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阵营中不是有个军师叫荀什么的,字不知怎么读,他智谋如何

作者&投稿:承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里有一个军师叫荀什么呀,拼音也写~

荀攸Xún Yōu(157-214), 荀攸
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三国时期曹操的首席军师,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出任济南太守,又任尚书令,并为曹操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大将颜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年)出任中军师,后出任尚书令。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攸死于曹操伐吴路上。荀攸一生画奇策十二,惟钟繇知道,但是钟繇未整理完就去世了,所以后世才不知道。

看你说哪方面的智谋了,(讨论范围仅限于《三国志》)
如果是对于一件事的宏观思考的能力曹老板要低于贾诩、毛玠、沮授、司马懿、郭嘉、荀攸等人。
如果是随机应变的能力当时举国上下没有人能比得上曹操。
如果是兵法运用的能力曹老板也是排在第一,毕竟他是第一个给孙子兵法编译的人。
出谋上曹老板也许不如诸葛亮、周瑜、陆逊以及大部分仕族的人才,但划策曹操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如果是人情世故的智谋,荀彧为独一档,曹老板、诸葛亮等人只能归为第二档次。
如果是治国的智谋,诸葛亮、荀彧、孙权等人为一档,曹老板为二档。
如果是战场上阵法的智谋,诸葛亮最强,为独一档,曹老板、司马懿、张郃等人为二档。
个人魅力的展现上周瑜、袁绍为一档,曹老板为二档。
综合的来说就曹老板前五是没有问题的,
排名如下:
1.贾诩(他的任何一条建议以及计谋都像是提前看过历史的剧本一样)
2.郭嘉(正史上曹操赤壁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瘟疫的爆发,导致其不得不烧船撤军,而后来曹操说的“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非常强力的证明了郭嘉思维的独到,能够想出常人想不出的好计谋:即使是在赤壁之战前曹操的部队已损耗殆尽,郭嘉也有可能力挽狂澜。)
3.司马懿(大智若愚体现在司马懿身上可以说是再完美不过了,可以说如果司马懿像杨修一样爱于卖弄自己,他的智谋能排在第一位也不为过,但他深谙其道,宰相肚里能撑船形容司马懿都形容得谦虚了。)
4.曹操(将曹老板比做周文王一点也不为过,三国时期真实的空城计正是曹操对吕布摆的,可以看得出他随机应变的能力非常的厉害;在当时挟天子以令不臣这一概念被很多人提及的时候,各诸侯都想做而不敢做,而曹操却抢在最前面付诸于行动,可见其执行力度和胆魄)
5.诸葛亮(不要被《三国演义》误导了,诸葛亮某些方面在当时确实无人能及,但是智谋的抉择上确实比不过仕族的很多人才,他虽然能够想出很多计谋,但对于该用哪一个却不能决断出来,这一点上他比不过曹操,在《后出师表》中,他更是流露出曹操对在这一方面的能力的佩服;将诸葛亮排在第五是因为他的隆中对规划在夷陵之战后就已经失败一半了,但是在政治规划上他仍能做到能做的最好,以及后期北伐时所用阵法打得魏国找不着北,甚至让司马懿都非常的佩服)

荀彧(yu)
荀彧(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被曹操称赞为“吾之子房”。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他为“荀令君”。

