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建州女真称号的由来,海西、建州、东海女真划分的确切时间?

作者&投稿:揣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问建州女真、野人女真、海西女真?叶赫部落、建州部落什么关系?~

建州女真、野人女真、海西女真、建州部落关系近一些都是满族人。叶赫部落关系更远

14世纪中叶,女真人的分布地区基本与元代相同。从元末明初开始,女真诸部乘中原动乱之机,逐渐向南迁徙,直到15世纪中叶才稳定下来。这一持续100年左右的迁徙活动,使女真人的聚居区,又移向南部了。南迁后,女真人在南部形成了两个大聚居区,即以今辽宁省新宾县为中心东北至图们江为一聚居区,今辽宁省开原县以北至松花江大曲折处为另一聚居区。这两个聚居区以北的广大地区,为女真人散居区。由于明朝的招抚政策及在南迁过程中的内外诸多因素,3个地区也就分别成了后来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野人)女真的区域。

明初,居住在今黑龙江依兰县一带的胡里改、斡朵怜两个万户府的女真人,由于受到野人女真南下侵袭和元朝残余势力的骚扰,分别在首领阿哈出(李思诚)、猛哥帖木儿(孟侍穆)率领下,沿今牡丹江向南迁移。胡里改万户府的女真人,先移至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再东行,越过穆棱河,进入绥芬河流域,遂定居这一地区。绥芬河下游之双城子为渤海率宾府建州故地,1403年明廷以阿哈出所部置卫,袭建州故名,故命为建州卫。胡里改部偏支在酋长把尔逊带领南迁至珲春河流域,1406年明廷在其地置毛怜卫,作为建州卫的子卫。

斡朵里部南徙到以今朝鲜会宁为中心的图们江东西一带,1406年明朝任命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卫指挥使。这样,胡里改和斡朵里两部同居在建州卫管辖下。 1408年,居于忽的河(辉发河支流富大河)、法胡河、卓儿河、海刺河(松花江支流海浪河)等处的“女直野人头目哈刺等”朝明,明“遂并其地入建州卫”。至此,建州卫管辖的女真人分布区,西扩至今吉林市东南,东近日本海,北达穆棱河,南过图们江。

1406年女真人入朝鲜抄掠,被击退。阿哈出率部西南徒至今吉林海龙县。同时迁来的,还有部分毛怜卫的居民。猛哥帖木儿所统斡朵里部人世与胡里改部为婚,也于1411年迁到吉林海龙县,住在从海龙县通往开原的地方。1412年,明朝将猛哥帖木儿所部从建州卫中析出,另置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指挥使。

建州卫首领阿哈出孙子李满住,于1423年率一千余户到今鸭绿江支流浑江居住,李满住领400余户住在浑江中游的桓仁县。猛哥不花所统西毛怜卫部众也迁到浑江流域,而猛哥帖木儿则返回到图们江。 李满住屡受朝鲜军袭击,被迫于1433年又迁到浑江支流富尔江上游的“吾弥府”居住。朝鲜1437年又欲发兵攻吾弥府,李满住再西迁,到达今浑河支流苏子河畔,即今辽宁省新宾县。

1433年今辽宁省开原县千户杨木答兀袭击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及长子阿古被害,朝鲜乘机派兵进驻图们江,猛哥帖木儿的弟弟凡察、猛哥帖木儿次子童仓(董山)于1440年率百余户迁到浑江流域,与李满往会合,住在三统河、浑江以西至大雅儿浒河地区。同时迁来的,还有部分东毛怜的部民。明廷析建州左卫为左、右二卫,童仓掌左卫,凡察掌右卫。自此,便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建州三卫”。1451年建州三卫中,建州卫有1700余户,左、右二卫合计才600余户。如按每户5人计算,建州三卫还不到12000人。不过无论是阿哈出迁出绥芬河,还是童仓迁出图们江,都有部分部民未迁走。

