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备得到卧龙河凤雏还没拿天下,而是西川而已

作者&投稿:堂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刘备得到了卧龙和凤雏两个人,最后还是没得到天下?~

  大隐士司马徽曾夸赞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那么他俩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别呢?刘备一度龙凤兼得,为何还是没安天下呢?
  一、谋士才志存在时间、空间和阴阳差
  有四位关系非同一般的谋士:程昱、徐庶、诸葛亮、庞统。他们不但与水镜先生司马徽都有过交往,还依次以才识相差“十倍”自谦。
  他们所谓的“十倍”差异主要体现在:一、时间差。高人往往眼界远,能沉得住气,出道更晚。他们四人的出场顺序也正是昱、庶、亮、统。二、空间差。高人往往控制能力强,管理范围大,所以有十里之才、百里之才、千里之才等说法。他们的初始战功也确乎如此,程昱取东阿县,徐庶取樊城,诸葛亮取荆州,庞统取西川。
  但我们很快会发现,程昱、诸葛亮的终生成就要远大于徐庶、庞统。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原来他们还存在第三方面的差异——阴阳差。前面“十倍”说的都是表面的毕业考试成绩,我们可以称之为智谋或阳谋。但在实战中还会有人违背忠孝、信义,用到权谋或者说阴谋。四人中,统、庶仅善阳谋,亮、昱则兼善阴谋,其中亮又较昱为高。专注阳谋者往往忠顺,精于阴谋者往往逆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篡逆”对于统治者来说是洪水猛兽,但对于“民族”这一生命体而言,却是必不可少的阴阳顺逆,即新陈代谢。只分合理不合理。再者,兵不厌诈,孙子甚至说自己的阳谋也皆为诡计,所以阴阳与忠逆一样,本身也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均衡掌握,合理运用。准确地说阴谋属于攻心术的范畴。不过,在阳尊阴卑的封建社会,阴谋是从老师和书本上学不到的,只能靠自我参悟、自主研发。可一旦拥有就能出奇制胜,改变自己的命运。程昱、诸葛亮就是因为谋略全面而从排行榜中脱颖而出了。
  庞统起初是完全忠于刘备的,他先去东吴寄寓就是为了与诸葛亮、徐庶形成三方策应,决胜赤壁,曲线救刘。所以赤壁大战一结束,庞统就直接来投刘备了。为了不让刘备为难,他是情愿从最底层做起,并不急于出示鲁肃和孔明的推荐信。果然,他在耒阳以真才实学征服了刘备,孔明也不得不承认庞统高自己十倍。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庞统若真想进入谁的班子,是总能想出办法的。连进门的本事都没有,还敢号称“凤雏”吗?想当初曹操的水寨都能任意出入呢。他在东吴“面试”时冲撞孙权,只不过是要在不得罪人的情况下开溜。
  二、诸葛亮先请庞统,后又想废庞统
  诸葛亮能帮刘备拿下荆州,面对“民强地险”的西川却无计可施。既不知如何劝说假装仁义的刘备篡夺刘璋,也不敢为西川再打一场赤壁大战了。于是他就借吊孝周瑜之机去东吴请比自己高一筹的庞统。(这里孔明还有一层用意就是在刘家宗亲面前继续恪守疏不间亲,以掩饰异志,保持愚忠形象。)此后,两人就一个守荆州,一个攻西川,同时成为了刘备的左膀右臂。
  庞统的确是比孔明有才,他意识到刘备在取荆州时必须装仁义,因为还要图将来刘璋的好感,但到刘璋这里就可以彻底撕破脸“逼宫”了。理论上,他只用“逆取顺守”四个字就将刘备轻松说服。武功上,他只用黄忠、魏延两位孔明不要的“末将”就实现了西川突围。
  然而就在西川势在必得、大功告成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折,孔明向庞统发出了一封死亡恐吓信。此举与前面程昱骗徐庶大同小异,程昱是利用徐庶的至孝,先劫持徐母,再招降徐庶。诸葛亮则是利用庞统对刘备的至忠,刘备对庞统的至爱,先动摇刘备之心,再灭掉庞统。两位阴谋家就像是排球运动员,将球扣到对方两个人的中间,迫使他们在互让时出现失误。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有个广汉人彭羕向刘备密告说敌方有人要决涪江之水淹魏延、黄忠的前寨。还说:“罡星在西方,太白临于此地,当有不吉之事,切宜慎之。”这一情报不但救了刘备数万人性命,还斩了敌方主谋泠苞,化凶为吉。
  那么是谁制造了这命悬一线的险情呢?是刘备。川将泠苞先前本已被魏延活捉,但刘备偏要将他释放。魏延说:“此人不可放回。若脱身一去,不复来矣。”玄德说:“吾以仁义待人,人不负我。”在你死我活的前沿阵地,在优势尚未确立的攻坚时刻,竟能这样不结合实际情况而滥施仁义,真是可笑至极。既然仁义都可以换仁义,还用得着逆取吗?既然仁义可以换仁义,曹操怎么没给过你一寸土地呢?可见刘备已经从儒仁颓堕成了愚仁了,刘家的遗传病发作了,不再是以前对付曹操时那个明辨真仁假义的玄德了。这次若不是彭羕帮忙,庞统必会功亏一篑。
  刚刚化险为夷,诸葛亮却派马良送信说:“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已,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同一种星象,诸葛亮提出了第二种解释。而庞统对诸葛亮的“善意”嗤之以鼻,又进一步提出第三种解释:“统亦算太乙数,已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别不主凶事。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将泠苞,已应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真正是一象三说。
