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有哪些历史文化名迹?

作者&投稿:昔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武汉有哪些历史文化名迹?~

武汉市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北效黄陂县有近几年才发现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三国时期,在武昌和汉阳筑有江夏和却月古城,唐代已是著名商埠,明清时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三镇遍布革命胜迹,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首义于此,现存有起义门旧址,武昌阅马场的红楼是当时的指挥中心,现存有孙中山的纪念铜像。最负胜名的景点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东湖,以五百罗汉、玉佛及悠久历史著称的归元寺,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台等。

☆江城的由来
和山城重庆、蓉城成都、春城昆明一样,武汉市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别致的名字——江城。
也许大家要问:长江从上至下,流经了大大小小为数不少的城市,为何此称独钟武汉?其原因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武汉游玩,与史郎中在黄鹤楼上饮酒,边饮酒边欣赏音乐,喝到了兴头上,李白诗兴大发,于是题下一首诗,诗名叫做《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诗是这样写的:“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汉人非常喜爱“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江城”这一佳名,于是自号为江城人。除江城之外,武汉还有一些其他的名称,这些名称的来源反映了武汉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源源。

☆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汉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火炉之成因
为什么夏天的武汉给人的感觉十分难熬?这是因为武汉地区江河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大,白天太阳暴晒,水汽大量蒸发,空气湿度增大,团团热气像一个巨大的罩子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使地面的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减慢,室内气温持续不降;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室,故汗出如浆,闷热难耐,号称“火炉”。
二、地方文艺
1、汉剧
汉剧为湖北主要地方戏曲剧,也叫“汉调”,俗称“二黄”,辛亥革命前后改称“汉剧”。
汉剧的主要声腔为“西皮”、“二黄”。“二黄”来自安徽形成于鄂东与安徽毗邻地区,主要由汉调艺人创造、发展,并与“西皮”合奏,从而开创了以西皮、二黄为主的皮黄声腔系统。“西皮”一词,最早见于清代张亨甫《金台残泪记》(著于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谓:“甘肃腔”曰“西皮调”。西皮源出陕西梆子。西皮、二黄合流,最早见于清代叶调元《汉皋竹枝词》(成书于清道光三十年,即公元1850年):“曲中反调最凄凉,急是西皮缓二黄,倒板高提平板下,音须圆亮气须长。”说明当时不仅是西皮、二黄合奏,腔调板式已渐趋完备。
汉剧在嘉庆、道光年间进入兴盛时期,科班迭起,名角辈出。并依流行地区划为襄河、府河、荆河、汉河四个路子。
汉剧分十大行: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
汉剧有上千个传统剧目,现存剧目仍有660多个,汉剧唱腔以板腔体的西皮、二黄两类声腔为主,兼有歌腔、昆曲、杂腔、小调等。西皮、二黄在传统演唱中,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专用调和特定腔。汉剧还有很多杂腔小调和丰富的曲牌。传统的演唱和器乐曲牌有四百多首。《汉剧锣鼓经十分丰富,打法多样,大体上可分为“大打”、“小打”和“串打”。“串打”很有特色,配以马锣,节奏鲜明,气氛强烈,等花脸、武生戏中,均用“串打”来衬托草莽英雄洒脱粗犷的性格,颇见效果。
2、楚剧
楚剧旧称“黄孝花鼓”、“西路花鼓”,1926年改名“楚剧”。流行于湖北,约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在黄陂、孝感一带的竹马、高跷等民间歌舞及鄂东的“哦呵腔”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原是人声帮腔,锣鼓伴奏。1920年进入武汉后,受到汉剧、京剧的影响,逐步发展提高,1923年改为丝弦伴奏。解放后,音乐上有所革新,丰富了板式,发展了“小调”,吸收了“高腔”,形成了“迓腔”为主的板腔、高腔、小调三大腔系。
3、湖北评书
湖北评书是用湖北方言讲故事。由一人表演,只说不唱,以一块木头为道具,情节每到关键时刻,猛击一下醒木,听众为之一振。  
湖北评书流布于武汉、沙市、宜昌等长江沿岸城市,与之相近的荆州、孝感、黄岗、宜昌等地区也有一些艺人从事演出活动。湖北评书的兴起,据前辈艺人说,并参考民国初年《夏口县志•建置志》记载,明崇祯八年(1635),汉阳通判袁焻在夏口(今汉口市区)督修拦水长堤期间,有艺人胡某在民工、船夫中说书,很受欢迎。从此说书在这里打开了门户。湖北评书的繁荣发展开始于清同治年问。至光绪年间,洋务派在武汉建立大型工业,修建京汉铁路,市镇经济有了发展,人口骤增,使评书有了大量听众。当时武汉三镇的茶馆都争相邀请评书艺人演出。当时汉口以说书驰名的有任春山、顾轩南,后来他们各收艺徒,各立门户,流传范围逐渐扩大。
  湖北评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两类书目:一是根据演义小说讲述的“底子书”和在这种基础上加工发展的“雨夹雪”,;一是艺人自编自演的“路子书”,只求情节惊险热闹的“路子书”的崛起,妨碍了对一些名著的加工钻研,说“底子书”的也逐渐减少。但由于“路子书”是自编自演,艺人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自如,促进了艺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湖北评书善于塑造玩弄权贵豪强于股掌之间的草莽英雄形象,每部书中都有一个或几个这种类型的重要人物。湖北评书讲述风格幽默酣畅,语言流畅、华丽,描绘景物时常用韵律回旋有致的骈体,与叙述、对话时使用的生动口语辉映成趣。
  4、湖北大鼓
湖北大鼓与湖北评书不同,以唱为主,夹以说白,以鼓板为主要乐器,演员边击鼓边唱说,风趣幽默,通俗易懂。