 荀彧(163-212)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荀彧的祖父是荀淑,为朗陵令,是东汉末年名士。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少有才名,故得免于讥议”(《后汉书·荀彧传》)。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后,大为惊异,称其为:“王佐才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永汉元年(189),举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东西)。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荀彧弃官归家。对父老说:“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但乡人多怀恋故土,不愿离去。时冀州牧同郡韩馥派人接荀彧,却无人相随。荀彧只得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到冀州后,冀州已为袁绍所得,袁绍见荀彧来,待之为上宾。荀彧弟荀谌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荀彧却见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初平二年(191),荀彧离袁绍而投曹操。曹操见荀彧来投,大悦,说:“吾之子房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任荀彧为司马,荀彧时年二十九岁。   当时董卓威陵天下,曹操问计于荀彧,荀彧说:“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后董卓派李傕等出关东,虏略各地,至颍川、陈留而归。荀彧乡人多数死于战乱。   初平三年(192),曹操领兖州牧,后为镇东将军。荀彧则以司马身份随其征战。   兴平元年(194),曹操东征陶谦,张邈、陈宫乘机在兖州反曹,暗中迎接吕布。时荀彧和寿张令程昱守鄄城(今山东鄄城北,兖州治所),吕布到后,张邈派刘翊告诉荀彧:“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其军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众人疑惑,唯荀彧知其计,立即命令军队加强防,并急召东郡太守夏侯惇。而兖州诸城皆响应张邈,投靠吕布阵营。当时曹操率大军出征,留守的兵力很少,而且很多人都与张邈、陈宫勾结。夏侯惇到后,乘夜诛杀谋反者数十人,军心乃安。   豫州刺史郭贡受吕布煽动,率众数万来攻,军中甚惧。郭贡要求见荀彧,荀彧准备前往,夏侯惇等人说:“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荀彧说:“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荀彧出城会见郭贡,郭贡见荀彧毫无惧意,认为鄄城易守难攻,引兵而去。荀彧又与程昱定计,保全了范、东阿。卒全三城。不久,曹操回师濮阳击败了吕布。这次荀彧又一次救了曹操,保住了曹操的根基。如果曹操这次没有荀彧和程昱的死命保城,曹操可能会像刘备一样,落得个半生飘零的下场。   兴平二年(195)正月,曹操击败侵入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的吕布军。五月,曹操向驻军巨野(今山东巨野东北)的吕布部将薛兰、李封发动攻击,吕布亲自援救,被曹操击败,撤退而走。曹操歼灭巨野守军,斩薛兰、李封,乘胜进驻乘氏(今山东巨野西南)。   此时,徐州牧陶谦已死,曹操获悉后,打算趁机夺取徐州,再回军消灭吕布。荀彧劝阻说:“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今以破李封、薛兰,若分兵东击陈宫,宫必不敢西顾,以其闲勒兵收熟麦,约食畜谷,一举而布可破也。破布,然后南结扬州,共讨袁术,以临淮、泗。若舍布而东,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民皆保城,不得樵采。布乘虚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范、卫可全,其余非己之有,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且陶谦虽死,徐州未易亡也。彼惩往年之败,将惧而结亲,相为表里。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夫事固有弃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权一时之势,不患本之不固可也。今三者莫利,愿将军熟虑之。”(《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采纳荀彧的意见,放弃进攻徐州的企图。抓紧战机,收割熟麦,储存粮秣,积蓄实力。   不久,曹操以少胜多,大败吕布,吕布连夜弃营撤往徐州。曹操乘胜攻取定陶城,并分别派出部队收复兖州各县,兖州遂平。此战的获胜,对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成就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荀彧功不可没。   建安元年(196),随曹操击败黄巾军。七月,汉献帝刘协在杨奉、董承等护卫下,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返回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许县的问题上,曹军内部发生了争执。