  三、庞统看透刘备,决意以死让贤
  龙、凤的意见分歧让刘备狐疑不定,一方面他十分珍爱庞统这位能力超强的谋臣,另一方面又十分信服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刘备决定退守荆州。第二天他还以自己的梦劝庞统说:“吾夜梦一神人,手执铁棒击吾右臂,觉来犹自臂疼。此行莫非不佳?”向来果敢不信邪的庞统哪里受得了这种患得患失、软弱无能的言行,只见他回答说:“壮士临阵,不死带伤,理之自然也。何故以梦寐之事疑心乎?”又说:“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统独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心疑则致梦,何凶之有?统肝脑涂地,方称本心。主公再勿多言,来早准行。”说得多好啊,一勇二忠三唯物,四不跟贪功小人一般见识。不过就在庞统作这番慷慨陈词之时,他的忠心急转直下——不想再为刘备卖力。刘备现已愚仁愚义又愚信,全无可取之处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屡屡出现的占星术,涪江当时有险情,彭羕是先分析了涪江的地理之后,怕刘备不信,才结合星象说话的。庞统则是将星象当成了提升必胜信念的心理暗示。如果占星真能卜知未来,诸葛亮和庞统为什么就没能预测到涪江的险情?他俩还不及彭羕了?
  一般谋士是很少起誓提到“死”或相关字眼的,一旦提到就可能有赴死的动机。比如郭嘉北伐时就对曹操说:“某感丞相大恩,虽死不能报万一。”这里的庞统与郭嘉一样,也是内心意欲反主而表面故作忠义。而且他们都是在个人生死和国家前途之间选择了后者。尽管郭嘉不知道刘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但至少可以确定他的新儒家要领先于曹操的新法家。庞统亦然,尽管他也不太清楚诸葛亮今后的具体举措,但至少可以肯定他的“儒法混”要高于刘备的新儒家,未来发展的空间更大。
  由于庞统秉承忠义之德,从未作过篡夺天下的打算,所以他想让位于孔明。只见庞统像一个自由体操运动员一样,在前冲惯性太大而不能急停时,临时来了个绝妙的“回笼”。
  一、维护自己男儿和战士的尊严,宁可马革裹尸也不当逃兵。按说此时的庞统可以选择引退,以保全性命,但他没有这样做。这也是他与刘备性格的最大区别。
  二、为了不影响诸葛亮而将自己的死因略略推给刘备。为什么他的马“久乘,不曾如此”却突然前失蹄呢?难道他也开始起疑、怕死,情绪影响到马了?非也!他是看到刘备迷信这些,所以也玩了个自己将自己掀下来的戏法,以促使刘备为关心他而与他换马。骑上刘备的白马之后不但死得快,还可以将过失归于刘备。这样刘备也就不会迁怒孔明了,他梦见神人击臂即表明潜意识有点怀疑孔明,只有孔明才是他心中的神人啊。
  三、他选择死在“落凤坡”则又是反过来安慰宿命的刘备:我是命里该死,你也不必过分自责哟。四、庞统为什么要反复揭露诸葛亮的来信是出自妒忌呢?为什么在树木丛杂的小路上行军,却将魏延远远地安排在前队呢?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守在更危险的后队有什么作用?贴着魏延走不行吗?
  原来,庞统是要用这一显著的行阵破绽向同行诸葛亮表明:我是心甘情愿让功、让位与你,并非屈死在你的手中,更不是不识你的险恶居心。
  由此可见,孔明的确不是庞统之死的直接责任人,如果真要说其中有什么关联,那就是孔明先发射了一枚远程攻心导弹,但庞统随即作出了精准拦截。
  导弹真正的作用在于让庞统发觉了刘备愚仁愚义之外的怯懦和愚信,进而坚定了他反主的决心——庞统便应着弹声假摔了。
  事实上,像庞统这种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超级谋士如果不是想自杀,一般人是放不倒他的,哪怕比他高的谋士也难。即便不能取胜,也能自保性命,还何况是个无名川将张任。例如诸葛亮在比他高两档的司马懿面前也总能逃逸。 谁能想到,乱箭穿胸、肝脑涂地的窝囊死相竟然是一代凤雏精心策划的自杀方式,世间还有比这更能彰显大智若愚、舍生取义的行为语言吗?
  毫无疑问,庞统是当时唯一有才华打通蜀道的人,但他却在黎明到来之前毅然将接力棒传给了才识低一等,志向高一筹的孔明。
  四、孔明以同样的姿态修复自己,成全司马天下 英雄所见略同,孔明又何尝不能重新认识同窗好友庞统的宽阔胸怀,只见他刚刚擦干眼泪就开足马力进川,同时也迈出了反刘的实质性步伐:调走张飞和赵云,只留关羽一人守荆州,以从关羽开始打断刘备的兄弟链。
  诸葛亮最终不但没有辜负庞统的期望,先后灭掉了刘璋、刘备,还在西川实施了较刘汉“仁”政先进的“儒法混”新政。
  而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后来在碰到同样进退两难的困境时,也仿效庞统选择了理智让贤:明忠蜀汉,暗降司马懿。又果断交出了校友团队中的最后一棒。(孔明究竟如何修复自己的人格,诸多谋士,从郭嘉到程昱,从徐庶到诸葛亮,到庞统,特长和价值观或许各有差别,但都是清一色的好男儿——不退缩、不逞强,只求生命无怨无悔、纵情燃烧!
  长期以来,人们都在疑惑,刘备得了一龙一凤怎么仍旧没安天下?原来他只摸到了凤毛龙角,从来就没有真正得到过他们。惟有司马昭具备乘龙驾凤的能力,还记得邓艾结结巴巴说的“凤兮凤兮,故是一凤”吗?还记得钟会在定军山感应诸葛亮显圣吗?此即指明邓艾是庞统式的凤,钟会是孔明式的龙,也同样是一忠一逆。诚所谓:龙凤常有,而安天下的主公不常有!