武汉的名胜古迹有黄鹤楼、起义门、大余湾、归元寺、晴川阁、古琴台、古德寺、楚望台、长春观等。具体介绍以下几处名胜古迹:
1、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2、起义门
武汉起义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起义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辛亥革命的历史见证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起义门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距今700多年历史。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营起义后,迅速控制中和门,南湖马炮营得以从此门入城,在城头架炮轰击湖广总督府,掀开中国近代史新的一页。

3、大余湾
大余湾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双泉村,南距武汉城区68公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余湾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大余湾为核心的油菜花海,向前后延伸了有十多里距离,面积3000亩。
4、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是中国音乐文化古迹、国家AAA级景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市文物旅游景观之一。
5、楚望台
楚望台,位于武昌起义门东面山岗上,国家AAAA级景区。楚望台位于武昌梅家山,今起义门左侧山冈。元朝末年,朱元璋进军武昌,曾驻跸梅亭山,在此闻报得第六子,高兴地说:“子长,以楚封之”。
朱元璋当皇帝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桢就藩武昌,在梅亭山树立分封楚王的御制碑文,并建“封建亭”。朱桢不忘父皇之恩,常在此遥望帝京,故又建“楚望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鹤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起义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余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琴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楚望台

武汉市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北效黄陂县有近几年才发现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三国时期,在武昌和汉阳筑有江夏和却月古城,唐代已是著名商埠,明清时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三镇遍布革命胜迹,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首义于此,现存有起义门旧址,武昌阅马场的红楼是当时的指挥中心,现存有孙中山的纪念铜像。最负胜名的景点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东湖,以五百罗汉、玉佛及悠久历史著称的归元寺,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台等。

☆江城的由来
和山城重庆、蓉城成都、春城昆明一样,武汉市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别致的名字——江城。
也许大家要问:长江从上至下,流经了大大小小为数不少的城市,为何此称独钟武汉?其原因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武汉游玩,与史郎中在黄鹤楼上饮酒,边饮酒边欣赏音乐,喝到了兴头上,李白诗兴大发,于是题下一首诗,诗名叫做《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诗是这样写的:“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汉人非常喜爱“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江城”这一佳名,于是自号为江城人。除江城之外,武汉还有一些其他的名称,这些名称的来源反映了武汉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源源。

