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祠的历史

作者&投稿:希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山西晋祠的历史,风景谁帮我介绍一下~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的悬瓮山下,距市中心25公里,面积有10万余平方米。晋祠初名唐叔虞祠,建于公元五世纪北魏之前,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中讲述了“剪桐封弟”的故事,详细记载了周成王的胞弟叔虞被封为唐国诸侯一事。周成王儿时的一句戏言,就把叔虞封到唐国为诸侯。叔虞后来兴修水利,唐国人民安居乐业,日渐强大。其子继位后,改唐国为晋国。为缅怀叔虞的功绩,便修祠堂来祀奉他,人称晋祠。

  走近晋祠,正如有人说过的:“晋祠是一座艺术殿堂,一处风景园林,一个丰厚的历史博物馆。”

  山下水旁,参天古木中林立着上百余座楼、台、亭、阁,殿、堂、桥、榭。这些建筑或依山或傍水,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涧有脉脉细流,林中有闪闪碧波。李白当年来此,也不禁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

  北魏以后,晋祠经过历代重修扩建,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规模,同时也成为一处集儒、道、释文化为内涵,融水光山色,文物古迹为一体的古迹园林群。国务院1961年即公布晋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三绝”。

  晋祠的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高坐在神龛上的神祗是圣母,为虞侯的母亲,名邑姜,姜子牙之女所建。殿外有一周围廊,殿内极宽畅,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古人巧用力学原理将屋梁的重量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斜,四角高挑,形成飞檐。这是我国古代建筑中能找到的最早实例。

  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雕于千余年前的宋代,八条盘龙各抱定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吞云吐雾,仍觉生气勃勃。亦为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鱼沼飞梁则西依圣母殿,东临献殿。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此为方形池,故称“鱼沼”。在这方形的鱼沼上,架起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桥面东西宽阔,而南北犹如鸟之两翼,与圣母殿脊相呼应,翩翩欲飞。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亦为古代桥梁建筑中的孤例。正如导游小刘所说:“这是现代立交桥的前身。建筑大师梁思成来此考察,看后也叹为观止,深为我古人之智慧和创造所感动。”

  晋祠的唐碑、石幢和砖刻称为“晋祠三铭刻”。唐碑《晋祠之铭并序》是有名的珍贵文物,也是国内有名的唐碑,矗立在“贞观宝翰”亭内,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年亲自撰文书写的,碑文共一千二百余字。写的是赞美唐叔虞的美德和晋祠风光。唐太宗一生推崇王羲之,碑文写的行书,飞逸洒脱,笔力遒劲,深得王羲之的神韵,为唐太宗得意之作,也备受后人推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行书体碑刻,也是书法艺术中的精品。

  晋祠的三名匾,也是不能疏略的。走过“水镜台”,再穿过四座宋代铁铸武士像,就到“对越坊”。“水镜”取清水明镜之意,即忠奸是非人皆可知。而“对越”二字出自《诗经》:“对越在天”的诗句,“对”是报答,“越”是显扬,意思是报答、显扬周文王的功德。“难老”一匾,语出《诗经》:“永锡难老”句,意为晋祠之水水流不竭,永远年轻。“难老”的匾为傅山先生所写,字迹苍劲有力又挥洒俊逸,堪称一绝。据导游介绍“难老”匾前的泉水清清水波,冉冉不绝,源于一丈深的石岩中,常年不息。如今因地下水位下降,水流枯竭,只得以自来水以充泉水,有人戏说,这是“真泉假水”了!

  晋祠的雕塑值得一提。四座武士像,经岁月的洗礼和冲刷,依然傲然屹立,威武勇猛,体现了古代男子的阳刚之气,与我们当前选“好男儿”的奶油小生标准,在美学价值上大相径庭。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圣女殿中的侍女像。而这42尊侍女彩塑,由于殿门未开,只能从门窗的空框中望及。这900多年前的侍女们的娇羞面容和款款的步履,似乎一群活生生的侍女向你走来。她们或梳妆,洒扫,或奏乐歌舞,形态各异、丰满俊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最有名的据说是一尊双面美人雕塑,她的一个侧面笑如花,另一个侧面则愁容满面,珠泪点点。这位美丽的少女为什么有此双面人生,留给游人丰富的想象余地。据称当年著名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专程来访,研究并揣摩这个双面侍女的表情,以丰富自己表演艺术的内涵。这么多古代雕塑艺术的珍品,荟萃云集,充分显示了古人的艺术智慧与灵感和我国文化艺术的深厚根基。

  晋祠还有两棵千年老树,一是周柏,二是唐槐。周柏已有三千年的历史,树身向前倾斜与地面成45度的斜角,偎倚在撑天的柏树上,虽苍劲古老,但依然挺拔有力,枝繁叶茂。犹如我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唐槐却未见到,也许是匆忙中未曾顾及。