第一刘备的底子太薄,到蜀后期就只那么几个老将了!
二说得卧龙、凤雏其中一人定安天下,注意是安定天下!指的是他们的治国之才能使国家安定,而战争他们二人算不得最好!
以上均个人愚见! 若有不对请误喷!

一、谋士才志存在时间、空间和阴阳差
《三国演义》中有四位关系非同一般的谋士:程昱、徐庶、诸葛亮、庞统。他们不但与水镜先生司马徽都有过交往,还依次以才识相差“十倍”自谦。其实,他们就像刘备的异姓兄弟、诸葛的同姓兄弟、曹操的同/异姓混合兄弟(夏侯)、孙氏父兄、司马家族一样,属于同门校友类型的集团。只是合作较为松散、隐形,仅限于推动哲学从新法家到新儒家,再到儒法混的精神层面。
他们所谓的“十倍”差异主要体现在:一、时间差。高人往往眼界远,能沉得住气,出道更晚。他们四人的出场顺序也正是昱、庶、亮、统。二、空间差。高人往往控制能力强,管理范围大,所以有十里之才、百里之才、千里之才等说法。他们的初始战功也确乎如此,程昱取东阿县,徐庶取樊城,诸葛亮取荆州,庞统取西川。
但我们很快会发现,程昱、诸葛亮的终生成就要远大于徐庶、庞统。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原来他们还存在第三方面的差异——阴阳差。前面“十倍”说的都是表面的毕业考试成绩,我们可以称之为智谋或阳谋。但在实战中还会有人违背忠孝、信义,用到权谋或者说阴谋。四人中,统、庶仅善阳谋,亮、昱则兼善阴谋,其中亮又较昱为高。专注阳谋者往往忠顺,精于阴谋者往往逆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篡逆”对于统治者来说是洪水猛兽,但对于“民族”这一生命体而言,却是必不可少的阴阳顺逆,即新陈代谢。只分合理不合理。再者,兵不厌诈,孙子甚至说自己的阳谋也皆为诡计,所以阴阳与忠逆一样,本身也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均衡掌握,合理运用。准确地说阴谋属于攻心术的范畴。不过,在阳尊阴卑的封建社会,阴谋是从老师和书本上学不到的,只能靠自我参悟、自主研发。可一旦拥有就能出奇制胜,改变自己的命运。程昱、诸葛亮就是因为谋略全面而从排行榜中脱颖而出了。
庞统起初是完全忠于刘备的,他先去东吴寄寓就是为了与诸葛亮、徐庶形成三方策应,决胜赤壁,曲线救刘。所以赤壁大战一结束,庞统就直接来投刘备了。为了不让刘备为难,他是情愿从最底层做起,并不急于出示鲁肃和孔明的推荐信。果然,他在耒阳以真才实学征服了刘备,孔明也不得不承认庞统高自己十倍。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庞统若真想进入谁的班子,是总能想出办法的。连进门的本事都没有,还敢号称“凤雏”吗?想当初曹操的水寨都能任意出入呢。他在东吴“面试”时冲撞孙权,只不过是要在不得罪人的情况下开溜。
对于诸葛亮,笔者已在《破解之“三国五方”结构》等文章中详细论述了他在出山之前就已有反刘备、夺天下的雄心,此亦“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的隐意。但他们四兄弟的叛逆完全合理,这里就不赘述了。二、诸葛亮先请庞统,后又想废庞统
诸葛亮能帮刘备拿下荆州,面对“民强地险”的西川却无计可施。既不知如何劝说假装仁义的刘备篡夺刘璋,也不敢为西川再打一场赤壁大战了。于是他就借吊孝周瑜之机去东吴请比自己高一筹的庞统。(这里孔明还有一层用意就是在刘家宗亲面前继续恪守疏不间亲,以掩饰异志,保持愚忠形象。)此后,两人就一个守荆州,一个攻西川,同时成为了刘备的左膀右臂。
庞统的确是比孔明有才,他意识到刘备在取荆州时必须装仁义,因为还要图将来刘璋的好感,但到刘璋这里就可以彻底撕破脸“逼宫”了。理论上,他只用“逆取顺守”四个字就将刘备轻松说服。武功上,他只用黄忠、魏延两位孔明不要的“末将”就实现了西川突围。
