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灭赵时,楚国和其他国家为什么无动于衷呢?

作者&投稿:顾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国灭赵时,楚国和其他国家为何无动于衷?~

主要是因为其他五国都存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思,所以当他们看到赵国被秦国灭亡的时候,他们可以使用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去看。
当然,其他五国的领导人也非常擅长使用一种自欺欺人的方法----自我安慰。也就是每当看到秦国灭亡其他国家的时候,他们就会在心里告诉自己:秦国灭掉这个国家,再一次扩张版图之后,他就会满足了,就不会再来攻打我了。这时候我千万不能够强出头脸的,免得惹恼了他,导致秦国又来攻打我。
很显然,他们这种自欺欺人的安慰方法都是无用的、徒劳的。
经历了秦国以往国君的勤奋治理,以及秦始皇时期的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已经达到了空前鼎盛的状态。而秦始皇又不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君王,而是一个具有雄才伟略的霸主。他想要开创一个可以传承千秋万代的伟大王朝,他想要灭掉其他六国,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在史书上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他六国的领导人把自己国家的安危存亡建立在秦始皇个人欲望的满足上,这本来就是非常不合理的,也是非常可笑的。更何况秦始皇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他绝对不会止步于灭掉其中的某一个国家。其实这个道理其他六国的国王应该早就能想到:一个普通人的欲望都是无穷无尽、充满贪欲的,更何况是具有雄才伟略的一国之君?
所以,无论其他六国作何举动,最终都逃不过被灭亡的命运。当然,秦始皇在分步骤灭亡六国的过程当中,也是采取了“分而化之”的战略。每次他要出兵攻打某一个国家之前,都会先给其他国家打个包票,至于这个包票是否有用,历史已经见证了----是无效的。

答:秦灭六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几代人的努力而实现的;开始时各国还会相互救援,后来当秦真正灭赵时,诸侯们都自顾不暇又如何支援赵国呢!
强大的齐国,胡服骑射之后的赵国,还有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楚国;他们在秦国几代君主的英明领导下渐渐的失去了强国的地位。
齐秦东西称帝引风波。
秦国在秦昭王统治下蒸蒸日上,他采用了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燕国、齐国、楚国成为秦国需要稳住和拉拢的诸侯,如果他们能够相互残杀那就更好了。
为了稳住齐国,秦昭王派使者去说服齐国。说辞是“目前天下大事都由我们两国决定‘王’的称号已经不能体现我们的尊贵,我们一起称帝吧”。秦王想要以称帝的承诺来稳住齐国,并相互承诺秦国同意齐国攻打宋国;齐国同意秦国攻打韩、魏。
齐闵王心动了,但是他是一个能力有限却想要成就霸业的君主;他中了苏秦的圈套导致自己被杀齐国差点被灭。从此齐国一蹶不振。

