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在抽成的真空中也会发生干涉现象吗?

作者&投稿:汲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光子在抽成的真空中也会发生干涉现象吗?单色光!~

这样一来,薛定谔的猫也不必再为死活问题困扰。只不过是宇宙分裂成了两个,一个有活猫,一个有死猫罢了。对于那个活猫的宇宙,猫是一直活着的,不存在死活叠加的问题。对于死猫的宇宙,猫在分裂的那一刻就实实在在地死了,不要等人们打开箱子才“坍缩”,从而盖棺定论。
从宇宙诞生以来,已经进行过无数次这样的分裂,它的数量以几何级数增长,很快趋于无穷。我们现在处于的这个宇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在它之外,还有非常多的其他的宇宙。有些和我们很接近,那是在家谱树上最近刚刚分离出来的,而那些从遥远的古代就同我们分道扬镳的宇宙则可能非常不同。也许在某个宇宙中,小行星并未撞击地球,恐龙仍是世界主宰。在某个宇宙中,埃及艳后克娄帕特拉的鼻子稍短了一点,没有教恺撒和安东尼怦然心动。那些反对历史决定论的“鼻子派历史学家”一定会对后来的发展大感兴趣,看看是不是真的存在历史蝴蝶效应。在某个宇宙中,格鲁希没有在滑铁卢迟到,而希特勒没有在敦刻尔克前下达停止进攻的命令。而在更多的宇宙里,因为物理常数的不适合,根本就没有生命和行星的存在。
严格地说,历史和将来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已经实际上发生了,或者将要发生。只不过它们在另外一些宇宙里,和我们所在的这个没有任何物理接触。这些宇宙和我们的世界互相平行,没有联系,根据奥卡姆剃刀原理,这些奇妙的宇宙对我们都是没有意义的。多世界理论有时也称为“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s)理论,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宇宙的“分裂”其实应该算是一种误解,不过直到现在,大多数人,包括许多物理学家仍然是这样理解埃弗莱特的!这样一来,这个理论就显得太大惊小怪了,为了一个小小的电子从左边还是右边通过的问题,我们竟然要兴师动众地牵涉整个宇宙的分裂!许多人对此的评论是“杀鸡用牛刀”。爱因斯坦曾经有一次说:“我不能相信,仅仅是因为看了它一眼,一只老鼠就使得宇宙发生剧烈的改变。”这话他本来是对着哥本哈根派说的,不过的确代表了许多人的想法:用牺牲宇宙的代价来迎合电子的随机选择,未免太不经济廉价,还产生了那么多不可观察的“平行宇宙”的废料。MWI后来最为积极的鼓吹者之一,德克萨斯大学的布莱斯?德威特(Bryce S. DeWitt)在描述他第一次听说MWI的时候说:“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我第一次遇到多世界概念时所受到的震动。100个略有缺陷的自我拷贝贝,都在不停地分裂成进一步的拷贝,而最后面目全非。这个想法是很难符合常识的。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精神分裂症……”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接受“意识”,还要比相信“宇宙分裂”来得容易一些!
不难想象,埃弗莱特的MWI在1957年作为博士论文发表后,虽然有惠勒的推荐和修改,在物理界仍然反应冷淡。埃弗莱特曾经在1959年特地飞去哥本哈根见到玻尔,但玻尔根本就不想讨论任何对于量子论新的解释,也不想对此作什么评论,这使他心灰意冷。作为玻尔来说,他当然一生都坚定地维护着哥本哈根理论,对于50年代兴起的一些别的解释,比如玻姆的隐函数理论(我们后面要谈到),他的评论是“这就好比我们希望以后能证明2×2=5一样。”在玻尔临死前的最后的访谈中,他还在批评一些哲学家,声称:“他们不知道它(互补原理)是一种客观描述,而且是唯一可能的客观描述。”
受到冷落的埃弗莱特逐渐退出物理界,他先供职于国防部,后来又成为著名的Lambda公司的创建人之一和主席,这使他很快成为百万富翁。但他的见解——后来被人称为“20世纪隐藏得最深的秘密之一”的——却长期不为人们所重视。直到70年代,德威特重新发掘了他的多世界解释并在物理学家中大力宣传,MWI才开始为人所知,并迅速成为热门的话题之一。如今,这种解释已经拥有大量支持者,坐稳哥本哈根解释之后的第二把交椅,并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为此,埃弗莱特本人曾计划复出,重返物理界去做一些量子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但他不幸在1982年因为心脏病去世了。
在惠勒和德威特所在的德州大学,埃弗莱特是最受尊崇的人之一。当他应邀去做量子论的演讲时,因为他的烟瘾很重,被特别允许吸烟。这是那个礼堂有史以来唯一的一次例外。