但建州女真重新聚居在一地后,来归者日益增多,遂形成一个强大的联盟集团。建州女真8部及其分布为:苏克素护河部,今苏子河;哲陈部,今苏子河与浑河合流处;完颜(王甲)部,今新宾县的浑江上游;浑河部,今抚顺市东南的浑河流域;董鄂部,今大雅儿浒河;鸭绿江部,今鸭绿江上游,是1480年从图们江流域来投的毛怜卫人;讷殷部,今松花江上游;珠舍里部,今吉林省安图县。前人常称前5部为满洲5部,后3部为长白山3部。

海西女真是元朝水达达路桃温、脱斡怜、孛苦江三个万户府的女真人的后裔。明初,主要是指居住在今松花江大曲折处,下至松花江口一带的女真人。建州女真南迁的同时,海西女真也南迁,至16世纪初形成了哈达、乌拉、叶赫、辉发四部,后人讲海西女真,常指分布在今辽宁开原以北至松花江大曲折处的海西四部而言。海西四部按其居住地区分为山寨夷和江夷两部分,哈达、叶赫为山寨夷,乌拉、辉发属江夷。

哈达部:属纳喇氏,其先人本居呼兰河,1406年明王朝在这置塔山卫,1446年明廷析塔山卫另置塔山左卫。塔山左卫地在今呼兰河-依兰县之间,哈达部的成员来源于塔山左卫,与出自塔山卫的乌拉部为同祖--纳齐卜禄。自纳齐卜禄六传至速黑忒(克锡纳)为塔山左卫首领时,塔山左卫已由塔山卫东而迁至塔山卫南,在今吉林省扶余、农安、前郭尔罗斯县。1533年,速黑忒为族人巴岱达尔汗所杀,次子旺住外兰(王忠)率部分部众逃至哈达河(今辽宁省西丰县小清河),成为哈达部的创建者;巴岱达尔汗长子之子万(王台),逃至今吉林市西。 1552年,王忠所杀,其子博尔坤迎堂兄王台来主哈达部事。王台为部长后,哈达部更强盛。1582年王台死,儿子孟格布禄主部事时,失去霸主地位,于1599年被努尔哈齐兼并。

乌拉部:原居松花江下游,其始祖纳齐卜禄时迁于今呼兰河流域。在速黑忒率塔山左卫南迁后,速黑忒弟古对珠延也率部南移,至其孙布颜时,因不堪蒙古族侵扰,再南迁到今吉林省永吉县,布颜听命于王台。至布颜孙满泰、布占泰先后为王时,乌拉部拥有今吉林省中部,北至东流松花江南,南到盘石县,西达德惠-双阳县一线,东抵图们江上游。1613年为努尔哈齐所破。

辉发部:始祖星古礼,姓益克得哩,尼玛察部人,原居萨哈连乌拉(今第一松花江下游)地区。1409年明在今牡丹江地区置卫,以恼纳领忽鲁哈卫,以塔失掌弗提卫。弗提卫在今富锦县。至星古礼为弗提卫首领时,率部南下至今呼兰河流域,投纳喇氏,改姓纳喇。七传至旺吉努(王机砮)为首领时,南迁至吉林省辉南县。旺吉努死,孙拜音达哩称王。1607年被努尔哈齐灭亡。

叶赫部:源出1406年明朝所置之塔鲁木卫,包括蒙古土默特氏和女真纳喇氏各一支。叶赫部始祖星根达尔汉是蒙古土默特氏人,原居今呼兰河以北,后率部众南迁至今松花江大曲折处,代当地纳喇氏为主,因纳喇氏一支人居多,遂改姓纳喇氏。四传至楚孔格,南迁至叶赫河(今上游称冠河,下游称清河)。六传至清佳努、扬吉努兄弟二人为首领时,各据一寨(都今吉林省梨树县),皆称王。清佳努子布斋、扬吉努子纳林布禄各继父职后,于1593年联合蒙古科尔沁、锡伯、卦勒察三部、长白山二部(珠舍里、讷殷),进攻建州女真,惨败而归。八传至锦台石、布扬古时,为努尔哈齐降服。