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理由是“山东未平,韩暹、杨奉新将天子到洛阳,北连张杨,未可卒制”(《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则对曹操说:“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倡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医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曹操认为荀彧之言有理,遂应安集将军董承的秘密召请,亲率大军进抵洛阳,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奉迎献帝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曹操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荀彧也升为汉侍中,守尚书令。从此造成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并为其此后统一战争(参见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这是荀彧撼古震今的一次谋略,曹操正因为采纳了荀彧的意见奉天子,才一举成为东汉末年最有实力的军阀,为以后所有战争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基础。 荀彧
荀彧很少随军出征,而是“居中持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虽然在外征战,但军国之事都由荀彧调度筹划。曹操问荀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荀彧说“荀攸(荀彧侄)、钟繇”(《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荀彧善于举荐人才,起初举荐了戏志才,戏志才死后又举荐了郭嘉。此外,还举荐了陈群、杜畿、司马懿(此处有争议 据晋书宣帝纪“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 据后汉书“彧又进操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锺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皆称其举”)等人,都是当时名士,只有严象和韦康后来因为失败丧命。   自曹操迎天子后,引起了袁绍的不满。时袁绍雄居北方。曹操则东忧吕布,南拒张绣。建安二年(197)正月,曹操南征张绣,大败而归。袁绍则更加骄矜溢,写信给曹操,辞语骄慢。曹操阅后大怒,诸将都说是作战不利的原故。钟繇因此问荀彧,荀彧说:“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见到曹操后,曹操将袁绍书信让荀彧观看,说:“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荀彧说:“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土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这番话虽然对曹操不乏溢美之词,但总约来说,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他不受表面现象的迷惑,能抓住事物刘本质来作分析,这是很不容易的。   曹操闻后大悦,荀彧还说:“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也。”曹操说:“然。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荀彧说:“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相持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钟繇可属以西事。则公无忧矣”(《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建安三年(198)五月,曹操大败张绣;十二月,曹军攻入下邳,诛杀吕布,平定徐州。建安四年(199)四月,曹操派部将北渡黄河,击斩依附袁绍的眭固,攻占射犬(今河南武陟西北),控制河内郡(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由于曹操在内线作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速战速决,逐步由弱变强,据有兖、豫、徐等州,为抗击袁绍集团准备了条件。   此时,袁绍击灭幽州公孙瓒,拥有冀(州治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并(州治晋阳,今太原西南)、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四州之地,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六月,河北割据势力袁绍统带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以实现他“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的目的。   围绕着是否抗袁的问题,在曹操集团内部又展开了一场辩论。名士孔融反对与袁绍抗争,他说:“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荀彧则反驳说:“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一席话,坚定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 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战爆发。九月,曹军军粮将尽,士卒疲惫,曹操写信给荀彧,准备退守许昌。荀彧回信说:“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采纳其建议,继续坚守待机。