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高蟾,他的一生有多么的悲哀和凄惨呢?

作者&投稿:畅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唐朝是我国古代非常强盛的大一统帝国之一,从公元七世纪开始至九世纪初,唐朝一直都是华夏大地上的实际统治政权。

但从事物发展规律的角度来讲,当一个王朝达到登峰造极的顶点之后,就会出现物极必反之后的衰落直至消亡。

唐朝政治的兴衰直接关系到社会中的各个方面,国力强盛之时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都比较高。但是随着国家政权不断受到威胁,唐朝国力开始衰微的时候,同样也会影响当时社会以及文化的发展。

从唐诗创作的风格上就能很清楚的了解到,唐朝盛衰之时的社会现象以及文化发展。“唐诗”作为唐朝时期比较重要的文学体裁,不仅对上层政治有所反映,同时也对科举、官场,以及社会生活都有比较翔实的展示。

初唐时期的诗歌作品,基本上都以欣欣向荣的面貌示人。盛唐时期的诗歌多以描写“大唐盛世”,以及当时的风土人情为主。但中晚唐时期的诗歌创作,不仅体现出了当时社会的颓废之景,更多的其实是对国家命运,以及人生坎坷、悲惨境遇的描写。

生活于晚唐时期的“大唐才子”高蟾,就是这样一位以自身感受,坎坷经历以及悲惨命运为背景,进行诗歌构思和创作的著名诗人。

虽然他的诗作在《全唐诗》中仅被收录了36首,但他的诗歌造诣和成就,在晚唐时期也掀起了一股风潮。

高蟾的失意人生对其诗歌影响

1.出身寒素“人与千金,非义勿取”

高蟾出生于唐懿宗统治时期,约唐僖宗中和初年前后在世。这两代皇帝统治时期,也正是唐朝统治江河日下之时。出生于这个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时代的高蟾,从出生开始就早已注定了他的悲剧人生。

在后世记载中“家贫,工诗”,是对高蟾早期人生经历的精辟总结。在战乱不断的年代,又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这不仅让他过早地品尝到了人生疾苦,同时对家国不幸也拥有了比一般人更深的切身体会。

高蟾虽然出身于寒门,但这并不影响他的为人处事态度。


据《唐才子传》记载:“性倜傥离群,稍尚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亦不受”。


即使是在这种不幸的境遇之中,高蟾也从不无缘无故接受过别人的资助,这其实就是他作为一个诗人的“气节”体现。

高蟾的这种性格或者说“气节”,其实也是当时晚唐诗人的集体表现。虽然经济状况并不乐观,但是作为一个知书达理的文人,不仅要遵守“无功不受禄”的道义,同时也应该保持文人应该有的高风亮节。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高蟾“人与千金,非义勿取”的“气节”, 其实也大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意。

当时的社会现象乌烟瘴气,人们为了一己私利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尤其是一些当时在朝为官的“文人”更是如此。

高蟾为了表达不与这些所谓的“文人”同流合污,所以才会做出“人与千金,非义勿取”的举动。正是因为高产的这种性格以及品质,最后才导致他在屡次科举考试中“累举不第”。

2.累举不第之“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

谈起高蟾的科举之路,怎一个“愁”字了得!生活在唐朝时期的人,之所以对科举考试趋之若鹜。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唐朝以“科举取士”选拔官吏,一旦中第不仅会一步登天,同时也会为世人所看重。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鼓舞和影响下,从公元866年开始高蟾不断应试,但由于诸多原因他连续应试十年,结果基本都是以“名落孙山”收场。当然我们不排除这里面有高蟾的个人原因,但晚唐时期的“科举舞弊”蔚然成风,其实才是高蟾“累举不第”的关键所在。


“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 既是对高蟾十年寒窗苦读、十年“累举不第”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晚唐“科举舞弊”的深恶痛斥。