东海(野人)女真主要指今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女真人。在建州、海西女真南迁后,东海女真也趁机南移,进入他们过去的居地。

明代分布在松花江下游及黑龙江以北的生女直、乞列迷、女直野人、北山野人、苦兀(明朝在库页岛上置囊哈儿卫、波罗河卫和兀列河卫)、吉列迷都为东海女真。穆棱路、绥芬路、那木都鲁路(绥芬河下游)、尼马察路(今双城子)、瑚叶路(今俄罗斯达乌河)、乌尔古宸路(今兴凯湖东北岸的库尔布新河/比金河)、雅兰路(今俄罗斯塔乌黑河)、锡林路(今俄罗斯海参崴以东的锡林河/苏祖河),也为东海女真。

明代在庙街附近设置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管理东海女真人。

居住黑龙江以南地区的氏族部落,被努尔哈齐和皇太极征服后,南迁到浑河流域,后来成了满族的一部分;但分布在乌苏里江流域和黑龙江以北等地的诸部落,大多未纳入满族共同体,于清初形成了今天居住我国和俄罗斯境内的赫哲(那乃)、鄂温克(埃文基)、鄂伦春(鄂罗奇)、费雅克(尼夫赫)等族。

明朝女真族的分化和重组
明朝先后设辽东都司25卫,奴儿干部司384卫,统辖整个东北地区。女真族分布在松花江以东,黑龙江下游以西,濒临日本海,南界朝鲜半岛的广大地区。明初,依照分布区域,把女真族划作三大集团,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
建州女真,以原渤海国建州为部名,分布在长白山、牡丹江、绥芬河之间,以今吉林珲春县、黑龙江宁安县为聚居地。
建州女真,原为居住在黑龙江三姓(今依兰)的火儿阿部。明初,火儿阿部酋长阿哈出,赐名李思诚,任建州卫指挥。永乐八年(1410),阿哈出死后,他的儿子释家奴,赐名李显忠,世袭父职。宣德年间,阿哈出之孙李满住,率部从三姓迁至宁古塔,又迁至婆猪江(今浑江)一带。正统初,因受海西女真、朝鲜的侵扰,又迁到苏子河上游的灶突山(今辽宁新宾县呼兰哈达)附近。建州女真另一支,为居住在三姓附近的斡朵里部,酋长为猛哥帖木耳(孟特穆),永乐八年,因野人女真侵扰而南迁,几经转迁,于正统初重新集结于浑河流域。
正统七年(1442),明朝设建州左卫、建州右卫,与建州卫合称“建州三卫”。万历年间,明朝先后封努尔哈赤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1583—1593年,努尔哈赤起兵后11年,以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为中心,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1599—1616年,又相继统一扈伦四部。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以赫图阿拉为兴京,史称后金。
海西女真,沿用元代地名,因居地在东海之西而得名,分布在松花江下游的吉林扶余县至黑龙江阿城县一带。
海西之名,始见于元代,泛指海西诸卫的女真人。海西女真有哈达、辉发、乌拉、叶赫四部,又有山夷、江夷之分。山夷依山作窟,即熟女真完颜种;江夷居黑龙江,即生女真。哈达、叶赫属山夷,而辉发、乌拉则属江夷。后迁至呼兰河流域,呼兰与呼伦(扈伦)为音转,又称呼伦四部。17世纪初,为努尔哈赤所吞并。
野人女真,同样是沿袭元代旧名,是女真中比较落后的一部分,故冠以“野人”之称,分布在黑龙江中下游两岸及乌苏里江以东。
野人女真,又称东海女真、东海窝集部,分为萨哈连、呼尔哈、瓦尔喀、库尔喀四部。而呼尔哈部,是建州女真的老家所在。后来,留居原地的仍为呼尔哈部,而迁走的就是建州女真。