不久,许攸家人犯法入狱,许攸怒而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曹操遂以奇兵袭乌巢(参见乌巢之战),斩淳于琼等人,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仅带800骑兵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曹操最终取得这场战略决战的胜利,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而“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等,和荀彧所预见的完全一样。   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袁绍败退北走,遣军屯于仓亭(今山东阳谷境)。建安六年(201)三月,曹操欲南击曾与袁绍结盟的荆州刘表。荀彧认为:“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兖、豫,远师江、汉,若绍收其余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纳其计,遂于四月挥军北进,扬兵于黄河之上;对驻守仓亭的袁绍军发起攻击,一举歼灭仓亭袁军。至此,袁绍主力丧失殆尽。九月,曹操班师返许(今河南许昌东)。次年(202)五月,袁绍因兵败惭愤,呕血而亡。   建安八年(203),曹操上表,封荀彧为万岁亭侯。正在担任尚书令的荀彧看到了曹操的表文。他非常谦虚,认为自己没有战功,把表压了下来。因此,曹操又写信给他说:“同你共事以来,你帮着纠谬辅政,荐举人才,提出计策,周密谋划,做得已很多了。立功不一定都靠作战,希望你不要推让。”荀彧这才接受万岁亭(在今河南新郑县内)侯的封爵。   建安九年(204),曹操攻克邺城,领冀州牧。有人对曹操说:“宜复古置九州,则冀州所制者广大,天下服矣。”曹操将要从之,荀彧却反对说:“若是,则冀州当得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并之地,所夺者众。前日公破袁尚,擒审配,海内震骇。必人人自恐不得保其土地,守其兵众也;今使分属冀州,将皆动心。且人多说关右诸将以闭关之计;今闻此,以为必以次见夺。若一旦生变,虽有守善者,转相胁为非,则袁尚得宽其死,而袁谭怀贰,刘表遂保江、汉之间,天下未易图也。愿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南临荆州,责贡之不入,则天下咸知公意,人人自安。天下大定,乃议古制,此社稷长久之利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从之。   当时荀攸为曹操谋主,荀彧与荀攸分主内外,“并贵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荀彧将所赐之物皆散给族人和朋友,家无余财。曹操还将安阳公主许荀彧长子荀恽为妻。   建安十年(205),河东叛乱,曹操让荀彧举荐贤才,荀彧曰:“西平太守京兆杜畿,勇足以当难,智足以应变”(《三国志·杜畿传》裴松之注《傅子》)。曹操遂让杜畿为河东太守。杜畿到任后,平定叛乱,广施仁政,在位16年,政绩获誉天下第一。 《三国志9》荀彧形象
  建安十二年(207)三月,增荀彧食邑千户,前后共计二千户。还要授以三公(当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荀彧使荀攸推辞十几次才作罢。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准备讨伐刘表,问计于荀彧,荀彧说:“今华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南征,八月,刘表病死,曹操遂得荆州。   建安十七年(212),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曹操)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因此惹怒了曹操。   同年,曹操征孙权,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曹操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不久忧虑而死(关于荀彧的死,史书上还有这样的说法:当时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尽),时年五十岁。谥敬侯,其子荀恽嗣,后官至虎贲中郎将。第二年,曹操进封魏公。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何颙:“王佐才也。”——《三国志.荀彧传》   “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彧别传》。   “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晋书.荀勖传》(表文略)   陈群:“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荀氏家训》   司马懿:“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彧别传》   钟繇: 锺繇以为颜子既没,能备九德,不贰其过,唯荀彧然。或问繇曰:“君雅重荀君,比之颜子,自以不及,可得乎?”曰:“夫明君师臣,其次友之。以太祖之聪明,每有大事,常先谘之荀君,是则古师友之义也。吾等受命而行,犹或不尽,相去顾不远邪!”——《彧别传》   《典略》:彧折节下士,坐不累席。其在台阁,不以私欲挠意。   曹操:   ①吾之子房也。   ②臣闻虑为功首,谋为赏本,野绩不越庙堂,战多不逾国勋。是故曲阜之锡,不后营丘,萧何之土,先於平阳。珍策重计,古今所尚。侍中守尚书令彧,积德累行,少长无悔,遭世纷扰,怀忠念治。臣自始举义兵,周游征伐,与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彧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日月。陛下幸许,彧左右机近,忠恪祗顺,如履薄冰,研精极锐,以抚庶事。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宜享高爵,以彰元勋。——《请爵荀彧表》(《魏志·荀彧传》注引《彧别传》)   守尚书令荀彧,自在臣营,参同计画,周旋征伐,每皆克捷。奇策密谋,悉皆共决。及彧在台,常私书往来,大小同策,诗美腹心,传贵庙胜,勋业之定,彧之功也。而臣前后独荷异宠,心所不定。彧与臣事通功并,宜进封赏,以劝后进者。(袁宏《后汉纪》二十九。建安八年七月,曹操上言。案:此与《别传》 之表相当,而文全异。)   ③与君共事已来,立朝廷,君之相为匡弼,君之相为举人,君之相为建计,君之相为密谋,亦以多矣。   ④昔袁绍侵入郊甸,战於官渡。时兵少粮尽,图欲还许,书与彧议,彧不听臣。建宜住之便,恢进讨之规,更起臣心,易其愚虑,遂摧大逆,覆取其众。此彧睹胜败之机,不世出也。及绍破败,臣粮亦尽,以为河北未易图也,欲南讨刘表。彧复止臣,陈其得失,臣用反旆,遂吞凶族,克平四州。向使臣退於官渡,绍必鼓行而前,有倾覆之形,无克捷之势。后若南征,委弃兖、豫,利既难要,将失本据。彧之二策,以亡为存,以祸致福,谋殊功异,臣所不及也。——《请增封荀彧表》(后汉·荀彧传) 荀彧
