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项羽垓下之围,自刎乌江的评价

作者&投稿:舒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简析“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中的项羽形象~

  一、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因为垓下之围之后项羽就乌江自刎了,这两者都表现了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也就是即使他失败了但是他是一个有抱负有雄心的勇者的形象深入人心,令人扼腕叹息。
  二、详解如下:
  1、关于垓下之围:
  《垓下之围》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作者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勇猛善战;既有阴陵迷道、归败于天的寡谋、自负,又有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的知耻重义、纯朴仁爱。作者还善于在历史事实进行艺术加工,写出了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如虞兮虞兮的千古悲歌、"田父绐曰"的生死机缘、愧对父老的知耻良心、赠马赐头的临终义举等,使这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2、乌江自刎: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这种说法出自太史公司马迁之手,距项羽之死年代较为接近,描写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传最为广泛,后世关于项羽自刎的传说大多源于此。

首先,因为项羽当年带领着几千江东将士起兵,到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当年江东父老因为他是楚国大将之后,十分的拥戴他,所以项羽振臂一呼,就有几千江东子弟随他奔赴前线,这是江东父老对他的信任,但是因为自己的失误,使得这几千人无一人生还,他无颜面对他们。

其次,当时项羽垓下被围,四面楚歌,以为江东已经陷入刘邦的手中。当时在那种情况下,项羽本来想逃到彭城,但是彭城已经失陷,每到一个地方,每个地方都已经被刘邦占领,所以当时的项羽已经有一点心慌意冷了,所以不怎么相信江东还在自己的手中。

再者,就是项羽当时已经没有信心去打败刘邦了。因为项羽从江东起兵以来,大小百战,几乎都是战必胜,攻必取,所以他早就已经沉浸在胜利之中,是一个经不起失败的人,所以项羽到最后经历了垓下兵败,就已经觉得没有希望了,一个放弃希望的人怎么能东山再起呢?

不仅如此,项羽的精神支柱虞姬也自尽身亡了,让项羽更加的沉痛。虞姬是项羽一生所爱,所以虞姬的死亡对于项羽来说的打击是巨大的。如果虞姬还在也许项羽还会拼死一搏,但是虞姬一死就让本就陷入失望的项羽彻底丧失了最后的一丝希望,最后放弃东山再起。
综上所述,因为项羽是一个英雄,正所谓英雄气短,所以在面对失败时,他选择了放弃。

  于是项王乃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五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此即评家所谓”自刎乌江”。正当项羽拼死搏杀,尚存一线生机的时候,项羽马到乌江,茫茫江水阻绝了去路。面对一条可以救命的唯一小船,和忠心不二的乌江亭长,项羽毅然选择了死。面对生路而不就,却于死生之际而从容发出镇定安详的“笑”,那么,英雄想到了什么呢?第一是他依然固执地认为是“天之亡我”,至死没有服气。第二是自惭无颜去见对自己倾心支持的江东父老,做到了“知耻近乎勇”。他对自己的死毫不在意,却不肯爱马被杀,因为看到它,就想起了“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的数度辉煌。今昔如此,情何以堪呀!再说马迁写他留下了战马,就是给他留下了一段磨灭不了的历史功绩呀!最后,面对追之认之必欲杀之以邀功的“故人”,他却慷慨赐头,“吾为若德”。呜呼!泰山之伟,蝼蚁之轻,怎可同日而语!!
  项羽死了。他是站着死的!他在最后的行动言语表明,他还知道什么是耻辱,知道谁是自己的支持者。他敬待长者,厚赐故人,以死谢乡亲,以死谢天下,以大无畏的死完成了他在历史舞台上辉煌卓著缺憾人生的表演。
  马迁“代为喉舌”,对他的死,对他这样一个“非有尺寸,乘势起于垄亩的空前的,有巨大缺点的英雄给予了深深的同情。使我们这些对刘邦项羽无所轩轾的后人,面对这悲情四溢的自刎乌江,也不免要咨嗟叹息,起坐彷徨,回肠荡气呀!

