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二十四小时计时

作者&投稿:矣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二十四小时计时~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是-一对应的。如,子时(午夜23时至1时),是一天的最后时刻,也是新一天的开始,在十二生肖中与鼠对应;丑时(凌晨1时至3时),指的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据说是牛开始日出耕田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与牛对应;寅时(凌晨3时至5时),是天方大白之时,正是老虎开始活动的时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与老虎对应;卯时(清晨5时至7时),在十二生肖中与免对应;辰时(清晨7时至9时),太阳光热增强,据说是群龙行西的时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与龙对应。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也是如此一一对应。

出生时间 23~01 01~03 03~05 05~07 07~09 0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对应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中国古代把二十四小时分为12个时辰计时,分别为子时、丑时。。。。亥时。

中国古代计时单位,是将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中国用的代表字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用这个来代表。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中认为,以往人们对干支的解释,都是望文生义的臆测,“十天干”纯属十进位记数法的自然发生,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创制。至于“十二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在比较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和古巴比伦的十二宫后,指出中国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演变而来。其传入中国的途径,可作大胆推测,也许商民族“本自西北远来,来时即挟有由巴比伦所传授之星历知识,入中土后而沿用之”,或许“商室本发源于东方,其星历知识乃由西来之商贾或牧民所输入”。
  一些学者从我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为驳干支外来说,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我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


24小时怎么算时辰?
一天只有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个小时。二十四个小时和十二时辰:1、子(鼠):午夜23时至1时。2、丑(牛):凌晨1时至3时。3、寅(虎):凌晨3时至5时。4、卯(兔):清晨5时至7时。5、辰(龙):清晨7时至9时。6、巳(蛇):上午9时至11时。7、午(马):上午11时至13时...

中国古代二十时辰与现代二十四小时对照表怎么填啊?急急急...
中国古代时间计量单位是时辰,分为十二时辰,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sì)、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其与现代二十四小时对照表如下:1、子时:对应现代时间0:00, 时间段为:唐代以前:0:00-2:00,唐代以后:23:00-1:00。2、丑时对应现代时间2:00, 时间段为:...

二十四小时分为几个时辰
二十四小时分为几个时辰 二十四小时分为几个时辰,我们都知道的一天是有二十四个小时的,也就是古代说的十二个时辰,那么有一些还是分不清楚时辰的划分,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二十四小时分为几个时辰的相关资料。二十四小时分为几个时辰1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

什么叫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换算 普通计时法换成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换成24时计时法,去掉时间限制词(上午、下午等),中午12点以前的时间不变,中午12点以后的时间加12小时。24时计时法换成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换成普通计时法,加上时间限制词(上午、下午等),12点以前的时间不变,12点以后...

12小时计时法跟24小时计时法有什么不同
两种计时法的区别是:1、时针走第一圈时:12小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要加上“凌晨、早上、上午、中午”等时间词,而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就不要加,钟面上是几时我们就说是几时。2、时针走第二圈时:在这12个小时中,12小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要加“下午、晚上”等时间词,而用24时计时法...

中午十二点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
中午十二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12:00。二十四时计时法:这是广播电台、车站、邮电局等部门采用的0到24时计时法,按照这种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13:00,下午2时就是14:00……夜里12时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00。二十四时计时法在表示的时候,只有下午和晚上和12小时计时法不同,上午是...

一天24个时辰,古时一个时辰是多少刻钟,分别叫什么?
古时一个时辰是8——8.3刻钟,每一刻钟分别叫一刻。早期使用的是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起计点在日出时刻,到下一个日出前计满一百刻。一天12个时辰,一个时辰是8.3刻钟。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

我们怎样记录时间,中国古代怎样记录时间,古今怎样记录时间?
目前在用的计时方法采取的是二十四小时制计时法,中国古代的计时方法有几种:干支计时法,十二时段计时法,更点计时法,漏刻计时法等方法。干支计时法: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一时辰...

中国古代二十时辰与现代二十四小时对照表怎么填啊?急急急...
中国古代时间计量单位是时辰,分为十二时辰,即子时、丑 时、寅时 、卯 时、辰时 、巳(sì) 、午时 、未时、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其与现代二十四小时对照表如下:1、子时:对应现代时间0:00, 时间段为:唐代以前:0:00-2:00,唐代以后:23:00-1:00。2、丑时对应现代时间2:00...

古代的时间是怎么算的?
2、十二时辰与二十四小时的换算 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五点到七点为卯时,七点到九点为辰时,以此类推。二、古代历法对年月日的定义 中国古代一般采用的是阴历,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

合作市15763138774: 古代的时辰是怎样算的?子时是什么时间? -
戚逃少腹: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

合作市15763138774: 古代晚上怎样确定时间 -
戚逃少腹:[答案] 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浅说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

合作市15763138774: 24时计时法的来历 -
戚逃少腹: 中国从宋代以后,每个时辰又细分为「初」和「正」两部分,比如「子初」指的是 23:00 到午夜 0:00之间的一个「小时 (较小时辰)」,「子正」指的是午夜 0:00 到凌晨 1:00 之间的一个小时. 这个便携式的赤道日晷就是将正午到次日正午的时...

合作市15763138774: 古代一天二十四小时是怎么说的?请分别从现代的凌晨零点开始说,最好能在字后面标上拼音,我有些字不会读. -
戚逃少腹:[答案] 一天分十二时辰 古人计时,只根据天色把一日划分为若干时段,如天将亮时为昧旦,日出为晨,太阳正中时为日中,日落之后为黄昏,夜晚叫宵或夕等等.后来,又将一昼夜分为十二等份,即十二个时辰.《左传��昭公五年》杜预《注...

合作市15763138774: 古代的时辰单位 -
戚逃少腹: 2个小时.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末、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 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 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 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合作市15763138774: 24个小时在古代都是什么时辰阿?
戚逃少腹: 天色计时法 地支计时法 现代计时法 夜半 子时 23点--01点 鸡鸣 丑时 01点--03点 平旦 寅时 03点--05点 日出 卯时 05点--07点 食时 辰时 07点--09点 隅中 巳时 09点--11点 日中 午时 11点--13点 日昳 未时 13点--15点 晡时 申时 15点--17点 日入 酉时 17点--19点 黄昏 戌时 19点--21点 人定 亥时 21点--23点

合作市15763138774: 古代的计时方法 -
戚逃少腹: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

合作市15763138774: 古人的计时方法? -
戚逃少腹: 古人计时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日晷、漏刻、更夫打更,还有更高级的水运仪象台.

合作市15763138774: 古代的时间是怎么计算的 -
戚逃少腹: 古代的时间计算 古代将一天(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子(鼠)时:二十三到一点,以二十四点(零点)为正点;丑(牛)时: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五...

合作市15763138774: 古代有哪些计算时间的方法 -
戚逃少腹: 中国古代 ,可以利用日晷、水钟、火钟、铜壶滴漏等记录时间,是古人的计时器.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