曹植:“如冰之清,如玉之絜,法而不威,和而不亵,百寮士庶,唏嘘沾缨,机女投杼,农夫辍耕,轮给辄而不转,马悲鸣而倚衡”——《光禄大夫荀侯诔》   陈寿:“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三国志. 魏书十 荀彧荀攸贾诩传》   王导:“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晋书列传第三十五》   裴松之:“世之论者,多讥彧协规魏氏,以倾汉祚;君臣易位,实彧之由。虽晚节立异,无救运移;功既违义,识亦疚焉。陈氏此评,盖亦同乎世识。臣松之以为斯言之作,诚未得其远大者也。彧岂不知魏武之志气,非衰汉之贞臣哉?良以于时王道既微,横流已极,雄豪虎视,人怀异心,不有拨乱之资,仗顺之略,则汉室之亡忽诸,黔首之类殄矣。夫欲翼赞时英,一匡屯运,非斯人之与而谁与哉?是故经纶急病,若救身首,用能动于嶮中,至于大亨,苍生蒙舟航之接,刘宗延二纪之祚,岂非荀生之本图,仁恕之远致乎?及至霸业既隆,翦汉迹著,然后亡身殉节,以申素情,全大正於当年,布诚心於百代,可谓任重道远,志行义立。谓之未充,其殆诬欤!”——《三国志.荀彧传》   傅子:或问近世大贤君子,答曰:“荀令君之仁,荀军师之智,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矣。荀令君仁以立德,明以举贤,行无谄赎,谋能应机。孟轲称‘五百年而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其荀令君乎!”——《荀攸传》注引《傅子》   范晔:“自迁帝西京,山东腾沸,天下之命倒县矣。荀君乃越河、冀,间关以从曹氏。察其定举措,立言策,崇明王略,以急国艰,岂云因乱假义,以就违正之谋乎?诚仁为己任,期纾民于仓卒也。及阻董昭之议,以致非命,岂数也夫!世言荀君者,通塞或过矣。常以为中贤以下,道无求备,智算有所研疏,原始未必要末,斯理之不可全诘者也。夫以卫赐之贤,一说而毙两国。彼非薄于仁而欲之,盖有全必有丧也,斯又功之不兼者也。方时运之屯邅,非雄才无以济其溺,功高势强,则皇器自移矣。此文时之不可并也。盖取其归正而已,亦杀身以成仁之义也。”赞曰:“公业称豪,骏声升腾。权诡时逼,挥金僚朋。北海天逸,音情顿挫。越俗易惊,孤音少和。直辔安归,高谋谁佐?彧之有弼,诚感国疾。功申运改,夡疑心一。”——《后汉书.荀彧传》 荀彧
袁宏:汉自桓、灵,君失其柄,陵迟不振,乱殄海内,以弱致弊,虐不及民,刘氏之泽未尽,天下之望未改。故征伐者奉汉,拜爵赏者称帝,名器之重,未尝一日非汉。魏之平乱,资汉之义,功之克济,荀生之谋。谋适则勋隆,勋隆则移汉,刘氏之失天下,荀生为之也。若始图一匡,终与事乖,情见事屈,容身无所,则荀生之识为不智矣。若取济生民,振其涂炭,百姓安而君位危,中原定而社稷亡,于魏虽亲,于汉已疏,则荀生之功为不义也。夫假人之器,乘人之权,既而以为己有,不以仁义之心终,亦君子所耻也。一污犹有惭色,而况为之谋主!功奋于当年,迹闻于千载,异夫终身流涕,不敢谋燕之徒隶者。自己为之功,而己死之,杀身犹有余媿,焉足以成名也!惜哉,虽名盖天下,而道不合顺,终以忧卒,不殒不与义。故曰非智之难,处智之难;非死之难,处死之难。呜呼!后之君子,默语行藏之际,可不慎哉!——《后汉纪》   杜牧:“彧之劝魏武取兖州则比之高、光,官渡不令还许则比之楚、汉,及事就功毕,乃欲邀名於汉代,譬之教盗穴墙发匮而不与同挈,得不为盗乎?”——《资治通鉴》   司马光:“孔子之言仁也重矣,自子路、冉求、公西赤门人之高第,令尹子文、陈文子诸侯之贤大夫,皆不足以当之,而独称管仲之仁,岂非以其辅佐齐桓,大济生民乎!齐桓之行若狗彘,管仲不羞而相之,其志盖以非桓公则生民不可得而济也,汉末大乱,群生涂炭,自非高世之才不能济也。然则荀彧舍魏武将谁事哉!齐桓之时,周室虽衰,未若建安之初也。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荀彧佐魏武而兴之,举贤用能,训卒厉兵,决机发策,征伐四克,遂能以弱为强,化乱为治,十分天下而有其八,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管仲不死子纠而荀彧死汉室,其仁复居管仲之先矣!而杜牧乃以为「彧之劝魏武取兖州则比之高、光,官渡不令还许则比之楚、汉,及事就功毕,乃欲邀名於汉代,譬之教盗穴墙发匮而不与同挈,得不为盗乎?」臣以为孔子称「文胜质则史」,凡为史者记人之言,必有以文之。然则比魏武於高、光、楚、汉者,史氏之文也,岂皆彧口所言邪!用是贬彧,非其罪矣。且使魏武为帝,则彧为佐命元功,与萧何同赏矣;彧不利此而利於杀身以邀名,岂人情乎”——《资治通鉴》 新版《三国》中的荀彧
苏轼:汉末大乱,豪杰并起。荀文若,圣人之徒也,以为非曹操莫与定海内,故起而佐之。所以与操谋者,皆王者之事也,文若岂教操反者哉?以仁义救天下,天下既平,神器自至,将不得已而受之,不至不取也,此文王之道,文若之心也。及操谋九锡,则文若死之,故吾尝以文若为圣人之徒者,以其才似张子房而道似伯夷也。 ——《志林十三条|论古|武王非圣人》   苏辙:荀文若之于曹公,则高帝之子房也。董昭建九锡之议,文若不欲,曹公心不能平,以致其死,君子惜之。或以为文若先识之未究,或以为文若欲终致节于汉氏。二者皆非文若之心也。文若始従曹公于东郡,致其算略,以摧灭群雄,固以帝王之业许之矣,岂其晚节复疑而不予哉!方是时,中原略定,中外之望属于曹公矣,虽不加九锡,天下不归曹氏而将安往?文若之意,以为劫而取之,则我有力争之嫌,人怀不忍之志,徐而俟之,我则无嫌而人亦无憾。要之必得而免争夺之累,此文若之本心也。惜乎曹公志于速得,不忍数年之顷,以致文若之死。九锡虽至,而禅代之事,至子乃遂。此则曹公之陋,而非文若之过也。 ——《历代论三|荀彧》

