确地理解和...

语境的三个层次包括哪三层意思
语境的三个层次包括语言层面、情境层面和文化层面。在语言层面上,我们需要理解词汇、语法和语音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正确理解语言表达的意思。在情境层面上,我们需要考虑语言使用的时间、地点、对象和目的等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语言表达的意图和目的。在文化层面上,我们需要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加分题!!!字数2500左右,语法研究题目自选!
字数2500左右,语法研究题目自选! 1、试论语法与语音、语义之间的制约关系2、语法中的语义因素3、说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4、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可以任选其他词类,如名词、动词等)5、试论区别词(或状态词)6、试论自... 1、 试论语法与语音、语义之间的制约关系2、 语法中的语义因素3、 说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4、...

语文常谈语法和语音的变化?
语言包括语音、语汇(也称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语言的演变同样也涉及这三个方面,其中语汇的变化最明显、最迅速。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文章先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从总体上展示语言演变的概貌,说明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着的;接着以语汇变化为重点,阐述语汇变化的各种不同方式,说明语汇变化最快、最显著的...

什么叫语法?
语法中的时态组成 1、一般现在时:表示现在的状态、经常的或习惯性的动作、主语具备的性格和能力等。2、过去进行时:表示过去某段时间或某一时刻正在发生或进行的行为或动作。3、现在完成时:过去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或从过去已经开始,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4、过去完成进行...

语法研究里包括修辞么?
其特点是“说话者”亦即研究者数量很少,“听话者”亦即对这些理论研究感兴趣的读者也不多;第二个阶段大致是自《语法修辞讲话》到《语法讲义》,其特点是研究者数量略增而听话者数量激增,第三个阶段则是自“新时期”以来,其特点是研究者数量激增.而“听话者”数量却锐减。而这与语法研究对于研究...

生成语法学研究的是什么?
这一概念强调,人类天生就具备一种认知模块,使我们能够习得语言,这与一般认知能力不同。要构建一个成功的语言习得模型,我们需要明确目标:习得的最终状态是成人的语法知识——adult Competence,生成语法学家早在早期就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试图通过跨语言比较,验证那些普遍适用的语法原则,它们可能是婴儿与...

范晓的复旦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已出版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语法理论纲要、语法述要、动词研究、动词研究综述、汉语动词概述、汉语的短语、汉语的句子类型、上海语、新编古今汉语大词典、吴方言简明词典等(含合作)10余部著作。已发表学术论文170 余篇。科研成果获多种奖励,其中学术论文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获1995年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右玉县13250817636: 现代汉语语法中的三个平面是哪三个平面?分别是什么? -
吴璐按摩:[答案] 句法、语法、语用这三个平面.

右玉县13250817636: 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分析的三个层面是怎么回事? -
吴璐按摩:[答案] 就是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立体地考察汉语语法.

右玉县13250817636: 文体学中的语义,词汇,语法层面分别怎么分析 -
吴璐按摩:[答案] 近年来,国内外有些语言学家在语法研究中注意到区别三个不同的平面,即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这是语法研究方法上的新进展,有助于语法学科的精密化、系统化和实用化.但这样研究语法还仅仅是开始.如何在语法分析中,特别是在汉...

右玉县13250817636: 黄廖版《现代汉语》三版和四版有什么区别 -
吴璐按摩: 1983年我国学者开始提出语法研究可分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三个平面,《现代汉语》把它作为新成果在增订二版(1997年)和增订三版(2002年)中逐渐吸收,增订四版增加更多,并作定义式的概括介绍.这些作法也是走在同类统编教材的前面的

右玉县13250817636: 语义学和语用学有何区别 -
吴璐按摩: 语义学和语用学之间的区别: 语义学和语用学仅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着很多方面的不同.它们是彼此不同而又互相补充的研究领域.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的使用,如何说出和理解话语,它主要关心的是话语的意义,可以说是在语义学的基础上...

右玉县13250817636: “他吃饭去了”和“他去吃饭了”,这两句在语法上有什么区别? -
吴璐按摩: 这要从语法三个平面来说. 句法上:结构不一样,述补结构和连动结构 语义上:都是陈述事实,唯一的差别是前者只是强调“吃饭”后者强调"去吃饭" 语用:口语化,书面语

右玉县13250817636: “用于”、“用以”的区别是什么? -
吴璐按摩: 用于:后面跟的句子是表示用途,用以:后面的句子是表示要实现什么目的.

右玉县13250817636: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的英语翻译是什么?这是范晓先生的一本书 -
吴璐按摩:[答案]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stratum Grammatical Theory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