“颜色如花命如叶”既是高蟾的自怨自艾,同时也是对世人命运飘零的同情与惋惜。

(1)考院墙壁题诗,哀叹累举不第

高蟾的七绝诗《上高侍郎》,就是对晚唐时期科举徇私舞弊现象的批判。高蟾的进士考试之路可谓一路坎坷,十年“累举不第”让他的心中,积压了大量的不满以及人生不得意的失落情绪。在这种情境之下高蟾挥笔于考院墙壁,写下他诗作之中的经典之作。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这首诗既表现出了诗人不卑不亢的精神,同时也抒发了他心中难以抑制的愤懑之情。《上高侍郎》虽然得到了公卿赞许,但却并未给高蟾的人生带来实际改变。

高蟾在考试失败之后,不仅想到了自己的人生境遇,同时也联想了人们在中第之后,“高官得坐、骏马得骑”的意气风发。至此高蟾不仅悲从心来,在无限酸楚与怨愤的情绪之下,高蟾写下了《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


这首由高蟾创作于“落第”诗,不仅表现出了诗人对科举舞弊的憎恶,同时也写出了因不公平而落选的凄凉心态。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功名的人,他们可以喧哗热闹,而高蟾只能在背地里落寞流泪。

虽然诗人表现出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但是一下定了不谄媚权贵的决心,这种不亢不卑的诗作精神,以及“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在这首诗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这里边也有诗人孤傲的性格在作祟。

在晚唐时期高蟾的经历其实有很多共性的问题,因为在国势衰微、奸臣当道的社会现实面前,类似于高蟾经历的人其实还大有人在。只不高蟾善“工诗”所以,才会对这种不公的科举制度直抒胸臆。




晚唐诗人高蟾,他的一生有多么的悲哀和凄惨呢?
谈起高蟾的科举之路,怎一个“愁”字了得!生活在唐朝时期的人,之所以对科举考试趋之若鹜。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唐朝以“科举取士”选拔官吏,一旦中第不仅会一步登天,同时也会为世人所看重。正是在这种思想的鼓舞和影响下,从公元866年开始高蟾不断应试,但由于诸多原因他连续应试十年,结果基本都是以...

高蟾很孤独的一首诗,只有短短的28个字,把孤独描写得深入骨髓
高蟾,生卒年均不详,只有几首诗流传于世,这首《金陵晚望》正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篇用一种很伤感的口吻描写了当时的心境,还有看画作时的心情,而且写得很巧妙,把那种孤独之感,全部写进了这首诗中,也就使得这首诗处处充满了忧愁,每一句都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读来也是令人肝肠...

一片丹青画不成
出自唐代诗人高蟾的《金陵晚望》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赏析 秋天的傍晚,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种沧桑之感涌上心头。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是指这种情绪而言。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

“世上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出自哪?作者谁?什么意思?
1,出自《金陵晚望》2,作者是:高蟾(唐)3, 注释:“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意思是“世间无数大画家,谁也难画出此刻的一片伤心之感。”原文如下: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白话译文:曾经陪伴着云朵等到傍晩来临,也曾看到秋天的落日。世...

高蟾人物简介
高蟾的诗歌在《全唐诗》中仅存36首,但风格独特,以主观抒情为主,透露出个人的哀愁和时代的哀伤。他的诗作以律诗和绝句为主,尤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见长,与以五言古诗为主的曹邺、刘驾、邵谒等人有所不同,体现出他独特的创作倾向。高蟾的诗风简洁,以表达情感为重,甚至不惜打破常规以保全诗歌的...

金陵晚望的作者简介
高蟾(约公元848-898年在世),字不详,河朔间人。生卒年均不详,唐僖宗中和初在世,晚唐诗人。家贫,工诗,气势雄伟。性倜傥,然尚气节,虽人与千金,非义勿取。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有“颜色如花命如花”句。与郎中郑谷为友,酬赠称高先辈。乾符三年(公元八七六年)以马侍郎之力...

世间无数丹青手,一片痴心画不成。什么意思
1、意思:世界上有无数画画很好的人,但是我内心深处的痴情,是没有一个画家可以画出来。2、出处:唐代 高蟾《金陵晚望》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痴心画不成。3、白话:曾经在傍晚,和白云一起,看着太阳慢慢落下;也在秋天,看着落日,独自奏响歌声。世界上有无数...