项羽那时肯定挺苦的,后悔没听范增的话,保不住江山,保不住女人。正因为后悔,才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任何人遇到这种挫折都受不了。并不能说明他英雄气概,宁死不苟活等等。

如果还成是曹操```他就会逃回江东!``他的为人太奸诈```可能是这样```就叫做能屈能伸!!

。你问题

就说挺好啊


垓下之围选自《史记·项羽本记》
1、《垓下之围》自《项羽本纪》的最后一部分。司马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其中最主要的是选择影响项羽命运发展的关键事件(场面),具体描述项羽既是一位叱咤风云、气盖一世的英雄豪杰,更是一位情感丰富,个性鲜明的悲剧英雄。霸王别姬时,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表现出项羽英雄末路、情深无奈的侠骨柔肠。

不想佳人垂泪之时 也是英雄落腕之际啊,出自哪里,表达了什么意思_百度知 ...
出自于垓下之围,项羽在乌江畔自刎。意思是虞姬落泪的时候,也是项羽这位大英雄落寞的时候。整句话表达了对项羽这位英雄的崇敬与尊敬,以及对项羽自刎的一种叹息之情。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

历史上项羽自杀真的是无颜过江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其中一句记载说项羽自述自己不愿渡江是因为追随的八千子弟兵都死了,我看过项羽从垓下之围到乌江自尽的全过程,过程中就已损失惨重,他的八千子弟兵就已所剩无几。所以如果是因为跟随自己的众多子弟兵损失太多而羞愧,项羽那重情义的性格会使得他那时就追随子弟兵而去,又怎会再拼尽全力逃出包围圈呢?

于是向王乃悲歌慷慨 “乃”、“项王乃复引”的“乃” 和“乃陷大泽中...
全句翻译:项王又率军向东 “乃陷大泽中” 的“乃”:副词,于是,就 全句翻译:于是陷入大沼泽地中 此问题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垓下之围>》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翻译】因此项王就慷...

《史记》垓下之围的全文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垓下之围》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 作者通过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勇猛善战;既有阴陵迷道、归败于天的寡谋、自负,又有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的知耻重义、纯...

《垓下之围》的翻译
《垓下之围》自《项羽本纪》的最后一部分。司马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其中最主要的是选择影响项羽命运发展的关键事件(场面),具体描述项羽既是一位叱咤风云、气盖一世的英雄豪杰,更是一位情感丰富,个性鲜明的悲剧英雄。霸王别姬时,项羽被围垓下, 四面楚歌,表现出项羽英雄末路、情深无奈的侠骨柔肠。

受挫折而一蹶不振的事例有哪些?
项羽无法面对失败自杀。楚汉相争,刘邦败多胜少,项羽是胜多败少,甚至只败过一场――垓下之围,但也正是这一场败仗使项羽一蹶不振,自刎于乌江。项羽其实有机遇逃跑,但是他不愿意,他自语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可见,项羽不敢面对失败,宁可带领二十八旗战死乌江,最终落得个悲壮的下场。其实ta度过乌江...

自登之围文言文
1. 文言文翻译:《垓下之围》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

简析“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中的项羽形象
一、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因为垓下之围之后项羽就乌江自刎了,这两者都表现了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也就是即使他失败了但是他是一个有抱负有雄心的勇者的形象深入人心,令人扼腕叹息。二、详解如下:1、关于垓下之围:《垓下之围》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

项羽垓下之围时那么英勇,为何后来会自刎?或许我们都被故事骗了_百度知...
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现在人们常听到的版本是项羽在逃亡时候不得已把虞姬留在了垓下,虞姬选择了在这里自刎。但是,《史记》里面如此记载:司马迁的记载中,项羽只是在临战前知道败局已定,非常感慨,又见到名马美人,心中不免惋惜,所以做了一首《垓下歌》,带人突围而去,这里并没有写明虞姬的结局。

运城市18996706088: 关于项羽垓下之围,自刎乌江的评价 -
漳毕新帅: 于是项王乃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

运城市18996706088: 项羽在垓下之围中的人物形象 -
漳毕新帅:[答案] 项羽,是一个在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刚愎自用,才会失了江山,最后落得乌江边上自刎.也有的人欣赏他的豪情,宁死不肯过江东.项羽,是我难得欣赏的古人之一.喜欢他的豪气和侠义.试问:如果,不是他对刘邦绝对的信...