一,苏秦入齐,五国伐齐。
苏秦一生之中最辉煌的时刻是开创六国合纵抗秦挂六国相印,而最成功的合纵却五国伐齐。
苏秦在说服燕文公合纵抗秦,继而得到支助辗转赵魏韩齐楚;最终完成了六国抗秦的辉煌业绩。后好景不长,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威胁下韩魏首先背叛盟约投靠了秦国,齐楚在不久的将来也背叛合纵盟约,于是首次合纵之事名存实亡,苏秦也只能离开赵国来到了燕国。
苏秦一代纵横家可是自己的合纵策略却就此失败,他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自己的一生。
他决定为燕国做点事,他要用自己的生命为燕国执行一项死间计划;苏秦先是来到齐国得到齐闵王信任之后,建议齐国联合其他五国共同伐秦(因为秦国要称帝)。
之后在五国联军中散布谣言,透露消息使五国联军军心涣散相互猜忌,最后他怂恿齐闵王攻打宋国称霸诸侯。
这是苏秦为齐闵王设置的马蜂窝。宋国和韩魏楚接壤,又是赵国的盟友;于是五国本来要攻打秦国的军队还没回国就调转枪头攻打了齐国。
后来的主力是乐毅率领的燕国军队,为了报仇燕昭王设计了这个非常计策,却从另一角度帮助了秦国加快自己的灭亡。
公元前284年的五国伐齐,齐国被乐毅打的只剩下两座城池;虽然后来田单复国但齐国从此沦为一个二流国家,再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合纵抗秦的战斗。
长平之战后,秦与天下对峙。
五国伐齐之后山东六国只有赵国在军事上能与秦国一争长短,但是如果六国合纵还是可以打败秦国的。
公元前265年秦国将主要攻击目标设定为韩国,通过不断的努力秦国终于在公元前262年攻占了韩国的南阳、野王;切断了韩国的上党与新郑(国都)的联系。
韩国的君主为了保全自己将上党许诺给秦国,上党郡的守将冯亭却不甘心,于是将上党献给了赵国想要借助赵国打击秦国。
这是长平之战的起因,长平之战中诸侯国没有支援赵国主要是持观望的态度,直到赵括换下了廉颇;白起坑杀了40万赵军。
从此天下诸侯没有一个在单挑的情况下是秦国的对手。
平原君、信陵君从拾合纵大旗对抗强秦。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来想要一鼓作气搞定赵国;可是这时候范雎被赵国说动,他劝诫秦昭王休整军队过段时间再攻打赵国。
秦国错过了最有利的灭赵机会,待一年后秦昭王再想要灭赵时已经为时晚矣。
这时候的赵国上下一心,秦军从公元前259年一直围困邯郸到公元前257年还是没有丝毫进展。
平原君是信陵君的姐夫,于是他写信给信陵君希望他能说服魏安喜王派兵支援;又亲自带着20个人来到楚国(典故毛遂自荐出自于此)说服楚考烈王派兵支援。
他们起初都答应了,后来秦国也派人送信威胁魏安喜王说“也打败赵国是早晚的事,你要是敢多事我第一个收拾你”。
魏国军队由晋鄙带领驻扎邺城不敢前进,信陵君窃取虎符带杀了晋鄙,领军队支援赵国;同时楚国的春申君在看到魏国出兵后也跟着出兵。
于是秦国这次攻打赵国只能无功而返。
信陵君由于窃取虎符所以没有回魏国而是在赵国住了下来。直到秦国再次攻打魏国,魏安喜王派人请回了他。
信陵君带领着各国联军积极对抗秦军,而且多次打败秦军。最后秦国又采用了离间计,魏安喜王中计召回了信陵君;信陵君从此沉寂于酒色之中四年后去世。
在魏安喜王召回信陵君之后各国联军失去了主心骨,也就各自回家了。
信陵君去世,秦国加快了兼并的进程。公元前241年秦军攻占了魏都(朝歌),从此秦国与齐国接壤对韩魏形成了三面包围的状态。

秦国和蜀国的交战为何屡屡败北?秦国是如何审时度势,抓住战略机遇,先于楚国借势灭蜀的?楚国又是如何先与秦国灭巴的?为何秦国最终拿下了巴蜀?而楚国却放弃了先于秦国灭蜀吞巴的机会?

首先,巴蜀两国物产丰富实力较强不可小觑。巴蜀借助地利优势更是难以被秦楚任何一国所攻取。

巴蜀在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两个国家,并非蛮荒之地。巴蜀四面环山,道路崎岖狭窄,易守难攻。这样封闭式国家,造成了相对较少的内乱,国家实力渐渐强大,但国君却日益养成骄奢淫逸的习性。

第二、说说楚国。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最大的诸侯国,但楚国没有先于秦国拿下巴蜀。于是,有人提出假设,如果楚国吞并了巴蜀,就基本上统一了南方,而且秦国也不会这么强大,楚国很有可能统一中国,或者秦国统一北方,然后南北对峙也好。

但这毕竟是假设,两国的国脉走向,还要看多种因素。比如当最强大的国君突然暴毙,接任者却是一个碌碌无为骄奢淫逸的窝囊废,这样的国家再强大也只是“回光返照”前的表现罢了!

第三,自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为何秦国拿下巴蜀,而楚国却不能?要知道秦国与蜀国是接壤的,但奇怪的时,每当两国爆发局部冲突,吃败仗的大都是秦军。为何?蜀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秦国只是狼子野心,但却面对巴蜀这两个奇葩的国家,有时也很无奈,无法下口。

秦国与蜀国接壤,因接连战败,国力损耗较大。为此,蜀国国君狂傲的写信给秦王,语气傲慢无礼,请秦王来蜀国观摩蜀军。据记载,当秦惠文王收到蜀王的来信后,大大方方的接受了邀请。

蜀王大惊,但为了威慑秦王,在军事实力的展示上,依然拿出了家底。而秦王一边故意称赞蜀军,另一边却默默把蜀军编制、列阵和装备记下。回国之后,秦惠文王便厉兵秣马,整顿秦军,等待时机,再战蜀。

第四,再看看楚国是如何先与秦灭巴国的?又为何放弃了先于秦国灭蜀的机会?