我的资料很长
本来一篇是发不完的
还好你重复了这个多个问题
我一一给你沾上来

多宇宙(或者称为多世界、平行宇宙)理论,来自于休?埃弗莱特(Hugh Everett III)对量子力学的解释。
首先我不清楚楼主您对量子力学了解的程度,因此我把我的回答扯得长一点。众所周知,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认为观测者对微观世界是有影响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有趣实验是“电子究竟穿越了哪条缝”“量子自杀”“薛定谔的猫”等等。但是把人类意识牵扯到对微观世界的决定上面似乎存在重重哲学上的困难,以至于后来的许多科学家都提出了区别于此的其他解释,其中尤以埃弗莱特的多宇宙理论赢得了众多的支持。
为了你能更好的理解多宇宙解释,我不妨把电子双缝实验叙述的详尽一些。
经典理论看来,在电子双缝干涉的实验中单个电子只通过了一条狭缝,在一条狭缝中穿过的粒子却发生了干涉,我们若想在两道狭缝处都安装上某种仪器,为的是记录下来电子路径或者发出警报,那不就成了?这种仪器又不是复杂而不可制造的。而实际上我们的确可以装上这种仪器。但是,一旦我们试图测定电子究竟通过了哪条缝时,我们永远只会在其中的一处发现电子。两个仪器不会同时响电子是一个粒子,它每次只能通过一条狭缝,奇妙的是,一旦我们展开这种测量的时候,干涉条纹也就消失了。哥本哈根的解释认为人意识的参与导致了电子波函数的坍缩。
(以下内容选自参考资料《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我们无法准确地定义一个“观测者”!一个人和一台照相机之间有什么分别,大家都说不清道不明,于是给“意识”乘隙而入。而把我们逼到不得不去定义什么是“观测者”这一步的,则是那该死的“坍缩”。一个观测者使得波函数坍缩?这似乎就赋予了所谓的观测者一种在宇宙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享有某种超越基本物理定律的特权,可以创造一些真正奇妙的事情出来。
真的,追本朔源,罪魁祸首就在暧昧的“波函数坍缩”那里了。这似乎像是哥本哈根派的一个魔咒,至今仍然把我们陷在其中不得动弹,而物理学的未来也在它的诅咒下显得一片黯淡。拿康奈尔大学的物理学家科特?戈特弗雷德(Kurt Gottfried)的话来说,这个“坍缩”就像是“一个美丽理论上的一道丑陋疤痕”,它云遮雾绕,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每个人都各持己见,为此吵嚷不休。怎样在观测者和非观测者之间划定界限?薛定谔猫的波函数是在我们打开箱子的那一刹那坍缩?还是它要等到光子进入我们的眼睛并在视网膜上激起电脉冲信号?或者它还要再等一会儿,一直到这信号传输到大脑皮层的某处并最终成为一种“精神活动”时才真正坍缩?如果我们在这上面大钻牛角尖的话,前途似乎不太美妙。
那么,有没有办法绕过这所谓的“坍缩”和“观测者”,把智能生物的介入从物理学中一脚踢开,使它重新回到我们所熟悉和热爱的轨道上来呢?让我们重温那个经典的双缝困境:电子是穿过左边的狭缝呢,还是右边的?按照哥本哈根解释,当我们未观测时,它的波函数呈现两种可能的线性叠加。而一旦观测,则在一边出现峰值,波函数“坍缩”了,随机地选择通过了左边或者右边的一条缝。量子世界的随机性在坍缩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要摆脱这一困境,不承认坍缩,那么只有承认波函数从未“选择”左还是右,它始终保持在一个线性叠加的状态,不管是不是进行了观测。可是这又明显与我们的实际经验不符,因为从未有人在现实中观察到同时穿过左和右两条缝的电子,也没有人看见过同时又死又活的猫(半死不活,奄奄一息的倒有不少)。事到如今,我们已经是骑虎难下,进退维谷,哥本哈根的魔咒已经缠住了我们,如果我们不鼓起勇气,作出最惊世骇俗的假设,我们将注定困顿不前。
如果波函数没有坍缩,则它必定保持线性叠加。电子必定是左/右的叠加,但在现实世界中从未观测到这种现象。
有一个狂想可以解除这个可憎的诅咒,虽然它听上去真的很疯狂,但慌不择路,我们已经是nothing to lose。失去的只是桎梏,但说不定赢得的是整个世界呢?

