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评价项羽之死的古诗,三首中的哪首写的最好?

作者&投稿:伏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项羽之死常考的古诗词翻译~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常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翻译: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扎营驻守,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重重包围。深夜,(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追),(项羽)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羽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骓马不再奔跑!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竟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项羽)鞭策着马逃跑。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于是又带着骑兵向东跑,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必死无疑,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又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仅凭借项羽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马童这时才尴尬地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把项羽指给王翳看:“这才是项王。”于是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送你个人情吧!”说完便自刎而死。

字词整理
一、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项王军壁垓下
壁,名词作动词,驻扎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
3、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西,名词作动词,西行、西征
4、期山东为三处
期, 名词作动词,约定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王,名词作动词,让……当王
(二)名词作状语
1.项王则夜起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直(当)夜溃围南出
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3、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二、特殊句式:
(一)状语后置句
1、饮帐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饮帐中=饮(于)帐中,“(于)帐中”是后置的介宾结构
译:在军帐中饮酒
2、 左,乃陷大泽中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译: 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
3、籍独不愧于心乎?(状语后置句)
“于心”是后置的介宾结构。
译: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补充完整应为:吾闻汉购我头(以)千金,邑万户
“(以)头千金,邑万户”为后置的介宾结构。
译: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
(二)定语后置句
1、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句)
译: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
2、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3、汉骑追者数千人 (定语后置句)
译: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
4、所当者破 ,所击者服。(定语后置句)
译:打垮了我所遇到(当:意为面对。引申为遇到)的敌人,降服了我所攻击的敌人。
(三)被动句
1、然今卒困于此(被动句)
译: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
(四)判断句
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判断句)
译:这是上天要灭亡我,绝不是作战的过错
(五)固定结构
1、无以渡
“无以”,固定结构。由动词“无”加介词“以”构成,没有用来...的办法
译:没法渡过去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为什么。
三、虚词
1.之 ⑴常骑之:之,为代词,指骓马
⑵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之,为代词,这里指项羽
⑶此天之亡我:之,为主谓之间不译
⑷非战之罪也:之,为结构助词,的
2.乎 ⑴汉皆以得楚乎?:乎,为句末语气词
3.于 ⑴然今卒困于此:于,在
四、重点字词
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慷慨 为情绪激昂。
2、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
3、项王泣数行下:泣,眼泪
4、平明(平旦)天亮
5、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6、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乃:副词,仅仅、只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乃:副词,竟、却
7、当:面对(引申为遇到)
8、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购,悬赏征求
9、我为若德 德,恩惠、好处
五、通假字
1、骑皆伏曰 伏,通"服",心服
2、乌江亭长檥船待 檥,通“舣”,使船靠岸
3、辟易数十里,通“避”,退避

1、率领
2、因为 “以故”:因为这个原因
3、以为:把。。作为
4、无以:没有用来。

力拔山兮,豪气盖世,怎奈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或许再没有另一个人的死能如项羽的乌江自刎那般令人叹息。

两千多年来,世人从未停止过对西楚霸王之死的争论,更有无数文人骚客就此写下了诸多不朽名篇,其中最为后人熟知的无疑就是杜牧的《题乌江亭》,以及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唐朝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大诗人杜牧在途径项羽兵败自刎遗址——安徽和县乌江亭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时光荏苒,当历史的长河奔涌到宋朝,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在途经乌江时,就项羽之死写下了同样著名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杜牧的《题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一个是七言绝句,一个是五言绝句,同样的言简意赅,同样的通俗易懂,不同的是,他们对项羽乌江自刎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

杜牧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项羽在兵败时选择自杀,有失大将风度,是心胸狭窄的表现。诗文的最后两句更是直接指出,如果项羽当年选择回到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有机会卷土重来,东山再起。

杜牧对项羽乌江自刎的态度,除了深深的惋惜,最主要的则是批评。在杜牧看来,项羽的人生是失败的,败在了狂妄自大,败在了不懂得忍辱负重,更败在了死要面子活受罪。而李清照则与杜牧持完全相反的看法。