  晋祠,古老的晋祠所蕴涵的内容太丰富,所承载的历史太沉重,集历史、人文、自然、艺术于一体,既有建筑景观,亭桥点缀,又有河水环绕,富有诗情画意。岁月流逝,并未失去祠堂的魅力,风光旖旎,增添了几分江南水乡的韵致,又为庄严肃穆的祠庙增添了几分灵气和动感。

  太多的朝代更替,太多的历史典故,晋祠以她独特的优美的身躯,守护着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以它秀丽的景色哺育着这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殿堂。她真不愧是我国锦绣河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真不愧为历史传承中的不可或缺的瑰宝。

  

晋祠创建于西周(前11世纪)时期,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晋祠已有相当规模。后经北齐、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国诸时期,历经2000多年的擘划营造和修葺扩充,遂成当今规模。其中于7世纪至12世纪间最为兴盛,是中国唐、宋古建园林、雕刻艺术之典范。
现存的有盛唐时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古代建筑100余座,特别是主体建筑圣母殿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唯一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实例。
保存在圣母殿内的宋塑群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为当时社会上真实人物的写照,开创了雕塑艺术写实作品的先河,它不仅是中国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宫廷人物的造像,也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罕见精品。
晋祠创建年代久远,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以大量的古建筑、雕塑、碑刻、壁画、古树名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建筑、园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
晋祠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使其成为古代宗祠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且跨越的历史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实例,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

扩展资料
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现存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块、铸造艺术品37尊,是集庄严壮观与清雅秀丽,宗祠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
晋祠现存最早的主体建筑圣母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殿四周围廊,为中国现存古建筑中的最早实例,是中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对研究中国宋代建筑和建筑发展史有着重要意义;宋代建筑鱼沼飞梁,造型奇特,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木结构十字型桥梁建筑,在世界古代桥梁建筑史上也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研究价值;
金代建筑献殿,结构稳固,梁架轻巧,既为大殿,又巧似凉亭。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被国家文化部鉴定为国宝建筑。
圣母殿内的43尊宋代彩色泥塑,是反映中国宋代宫廷人物的现实主义作品。塑像写实传神,清秀典雅,是中国雕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晋祠现存碑碣中,以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书写的《晋祠之铭并序》和武则天亲自作序的《华严经石刻》最为珍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祠 (山西古建筑群)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因为他的努力,所以是该地风调雨顺。
  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 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如今的山西省太原市也因为在晋水之北,水之北谓阳,于是当时便叫“晋阳”。
  “晋祠”并非“晋王祠”的简称。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领导人来晋王祠游玩。他游完一圈后说如今百姓当家做主,中国已无王侯,便把晋王祠中的“王”字去掉,改称晋祠 。

晋祠始建于北魏前,是为了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把次子叔虞封于唐,叔虞死后,其子夑继位,因有晋水,改唐为晋国。后人在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建祠立设,以祭祀叔虞。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即今晋祠。晋祠历代均有修建和扩建。南北朝天保年间(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游晋祠撰《晋祠之铭并序》碑文,又一次扩建。太平兴国九年(984年)依山枕建正殿,是供奉唐叔虞,至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其母邑姜亦供奉于正殿之中。熙宁年间(1068——1077年)封邑姜为“顕灵昭济圣母”,遂有圣母殿之称,后来唐叔虞祠堂迁于北侧,形成今日格局。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 。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之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边,退处于次要的位置。

晋祠的由来?

唐代诗人李白曾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这里依山傍水,古木参天,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著称于世,是一处集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碑刻、古树名木等于一体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和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早在一千五百年前,晋祠就具有相当规模了。晋祠自创建以来,经过多次修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遂形成了今日集儒、释、道于一统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祠内唐、宋、元、明、清古代建筑星罗棋布,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式建筑达百余座,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其中,我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圣母殿,巧夺天工、造型奇特的十字型古桥鱼沼飞梁,稳如大殿、巧似凉亭的金代建筑献殿,被国家文化部鉴定为三大国宝建筑。

晋祠中轴线上,有四尊威风凛凛的宋代铁铸武士像,虽已经历九百年的雨雪风霜,依然如山似塔,威风不减。与之遥遥相望的是圣母殿中的宋代彩色泥塑,尤其是其中的33尊侍女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以往雕塑中那种冰冷的面孔,呆板的表情,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社会。她们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带给您无尽的遐想——当我们置身于这些彩塑之中,仿佛能听到她们清脆的笑声,窃窃的私语,暗暗的唉叹!1954年,我国雕塑艺术大师刘开渠先生看到这组雕塑后,不禁发出如此的感叹:“这是人的社会,令人难忘的、抒情的、美的境界。”更令人叫绝的是,宋代铁铸武士像的阳刚之气与宋塑侍女的阴柔之美,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绝非偶然的巧合,哲学上的辩证法,美学上的平衡感,在这些不知名的古代雕塑家手中运用的如此纯熟,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这能不令人叹服吗?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山西晋祠的由来
晋祠创建于西周(前11世纪)时期,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晋祠已有相当规模。后经北齐、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国诸时期,历经2000多年的擘划营造和修葺扩充,遂成当今规模。其中于7世纪...