巴国和楚国接壤。在春秋时,巴国就与楚国进行了“政治联姻”,建立了军事互信。楚巴联军还曾发动对邓国和鄾国的战争,最终打败了邓国,灭了鄾国。

战国时期,因政治和经济问题,巴国和楚国的矛盾增加,但巴国出现内乱,一部分势力求援于楚,楚迅疾出兵,帮巴平定内乱,后要求巴割三域之地给楚作为出兵的“军费”未果。楚大怒,攻占了巴国鱼邑、巫邑等产盐之地,扼住了巴国的经济咽喉。巴不服,又求蜀攻楚。巴蜀联军沿水路直取楚国的兹方,遭遇大败。楚国乘势向西攻占巴国,于公元前329年灭巴国,设楚汉中郡。

楚在灭了巴国之后,不但派兵攻占了云南和蜀国的南部一些地区,而且有继续进军的计划。但不巧的是如浴春风、心怀楚国重新崛起之梦的楚怀王在灭巴这一年突然驾崩,而新上任的国君则不顾国殇沉浸在享乐之中,俨然一个败国之君,并停止了对蜀的进攻。楚国最后一次崛起的机会,就此肇止,开始走向衰亡。

第五,秦国是如何审时度势,抓住战略机遇,借势灭蜀吞巴的?

秦惠文王从蜀国归来后,除了整肃军队,更多的是在寻找灭蜀的时机。公元前316年,蜀国内乱,蜀王之弟苴侯勾结巴国谋反失败后,惹怒了蜀王。蜀王派军计划攻占巴国。

巴国为求自保撇开楚国,求救于秦。秦惠文出兵蜀国,蜀王两面作战大败,秦乘势占领蜀国。蜀王率残部南逃至彭山,后被乱军杀害,蜀灭。秦王灭亡蜀国后,任命陈庄治理蜀国,建设了著名的成都城,开始为秦国的霸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饷和兵丁。秦王规定,成都城的规模则和秦都咸阳要一样,足见秦王对蜀战略地位的重视。



主要是因为其他五国都存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思,所以当他们看到赵国被秦国灭亡的时候,他们可以使用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去看。

当然,其他五国的领导人也非常擅长使用一种自欺欺人的方法----自我安慰。也就是每当看到秦国灭亡其他国家的时候,他们就会在心里告诉自己:秦国灭掉这个国家,再一次扩张版图之后,他就会满足了,就不会再来攻打我了。这时候我千万不能够强出头脸的,免得惹恼了他,导致秦国又来攻打我。

很显然,他们这种自欺欺人的安慰方法都是无用的、徒劳的。

经历了秦国以往国君的勤奋治理,以及秦始皇时期的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已经达到了空前鼎盛的状态。而秦始皇又不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君王,而是一个具有雄才伟略的霸主。他想要开创一个可以传承千秋万代的伟大王朝,他想要灭掉其他六国,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在史书上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他六国的领导人把自己国家的安危存亡建立在秦始皇个人欲望的满足上,这本来就是非常不合理的,也是非常可笑的。更何况秦始皇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他绝对不会止步于灭掉其中的某一个国家。其实这个道理其他六国的国王应该早就能想到:一个普通人的欲望都是无穷无尽、充满贪欲的,更何况是具有雄才伟略的一国之君?

所以,无论其他六国作何举动,最终都逃不过被灭亡的命运。当然,秦始皇在分步骤灭亡六国的过程当中,也是采取了“分而化之”的战略。每次他要出兵攻打某一个国家之前,都会先给其他国家打个包票,至于这个包票是否有用,历史已经见证了----是无效的。



因为他们大多都想着能够保全自己,以自己为中心,不到万非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牺牲自己的羽翼的

因为秦国采取的是远交近伐的策略,其它国家都还在和秦国交好,没有意识到自己也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因为楚国和其他国家也不想惹到秦国,他们不想那么快就被秦国灭。


秦国灭赵的时候,楚国和其他国家为啥无动于衷呢?
答:秦灭六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几代人的努力而实现的;开始时各国还会相互救援,后来当秦真正灭赵时,诸侯们都自顾不暇又如何支援赵国呢!强大的齐国,胡服骑射之后的赵国,还有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楚国;他们在秦国几代君主的英明领导下渐渐的失去了强国的地位。齐秦东西称帝引风波。秦国在秦昭王统治...

