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育意义,揭示道理的文言文。越多越好

作者&投稿:荡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的文章 越多越好 要有注释,含义,道理 越多越好~

http://www.laomu.cn/xueke/List/List_160.html http://www.fainfo.com/puton/ 文言文翻译的网站,里面有很多! 补充: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陶渊明 独爱菊;自 李唐 来,世人盛爱 牡丹 ;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1) 爱莲说 :选自《 周元 公集》。作者 周敦颐 著名的 唯心主义哲学 家。“说”,是古代 论说文 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 东晋 浔阳(现在 江西省 九江县 )人,著名的诗人。他很爱 菊花 ,常在诗里写到,如 《饮酒》 诗里的“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 《唐国史补》 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 莲花 ,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淤泥 ,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 微波 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8)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 (9)亭亭:耸立的样子。 (10)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1)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 同流 合污,便隐居避世。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3)君子: 道德高尚 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16)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17)宜乎: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是很多的。 晋朝 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说”,古 代文 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 《爱莲说》 正是这种 托物言志 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赏析]:周敦颐,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闻达。他的这种 高洁 的人品,诚如北宋文学大家 黄庭坚 所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而他的传世 散文 佳作《爱莲说》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怀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 坚贞 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概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 尚品 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 潜台词 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 浓墨重彩 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 高明 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炼,的确是如莲之美——“不枝不蔓”,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 【原文】 晋 太原 中, 武陵 人 捕鱼 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 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 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 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 桃树 紧靠着 溪流 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 桑树 竹子 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 鸡鸣狗叫 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 来来往往 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 桃花源 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 其乐 。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 秦朝 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 魏朝 和晋朝。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注释: 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 2.太元:晋孝武帝年号。 3.武陵:晋郡名,治所在今 湖南常德 。 4.缘:循,沿着。 5.落英:落花,一指刚开放的花。 6.尽:尽头。 7.才:仅。 8.俨然:整齐的样子。 9.属:类。 10.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南北小路叫阡,东西小路叫陌。 11.悉:尽,全。 12.黄发:指老人。 垂髫 (tiáo):指儿童。髫,古代小孩的垂发。 13.要:通“邀”。 14.咸:都。讯:消息。 15.邑人:老乡。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16.间隔:隔离。 17.乃:竟然。 18.无论:不要说。 19.延:邀请。 20.扶:沿着。向:原先。 21.处处志之,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22.寻向所志,志:标记 23.郡下:指武陵郡城下。 24.诣:拜访。 25.刘子骥:晋代有名的隐士。 26.规:计划。 27.未果:没有成为事实。 28.寻:不久。 29.问津:问路,访求。津, 渡口 。 出自本 文成 语:怡然自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世外桃源 赏析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儿,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 税赋 ,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没有勾心 斗角 。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蒂,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 恰如其分 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的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 精神寄托 。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 心理距离 ,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 缥缈 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 感染力 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 依恋 。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叶公好龙
两汉 · 刘向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这个故事,用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黔驴技穷 两小儿辩日 五柳先生传

《劝学》《马说》《师说》《爱莲说》《智子疑邻》《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诸葛亮诫子书》


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郑人买履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是说有个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

《学弈》这篇课文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通过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得出两个相反的学习结果,对比鲜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充分揭示了课文蕴涵的道理。 板书设计 学弈 专心致志——成功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是孟子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这则故事说明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专心致志和...

哲理和道理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道理,对人有教育意义,给人以启发和警示、有的也对人性有着很深刻的剖析,发人深思,受益非浅。但是不能去用道理来印证哲学与科学范畴内的事物变化规律。道理和道德有什么区别?道理与道德和情感相关,之所以我们认为是道理,是因为与我们内心产生共鸣,附和我们的道德理念。而哲学与...

哈萨克族曲艺形式“铁尔麦”有着怎样的含义
新疆哈萨克族铁尔麦艺术是哈萨克族曲艺形式的一种,“铁尔麦”意为“撷取精华”、“集粹”,是哈萨克族谚语、格言、诗歌或其它文艺作品中撷取精华,配以曲调演唱的一种“劝喻歌”。铁尔麦作品中大量运用了生动通俗的大众化的语言,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和内涵,具有深刻教育意义。通过对哈萨克族“铁尔麦”...

鹬蚌相争的寓意及道理
这使我们认识到,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5、历史文化的传承:鹬蚌相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被广泛传播和传承,成为后人引用的典故和教训。这个故事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相长"为我们阐述了什么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相长的意思是:教学是教育和学习的双方。相长中,相是相互,长是启发,促进增长知识,促进共同成长。连起来讲,就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增长知识,共同在成长。其中,揭示出一个真理,即不是总是教育者使学习者增长知识。被教育者的学习领略的信息回馈,也在触动...

画蛇添足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画蛇添足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肤浅的,“画蛇添足”的...

《劝学》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
1、《劝学》告诉我们,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2、《劝学》告诉我们,要学习圣人善于借助于外物的道理。3、《劝学》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注重积累,持之以恒的道理...

小学四年级上册课文《巨人的花园>>的资料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

河中石兽揭示文章主旨是哪句?说明了一个说明道理
此文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却是耐人寻味的。它说明天下的事物虽有其共同规律,但更有其特殊性。而事物的特殊性,又是和它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它更是发展变化的。现实中的许多生活经验,其实都能证明这一点。这也就是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安化县19146248961: 有教育意义,揭示道理的文言文.越多越好 -
肥陈易宁: 黔驴技穷 两小儿辩日 五柳先生传

安化县19146248961: 有教育意义的古文都有哪些? -
肥陈易宁:[答案] 《礼记.学记》 《师说》 《论语》里也有一些教育思想,但是比较零散,需要自己总结,比如因材施教,不分贵贱,等等.

安化县19146248961: 谁能提供些有关于人生哲理的文言文,越多 -
肥陈易宁: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2.勿以恶小而为之,...

安化县19146248961: 求有教育意义的古文,不要太长 -
肥陈易宁: >>>>>>>>>>>>纯手打,求采纳<<<<<<<<<<< 不知道你是要做什么用 讲一些我喜欢的好了 篇目很多 我加了一点小说明 具体内容自己百度吧ORZ《古文观止》里的文章都很好 要说具体篇目的话: 《三字经》《千字文》古时候小孩子都是要背的...

安化县19146248961: 初中高中语文书里所有有教育意义的古文 -
肥陈易宁: 为方便都不带书名号 (*^__^*) 初中的-论语六则 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孙权劝学 周敦颐的爱莲说 刘禹锡的陋室铭 诸葛亮的出师表和诫子书 陈涉世家 唐雎不辱使命 高中的实在太多了 我建议你买一本文言文全解

安化县19146248961: 简短 具有教育意义的文言文 -
肥陈易宁: 劝学

安化县19146248961: 求有教育意义的古文 2个到3、4、8等字数,关于安分守己、悔过的 -
肥陈易宁: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安化县19146248961: 有什么短小却有教育意义的古文还要翻译 -
肥陈易宁: 短小却有教育意义的古文还要翻译 Short but meaningful prose and Translation

安化县19146248961: 有教育意义的初中古诗 -
肥陈易宁: 荀子劝学篇才是精彩: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本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安化县19146248961: 急需短小精悍的古文!要有教育意义和翻译! -
肥陈易宁: 这本书中有许多的.——————————————————————1.百六十二 石崇每与王敦入学嬉,见颜、原像而叹曰:“若与同升孔堂,何必去人有间.”王曰:“不知馀人云何,子贡去卿差近.”石正色曰:“士当令身名俱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