今天刚了解到多世界理论,理解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对于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也不大明白.上网找了些入门级资料.一并附在这里

单电子通过双缝干涉图样形成过程的直接观察
1988年,日本人A.Tonomura、J.Endo、T.Matsuda和T.Kawasaki利用带有电子双棱镜和位置感光电子计数系统的电子显微镜成功地记录了一系列单个电子通过时干涉图样的建立过程〔10〕,证明了电子的波粒二象性,而这类实验曾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思想实验.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实验有如下特色:

1) 电子枪发射电子采用场发射方式.一般干涉图样的质量对电子束有两个要求:①单色性尽可能好以避免其经电子透镜后产生较大的色差;②亮度足够大以保证被放大1 000 000倍之后的像仍可见.电子枪可分为两类:热发射型(主要靠加热钨丝发射热电子)和场发射型(利用强电场从未加热的金属尖端将电子拉出).场发射型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的单色性要优于热电子.
2) 采用了二维位置感光电子计数系统.这是一个荧光底片与光子计数成像搜索系统(PIAS)的组合,其计数损失和检测噪声均小于1%,即当一个50 kV的电子打到荧光底片上时,在电子到达处约有500个光子产生,光子通过纤维板激活光阴极而产生光电子.光电子通过静电透镜被加速至3 kV,在多通道板(MCP)的表面成点像,其上电子数目的积累和电子到达的位置由位置传感器记录.电子到达每一个通道的信号被送到存储器中且积累的光电子像点被显示在电视监视器的荧光屏上.装置如图5所示.干涉图上清晰地记录下了单电子通过双缝时干涉图建立的完整过程.与光子相比这一技术的难度要大得多,单个光子的到达可直接记录在移动底片上,而光子的波长比电子波长大得多,对于电子需使用高灵敏度的电视摄像机才能记录下来.
3) 通过改变中间透镜的焦距控制电子流量.此实验平均可达每秒1 000个电子,可使电子干涉图的形成有一个合理的时间,例如20 min,电子枪到屏的距离是1.5 m,连续通过的两个电子间平均距离150 m,电子波包长度约1 μm,可推断出两个电子同时出现在电子枪与屏之间的机会非常之小,两波包相遇的机会也很小.
这个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电子的波粒二象性.由于单电子通过双缝,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在干涉图形成过程中不存在,因为下一个电子尚未从电极中出来,前一个电子已被接收器检测到,这证明了电子的波性.又因为电子被观测到时有确定的位置,这证明了电子的粒子性.电子计数系统和放大技术的结合使Feynman的纯“思想实验”成为现实,干涉图建立过程准确地与量子力学的预言一致.单电子干涉图的形成如图6所示.
图6 单电子双缝干涉图的形成:(a)8个电子,(b)270个电子,(c)2 000个电子,(d)60 000个电子

量子力学哲学诠释概述

在哲学层面上思考量子力学,则无需涉及复杂的数学细节,一个简单的双缝干涉实验已包含了量子力学的全部奇异之处。
考虑光子由一个光源出发,通过与光源等距的两条平行狭缝,射到感光屏上,在屏上呈现出光子的分布。在实验中,先分别打开一条狭缝,关闭另一条,这时感光屏上的强度分布为光子通过单缝的衍射图样。然后将双缝同时打开,这时在屏上得到的是光子通过双缝后形成的干涉图样。这个实验反映了光的波动性。
如果在光源处换上一架机枪,则子弹通过双缝后的分布等于两个单缝分布的直接相加,这里不发生干涉现象,反映了经典粒子的特性。
如果在光源处换成电子枪,则结果与光子干涉实验相一致,而与经典粒子的结果不一致。
那么是否就可以把电子理解成波呢?按这种解释,电子波到达双缝时,形成两个子波,这两个子波相互叠加产生干涉花样。但是,这样的解释意味着电子在双缝处被分成了两部分,分别通过双缝,这显然与电子的粒子性相矛盾。同时,如果电子是波,那么单电子的衍射条纹应该是分散的分布着,但事实上,却是单个的点。
那么是否可以把电子理解成粒子呢?按这种解释,电子在双缝处不会分解为两个,而是只从其中一条通过,并射到感光屏上形成一个感光点。这虽然解释了电子的粒子性,但也会产生一个矛盾,既然电子只经过一条狭缝,那么另一条缝的启闭不应该对电子的运动有什么影响,因此,先分别打开一条狭缝得到两种衍射图样,它们的相互叠加应该与同时打开双缝相同,不应该出现干涉。同时,按粒子观点,电子应该落在屏上同一个点上,而不是呈衍射条纹,这也与实验结果矛盾。
所以,用经典的波或粒子概念理解上述实验现象都会产生矛盾,现在流行的是一种波粒二象性的解释:和微观粒子相联系的波是一种概率波,波函数在空间中某一点的强度与在该点找到粒子的概率成比例。按这种理论,当双缝同时打开时,电子有可能通过其中任何一条,不会分成两个。只打开一条缝时,对电子来说只有一种机会,与双缝同时打开是有区别的,应用不同的概率波来描写。电子通过双缝后,概率波相干而产生干涉图样,亮条纹的地方波的强度大,电子落在这里的概率也大,电子数目多;暗条纹的地方波的强度小,电子落在这里的概率小,电子数目少。