☆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汉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火炉之成因
为什么夏天的武汉给人的感觉十分难熬?这是因为武汉地区江河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大,白天太阳暴晒,水汽大量蒸发,空气湿度增大,团团热气像一个巨大的罩子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使地面的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减慢,室内气温持续不降;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室,故汗出如浆,闷热难耐,号称“火炉”。
二、地方文艺
1、汉剧
汉剧为湖北主要地方戏曲剧,也叫“汉调”,俗称“二黄”,辛亥革命前后改称“汉剧”。
汉剧的主要声腔为“西皮”、“二黄”。“二黄”来自安徽形成于鄂东与安徽毗邻地区,主要由汉调艺人创造、发展,并与“西皮”合奏,从而开创了以西皮、二黄为主的皮黄声腔系统。“西皮”一词,最早见于清代张亨甫《金台残泪记》(著于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谓:“甘肃腔”曰“西皮调”。西皮源出陕西梆子。西皮、二黄合流,最早见于清代叶调元《汉皋竹枝词》(成书于清道光三十年,即公元1850年):“曲中反调最凄凉,急是西皮缓二黄,倒板高提平板下,音须圆亮气须长。”说明当时不仅是西皮、二黄合奏,腔调板式已渐趋完备。
汉剧在嘉庆、道光年间进入兴盛时期,科班迭起,名角辈出。并依流行地区划为襄河、府河、荆河、汉河四个路子。
汉剧分十大行: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
汉剧有上千个传统剧目,现存剧目仍有660多个,汉剧唱腔以板腔体的西皮、二黄两类声腔为主,兼有歌腔、昆曲、杂腔、小调等。西皮、二黄在传统演唱中,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专用调和特定腔。汉剧还有很多杂腔小调和丰富的曲牌。传统的演唱和器乐曲牌有四百多首。《汉剧锣鼓经十分丰富,打法多样,大体上可分为“大打”、“小打”和“串打”。“串打”很有特色,配以马锣,节奏鲜明,气氛强烈,等花脸、武生戏中,均用“串打”来衬托草莽英雄洒脱粗犷的性格,颇见效果。
2、楚剧
楚剧旧称“黄孝花鼓”、“西路花鼓”,1926年改名“楚剧”。流行于湖北,约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在黄陂、孝感一带的竹马、高跷等民间歌舞及鄂东的“哦呵腔”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原是人声帮腔,锣鼓伴奏。1920年进入武汉后,受到汉剧、京剧的影响,逐步发展提高,1923年改为丝弦伴奏。解放后,音乐上有所革新,丰富了板式,发展了“小调”,吸收了“高腔”,形成了“迓腔”为主的板腔、高腔、小调三大腔系。
3、湖北评书
湖北评书是用湖北方言讲故事。由一人表演,只说不唱,以一块木头为道具,情节每到关键时刻,猛击一下醒木,听众为之一振。  
湖北评书流布于武汉、沙市、宜昌等长江沿岸城市,与之相近的荆州、孝感、黄岗、宜昌等地区也有一些艺人从事演出活动。湖北评书的兴起,据前辈艺人说,并参考民国初年《夏口县志•建置志》记载,明崇祯八年(1635),汉阳通判袁焻在夏口(今汉口市区)督修拦水长堤期间,有艺人胡某在民工、船夫中说书,很受欢迎。从此说书在这里打开了门户。湖北评书的繁荣发展开始于清同治年问。至光绪年间,洋务派在武汉建立大型工业,修建京汉铁路,市镇经济有了发展,人口骤增,使评书有了大量听众。当时武汉三镇的茶馆都争相邀请评书艺人演出。当时汉口以说书驰名的有任春山、顾轩南,后来他们各收艺徒,各立门户,流传范围逐渐扩大。
  湖北评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两类书目:一是根据演义小说讲述的“底子书”和在这种基础上加工发展的“雨夹雪”,;一是艺人自编自演的“路子书”,只求情节惊险热闹的“路子书”的崛起,妨碍了对一些名著的加工钻研,说“底子书”的也逐渐减少。但由于“路子书”是自编自演,艺人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自如,促进了艺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湖北评书善于塑造玩弄权贵豪强于股掌之间的草莽英雄形象,每部书中都有一个或几个这种类型的重要人物。湖北评书讲述风格幽默酣畅,语言流畅、华丽,描绘景物时常用韵律回旋有致的骈体,与叙述、对话时使用的生动口语辉映成趣。
  4、湖北大鼓
湖北大鼓与湖北评书不同,以唱为主,夹以说白,以鼓板为主要乐器,演员边击鼓边唱说,风趣幽默,通俗易懂。