然而就在西川势在必得、大功告成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折,孔明向庞统发出了一封死亡恐吓信。此举与前面程昱骗徐庶大同点击查看大同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小异,程昱是利用徐庶的至孝,先劫持徐母,再招降徐庶。诸葛亮则是利用庞统对刘备的至忠,刘备对庞统的至爱,先动摇刘备之心,再灭掉庞统。两位阴谋家就像是排球运动员,将球扣到对方两个人的中间,迫使他们在互让时出现失误。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有个广汉人彭羕向刘备密告说敌方有人要决涪江之水淹魏延、黄忠的前寨。还说:“罡星在西方,太白临于此地,当有不吉之事,切宜慎之。”这一情报不但救了刘备数万人性命,还斩了敌方主谋泠苞,化凶为吉。
那么是谁制造了这命悬一线的险情呢?是刘备。川将泠苞先前本已被魏延活捉,但刘备偏要将他释放。魏延说:“此人不可放回。若脱身一去,不复来矣。”玄德说:“吾以仁义待人,人不负我。”在你死我活的前沿阵地,在优势尚未确立的攻坚时刻,竟能这样不结合实际情况而滥施仁义,真是可笑至极。既然仁义都可以换仁义,还用得着逆取吗?既然仁义可以换仁义,曹操怎么没给过你一寸土地呢?可见刘备已经从儒仁颓堕成了愚仁了,刘家的遗传病发作了,不再是以前对付曹操时那个明辨真仁假义的玄德了。这次若不是彭羕帮忙,庞统必会功亏一篑。
刚刚化险为夷,诸葛亮却派马良送信说:“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已,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同一种星象,诸葛亮提出了第二种解释。而庞统对诸葛亮的“善意”嗤之以鼻,又进一步提出第三种解释:“统亦算太乙数,已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别不主凶事。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将泠苞,已应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真正是一象三说。三、庞统看透刘备,决意以死让贤
龙、凤的意见分歧让刘备狐疑不定,一方面他十分珍爱庞统这位能力超强的谋臣,另一方面又十分信服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刘备决定退守荆州。第二天他还以自己的梦劝庞统说:“吾夜梦一神人,手执铁棒击吾右臂,觉来犹自臂疼。此行莫非不佳?”向来果敢不信邪的庞统哪里受得了这种患得患失、软弱无能的言行,只见他回答说:“壮士临阵,不死带伤,理之自然也。何故以梦寐之事疑心乎?”又说:“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统独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心疑则致梦,何凶之有?统肝脑涂地,方称本心。主公再勿多言,来早准行。”说得多好啊,一勇二忠三唯物,四不跟贪功小人一般见识。不过就在庞统作这番慷慨陈词之时,他的忠心急转直下——不想再为刘备卖力。刘备现已愚仁愚义又愚信,全无可取之处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演义》中屡屡出现的占星术,在罗贯中看来都是惑人的方术或者攻心术。彭羕是先分析了涪江的地理之后,怕刘备不信,才结合星象说话的。庞统则是将星象当成了提升必胜信念的心理暗示。如果占星真能卜知未来,诸葛亮和庞统为什么就没能预测到涪江的险情?他俩还不及彭羕了?