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经典粒子解释的一种改进,粒子不是按经典力学的规律运动,而是按一种概率的规律运动,这种概率用波函数描写。由于这种解释能说明各种实验现象,因而被广泛接受。但也有很多人对它不满意,因为波函数只能描述电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概率,而不能给出确定的位置,如果问电子射到屏幕之前在什么位置,则难以回答:作为粒子它只能在空间中的某一个点,但是,如果电子在某一个点上,则意味着电子在这一点的概率为1而在其它各点的概率为0,而这与波函数矛盾。流行解释对此的回答是,在某一点找到电子的概率和电子在某一点的概率是两回事,在某一点找到电子的概率不是1不等于电子不可以在某一点。这样的解释显然不能令人满意。
粒子与波两种物理图景就这样被整合到了一起,物理学家们学会了不去追问为什么,而是记住一套规则,在该用粒子性的时候用粒子性,在该用波动性的时候用波动性,这样就可以保证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一致了。
量子理论的不自然还体现在波包坍缩问题上:在微观世界出现了两种物理过程,在电子射到屏幕上之前,它的运动遵循连续的薛定谔方程;但在射到屏上的一瞬间,连续的过程发生了中断,描述电子运动的波函数发生了坍缩,电子好象忽然进行了一次决策,选中了它要投射的那个点。这一过程是怎样发生的,又该怎样理解它与前面连续过程的关系,对这一问题量子力学不作回答。
反对主流解释的著名物理学家有薛定谔和爱因斯坦。薛定谔直到晚年都在尝试用一种波包理论解释电子的粒子性,他希望建成一个只有波没有粒子的物理图景,但最终没能成功。爱因斯坦没有建造什么有关理论,但他与波尔长达几十年的持久论战更为著名,其最终的表现形式就是著名的EPR悖论。爱因斯坦认为,现在的量子理论只能算是一个过渡,现有理论与其说是把问题解释清楚了不如说是用一个精心设计的概念网把质疑的人暂时阻住了,他认为,不管这个概念网构造的多么精巧,最终总是要被攻破的,所以,他在同波尔的论战中一直采取进攻的策略,他要揭示量子力学的矛盾,把哥本哈根的追随者从梦乡中惊醒。奇怪的是他为此努力了多年竟然没能成功,但他还是把一句话深深刻入了人们的脑海,“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波尔在去世前一天的晚上,仍然在画一张爱因斯坦量子箱的草图,画在他实验室的黑板上。他曾经和爱因斯坦就此问题争论了多年,当他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念念不忘的还是这个问题。

由上述材料整理一下思路
1.电子与子弹类的普通粒子显然不同,由单电子双缝衍射实验得到的分布,它呈现出波粒二向性,既人们可以在脑中想象它按照波函数的概率运动,而人们进入实际观测时,它呈现明确的粒子特性.会明确的由某个缝穿过,落到观测的感光板上.