秦国灭赵时,楚国和其他国家为何无动于衷?
主要是因为其他五国都存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思,所以当他们看到赵国被秦国灭亡的时候,他们可以使用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去看。当然,其他五国的领导人也非常擅长使用一种自欺欺人的方法---自我安慰。也就是每当看到秦国灭亡其他国家的时候,他们就会在心里告诉自己:秦国灭掉这个国家,再...

秦国灭赵时,楚国和其他国家为什么无动于衷呢?
巴国和楚国接壤。在春秋时,巴国就与楚国进行了“政治联姻”,建立了军事互信。楚巴联军还曾发动对邓国和鄾国的战争,最终打败了邓国,灭了鄾国。战国时期,因政治和经济问题,巴国和楚国的矛盾增加,但巴国出现内乱,一部分势力求援于楚,楚迅疾出兵,帮巴平定内乱,后要求巴割三域之地...

秦国灭赵的时候,楚国和其他国家为啥无动于衷呢?
赵国被秦国打残之后,六国能正面接招强秦的只有楚国。对这个和自己从春秋活跃到战国时代的国家,秦国一直没有掉以轻心,在任何时候都防着他,从楚怀王时就开始进行分化瓦解与进攻,压着楚国打,不让他恢复元气,把偌大的蛮夷大国的国都,打得从郢都迁到陈地再到寿春,可知国势如何。邯郸之战后,楚国...

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秦国为什么要先灭韩赵魏?
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秦国要先灭韩赵魏是因为当时六国楚国和齐国强盛,而燕国较远,所以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1、灭韩:秦王政十六年九月,韩国南阳守腾主动投降并献出南阳地(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接收后秦国实际上却以该地为前进基地,作进攻韩国的准备。秦王政...

秦国打败赵国后,作为战胜国,为何还要派公子子楚质赵8年?
对于赵国、韩国、魏国来说,都源自春秋时期的大国晋国。三家分晋后,赵国、韩国、魏国和秦国、齐国、楚国、燕国并称为战国七雄。在送出嬴异人这位人质后,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公元前263年),秦国的武安君白起攻打韩国,攻占了南阳(河南焦作修武县以西),占领并断绝了太行山道。在白起攻打韩国的时候,赵国...

唇亡齿寒文言文齐人、楚人救赵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 【译文】 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楚两国起兵救赵。秦王盘算道:“如今齐、楚前来救赵。如果他们团结一致,寡人就退兵;假如他们一盘散沙,就要乘势攻打它。”(这时),赵军没有...

唇亡齿寒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周子劝说齐王救赵的理由有哪些
而且赵国对于燕国、齐国两国来说,正是御秦的天然屏障。(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像牙齿跟嘴唇的关系,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今日赵国灭亡了,那么明日灭亡之祸就会降临到齐国、楚国身上了。再说援救赵国的关键,就好比捧着漏瓮浇灭烧焦的锅一样(实在是十万火急)。而救赵国是一种高尚的“国际”...

秦灭六国的顺序
远交近攻远交近攻,就是说距离秦朝远的要建交,可以避免被围攻。距离秦朝近的出兵方便,还节省成本,就可以动手先灭掉。而六国相对于秦国的距离,可以分为三组。韩国和赵国为一组,距离秦国最近,尤其是韩国,就在秦国家门口。魏国和楚国,距离秦国稍微近一些,是第二小组。燕国和齐国是距离秦国最远。

秦灭六国中,为何赵国和楚国是最难打的呢?
1、胡服骑射后的赵军,战力强悍;我的理解是,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的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是灭楚,因为楚国太大了);但烈度最大的,却是灭赵。燕赵死士,自古便是一曲慷慨悲歌。说到共赴国难,可不是赳赳老秦所独有,悲壮的赵国军民,其战斗意志和气魄更甚于虎狼之秦师!秦国一统天下过程中最关键的...

绵阳市17264004891: 为什么秦灭韩甚至赵后,其他诸国仍不联合抗秦 -
经许小儿: 这就涉及到秦国的国策“远交近攻”和纵横学的“连横”之术了.六国联合抗秦那是指苏秦时代六国的“合纵”,六国确实是有一段联合抗秦的时期.只可惜苏秦死后,张仪的“连横”还是生效了.“连横”就是秦国与暂时不接壤,没有太多利...

