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论语这几句的评析 翻译

作者&投稿:明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句子赏析以及翻译~

  孔子说:“如果不是心里想了却想不明白,就不要去启发;如果不是能说却说不清楚,就不要告诉他答案;如果给学生举出一方面的例子他却不能回答出另外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就不要再教给他更多的东西了。”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评析】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评析】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初(莫通暮,翻译为晚春 暮春,其意为春夏之交,不是初)春的时候,春天的衣服已经做好了,五六个青年,六七个小孩,在沂水中游泳,(之后)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

学而篇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 ,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赏析] 这是开宗明义第一章,是孔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流露和写照。首先要吃透“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学,就是求学,学习,接受教育。学习的目的是各种各样的,有人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借以糊口;有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身的层次。孔子学习的主皆是为了做人(修身),也为了做事,做学问。他念念不忘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同时争取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学问上对过去的文献著作者做一些整理和删述工作。孔子从十五岁起,便确立了学习的志向和做人的目的。 “学而时习之”,就是多学习采取“无时而不学、无处而不学、无事而不学”的积极态度。这样随时、随处、随事都在学习当中,时时、处处、事事都能从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因此日有进功,内心充满着掌握真理的愉快。 第一句话吃准了,下面两句话就不难理解。有志同道合的人,从四面八方而来,远方的朋友来相会,交流为学求益的心得,切磋做人的体会,介绍各地的民情风物、各国的政情,探索做人的道理,砥砺学行,互通信息,互相增长见识,这些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呀!别人如果对我不理解,或者对一些事物、知识、理论,一时还不知、不会甚至缠夹不清,而我则善于等待人家的自觉理解和逐渐领悟,不把这些放在心上面自寻烦恼,更不会暗自埋怨、自己窝火;这要靠个人的修养和做人的历练功夫。果能做到这一点,也就达到了一种做人的高度,一种人生的境界,即所谓有道德修养的君子风格! 这三句话,正是人生上讲征途中的三个历程。对第一句话,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时期,只要他立志学习,逐渐培养自己自觉的学习热枕,自觉进德修业,与时俱进,便能渐渐由此番体认。第二句话,要到入世较深的中年时期,经历学习上的艰难、生活上的困顿和工作的挫失之后,才知道朋友之间人情相亲和道义相交之至为珍贵。第三句话,端赖自己的涵养工夫,要到实年和老年时期,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历之后,才有这种平静的心绪和意境;正所谓“精神到处文章老,学文深时意气平”。三句话,三层意思,一层杨柳一层风,是一气相联的。 总之,孔子认为学习的宗旨,不外乎做人、做事、做学问三个方面。做人,要走正道,要做一个有理想人格、有道德修养、仁民爱物、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做事,要勤勤恳恳,忠于职守,敬业乐群,不谋私利。做学问要打好基础,要耐得住寂寞,不求速效,不计进功,不务虚名。要“博搜精掇,一以贯之”,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乃至对全人类有所奉献,有所建树。当你有上述远大目标之后,你准会随时、随地、随时自觉学习,精进不舍。这样的人生是积极进取的人生,也是充满欢乐和幸福的人生。

满意请采纳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原文】

7·37 子曰:“君子坦荡荡(1),小人长戚戚(2)。”

【注释】

(1)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2)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评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失:犯错误

原文】

4·23 子曰:“以约(1)失之者鲜(2)矣。”

【注释】
(1)约:约束。这里指“约之以礼”。
(2)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原文】(《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讷(不是恼)ne四声:语言迟钝,不善讲话
敏:敏捷
【评点】
少说多做,也是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应遵循的准则。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这句话源于《论语·学而》。原句是“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就是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全段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出自<论语 里仁第四>
{上下文}
……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原文】
子游曰:“事君数①,斯②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注释】
①数(shuò):频繁琐碎。②斯:则,就。

【译文】
子游说:“服事君主太频繁琐碎,反而会招来羞辱;与朋友相 交太频繁琐碎,反而会遭到疏远。”

【读解】
有人向孔子问做大臣的事,孔子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 不可则止。”(《先进》)
于贡向孔子问交朋友的事,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 止,毋自辱焉。”(《颜渊》)
两方面合在一起,正是子游在这里所说的:“事君数,斯辱美; 朋友数,斯疏矣。”
说起来也是,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君臣之间也好,朋友之间也好,保持一定的距离反而是全交之道。所渭“远香近臭”;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其实都有这种意思在内。
比如说,作为下级,作为朋友,你当然有义务劝谏你的上级, 你的友人,但如果他们不听,不采纳你的意见,那也就算了。你的话说到了,义尽到了嘛,有什么办法呢?如果你硬要一厢情愿 地强迫他们接受你的意见,非要显示自己的忠心,显示自己的友情不可,每次见了面就说,呼呼叨叨,情急辞切,给人咄咄逼人的感觉,其结果是上级讨厌你,朋友疏远你,效果适得其反,弄得不好,真会自取其辱。
这方面的例子在历史上多得很,就是魏徵那样杰出的大臣,又 遇到唐太宗那样宽宏大量的皇帝,不也好几次因为功谏唐太宗而 差点丢掉性命吗?遇到那些平庸的皇帝,即便你忠臣拼死一谏,也不外乎是白丢性命一条罢了,根本不起作用。
所以,还是保持一点距离为好。能行则行,不行则止,不要自取其辱。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原文】
7·36 子曰:“奢则不孙(1),俭则固(2)。与其不孙也,宁固。”