一般而言,《三国演义》中的谋士是很少起誓提到“死”或相关字眼的,一旦提到就可能有赴死的动机。比如郭嘉北伐时就对曹操说:“某感丞相大恩,虽死不能报万一。”这里的庞统与郭嘉一样,也是内心意欲反主而表面故作忠义。而且他们都是在个人生死和国家前途之间选择了后者。尽管郭嘉不知道刘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但至少可以确定他的新儒家要领先于曹操的新法家。庞统亦然,尽管他也不太清楚诸葛亮今后的具体举措,但至少可以肯定他的“儒法混”要高于刘备的新儒家,未来发展的空间更大。
由于庞统秉承忠义之德,从未作过篡夺天下的打算,所以他想让位于孔明。只见庞统像一个自由体操运动员一样,在前冲惯性太大而不能急停时,临时来了个绝妙的“回笼”。动作可分解为:一、维护自己男儿和战士的尊严,宁可马革裹尸也不当逃兵。按说此时的庞统可以选择引退,以保全性命,但他没有这样做。这也是他与刘备性格的最大区别。二、为了不影响诸葛亮而将自己的死因略略推给刘备。为什么他的马“久乘,不曾如此”却突然前失蹄呢?难道他也开始起疑、怕死,情绪影响到马了?非也!他是看到刘备迷信这些,所以也玩了个自己将自己掀下来的戏法,以促使刘备为关心他而与他换马。骑上刘备的白马之后不但死得快,还可以将过失归于刘备。这样刘备也就不会迁怒孔明了,他梦见神人击臂即表明潜意识有点怀疑孔明,只有孔明才是他心中的神人啊。三、他选择死在“落凤坡”则又是反过来安慰宿命的刘备:我是命里该死,你也不必过分自责哟。四、庞统为什么要反复揭露诸葛亮的来信是出自妒忌呢?为什么在树木丛杂的小路上行军,却将魏延远远地安排在前队呢?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守在更危险的后队有什么作用?贴着魏延走不行吗?原来,庞统是要用这一显著的行阵破绽向同行诸葛亮表明:我是心甘情愿让功、让位与你,并非屈死在你的手中,更不是不识你的险恶居心。
由此可见,孔明的确不是庞统之死的直接责任人,如果真要说其中有什么关联,那就是孔明先发射了一枚远程攻心导弹,但庞统随即作出了精准拦截。导弹真正的作用在于让庞统发觉了刘备愚仁愚义之外的怯懦和愚信,进而坚定了他反主的决心——庞统便应着弹声假摔了。
事实上,像庞统这种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超级谋士如果不是想自杀,一般人是放不倒他的,哪怕比他高的谋士也难。即便不能取胜,也能自保性命,还何况是个无名川将张任。例如诸葛亮在比他高两档的司马懿面前也总能逃逸。
谁能想到,乱箭穿胸、肝脑涂地的窝囊死相竟然是一代凤雏精心策划的自杀方式,世间还有比这更能彰显大智若愚、舍生取义的行为语言吗?毫无疑问,庞统是当时唯一有才华打通蜀道的人,但他却在黎明到来之前毅然将接力棒传给了才识低一等,志向高一筹的孔明。
罗贯中的“宿命回护”手段可谓地道,表面上看,星象的三种解释最后似乎都应验了,其实都是人为操纵。所以,现代人不必再对星象好奇!四、孔明以同样的姿态修复自己,成全司马天下
英雄所见略同,孔明又何尝不能重新认识同窗好友庞统的宽阔胸怀,只见他刚刚擦干眼泪就开足马力进川,同时也迈出了反刘的实质性步伐:调走张飞和赵云,只留关羽一人守荆州,以从关羽开始打断刘备的兄弟链。诸葛亮最终不但没有辜负庞统的期望,先后灭掉了刘璋、刘备,还在西川实施了较刘汉“仁”政先进的“儒法混”新政。而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后来在碰到同样进退两难的困境时,也仿效庞统选择了理智让贤:明忠蜀汉,暗降司马懿。又果断交出了校友团队中的最后一棒。长期以来,人们都在疑惑,刘备得了一龙一凤怎么仍旧没安天下?原来他只摸到了凤毛龙角,从来就没有真正得到过他们。惟有司马昭具备乘龙驾凤的能力,还记得邓艾结结巴巴说的“凤兮凤兮,故是一凤”吗?还记得钟会在定军山感应诸葛亮显圣吗?此即指明邓艾是庞统式的凤,钟会是孔明式的龙,也同样是一忠一逆。诚所谓:龙凤常有,而安天下的主公不常有!