不得不说,李清照确实是学富五车的一代才女,《夏日绝句》全诗虽然只有20个字,却典故频出,其中“人杰”是汉高祖刘邦对张良、萧何、韩信的赞词,而“鬼雄”则是屈原在《国殇》一文中的名言。李清照用“人杰”和“鬼雄”来形容项羽,可见项羽在她心中的至高地位。

在李清照心中,项羽俨然就是踏着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他活着的时候是“人杰”,死的时候是“鬼雄”,他的乌江自刎并非懦弱或失败,而是自我价值的彻底体现。杜牧批评项羽的目光短浅,李清照盛赞项羽的铁骨铮铮,到底谁的见解更有说服力呢?若要读懂历史,就必须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杜牧与李清照写诗时的处境不同,决定了他们的态度必然迥异。


杜牧路过乌江,是在赴任池州刺史的途中,当时的他,意气风发,志在做出一番伟业,如此心境下,杜牧自然无法理解项羽自刎时的绝望与崩溃,所以,对于项羽之死,杜牧持批评态度。

反观李清照,她写《夏日绝句》时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军入侵中原,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后来,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却在城中暴乱时置国家和百姓于不顾,临阵脱逃。

国家蒙此大羞,夫君又如此懦弱,李清照深感羞耻,于是在途经乌江时写下了《夏日绝句》,实则是借歌颂项羽来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的丈夫。

所以,从个人感情出发,杜牧与李清照并无对错之分,高下之别,只是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所以才会对同一个历史事件的态度不同。倘若从纯粹的历史视角去看,各位读者又是如何看待项羽的乌江自刎呢?到底是悲壮还是懦弱?对此,王安石有话说。


杜牧与李清照之外,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也写过一首著名的《乌江亭》(又名《叠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的这首《乌江亭》,同样的言简意赅,同样的通俗易懂,不同的是,他以政治家的独特视角,冷静分析了楚汉战争的客观形势,做出了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东山再起的结论。

王安石的这首诗又名《叠题乌江亭》,很明显,是针对杜牧的《乌江亭》所作。如果说杜牧是纯粹的诗人,那么,王安石则多了一个政治家的身份,所以,他的诗作里多了一份冷静与客观,对于项羽之死,无褒无贬,只作单纯分析。




司马迁笔下的项羽之死有何悲剧意义
他和虞姬对唱告别,挥泪如雨。“虞姬虞姬可奈何”道出了他不能带爱妃一起走的无奈之情。项羽,这位铁骨铮铮的战争英雄,此刻为了儿女情长,竟泪如泉涌,难舍难分。他的似水柔情,感染了周围所有的人,也感动了世世代代的人们。爱情,这份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从古至今,是一个美丽而永恒的话题。项羽...

如何看待项羽之死
司马迁的评价:太史公曰: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司马迁的这个评价是说:项羽是一个自吹自擂,总把自己的功绩挂在嘴边见人就说,深怕别人不知道。而他所做的...

项羽之死的历史评价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

项羽之死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4.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文言文常常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和评述,如“项王自刭于乌江,天下大定”、“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等,对项羽的死亡和其影响进行评价和总结。总之,文言文描述项羽之死时常常运用了形容词、寓意、典雅繁复的语言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知识点,以表达其悲壮、凄凉、苍凉等...

项羽之死的悲剧意义
《史记·项羽本纪》自“垓下之围”到“乌江自刎”一段集中反映了项羽身上的悲剧性意味,也是历来文人所吟咏、慨叹的对象,如何体认项羽之死的悲剧性意义则是值得思考的。我想问的是,项羽的悲剧是性格悲剧吗?可以说是,因为项羽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与性格有关的,他的那些暴戾、自负、刚愎自用、...

对项羽之死的评价 100字以内
仅供参考:司马迁的评价:太史公曰: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司马迁的这个评价是说:项羽是一个自吹自擂,总把自己的功绩挂在边见人就说,深怕别人不知道。而他所做的...