【注释】
(1)孙:同逊,恭顺。不孙,即为不顺,这里的意思是“越礼”。
(2)固:简陋、鄙陋。这里是寒酸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评析】
春秋时代各诸侯、大夫等都极为奢侈豪华,他们的生活享乐标准和礼仪规模都与周天子没有区别,这在孔子看来,都是越礼、违礼的行为。尽管节俭就会让人感到寒酸,但与其越礼,则宁可寒酸,以维护礼的尊严。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曰:“先进于礼乐①,野人也②;后进于礼乐③,君子也④。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进第十一》)

[注释]

① 先进于礼乐:这里指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 ② 野人:这里指朴素粗鲁的人,或乡野平民。 ③ 后进于礼乐:先做官而后再学习礼乐的人。 ④ 君子:这里指统治者阶层。

[译文]

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点评]

在西周时期,人们因社会地位和居住地的不同,就有了贵族、平民和乡野之人的区分。孔子这里认为,那些先当官,即原来就有爵禄的人,在为官以前,没有接受礼乐知识的系统教育,还不知道怎样为官,便当上了官。这样的人是不可选用的。而那些本来没有爵禄的平民,他们在当官以前已经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礼乐知识,然后就知道怎样为官,怎样当一个好官。
-----------------------------------
以上是传统的误读,大家小家都认可的,但是寡淡如水,性情如孔子者,哪里会这样无趣无味无知无识?切,由是可知腐儒害人不浅也。
以下是色十三郎的解读--

孔子这段话与野人、做官什么的压根儿就扯不上什么关系。本来很明白的几句话,生生误读了两千五百年,我都替在我之前的古人以及在虽我之后而限于机遇的匮乏而不能读到本郎的正确讲解的一切人。
孔子在这里,实际是说的男人女人在做爱之前,要不要来一点娱乐、要不要做点前戏的问题,并且,对女人来说,由此也可以看出你正与之交接的那个男人的修养层次。

11.1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色十三郎直译〕 孔子说:“不搞点娱乐、不弄点前戏就急虎虎进入女人身体的男人,是野蛮的人!先搞点娱乐、弄点前戏,然后才文绉绉地进入女人身体的男人,这才是君子哪。不过呢,对于想要来点刺激的女孩子来说,如果追求使用效果的话(即“如用之”),我还是建议你选择那种‘先进’的男人,这种人虽说文明程度不高,可能也没有像样的学历、没有像样的收入,但能给你带来新鲜感和陌生感啊。(再说,你也并不打算跟发生一夜情的人结婚过日子是吧?)”

看吧,“先进”还是“后进”,是检验一个男人是文明还是野蛮的试金石。如果要搞一夜情,野蛮之士才是首选。--这,才是孔子这段话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可以说,孔子当年的发言,在在不离人之根本,不虚空,不伪饰,所以说,孔子是个好圣人。


安县19281473096: 对论语这几句的评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吾十... -
离政洛希:[答案]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人说:“能尊敬、照顾好父母和兄长,而对上级不尊敬的人很少很少;对上级很恭敬,而去...

安县19281473096: 翻译《论语》中的几句话请帮我翻译: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远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 -
离政洛希:[答案]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远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因为他负担的责任沉重而且路途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自己德责任,不也沉重吗?死后才停止,不也遥远吗? 子曰...

安县19281473096: 《论语》的译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知,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把以上的几句话翻译. -
离政洛希:[答案]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知,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大意是:有子说:“礼的作用,以和谐为贵;对于前代的君王的准则来说,这就是美好的存在.大小事情都要遵循它,有的地方行不通...

安县19281473096: 论语十二则翻译初一上册 -
离政洛希:[答案] 论语十二章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

安县19281473096: :论语评析怎么写?论语的评析怎么写啊?我的论语书上没有评析,评析要写出思想内容、主题、联系实际(注意:是评析不是翻译!)1、有子曰:“礼... -
离政洛希:[答案]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

安县19281473096: 对这几句论语 做几句评论 每条50字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2,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3,子... -
离政洛希:[答案] 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子张说:“士遇见危险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

安县19281473096: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及译文,评析其中一句话好涵义及当代价值,1?
离政洛希: 《论语.学而》第一段的原文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感觉孔子的这几句话的前面都应当加上如果...

安县19281473096: 求《论语》君子之风每句话的评析 -
离政洛希:[答案] 《论语》选读06《君子之风》注译评【原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1),依于仁,游于艺(2).” (7?6)【注释】 (1)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2)艺: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

安县19281473096: 《论语》中一些句子的翻译 -
离政洛希: 1.要以忠实和诚信为主.不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错误就不怕改正2.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

安县19281473096: "论语"的语录,翻译.点评
离政洛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