2.大量的单电子(每次相隔一段时间发射一个电子)累积后.感光板显示出干涉条纹,表明单电子的落点仍然由想象中的波控制.想象中的波还在潜在的发挥效力,造成了电子落点分布明显呈现出干涉条纹

3.我想假设一种观点,在这里,讨论的关键可以换个思路,可以落在电子分布受一种潜在规则的控制上.原先的思路,想要单电子形成干涉条纹,一定要它以波函数方式同时由两个缝穿过才能自己相互干涉.这显然是太具象的一种思路.换个角度,如果我们不那么具象,我们试着假设有隐秘的规则(尽管实验条件是真空,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世界上存在一种可能性,存在有我们现在还理解不了的隐秘物质)形成了通过两条缝分别有两个潜在的波相互干涉,干涉的结果就是单电子落点受到影响.这也是一种可能性,基本上哲学和物理的分歧也出现在这里.对于那些隐藏的力量,物理学的观点总是不太欢迎它们,但是这样一来,把自己也逼进了死胡同.我们注意一下,波粒二象性里的波,也是粒子运动的"概率"规则,这里,有隐秘规则隐秘力量存在已经很明显了

把量子物理的历史整个看了一遍,我的观点是哥本哈根派,即电子在不被实际观测时,我们不知道它在哪里,当然想象一下它肯定在某处,但是这个地方无法按照公式推算,给出准确的位置,即不能确定它的具体坐标.

应该澄清这里不是说一个电子到处都在,一个电子怎么可能到处都在呢,它肯定只能在空间中的一个点,但是这个点"可能"出现在这儿,也可能出现在那儿.单个电子在我们不去实际观测时我们算不出它的准确位置.但是大量电子集中,它们将按照概率波的准则呈现一种集体特性,这又是确定无疑的.这才是哥本哈根派的原意.

空气只是一种介质而已 不会改变光的一些性质
所以 在真空中 光也是会发生干涉现象的

会的.光有粒子性.

en

说的对


光子在抽成的真空中也会发生干涉现象吗?
光子在抽成的真空中也会发生干涉现象吗? 在抽成的封闭的真真真空后最后放一个暴光底片!可以看到!就是一束光前一小圆孔,真空中2个或者3个小孔,最后放一个暴光底片!可以看到!我很怀疑它在空气中的干涉现象的由于被其他... 在抽成的封闭的真真真空后最后放一个暴光底片!可以看到!就是一束光前一小圆孔,真空中...

光子在抽成的真空中也会发生干涉现象吗?单色光!
这样一来,薛定谔的猫也不必再为死活问题困扰。只不过是宇宙分裂成了两个,一个有活猫,一个有死猫罢了。对于那个活猫的宇宙,猫是一直活着的,不存在死活叠加的问题。对于死猫的宇宙,猫在分裂的那一刻就实实在在地死了,不要等人们打开箱子才“坍缩”,从而盖棺定论。从宇宙诞生以来,已经进行过无...

光子在抽成的真空中也会发生干涉现象吗?单色光!!!
经典理论看来,在电子双缝干涉的实验中单个电子只通过了一条狭缝,在一条狭缝中穿过的粒子却发生了干涉,我们若想在两道狭缝处都安装上某种仪器,为的是记录下来电子路径或者发出警报,那不就成了?这种仪器又不是复杂而不可制造的。而实际上我们的确可以装上这种仪器。但是,一旦我们试图测定电子究竟通过...

要是把物体内部抽成真空,在空气中会不会浮起来
物体只要还在地球上,只要有质量存在,就会受到地球的吸引,不会漂浮起来的;如果你是说在抽成真空的里面放个物体的话,只要在地球上那个物体照样不会漂浮,就像那个经典的实验——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管内羽毛和铜钱同时受到重力下落,

将小盒子抽成一个真空,它能凭空飘起来吗?
我们做一个假设,这样一个无限坚硬的小盒子,抽成真空的状态,把里面的空气全部抽走,它能不能漂浮起来,两者没有任何关系。就算是这个物体它的内部全部都变成了真空的状态,它也就是受到了外界的压力更大了。它本身足够坚固,那么它就不会发生什么质的改变。状态其实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自家的那个双层玻璃...

电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1. 电能在真空中传播是可能的,这被称为爱迪生效应。爱迪生的电灯实验中,灯泡内部被抽成真空状态,他曾观察到电极之间产生电弧,即使在没有任何介质的情况下。2. 宇宙中存在宇宙射线,这些射线由带电粒子组成,它们在真空中传播,形成一种电流。3. 电子显微镜利用高真空环境和发射、聚焦电子束的原理来...