因为三国演义的故事是在史实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卧龙凤雏得一安天下的话也是作者杜撰出来的。

《三国演义》中有一句名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伏龙者,就是被称为“卧龙先生”的诸葛亮,被皇叔刘备三顾草庐聘请出山;凤雏者,名士庞德公之侄庞统是也,初荐于孙权,孙权嫌其貌丑而不用,后被鲁肃、诸葛亮所荐也投奔了刘备。自此,刘备“伏龙、凤雏”兼得,但事实并没有象这句名言所说,刘备统一全国当了皇帝。这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这句话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其中水分很大。三国时期,群雄争霸,既有刘备、孙权、曹操之类的一方霸主驰骋疆场,纵横天下,意图统一中国。也有很多能人志士、文臣武将急于扶保明主,建功立业,拜相封侯。这些能人志士虽有真才实学,但难保不遇伯乐,隐藏山野。他们想出人头地,只能靠大力宣传,以引起霸主们的重视。“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言,最先出自荆州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是诸葛亮、庞统、徐遮三人的学问之师,关系密切。弟子胸怀锦绣,却不遇明主,当老师的能不着急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呀,司马徽遇见了皇叔刘备,用这句话向刘备推荐了自己的得意弟子,引起了刘备的足够重视,才引出了后来的“三顾草庐”的佳话。其实,当时诸葛亮、庞统在扶保刘备之前,并不是很出名的,如诸葛亮、庞统之才者,也为数不少,如曹操阵营的程昱,郭嘉,荀彧等人。曹操兵发新野讨伐刘备之前,荀彧谏曰:“刘备英雄,今更兼诸葛亮为军师,不可轻敌”,徐遮也说:“将军勿轻视刘玄德。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操曰:“诸葛亮何人也?”你看看,一向以知人善任,爱才如命而闻名的曹操,却不知诸葛亮是谁,可见他的知名度之低。不知其人,当然更不会知道“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了。

第二、凤雏“争强好胜”心切导致遇伏早逝,损折刘备一臂。庞统本是与诸葛亮齐名的人物,久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名。鲁肃在向孙权推荐他时说:“愿举一人以助主公,此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但孙权嫌其貌丑未加重用。庞统投奔刘备后,刘备虽久闻“凤雏”大名,却也嫌其貌丑只给了他个小小的耒阳县令当。多亏张飞去耒阳县“兴师问罪”,发现庞统大才,大力向刘备举荐,庞统又拿出鲁肃、诸葛亮的推荐信来给刘备看,鲁肃在推荐信中写道:“庞士元非百里之才,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诸葛亮推荐他说:“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至此刘备才相信庞统是个人才,封他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教练军士,听候征伐。庞统只因貌丑,在仕途之路中遭受了重重打击,事业旺盛期才是个副军师中郎将,在孔明之下,心中怎能不产生“不蒸馒头争口气”的心理呢?他随刘备南下西川,如鱼得水,一心想着大展雄才,诸葛亮夜观天象,千里之外给他提出了“切宜谨慎”的建议,他却理解为:“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将此书相阻耳”,对刘备说:“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统独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争强好胜之心害了庞统,他一心急于进兵,结果中了蜀将张任之计,死于落凤坡前。“凤雏”跟随刘备,才真正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痛折刘备一臂也。

第三、诸葛亮想实现他的计划遇到了重重阻力。1、刘备的两个哥们毛病很多,关羽骄傲自大,公私不分,张飞嗜酒如命,脾气暴燥,对诸葛亮执行军法形成了严重的障碍。如关羽在立下了军令状的情况下,还敢在华容道私放敌猷曹操,刘备讲情才把他饶了,不过这样做的后果是严重的,别的将领怎么看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我要是马谡就心中不服,你诸葛亮执法如山,怎么不“挥泪斩关羽”呢?2、关羽带头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大政方针,两面拒敌,结果丢失战略重地荆州,使蜀国丧失了半辟江山,关羽个人作为蜀国的第一猛将也被捕遭斩,损失何其大也;刘备不顾大局,被“为弟报仇”的心情冲昏了头脑,二次破坏“联吴抗曹”的既定方针,结果张飞被小人所害,黄忠战斗牺牲,七十万军队被陆逊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刘备也又气又病,一命归西,此役使蜀国大伤元气。