荀攸Xún Yōu(157-214), 荀攸
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三国时期曹操的首席军师,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出任济南太守,又任尚书令,并为曹操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大将颜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年)出任中军师,后出任尚书令。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攸死于曹操伐吴路上。荀攸一生画奇策十二,惟钟繇知道,但是钟繇未整理完就去世了,所以后世才不知道。

我知道你问的是他
荀彧(yu),字文若,主要是搞后勤的,智谋也是很厉害的,演义里官渡之战郭嘉提出10胜10败论,正史里是荀彧提出的4胜4败论,郭嘉提出的10胜10败是抄袭他的4胜4败论,由此可见一斑,被曹操誉为吾之萧何。是曹操这边内政的一把手,不过忠于汉室,因不满曹操进位,后被曹操赐死......

xún,yù 荀彧
东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他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之一,为当时北方统一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后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荀彧(xún,yù)
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被曹操称赞为“吾之子房”。
荀彧的奇谋主要有四个表现:
一、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
二、力主迎献帝(一生忠于汉室)
三、力主抗袁绍,列出十条可以胜袁绍的理由坚定曹操信心


三国志11 攻略
另外如果有精力就尽量不要设立第二军团,因为电脑褒奖的非常不及时,最后的结果就是被挖。实在嫌麻烦就把垃圾放在后方,编成一个专攻内政的军团,这样就算被挖...条件 选190年剧本董卓,失守虎牢关,占有洛阳长安,李儒在阵营中。结果 可选择是否迁都长安,选是的话洛阳变为空城,武将物资皇帝移至长安。如果阵营中没有吕布...