运城市18996706088: 垓下之围 结合文中“太史公”一段评议,谈谈你对项羽功过及其失败的原因 -
漳毕新帅:[答案] 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花绽放成锋刃的湛蓝.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骓悲鸣. 一.情意绵绵的伟丈夫 在项羽被困于垓下时,他长歌当哭,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垓下歌》.英雄征战沙场,固然值得敬仰,英雄的泪,更...

运城市18996706088: 如何评价项羽乌江自刎????? -
漳毕新帅: 关于他的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以南宋词人李清照为代表,她在《乌江》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做出高度评价和赞扬;一种是以晚唐诗人杜牧为代表,他在《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认为项羽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决心,对他自刎乌江的决定作出了惋惜和失望的评价.几千年来这两种不同的观念一直在不停地延伸着,那么项羽当年为什么选择了自刎,而不是过江呢? 根据最早的记录,项羽是因为无脸面见江东父老而自杀、而虞姬之死起到了重要的推助作用..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项羽不是不想过江,而是根本没有机会过江.

运城市18996706088: 急!项羽自刎乌江的评价 -
漳毕新帅: 项羽乌江自刎 西楚霸王人生就此谢幕 江水为之泛滥 不肯渡乌江 自知愧对江东父老 宝马送给亭长 头颅赠故人 身经七十余战 所当者破 所攻者灭 乌江17 骑尚冲阵杀敌人 有何畏惧也 有人说项羽冲动愚笨为何不过江再与刘邦决一雌雄 这就是项羽 他轻视刘邦 项羽败呼? 身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项羽乃真英雄也!

运城市18996706088: 你对项羽自刎乌江有什么看法 -
漳毕新帅: ---最正史的感想--- 项羽在失败之后没有真正面对的勇气,以当时天下大势而论,项羽并不是没有东山再起的实力.刘邦在剿灭项羽之后多年还四处乱杀的事实显示了项羽完全可以继续打着西楚霸王的旗号继续打下去.不过个人对结果不看好就是了. ---最无厘头感想--- 听过八扇屏么,里面有一个霸王的段子,就是韩信派吕马童扮作渔夫把霸王的武器和乌骓骗走,最后霸王无奈自刎的段子.这个告诉我们,在战场上的时候,不要轻易的把武器交给别人,否则你会死的很惨!

运城市18996706088: 《项羽之死》本文主要描述了哪三个场面?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
漳毕新帅:[答案] 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决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 表现了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

运城市18996706088: 论:项羽是为人不忍还是君子之度?? -
漳毕新帅: 乌江自刎,结束了楚霸王项羽磊落的一生,锐不可当的楚霸王为何会败了?并不是因为垓下一战,也不是因为他不善于笼络人心,善于用人才.他败在始终使他处于劣势的一个难以发现的致命的弱点——太正人君子了.而他的对手刘邦却是一个...

运城市18996706088: 司马迁在垓下之围中是如何评价项羽的?体现了司马迁怎么样的历史观?=. -
漳毕新帅:[答案] 太史公认为,项羽是一个英雄. 所以在项羽本纪中,极力描写出了项羽的个人勇猛. 但是英雄却不适合当一个合格的帝王. 因为项羽心中还有情意.在英雄末路之时,他首想到的是宝马与美人. 这样的描写,更加突出了项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 而不...

运城市18996706088: 谈谈你对项羽自刎乌江的看法 -
漳毕新帅: 其实你们都错了.为什么项羽不肯过乌江..第一.虞姬死了.在项羽看来.江山越比不上美人 虞姬要离开项羽的时候 他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没有你.政要这江山何用..第2 他自尊心很强.所以无以见江东父老..第3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不想在打下去了.因为他知道在打下去只会搞的有更多的人死亡,这一点在他占优势也肯和刘邦议和平分天下就看的出来,所以他只能放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