高蟾原文_翻译及赏析
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高蟾 野史逸闻 唐时,高蟾的诗,思路虽然清新,但在形式上追求奇险,寓意疏淡,内涵寡薄,是诗坛上的罪人。诗人薛能曾对人说过,我若是见到高蟾,一定赏他几个耳光子。然而高蟾的《落第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

高蟾《上高侍郎》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高蟾,生卒年不详,渤海(今河北沧州)人,唐僖宗乾符三年(876)举进士,昭宗乾宁(894—898)中,官至御史中丞。《全唐诗》录其诗一卷,《全唐诗续拾》补其诗二首。《上高侍郎》一作《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永崇”,长安坊名。“高侍郎”指高湜,据《旧唐书·懿宗纪》可知,他于咸通十一年...

上高侍郎古诗赏析
”晚唐科举场上弊端极多,诗歌中有大量反映,此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面对这种不公平的竞争,高蟾当然心中不满,他在应试落第后,以诗当信,上书给官员高侍郎,用意是借以暗示自己的抱负和请求。作品用天上的.桃、杏比喻科举得意的人,用江上的“芙蓉”比喻不得志的自己。以桃、杏轻薄的品格与荷花做...

康乐县13135682163: 金陵晚望的作者简介 -
大叔泼特治: 高蟾(约公元848-898年在世),字不详,河朔间人.生卒年均不详,唐僖宗中和初在世,晚唐诗人.家贫,工诗,气势雄伟.性倜傥,然尚气节,虽人与千金,非义勿取.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有“颜色如花命如花”句.与郎中郑...

康乐县13135682163: 谁谓伤心画不成 -
大叔泼特治: 将高蟾的《金陵晚望》和《金陵图》作一比较,颇耐人寻味.一个感叹“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个反驳说,现在不是画出来了么!其实,二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韦庄显然是读过高蟾这首...

康乐县13135682163: 宋汴道中古诗是什么 -
大叔泼特治: 《宋汴道中》古诗,是唐代诗人高蟾的作品,原诗是:平野有千里,居人无一家.甲兵年正少,日久戍天涯.高蟾的诗很有特点,主观抒情的多,客观记事的少,都浸透着个人的凄楚和时代的悲哀.高蟾的诗大多是律诗、绝句,尤以五绝和七绝为多.

康乐县13135682163: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边,不向东风怨未开. -
大叔泼特治: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唐·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 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 不向东风怨未开. 这是一首仄起首句不入韵的七绝.高蟾是晚唐之人,律诗已经定格,所以这首七绝非常合律.您原来贴的诗句,由于将上改成了边,就出...

康乐县13135682163: 秋江寂寞,不怨东风,是出自什么诗?
大叔泼特治: 高蟾的《落第诗》

康乐县13135682163: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注】①高蟾:晚唐诗人,此诗作于诗... -
大叔泼特治:[答案] 1、“碧桃”应该是指科举;“红杏”指那些因为有背景而更加容易被录用的人(也就是古代版的官二代);“芙蓉”指的是诗人自己.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 很明显这是一个对比,有背景的人可以“倚云栽”进而得到...

康乐县13135682163: 诗歌《金陵图》 -
大叔泼特治: 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详解: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画家是什么人,已不可考.他画的是南朝六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故事,因为六代均建都于...

康乐县13135682163: 诗歌鉴赏《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
大叔泼特治: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大意:你是天上的碧桃,近日的红杏,美丽华贵无可比拟,再所难言;我出身寒微,有如秋江之上的芙蓉,开不逢时,生不得地,又岂敢对你的所做所为有什么怨言? “碧桃、红杏”比喻得第者平步青云的非凡气象,因为“和露”、“倚云”的关系,所以很骄傲的样子 “芙蓉”应是作者的自喻,有芳香、有才华却得不到应有的赏识

康乐县13135682163: 高骈的朝代是什么? -
大叔泼特治: 1、高骈是唐朝人.2、简介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其一生辉煌之起点为866年率军收复交趾,破蛮兵20余万.后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正值黄巢大起义,高骈...

康乐县13135682163: 通过水意象来鉴赏古诗观书有感并结合他的形状颜色情趣思考,这水跟诗题中的观 -
大叔泼特治: 金题透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