武汉市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北效黄陂县有近几年才发现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三国时期,在武昌和汉阳筑有江夏和却月古城,唐代已是著名商埠,明清时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三镇遍布革命胜迹,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首义于此,现存有起义门旧址,武昌阅马场的红楼是当时的指挥中心,现存有孙中山的纪念铜像。最负胜名的景点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东湖,以五百罗汉、玉佛及悠久历史著称的归元寺,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台等。

汉阳这边有 古琴台,晴川阁,铁门关,归元寺,武昌的就很多了 黄鹤楼,红楼(首义广场),宝通寺,长春观等等,武大也算吧 都是很有历史的, 汉口也比较多,但是说起来我也说不上几个,有次坐轻轨路过了一个 京汉火车站(很老的房子,租界时代吧) 然后江边很多很多优秀历史文化建筑 就是以前的租界 都是欧式风格


属于两汉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3、魏伯阳 东汉时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名翱、号伯阳,又号称牙子。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序》记载,出身望族,喜修炼丹术道法。 魏伯阳撰《周易参同契》、《五相类》,杂揉《易》学、黄老之说。4、张衡 道教第二代天师,字灵真,汉永寿二年袭教。《三国志张鲁本传》称:“陵死,...

武汉有哪些历史文化名迹?
武汉人非常喜爱“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江城”这一佳名,于是自号为江城人。除江城之外,武汉还有一些其他的名称,这些名称的来源反映了武汉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源源。 ☆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汉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

汉族的传统文化是什么
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七大方言。5、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是经过几千年的积淀,逐渐形成的。6、自从汉朝开始独尊儒术后,中国开始了2000多年的儒学教育。隋朝时隋炀帝确立科举制度,宋朝时开始兴建书院。清朝末年科举制度取消。7、古代军事理论方面,早在春秋末就有军事名著《孙子兵法》问世。

两汉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引自百度百科秦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封建统一的国家,废除了奴隶制度,开启了封建社会的新篇章,但是汉朝才真正奠定了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基调,汉朝上下600年历史可以分为东汉和西汉,刘邦是西汉的创始人刘秀是东汉的创始人,在两汉思想文化进入了...

有哪些汉朝时期的建筑、遗址或景点值得一游?
这些汉朝时期的建筑、遗址和景点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瑰宝,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欣赏古代建筑艺术的游客来说,都是非常值得一游的。无论是兵马俑的壮丽景象,还是大雁塔的宏伟建筑,亦或是汉阳陵的丰富文物,都能让人感受到汉朝时期的伟大和繁荣。同时,这些景点也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

武汉历史名称
除江城之外,武汉还有一些其他的名称,这些名称的来源反映了武汉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源源。 3、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汉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

有哪些属于两汉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
有刘彻、霍去病、张衡、司马迁、张良等。1、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先辈在韩国首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文化遗产有:1、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2、颐和园。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