关于三国。。。
首先,作为军事理论家,诸葛亮的军事著述之多,在三国时期无人出其右:《南征》、《北出》、《兵要》、《传运》、《军令》(上、中、下)等有案可稽,《将苑》中“夫为将之道,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食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然,将不言寒;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张盖,与众同...

红警3起义有三个阵营加百合子,每个阵营有几关啊?
最好是控制自己的兵一个一个的往前冲。分别选中自己的兵,每隔大概两秒钟走一个,科学家就混在中间走,按照这个方法拉着所有的兵都往岸边的目标点冲,自己只控制一个科学家,一旦地面上有巨炮的目标点就把科学家拉开,保证一个科学家活着走到目标点不是很难。走过去后触发剧情,任务完成。 第二关 摩尔曼斯克:入侵者...

高达里有哪几个阵营
扎夫特军:圣盾高达:(Aegis)阿斯兰的机体,从地球联合抢走的四架高达之一。以在宇宙和空中的高速战斗能力见长,最大特征在于可以变形为MA,因此和其他4部高达的设计框架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迅雷高达:(Blitz)以主要追求行动灵敏性为主旨设计出的近身格斗战机型,还装备有在一定期间使机体呈现透明状态并不被...

红色警戒2:尤里的复仇的阵营介绍
Westwood 在设计过程中为了美化盟军,让其特色单位都有很高的科技含量。(详细请看下面的"国家独有单位"列表) 苏联阵营共有苏俄、古巴、伊拉克、利比亚四个国家。苏联在红色警戒中充分地展现出了大陆政权的气魄,其坦克威力可说是三军中最强,但是机动性却差一些,代表是"天启坦克",而空中霸王"基洛夫...

三国时期,在魏蜀吴阵营中,空有一身本领却郁郁不得志的将领是谁?
在《三国演义》中最惨的应该是张松。张松在三国时期可谓是很倒霉了,因为他的长相有点丑陋,所以被曹操拒绝他的示好。后来与刘备暗中联合,但因为事情想得不严谨,所以最后是被张肃杀了。有很多的人都有可能说在三国时期是周瑜最不得志,因为他一开始就少年有成,在14岁就掌管了东吴的兵权,有非常大...

为什么刘备得到卧龙河凤雏还没拿天下,而是西川而已
原来他只摸到了凤毛龙角,从来就没有真正得到过他们。惟有司马昭具备乘龙驾凤的能力,还记得邓艾结结巴巴说的“凤兮凤兮,故是一凤”吗?还记得钟会在定军山感应诸葛亮显圣吗?此即指明邓艾是庞统式的凤,钟会是孔明式的龙,也同样是一忠一逆。诚所谓:龙凤常有,而安天下的主公不常有!

红色警戒2单位介绍:盟军的大杀器-战斗要塞
1.一个狙击手(没有就用海豹突击队),两个美国大兵,两个重装大兵(这是我平时最常用的配置)。 介绍:这个组合综合性能很平均,并且一个盟军阵营就可以组成,然而单个还是不足以形成战斗力,建议整五辆左右全场打野战,打兵打坦克拆家都是可以的。 缺点:专一性不强,只适合对付较中小规模的杂牌军,遇到纯坦克的大部队...