第四、诸葛亮用人失误,军事上碰到劲敌,加上扶保的是“起不来的阿斗”,得天下成为“天方夜谭”。众所周知,三国之中,蜀国的综合国力是最差的,诸葛亮将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能与强大的魏国与吴国抗衡,可见其人是非常聪明的,但诸葛亮肯定不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伯乐”。他对与关、张等将武艺相似的大将魏延有严重的“个人成见”,总说他头有“反骨”,对魏延的建议不愿采纳,他因为马良的关系处处对志大才空的马稷高看一眼,把守街亭的重大任务交给了这位善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结果兵出祁山落得个功败垂成。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难堪局面,不能不说与诸葛亮不会善于发现人才有关。刘备、曹操死后,诸葛亮遇到的对手是魏国的司马懿,此人正是诸葛亮的敌手,智谋不在诸葛亮之下,加上诸葛亮扶保的阿斗远非刘备的雄才大略可比,是个扶不起的昏君,靠诸葛亮一人之力,想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只能是“天方夜谭”。民间有言:“三个臭皮匠,顶了诸葛亮”,何况后期的司马懿集团人才济济,司马师、司马昭、钟相、邓艾等,皆是人中之精英,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靠远不如诸葛亮的姜维独力难支,别说统一天下的大业,恐怕剩下的也就只有苟延残喘亡国的命运了。

因为他没有帝王的命注定不会得天下

天时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个被曹操占了。


南阳武侯祠导游词
明陈正伦《卧龙岗》诗云:“君臣一晤交投厚,宇宙三分割据雄”。三顾晤对真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刘备能够建立西蜀霸业,关键是得到了诸葛亮这个智囊人物。大家看三顾堂里的这组雕塑,不正是“智能之土,思得名君”,“名君圣主,求贤用能”的赞歌吗?我们今天参观的诸葛草庐...

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
司马徽向刘备介绍了伏龙、凤雏。刘备回到新野,一个自称单福的人前来投奔,为刘备出谋划策,击败了曹仁部队。单福向刘备献计,袭取了樊城,曹仁、李典败走。程昱告诉曹操,单福只是一个假名,此人真名为徐庶。曹操假借徐庶母亲书信赚徐庶往许都,徐庶临走之前劝刘备前往隆中寻找卧龙先生诸葛亮。

三国演义的一个故事简写!!!快啊,7点就用了!!!快
魏王曹操到了洛阳,得到各方面的警报,有点着慌。他跟百官商议,准备暂时放弃许都,避避关羽的势头。谋士司马懿说:“大王不必担心。我看刘备和孙权两家,表面很亲热,实际上互相猜忌得厉害。这次关羽得意了,孙权一定不乐意。我们何不派人去游说孙权,答应把江东封给他,约他夹攻关羽,这样,樊城之围...

诸葛亮指出,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刘备为何将它让给刘琦?
史载刘表生性多疑,其实是史官故意贬之,因为站在他的角度来讲,刘备确有觊觎荆州的野心。世人皆知,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得天下。刘备初来投奔荆州,便迫不及待请诸葛亮出山,不是志在天下,又为那般?荆州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天下诸侯角逐之地。因此,无论如何掩饰,荆州对刘备而言,都是志在...

为什么说刘备是哭来的江山呢?
因为单田芳误解了刘备,虽然刘备比较爱哭,但是人家却是凭本事打下天下。刘备真情实意地哭泣,使得鲁肃都不忍心将荆州收回,徐庶都忍不住为他推荐人才,刘备的眼泪掉得真的很值。刘备有汉室血统,然而却什么都没捞着,就连荆州也是孙权借他玩玩的,这早晚都是要还的。虽然刘备得到了荆州之后混得顺风...

三国演义21-40回总概括
曹操假借徐庶母亲书信赚徐庶往许都,徐庶临走之前劝刘备前往隆中寻找卧龙先生诸葛亮。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司马徽前来拜访刘备,对刘备叙述了诸葛亮的才能。刘备带领关羽、张飞前往隆中,适逢诸葛亮出游,只得返回新野。几日后,刘备又前往隆中拜访,遇到诸葛亮之弟诸葛均,诸葛均告诉刘备说诸葛亮行踪不定...

刘备托孤后诸葛亮掌握实权,诸葛亮为什么没有篡位?
一、忠于三顾茅庐汉末战争,造成世界混乱,曹操占据朝鲜,孙权控制武力,此时刘备吃曹操失败后,资金投入刘表集团,为了更好地修复汉室,刘备尽力吸引优秀人才,军事伙伴看到他非常爱人才,非常真诚地推荐刘备叫卧龙诸葛亮。刘备听他的合作伙伴说,诸葛亮不仅很有见识,而且很有才华,所以刘备对诸葛亮非常兴奋,...

关于刘备或诸葛亮的成语典故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 ,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2、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幼年丧...

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那他自己为什么不投靠刘备?
水镜先生司马徽,为人清雅,向以知人识才著称。《三国志》载: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除此之外其也是一位满腹经纶的大才,当时在圈内人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可称为两者的导师!刘备落难路经水镜庄,刘备想请司马徽出山相助,司马徽自称是山野闲人,不堪世用,谢绝了刘备的邀请。...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出;先生笑指画图中...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 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罗本中的诗,赞扬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帝业,不是汉室的忠臣,故毛纶父子甚是不满。---历朝历代咏武侯诸葛孔明大全 一,[晋]刘弘 (祭文) 天子命我,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 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盖神物应机,大器无方,通...