如果枪械的枪管内部抽成真空,那么子弹的初速度会不会增大?
呃,真空下子弹仍然可以发射,因为子弹中的氧化剂不是空气……至于对初速度的影响肯定会有一定的提升,但是效果估计不是很明显。目前现役装备中初速度枪支最大为975m\/s,火炮是1.5Km\/s,按照这种速度算下来,能有略微提升

人体在真空中会怎样?注意是真空不是太空.
所以,把人直接放入真空环境的结果是,人体内的所有水份会立即沸腾、汽化,于是,人体会发生“爆炸”.根本谈不上什么缺氧问题.还有是你的概念问题,既然是“真空”,就什么也没有.不是没有空气才叫真空.再问: 好恐怖!!!再答: 是这样的!!!但是如果是人先进去,再抽成真空,需要很长时间,这种情况人...

把水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把容器里的空气抽成真空, 在抽真空的过程中...
沸点与气压成正比。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在抽真空的过程中,水的沸点会降低,可能会出现沸腾的现象

一个被抽成真空的容器,继续抽下去会怎样
内部抽真空。如果抽到足够低,当材料受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会瘪。如果是夹层容器,持续抽真空。压力值超过外壁和内壁材料的屈服强度,外壁会瘪,内壁会膨胀。当然了,一般再怎么抽真空,其与大气压所能形成的压差值是不会很大的(因为很难抽)。如果材料够好,你怎么抽也不会变形。

清河县13641891962: 光子在抽成的真空中也会发生干涉现象吗?单色光! -
昌怡每素: 光的传播与是否真空无关 关于一个光子会经过两个孔,应该不能吧.光似乎知道答案,一束光,当一个孔时发生衍射,两个孔时发生干涉,光知道有几个孔?对于一个光子来说,就无所谓波动性了.

清河县13641891962: 光在真空中能发生干涉现象么
昌怡每素: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呀!

清河县13641891962: 单个光子也会产生干涉现象,这是为什么?一楼,一个光子只是一个个体为什么会产生自己干涉自己的现象呢?也就是说为什么一个光子可以同时穿过两个狭... -
昌怡每素:[答案] 根据海森堡的测不准关系,Δp * Δx ≥ h/2 ; Δ E * Δ t ≥h/2.当动量确定时,位置不确定;反过来一样.当能量确定 时,时间不确定;反过来也一样.你在这儿所说的单个光子的干涉现象,充其量只不过强调了对于一定频率的光子(对应着一定动量)其在空...

清河县13641891962: 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昌怡每素:[选项] A. 在真空中红光波长比绿光波长长 B. 红光光子能量比绿光光子能量大 C. 红光和绿光相遇时能产生干涉现象 D. 绿光照射某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红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清河县13641891962: 什么是光的干涉 -
昌怡每素: http://baike.baidu.com/view/40806.html?wtp=tt定义 干涉现象是波动独有的特征,如果光真的是一种波,就必然会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1773—1829)在实验室里成功地观...

清河县13641891962: 单个光子也会产生干涉现象,这是为什么? -
昌怡每素: 根据海森堡的测不准关系, Δp * Δx ≥ h/2 ; Δ E * Δ t ≥h/2.当动量确定时,位置不确定;反过来一样.当能量确定 时,时间不确定;反过来也一样.你在这儿所说的单个光子的干涉现象,充其量只不过强调了对于一定频率的光子(对应着一定动量...

清河县13641891962: 红光与紫光相比() - 上学吧
昌怡每素: 在物理中,量子擦除实验是用来验证量子力学法则的一种双缝干涉实验.包括波粒二象性,互补原理,哥本哈根诠释在内的这些量子力学法则展示了这样一幅图景,在量子力学的世界里,如果精确测量观测对象某一方面的性质,则对应的会有某...

清河县13641891962: 卡西米尔效应的相关运用 -
昌怡每素: 根据量子场论,任何振动物体都会被真空中的虚粒子减速.May 26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上,物理学家们提出一种方案,通过一端振动的反射腔探测这种效应,光子在反射腔中反弹,并且被超冷原子放大.这个实验是从技术上说可...

清河县13641891962: 有关光的一些问题光在传播过程中,能量会不会消耗?假如在不遇到任何障碍物的情况下,一束太阳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多远? -
昌怡每素:[答案] 消耗么?总能量应该是不变的,不过光是一种电磁波,他的传播是能量和运动形式的传播,光在空气中会发生干涉与衍射等现象,会导致光的强度变低,因而一束光的能量会越来越小. 在不遇到障碍物且真空的情况下,应该是有多远就能传多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