红色警戒里如何造出超级隐藏兵种?
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52a2834349b033b4adcfe6a18ce36d3d539bd2d"\/> 二、如果不是盟军阵营的话,先使用飞机去炸毁建筑物护栏。(没有护栏可以省略此操作)\/...

三国志11的高手来下
本来我是不准备把这么"阴"的一招教给大家的,但由于我自己为大家制作了一个超级难度的剧本,为了让大家开拓思路,想出更多的奇招妙计,现特别奉上锦囊妙计一条!相信不少的玩家朋友都知道本作游戏中,电脑AI的挖人功力是相当的厉害啊,只要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让你的亲信舍您而去,我看到了大家不少的抱怨...

淮南市17194253412: 三国中曹操的一个军师叫荀什么来着?
陈没支抗病: 荀彧 读yu,第四声,和“欲”同音 还有个荀X是他的侄子,这里打不出来,汗~~~

淮南市17194253412: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谋士是荀什么,嘛烦带拼音 -
陈没支抗病: 荀xún彧yù,字文若,初从绍,后归曹操拜司马,建安元年(196)谏曹迎献帝都许,迁尚书令.后阻曹称魏公,曹逼彧自绝. 彧:郁郁,茂盛状;富有文采貌.

淮南市17194253412: 曹操的谋士荀攸为什么不怎么有名? -
陈没支抗病: 荀攸是曹操在迁许都后才征募的谋士,荀攸最活跃的时候是在曹操与袁绍的对决之中的,在这段时间内荀攸一直受到曹操重用,被称为“谋主” 然而之后战争的记载,荀攸几乎没有献上任何的计策,从而地位不断下降,而后被其他人取代 为什...

淮南市17194253412: 曹操出名军师有哪些
陈没支抗病: 曹操没有固定的军师,主要靠自己,不像刘备那么倚重别人,曹操最出名的五大谋士按顺序是: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 你别在那乱说,省得误导提问者,不要信野史,正史中根本没记载这一回事,郭嘉是有才华,但你要知道,曹操的首席谋士是荀彧,算起来,我认为这么多人里最厉害的是贾诩,去百科查查就知道,易中天也说过,贾诩很可能是三国那个时代最聪明的人

淮南市17194253412: 曹操身边有那些猛将?和军师?分别有谁? -
陈没支抗病: 猛将有典韦、许褚、张辽、徐晃、张颌、夏侯兄弟、庞德、文聘、乐进、李典、曹彰、曹洪等,谋士有郭嘉、荀、荀攸、程煜、贾诩、司马懿等

淮南市17194253412: 曹操身边姓荀的军事可死了?
陈没支抗病:荀彧 (yù),(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他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之一,为当时北方统一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后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应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淮南市17194253412: 曹操的军师叫什么名字 -
陈没支抗病: 前期五大谋士郭嘉,荀域,荀攸,贾诩,程昱,其中郭家是最牛比的!后期的也很多,刘晔,司马懿,陈群,

淮南市17194253412: 三国时期曹操著名谋士荀彧与荀攸是什么关系? -
陈没支抗病: 荀彧(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荀彧(163-212)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

淮南市17194253412: 三国曹操的军师是谁? -
陈没支抗病: 司马懿

淮南市17194253412: 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没有用郭嘉?而是用了一个荀什么的渣渣 -
陈没支抗病: 郭嘉死于曹操征乌丸归来的路上或者归来以后 具体时间不敢确定 曹操的最重要的谋士很明显是荀彧,荀彧为曹操制定了大的战略,由于曹操常年征伐在外,所以需要一个强力的人去管理后方,所以荀彧一般不随军 而荀攸是荀彧推荐顶替他在曹操行军时谋划的,也就是参谋长 郭嘉很明显是一个参谋人员 而官渡很明显,这个参谋人员很不合格的没提出合理的建议 而参谋长对曹操建议颇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