明代女真族是重新组合的民族。建州卫、毛怜卫的女真族,多是渤海族遗民,从事农耕定居生活,种谷纺线,饮食服用,与汉族没有多大区别。海西女真人,多是金代完颜部后裔,同样也从事耕稼,他们倚山作寨,亲属聚居在一起。野人女真,又称女真野人,是女真族同赫哲族、鄂伦春族融合而成的一支,风俗与海西女真相同,所不同的是,“不事耕稼,惟以捕猎为生”。
明初到明中叶,东北广大地区的女真人分为建州、 海西、东海(野人)三部。最初,建州女真分布于今牡 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海西女真分布于今松花江 流域;东海女真则散居在黑龙江及库页岛一带。自明初 至明中叶,在女真住地设置卫、所,逐渐增加,多达384 个卫、所,总属奴儿干都司名下。卫、所的长官如都督、 指挥使、同知、佥事、千户长、百户长等,均以女真酋 长担任。明廷给予印信,允许定期赴京朝贡。并先后于 广宁、 开源、抚顺、清河、□阳、 宽甸等处开设马市, 进行贸易。此类卫所称为羁縻卫所,故仍受辽东都指挥 使司节制。海西女真人亦失哈(亦信),为明廷内官,在 明永乐九年(1411)至宣德八年(1433)的20余年中,屡受 朝命出使奴儿干(黑龙江下游地区),并于永乐十一年 (1413)和宣德八年兴建和重建永宁寺于奴儿干都司所在 地(黑龙江口附近亨滚河来汇处特林地方古城),两次 皆立碑于寺前,前者额题《永宁寺记》,后者额题《重 建永宁寺记》,详细记载奴儿干都司及永宁寺建立经过 与亦失哈屡次出使情形。碑上刻有汉、女真、蒙古、藏 4种文字,题名均由亦失哈领衔居首,以下数十人,有汉、 女真、蒙古等多种民族成分,为明朝东北部疆域及女真 各部臣属明朝的历史见证。
明代女真各部中,建州女真为元胡里改、斡脱怜二 万户的部民,酋长阿哈出、猛哥帖木儿于明初来归,先 后建立三卫(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设指挥 使,统辖其众。海西各卫所后来发展为叶赫、辉发、哈 达、乌拉四部。因受东海女真的袭扰,建州、海西二部 相继辗转南移,嘉靖年间(1522~1566),建州女真定属 于今抚顺以东苏子河一带;海西四部则散处于今开原以 北辉发河流域。建州、海西二部生产力发展较快,农耕 技术相对提高,已普遍使用铁器和牛耕,迅速由采集狩 猎经济转向农业经济,进入奴隶制发展阶段。各部部长 称贝勒、贝子,拥有大批奴仆(阿哈),成为奴隶主(额 真),平民则称为伊尔根。永宁寺碑 明成祖经营奴儿干设立卫所的记事碑,背面 有女真文,为女真文字资料中的珍品
明万历十一年(1583),女真人的杰出首领、猛哥帖 木儿的六世孙努尔哈赤起兵,统一了建州各部,万历十七年(1589),明廷授予努尔哈赤都督佥事,寻升左都督, 后加授龙虎将军。努尔哈赤相继兼并海西四部,征服东 海女真,统一了分散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在统一过 程中,努尔哈赤将女真人原有的狩猎生产组织形式“牛 录” 加以增定完善, 创建了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八 旗”。天命元年(1616)努尔哈赤称大□,沿用“金”为 国号,史称后金。关于后金建国前及后金时期的社会性 质,目前史学界各家说法颇有差异,讨论正在深入发展。 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死,其第八子皇太极继大汗位,于天聪九年(1635)改“诸申”(女真另一译写形式) 为“满洲”,从此满洲代替女真为族名,而其余女真各 部亦各以赫哲(赫真)、鄂伦春、鄂温克等族名通行,女真一名在清代逐渐消失。皇太极于天聪十年(1636)改国名为清,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女真三部 明朝初年,女真族按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和活动地区的不同,分为三大部:

居住在黑龙江两岸和乌苏里江流域的称“野人女真”或“东海女真”;
居住在开原以东和松花江中游一带的称“海西女真”;
居住在长白山北部、牡丹江和绥芬河流域的称“建州女真”。

明朝继承元政府对东北地区的统治,于1375年(洪武八年)设辽东都指挥使司,招谕女真各部。1403年(永乐元年)明朝在建州女真居住的地区设建州卫,任命部族首领阿哈出为长官,1412年,又置建州左卫,任猛哥帖木儿为指挥使。明前期,建州女真几经迁徙,到正统年间定居于浑河、苏子河上游(辽宁新宾县境内)。1442年(正统七年),明政府又从建州左卫中分置建州右卫,授凡察为指挥使。至此,遂有“建州三卫”称号。

1409年(永乐七年),明政府为加强对东北的统治,在元朝奴儿干征东元帅府的旧址,即黑龙江附近特林地方建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其管辖范围,包括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北抵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的广大地区。明政府还不时派员巡视。自1409年(永乐七年)到1432年(宣德七年),太监亦失哈曾以钦差大臣身份,十次巡视奴儿干地区。他还在奴儿干都司治所特林修建一座永宁寺,先后立了《敕修永宁寺记》碑和《重建永宁寺记》碑。这充分说明奴儿干都司是明朝的地方政权

明初到明中叶,东北广大地区的女真人分为建州、 海西、东海(野人)三部。
最初,建州女真分布于今牡 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海西女真分布于今松花江 流域;东海女真则散居在黑龙江及库页岛一带。自明初 至明中叶,在女真住地设置卫、所,逐渐增加,多达384 个卫、所,总属奴儿干都司名下。卫、所的长官如都督、 指挥使、同知、佥事、千户长、百户长等,均以女真酋 长担任。明廷给予印信,允许定期赴京朝贡。并先后于 广宁、 开源、抚顺、清河、□阳、 宽甸等处开设马市, 进行贸易。此类卫所称为羁縻卫所,故仍受辽东都指挥 使司节制。海西女真人亦失哈(亦信),为明廷内官,在 明永乐九年(1411)至宣德八年(1433)的20余年中,屡受 朝命出使奴儿干(黑龙江下游地区),并于永乐十一年 (1413)和宣德八年兴建和重建永宁寺于奴儿干都司所在 地(黑龙江口附近亨滚河来汇处特林地方古城),两次 皆立碑于寺前,前者额题《永宁寺记》,后者额题《重 建永宁寺记》,详细记载奴儿干都司及永宁寺建立经过 与亦失哈屡次出使情形。碑上刻有汉、女真、蒙古、藏 4种文字,题名均由亦失哈领衔居首,以下数十人,有汉、 女真、蒙古等多种民族成分,为明朝东北部疆域及女真 各部臣属明朝的历史见证。

是明成祖时期

永乐九年

始设奴儿干都司,建州兀者等卫,及千百户所。以其酋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 百户。镇抚,赐敕印。又置马市开原城,以通贸易。盖女真三种。

明成祖,永乐年间


请问:建州女真称号的由来,海西、建州、东海女真划分的确切时间?
明朝先后设辽东都司25卫,奴儿干部司384卫,统辖整个东北地区。女真族分布在松花江以东,黑龙江下游以西,濒临日本海,南界朝鲜半岛的广大地区。明初,依照分布区域,把女真族划作三大集团,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建州女真,以原渤海国建州为部名,分布在长白山、牡丹江、绥芬河之间,以今吉林珲春县...

建州女真的兴衰是什么样的?
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自明万历十一年(1583)起兵,经过三十多年的战争征服了建州女真各部、扈伦四部和黑龙江呼尔哈、东海女真各部,基本上统一女真,建立国家,国号仍为金,史称后金。天启六年(1526,后金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卒。其子皇太极继位,于明崇祯八年(1635,后金天聪九年),宣布废除女真称号,规定...