晋祠的历史意义
晋祠是我国著名的文物古迹,记载着自西周至明清几千年来被尘封的历史,展示着古代建筑、绘画、书法、雕刻和铸造的精湛艺术,堪称珍贵的历史文化宝库。 对于晋祠名胜古迹怎样赞美都不过分。 然而论及晋祠的历史价值与文化特色,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时至今日依然众说纷纭。 林林总总的见解似乎多钟情于晋祠风物景致的神...

晋祠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哪些
隋开皇六年(581年-586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引晋水灌溉稻田,周回41里。● 唐朝——金朝(唐、宋是晋祠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983年),宋太宗赵光义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

太原晋祠有什么历史典故没有
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 唐感观二十年(公元 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 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 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

山西晋祠,探索三千年岁月中的历史疑云与兴衰变迁
晋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 遥想当年,商纣王无道,周武王起兵伐之,在牧野大败纣王军队,纣王逃回朝歌宫殿后,自焚而死,盛极一时的商朝灭亡,统治长达800年的西周自此建立,定都于镐,即如今陕西西安西南部 灭殷商三年后,周武王驾崩,传位于其子姬诵,是为周成王 成王即位后,据传在一次与弟弟游园时,成王捡了一片地...

山西晋祠值得一去的理由是什么?
山西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的祠庙。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式祠庙,晋祠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精美的雕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一处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以下是几个值得一去的理由:历史悠久:晋祠的历...

晋祠的由来
详细来说,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当时,周成王姬诵封自己的同母弟弟姬虞于唐,称为唐叔虞,这是晋国的雏形。叔虞死后,其子燮父继位,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为了纪念...

太原晋祠有哪些历史背景?
太原晋祠,又称晋王祠、晋庙,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是为纪念西周时期晋国的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的祠庙。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古迹之一,晋祠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背景,还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雕刻和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晋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据史书记载,唐叔虞是周...

传说中晋祠由来是怎样的?
叔虞之子燮父继位后,迁都于晋水之旁,因境内有条晋水河,便改国号为晋,这就是晋国历史的开始,也是后来山西简称“晋”的由来。作为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叔虞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因此他得到了后人称颂。人们为了祭祀他,就在叔虞曾经的封地上建了一座“唐叔虞祠”,也就是后来的“晋祠”。晋祠所...

汉族的汉庙晋祠有什么历史?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的悬瓮山脚下。晋祠建于北魏以前,是为了纪念周武王的次子虞书。原名唐叔虞祠堂,因地处金水源头而得名晋祠。北天宝在位后,经过多次修建扩建,逐渐形成了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相结合的园林式建筑群。晋祠的建筑布局由中、北、南三部分组成。中部气势恢宏,干净利落,是整个...

扎囊县18679483397: 晋祠(山西古建筑群) - 搜狗百科
匡习东维: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翁山下、晋水源头,是山西第一名胜.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近百座楼台亭阁、殿堂榭桥掩映在苍林之中.有圣母殿、铁人、鱼沼、飞梁、圣母楼、难老泉、叔虞祠等,宋彩塑侍女像、难老泉与周柏、...

扎囊县18679483397: 晋祠的由来?
匡习东维: 晋祠在山西太原市西南25千米悬 瓮山下晋水发源处.始建于北魏前,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叔虞封 唐,这里因有晋水,后来改国号为晋, 后人就用“晋”来名祠....

扎囊县18679483397: 山西晋祠的简单简介越少越好,简单一点,准确一点的啊! -
匡习东维:[答案]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

扎囊县18679483397: 晋祠的由来是什么?
匡习东维: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25公里的悬瓮山下晋水发源处,始建于 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 晋祠及其名称的由来.据历史传说,西周初,武王姬发病死后, 他的长子姬...

扎囊县18679483397: 山西晋祠的简单简介 -
匡习东维: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

扎囊县18679483397: 谁知道关于晋祠的一些历史故事? -
匡习东维: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

扎囊县18679483397: 晋祠有何历史?建于哪里?
匡习东维: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翁山下,晋水的发源处.北宋天圣年 间,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追封唐叔虡为汾东王,并为母亲邑姜修建了规模宏 大的圣母殿,是晋祠...

扎囊县18679483397: 晋祠建立的时间,内容,意义 -
匡习东维:[答案]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

扎囊县18679483397: 晋祠是哪个朝代的 -
匡习东维: 晋祠是哪个朝代的1. 介绍晋祠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占地共7万平方米,是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汉族宗庙之一.该宗庙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素有“北方文庙”之称,被誉为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珍贵遗产.2. 建立时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