德兴市18743144863: 为什么刘备得到卧龙凤雏没得到天下 -
阿孔维可: 凤雏卧龙,得一人的天下,乃民间传说,并不可靠,凤雏为保护刘备,明知小路有埋伏,却自愿走小路,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杀.而诸葛亮虽厉害,但因为刘备仁慈,刘禅昏庸,许多智谋得不到实施.其刘备为关羽报仇,大大削弱蜀国的实力

德兴市18743144863: 刘备有卧龙凤雏在手,为何没有得天下? -
阿孔维可: 今天我们接着来说三国,还记得当年赤兔马飞跃檀溪来到了水镜先生司马徽的隐居之处,他告诉刘备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这个意思当然就是卧龙凤雏这两个得到一个就可以得到天下.那么这算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预言咯,但是我们都知道后...

德兴市18743144863: 三国时代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什么刘备二人都得了,还没得天下呢? -
阿孔维可: 1,诸葛亮和庞统虽然厉害,可是刘备不用诸葛亮,庞统死得早.在诸葛亮出山之后,什么火烧新野啊,火烧博望啊...那都是罗贯中帮他烧的,历史上没这种事的.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东和孙吴,之后就没机会表现了,因为刘备活着的时...

德兴市18743144863: 为什么刘备得到了卧龙和凤雏两个人,最后还是没得到天下? -
阿孔维可: 得到卧龙和凤雏两个人中之一,便可以得天下.意思是: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若当时世间枭雄能二者得其一,即可凭借其之才学,逐鹿中原,问鼎天下!刘备得到了两个人都得到了,却还是没得到天下,这是为什么呢?第一就是凤雏早死,...

德兴市18743144863: 刘备得卧龙凤雏两人为何没能统一天下 -
阿孔维可: 【秋雨轩品三国】凤雏庞统去世对蜀汉有何影响? 叶之秋 昨天,网友minsuy留言询问有关庞统之死对蜀汉集团的影响.对这个问题,觉得一句话说不清楚,于是写了这篇文章. 水镜先生司马徽有句名言,影响颇广:“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

德兴市18743144863: 得凤雏卧龙者,得天下,刘备为什么没有得到天下 -
阿孔维可: 1、国力弱小.蜀国是三国当中国力最为弱的,土地贫瘠,人口稀少.诸葛亮曾经说“益州疲弊和国困民虚,决敌之资,唯仰锦儿”.2、地理上的,战略地位不是很明显.我国的战争基本上都是由北到南获得成功的.由南向北成功的极少,只有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和北伐运动.3、虽然诸葛亮时期蜀国人才较多,但是他们死后与其他国家比较人才凋零.4、阿斗昏庸无能.演义中的话,凤雏死得早.诸葛得其主而不得其时.还有罗贯中先生故意这么写的,尊刘贬曹,得了2人代表其有名心,为了呼应没得天下,故意说得凤雏争功而死,诸葛不得其时. 不用太在意.

德兴市18743144863: 为什么刘备有了凤雏和卧龙还不能夺取天下 -
阿孔维可: 凤雏和卧龙都不过是个谋士而已,古今中外从没有靠着一个人得到天下的先例.要得到天下必须有各方面的一批人才.三国演义里说,卧龙凤雏获一可得天下,这话不足以当真.刘备得到诸葛亮也并没有得到天下.之所以小说里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其原因一是属于文学创作手法,订姬斥肯俪厩筹询船墨通过夸张以突出卧龙凤雏的过人才华;其二是讲这句话的水镜先生与卧龙凤雏是同一个圈子里的人,有共同利益,水镜先生那是在为他们做广告.广告的含水量有多少,楼主看看身边的广告就知道了.

德兴市18743144863: 刘备兼得卧龙凤雏为何无法安天下? -
阿孔维可: ”可是,仁德之君刘玄德,得到了诸葛亮和庞统两位大贤,却依然没有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后人有了许多联想.有的人认为是诸葛亮忌妒贤能,故意打压庞统,于是1+1

德兴市18743144863: 为什么三国时代刘备都有了卧龙凤雏还没有拿下江山
阿孔维可: 首先,从字面意义上来解释就是,得一可安天下,但是两个都得到是好事还是坏事就没有人知道了.从实际情况上来看,两个都得到就不是什么好事情.其次,从即定的事...

德兴市18743144863: 刘备兼得卧龙、凤雏,为何没有一统天下? -
阿孔维可: 水镜先生司马徽有句名言,影响颇广:“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是,仁德之君刘玄德,得到了诸葛亮和庞统两位大贤,却依然没有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后人有了许多联想.有的人认为是诸葛亮忌妒贤能,故意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