努尔哈赤称号
当时的建州女真使用的主要文字为蒙古文,蒙古文早先从回鹘文演化而来,因此不论是蒙古语还是建州语都夹杂着回鹘语成分。努尔哈赤的名字就是典型的回鹘语,其中的“努尔”意为“光明”,而“哈赤”(哈齐)则是“圣裔”的意思,也可以作为“太子”、“世子”使用,“努尔哈赤”全意为“光明的圣裔”。当...

明朝时期的建州女真是否跟金代的女真人一脉相承呢?
只不过,如果从明朝的档案来看,明朝认为建州女真属于金女真后裔,不过从亲近关系来看属于比较远的那种。所以,建州女真出自金女真这个女真共同体,只不过属于那种关系比较远的部分。而且金女真的范畴比建州女真以及明女真要大的多,只不过是金女真主体融入了汉,女真的名号被一直留在东北且关系比较远的女真部...

都说努尔哈赤是女真族的,为啥到清军入关后,又成满族人了?女真族和满族...
原因:1615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称为“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为满州族。满族是女真人的后裔。女真族,别称女贞与女直,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朝时期称“女真”、“女直”...

明朝时代建州在哪国
北方的建州是明朝洪武时,明朝欲压制北元残余势力,于是明朝在女真聚居地设立辽东指挥使司,开始着手控制女真部的各个部落。 女真族建州部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北方的部族势力强大,南下压迫建州。猛哥帖木儿被杀,建州部被迫南迁,最终定居于赫图阿拉。 1408年(永乐六年)三月,居于忽的河...

北宋制造靖康一役的女真族,后来建立大清的满族,他们有啥关系?_百度知 ...
清朝太祖努尔哈吉是建州女真的领袖。后来女真各部统一,建立的政权称为金朝。晋国摧毁了北宋王朝,这在名称上也意味着继承和延续。从上述中可以看出,曾经灭国后的金国女真后裔在建州女真身上得到了传承,并且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最终统一了女真各部落建立了后金,在文化传承上来看女真与后来的满清都有着...

宋朝时候的金国
金朝是由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所建立,以渔猎为生。唐朝时称为靺鞨,五代时有完颜部等部落,臣属于渤海国。辽朝攻灭渤海国后,收编南方的女真族,称为熟女真,北方则是生女真。天庆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于翌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建都立国,国号大金,...

栋鄂部栋鄂部的著名首领
据《万历武功录》记载,王兀堂被明廷任命为都督,且有"兀堂亦董德"之称,这表明他与栋鄂部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清史稿》虽然未提及他的种族,但《宽甸县志略》中提到的“王乌塔”与“迤东都督”称号,进一步证实了他的身份,他应是明朝辽东边墙之东的都督,而不是建州女真的东部都督,因为王兀堂本人...

《中国鬼村》女真部落最传奇的女人东哥引得无数英雄俯首称臣
她是叶赫部的公主,被称为满清第一美女。东哥出生的时候,叶赫部的萨满曾经评价说:这个女人可以让世界快乐,可以去死。这个小女孩,长大后,成为一代绝色美人,引得无数英雄争腰。明代女真分为建州、海西、野人三个部分。明朝永乐元年,明朝廷在绥芬河流域设立建州卫,后任命努尔哈赤的祖先帖木儿为建州佐为总司令。两卫...

浦口区15710298503: 建州女真的祖先是谁 -
揣琦去乙: 女真,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来源于唐代的黑水.五代时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东至于海.北宋末(12世纪初),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朝.以后,部分女真人迁入中原,逐渐与汉族融合.留居东北部分,元代归合芝府水达达等...

浦口区15710298503: 满族的简介 -
揣琦去乙: 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7000千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1][2].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都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后汉书·挹娄传》:“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魏书·勿吉传》“...