对项羽乌江自刎有何看法
于是拔剑自刎而死。这种说法出自太史公司马迁之手,距项羽之死年代较为接近,描写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传最为广泛,后世关于项羽自刎的传说大多源于此。 试问你如何看待乌江自刎的项羽呢 在我看来项羽英雄就是英雄啊 这不是刘邦能比得上的 设想下 如果是刘邦走到了项羽这么的地步 那他一定会叫他的部下冲上去 自己...

项羽之死文言文知识归纳
1. 项羽之死的文言文知识点 一、分析讲解文章内容 第一段:垓下被围的困境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1、请找出表现项羽在“四面楚歌”时的动作行为的五个动词。 (惊——起——饮——歌——泣)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多愁善感 第二段:垓下突围、被困东城 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

名人对项羽的评价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2、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记叙了楚汉战争中的最后一战——垓下之围的全过程以及项羽生命的最后时刻。下面是我整理的《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2.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评价...

沙坪坝区17679842338: 《夏日绝句》(李清照)《题乌江亭》(杜牧)《乌江亭》(王安石)三位诗人对项羽自杀各持什么看法?
说呢铿锵: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对项羽是思念的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对项羽以为卷土重来也是可以的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不可能重来

沙坪坝区17679842338: 题乌江亭,乌江亭,咏项羽三首诗对项羽乌江自刎表达了不同的看法请简要分析 -
说呢铿锵:[答案] 在对作为一个历史人物项羽颇有人情味和英雄气概给予肯定的同时,三位诗人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项羽,观点不尽相同,各抒己见.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在《题乌江亭》中认为项羽,表达了对胜败...

沙坪坝区17679842338: 王安石的《乌江亭》和杜牧的《题乌江亭》是对哪件事的评价? -
说呢铿锵: 《题乌江亭》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2.不期:难以预料.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

沙坪坝区17679842338: 《夏日绝句》(李清照)《题乌江亭》(杜牧)《乌江亭》(王安石)对项羽的评价角度分别是什么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 -
说呢铿锵:[答案] 《夏日绝句》(李清照)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

沙坪坝区17679842338: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2.这三首诗借对项 -
说呢铿锵:[答案] 、(1)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2)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

沙坪坝区17679842338: 求一首关于项羽的诗歌 -
说呢铿锵: 所谓诗说,只不过就是戏说,随便用四库的软件查了一下,竟然发现评论项羽的诗有15首之多,其中有不少值得玩味的地方. 项羽想来不用多介绍了,也许用文康先生的“儿女英雄”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吧,他有男儿气概,也有儿女情长,他...

沙坪坝区17679842338: 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1)、(2)两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 -
说呢铿锵: (1)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的角度来评价的.(意对即可) (2)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意对即可)

沙坪坝区17679842338: 题乌江亭、叠题乌江亭、夏日绝句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
说呢铿锵: 4、题乌江亭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乌 江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问: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答: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沙坪坝区17679842338: 急:题乌江亭 乌江亭 乌江 这三首诗对项羽的评价角度
说呢铿锵: 杜牧是对项羽有种同情,他觉得项羽完全可以东山再起. 乌江亭则是王安石针对杜牧写的.他认为项羽在垓下一战后,楚汉实力悬殊太大,且项羽已失去了江东弟子的拥戴,所以就算是逃回江东也难东山再起. 胡曾在这首诗里犯了一个错误.在当时项羽有三种选择:称王,称帝,称霸.项羽既不称帝,也不称王,他想做的是一方霸主.在这首诗里,胡曾对项羽是一种敬佩的心理.不是无船渡,是耻.

沙坪坝区17679842338: 从【题乌江亭】【叠题乌江亭】【夏日绝句】中扼要观点,写出他们对项羽乌江自刎的评价.
说呢铿锵: 都是高度赞扬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对他自吻乌江感到惋惜.认为如果项羽没有自刎,那么依旧可以返回江东重组军队,卷土重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