古代哪些名人名字中带有"汉"字
关汉卿的名字中带有"汉"字。关汉卿是元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他一生的戏剧创作十分丰富。剧目有六十多个,剧本大多散佚。他的杂剧,有悲剧、有喜剧,题材广阔,深刻地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关汉卿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

汉朝历史及内容
1个回答 #热议# 历史上日本哪些首相被刺杀身亡?刚阳文化 2022-07-15 · TA获得超过17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王,之后楚汉相争获胜建立西汉,汉初在消灭异姓王和诸吕之乱后政局趋于稳定。汉...

湟中县19827363226: 武汉有什么名胜古迹? -
陈怕炎可: 武汉名胜古迹有黄鹤楼、归元寺、晴川阁、古琴台、古德寺等.1、黄鹤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屡毁屡建,现在的黄鹤楼于1985年建成.外形雄伟壮观、古朴典雅,是武汉市的标志建筑,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

湟中县19827363226: 武汉有哪些人文历史景点 -
陈怕炎可: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

湟中县19827363226: 武汉的历史名胜 -
陈怕炎可: 很多,值得一去的有: 黄鹤楼.名人诗画字,这个不用说了吧. 户部巷.有看有吃,可以混半天. 江汉路步行街.看近代外国建筑,历史厚重感. 武昌起义纪念馆. ……

湟中县19827363226: 武汉的名胜古迹,一定要短文 -
陈怕炎可: 例如写黄鹤楼:黄鹤楼 六年级 | 300字 | 叙事 黄鹤楼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古迹,也是武汉的标志.它座落在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处,背靠蛇山,俯临长江.黄鹤楼是一座雄伟高大的建筑.它己经破坏后又重建了,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我们...

湟中县19827363226: 武汉哪些地方是文化古迹.?
陈怕炎可: 黄鹤楼

湟中县19827363226: 谁知道武汉有那些名圣古迹
陈怕炎可: 各种大小的寺庙,现在有名一点的就是归元寺与宝通禅寺!还有黄鹤楼,东湖,起义门!武汉内环有很多的古迹,但随着现代化的加速发展并不很全,名气也相对来说不那么大!比如在彭刘杨路往湖北剧院方向的九龙井,多是些小巷,你可以边走边问,发现九口古井,有的现在已经不见得找的到,但位置还是在的!还有很多类型需要自己发现的可寻古迹!

湟中县19827363226: 武汉有哪些名胜古迹?哪些特色?哪些历史人物? -
陈怕炎可: 黄鹤楼,东湖,归元寺,武汉热干面,狗不理汤包, 豆皮,烧麦, 鸭脖子,

湟中县19827363226: 武汉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古迹 -
陈怕炎可: 你好,襄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古隆中,全国都很出名;唐城影视基地,近短时间比较火热;保康五道峡,南漳香水河,房县野人洞野人谷,襄王府绿影壁等等,景点都很不错;美食,孔明菜,豆腐面,牛肉面,黄酒等等,都很好吃好喝,在必爱旅行网站看看

湟中县19827363226: 有什么能代表武汉古文化
陈怕炎可: 武汉是三镇,因此比较复杂,黄鹤楼能代表的应该是湖北整体的楚文化,而汉文化则是其中一支,我觉得应该是“古琴台”,一下是摘抄的介绍: 位于汉阳龟山脚下、月湖之滨的古琴台,是一座具有象征意义的纪念性建筑,据文献记载,早在...

湟中县19827363226: 武汉的特色小吃和名胜古迹 -
陈怕炎可: 1、户部巷 户部巷位于武昌自由路,宽不足4米、长仅150米,因其品种众多、特色鲜明的汉味早点,享誉三镇,至今有400年历史.目前,这里共有30多个特色早点和小吃品种.如:石婆婆热干面、徐嫂鲜鱼糊汤粉、谢家面窝、高胖子粥店、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