浦口区15710298503: 明朝时期满族叫什么? -
揣琦去乙: 有海西女真,建州女真,野人女真三部落.后来的努尔哈赤同统一了女真,自为后金可汗.可惜了当年皇明天朝没把他灭了,也就不会有鞑子皇帝了.大明也就会一心抗起义军而稳固江山. 我非常喜欢...

浦口区15710298503: 满族起源 -
揣琦去乙: 明代女真分为建州、海西(扈伦)、东海(野人)女真三部.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后金.1635年,皇太极废除“女真”的族号,改称“满洲”,将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蒙古、朝鲜、汉、呼尔哈、索伦等多个民族纳入同一族名之下,满族自此形成.作为血统最为“纯正”的组成部分,建州女真人被称为“佛满洲”(旧满洲),其他 人则被称为“依彻满洲”(新满洲).

浦口区15710298503: 我满族和那个族的血缘最近??
揣琦去乙: 汉代至三国,满族先世肃慎人又称挹娄人.南北朝时,称勿吉人.勿吉,为女真语“窝集”之音转,乃是“森林”之意.隋唐时期,满洲族先世又称靺鞨,散布在以吉林为...

浦口区15710298503: 海西和野人两部女真的情况? -
揣琦去乙: 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并不是两部,而是诸多部落的通称. 海西,主要是因为海西河(在吉林省境内)而得名. 海西女真有众多部落组成,分布的地区东起长白山,西接蒙古,南临开原镇北关与铁岭广顺关与明朝接壤,北到今黑龙江马蜒河一...

浦口区15710298503: 满族的祖先是谁 -
揣琦去乙: 满族历史有悠久的渊源.其直系认为为明代女真(亦称女直),往上可追溯到隋唐靺鞨、北朝勿吉、汉代挹娄与周代肃慎.女真的名称出现于唐末五代,当时契丹人称黑水靺鞨为女真.12世纪初,以完颜部为核心的女真人,在首领阿骨打领导下...

浦口区15710298503: 请问女真和满族有什么关系 -
揣琦去乙: 努尔哈赤兴起之后,以女真人为主流,后来吸收了汉人、朝鲜人、蒙古人、达斡尔人,锡伯人等,统称女真.皇太极即位后,为反映民族共同体的新面目,达到凝聚力量的目的,于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公元1635年11月22日,正式下令把族名...

浦口区15710298503: 建州女真强大的原因
揣琦去乙: 第一 有努尔哈赤的领导 努尔哈赤可以算是当时的最强的将领了 他领导这建州女真同意了东北的女真部落 第二 有李成梁的帮助 李成梁当时把努尔哈赤的主要敌人都给消灭了 把海西女真 蒙古土蛮 乌拉等部落都打残废了 唯独没有动努尔哈赤 这就在无意中帮了努尔哈赤的大忙 再到他打的时候 那些人已经是不堪一击了第三还是李成梁的原因 李成良唉他死前 把柳堡周围的营地全都放弃了 这就明摆这给了努尔哈赤提给了物质基础 让他发展状大 所以说李成梁这个人 是不世之功臣 万世之罪首啊他平定辽东 维护了国家东北的安宁 但是有无意间帮助了努尔哈赤 造成了以后的辽东兵祸

浦口区15710298503: 盛京将军 - 将军辖区高手进在清朝,有5个将军辖区有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将
揣琦去乙: 其实从康熙时期,盛京将军的职责就主要是监察看守驻守沈阳的满族王爷(比如睿亲王的后人就一直驻在沈阳)和蒙古各王. 黑龙江将军主要的防线和作战任务就是一直对中国虎视的俄罗斯军队.吉林将军则主要是看守朝鲜政府的. 虽然这里是清的发祥地,但是各种势力都有坐大而危机清政府的危险,事实也证明这样的策略是很正确的.而正是因为这是大清发祥地的原因,才更应该重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