绵阳市17264004891: 为什么说“秦灭六国,楚最无辜”呢? -
经许小儿: 1.在六国统一战时,楚国在军事上的抵抗最为强硬. 所谓“秦灭六国,楚最无辜”和楚怀王被秦囚禁一事,不过是楚国人自己的悲剧情节而已,六国中最“无辜”的是齐国,一直跟秦交好却不与其他五国联合,最后还是难逃被灭的命运,可是这种“无辜”其他五国会同情吗?所以人们同情和支持楚国,其实是因为楚国在最后卫国战中的顽强和惨烈. 2.楚人拥有着极为狂热的爱国热情. 最明显的一点莫过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传言,之后反秦战争中楚人的表现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绵阳市17264004891: 秦始皇灭六国,为什么六国(韩赵魏楚燕齐)不齐心起来对抗秦国呢??? -
经许小儿: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角度去看:秦国和六国.秦国:秦国在刚进入战国时是最弱的,东方六国盟会都不邀请他,把他看做是蛮夷之邦,看不起他.最危险的时候是秦孝公刚即位时,当时战国时的著名军事家、改革家和政治家吴起在李理变法(李理...

绵阳市17264004891: 为什么说秦灭六国,楚国最无辜? -
经许小儿: 楚国在春秋时期,是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不过,在春秋末期,被伍子胥带领吴国军队打败,差点亡国.靠着秦国的帮助,才勉强挡住了吴军.后来,越国在吴国的后方捣乱,吴越争霸开始.越...

绵阳市17264004891: 秦灭六国的顺序及原因 -
经许小儿: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罢黜吕不韦,亲自执政,开始谋划吞并六国的战争.其作战的总谋略是由近及远,先取赵国、魏国、韩国,再取燕国、楚国、齐国.公元前236年派王翦、桓率军攻赵,公元前229年灭赵.在秦国攻打赵国时,邻近的韩国惧怕秦军声威,于公元前231年向秦军请降.秦国受降后,把韩地划为川郡,韩国亡.公元前225年,秦国任用李信为将率军20万伐楚,结果被楚军打败.第二年又派王翦率军六十万进攻楚国,终于在公元前222年灭楚.公元前225年,秦王任王贲为将率兵攻魏,三个月后魏国亡.公元前222年,王贲又率军攻燕,将燕国灭掉.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又率军灭齐.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秦国最终灭掉六国,统一了天下.

绵阳市17264004891: 楚国为什么会先于其他国家被秦灭 -
经许小儿: 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依次是韩、赵、魏、楚、燕、齐.楚国是第四个被灭的. 楚王负刍二年(己亥,公元前226年),秦军伐楚,大破楚军,占十余城.他向秦国提出,拟献青阳(今湖南长沙)以西地以求和.秦仍派二十万大军攻楚之平舆(今...

绵阳市17264004891: 6国加一起也打不过秦国的原因 -
经许小儿: 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六国,最主要的原因是商鞅变法之后,整个生产力提高了;第二,国家的军队,政治都要有组织,有秩序,一切都在上轨道.秦国当时做到了提高生产力水平,政治,军事也都组...

绵阳市17264004891: 秦昭襄王为什么没在长平之战之后灭了赵国 -
经许小儿: 长平之战长期对峙,耗时3年,赵虽大败,然秦国消耗损失也十分巨大,百万之师亦伤亡过半,《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白起言“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吕氏春秋·应言篇》亦有“秦虽大胜于长平,三年然后决,士...

绵阳市17264004891: 战国时期是楚国先被灭掉还是赵国先被灭掉 -
经许小儿: 赵国 秦王嬴政在攻下韩、赵、魏,等中原国家之后,就把统一的矛头对准了南方大国楚国 秦国奉行远交近攻 又出尔反尔 总是欺骗楚人 把楚国害惨了 楚王一怒之下出兵攻秦又打了败仗 秦人邀楚怀王和谈却又俘虏了楚国的国王

绵阳市17264004891: 国力鼎盛的楚国为什么被秦国灭掉了 -
经许小儿: 在众多历史古籍和现代的影像资料中,作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在其鼎盛时期,是当时疆域最辽阔,物产最丰富,人口最多,军队最强的国家,堪称世界"第一大国"! 关于鼎盛期的楚国,当年的纵横家苏秦曾作过如此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