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读后感

作者&投稿:危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不耻下问》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耻下问》读后感1

  今天,天空中下起了毛毛细雨,这时是读书最惬意的时候,可不能错过啊。于是,当我写完作业后便拿起了一本《成语故事》的书,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

  里面有一篇《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特别让我深受启发。它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叫孔圉,他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受到人们的好评。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谥号。

  啊,孔圉那种勤奋好学,为人谦虚德尔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有句话说得好:“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市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老师的嘴里也常念叨着:“善问的孩子比成大器。”可能是因为老师的一番话,使得我们班出了几个爱问家,有时连芝麻丁点的琐事,也要向老师问得个清清白白!

  而我,可没有他们那么大的勇气,总觉得向老师或是向学识差的人请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应此,当我遇到问题需要解答的时候,很少去请教学识差的人和老师,最多也只是问问成绩好的同学罢了。

  但看了这个成语故事后,我明白道:向别人请教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而是对知识充满好奇的态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不管你请教的那个人年长年幼,地位高低,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从今以后,我再遇到问题,就要大胆的向别人请教,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

《不耻下问》读后感2

  勤学好问,这一横贯古今的求学法宝,已经跨越了历史千年。古时候就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等很多至理名言。许多学时渊博,德行高深的学者或者名人,也正是用这样的古训不断地进取和端正自己的求学道路,才对世人有了卓越的贡献。

  据《不耻下问》文中记载,春秋时期卫国的孔圉大夫死后,最高领导就赐予他“文”的称号,也就是后人所称的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世间像孔圉大夫这样好学,虚心求教的人也很多。他们虽然资质聪敏,学识渊博,但还是虚心地像那些地位和学时都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他们并不认为那些学识和地位低下的人就永远比不上他们。相反,在那些人当中,虚心地像他们请教,就能在求学的路上不断地完善自我。

  学者、大师、圣人尚且如此,作为意气风发的少年儿童更是责无旁贷了。无论成绩的好与坏,学识的深浅,我们都应该虚心地向别人请教,而不是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常言道:“学问学问,不懂就问。”请教并无坏处,既能有效地与老师、同学沟通,加深友谊,又能提升自己的学识和净化自己的心灵,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不耻下问》读后感3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里的不耻下问这个故事,故事讲的是孔子是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他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在当时很有名望,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那时,卫国有个叫孔圉的大夫不幸去世了,在他死后,卫国国君赐他一个“文”的谥号。按照当时的习俗,谥号是授予最高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的一个称号。这事传到了孔子学生子贡的耳朵里,子贡有些不服气,因为他知道在卫国有很多人的学问比孔圉高,却没有被赐“文”的谥号,于是他就问孔子:“老师,孔圉凭什么被称为文呢?”孔子说道:“孔圉聪明好学,遇到任何不懂的事情,即使对方的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他都会谦虚而大方的请教,一点都不感到羞耻,这就是他的可贵之处,所以卫王赐予他“文”的称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向孔圉学习,遇到不懂的事情要学会放下自己的'架子,虚心向他人请教,这样自己的知识才能越来越多,长大后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不耻下问》读后感4

  今天我读了《不耻下问》这个故事。

  故事讲: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去参加典礼,他向人询问了许多问题。有些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很多不明白的事情,问个明白,这才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呀!”

  据说有一次,卫国有一个叫孔圉的官员去世了。他死后,卫国国君赐他“文”的谥号。孔子弟子贡知道了以后,不明白卫王为什么赐他“文”的谥号?

  就问孔子:“老师,孔圉学问虽然很高,但还有许多比他有学问的人,卫王为什么赐他“文”的谥号呢?孔子说:“孔圉非常勤奋,脑筋聪明又上进,而且有不懂的事,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也会大方谦虚的请教,一点也不因此而感到羞耻,这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他被卫王赐为“文”。

  子贡恍然大悟:“看来我要向他好好学习呀!”

  读了这个故事,我认为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不论有多大的学问,有不明白的地方,不明白的事情,就应该虚心的向别人请教。想要有学问,就必须好好学习、多学多问、不耻下问啊!

  这个故事让我倍感深刻的体会到,好学多问的重要,谦虚的可贵……

  现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问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以后努力的学习,谦虚大方的向别人请教而得来的……




《不耻下问》读后感
《不耻下问》读后感1 今天,天空中下起了毛毛细雨,这时是读书最惬意的时候,可不能错过啊。于是,当我写完作业后便拿起了一本《成语故事》的书,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里面有一篇《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特别让我深受启发。它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叫孔圉,他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

《不耻下问》读后感
      春秋时期,孔子被人们称为“孔圣人”,但是孔子再遇到新的东西、不懂的事情,还是会不断的向别人请教,孔子说他的学问就是这么积累起来的。      我读了这个故事,不仅明白了不耻下问的含义,我还明白了,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只要遇到不...

急、《师说》600字 感想 、
不耻下问 ——《师说》读后感 所谓老师,那他某方面学问肯定比学生高,才称得上老师。人肯定会有不懂的问题要问,而如果不向老师学习,那岂不是始终不能解答这些问题了?老师不一定要比学生年纪大,难道年纪小的人就不能懂大道理呢?就像文中写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只要是有道理的地方...

和不耻下问相近的成语故事
下,字在此处应该是指的是问题的属性为“下”,而不是请教的人为“下”。孔子主张礼,如果这个成语的解释把“下”字作为被请教人的属性,则会先无礼于人,与他所主张的思想不符。Ⅱ 成语故事《不耻下问》读后感 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辈分,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回 [拼音...

成语故事《不耻下问》读后感
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辈分,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拼音]bù chǐ xià wèn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例句]在学习当中,遇到问题要不耻下问。[近义]不矜不伐 功成不居 谦虚谨慎 [反义]有问必答 神气活现 自以为是 骄傲自满 .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1 古代就有“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可见《论语》这本书在中国古代的地位,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论语》这部书,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而且大家对这本书都知道那么几句,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

《成语故事》读后感作文400字
为了打败吴王夫差和战士们同睡同起;为了打败吴王,他放下身段,不耻下问。功夫不负有心人。越王勾践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做人要忍辱负重、不耻下问。读完了整本书,这本书启示了我:人生就像大海,困难、挫折与艰辛,不过是海岸上泛起的一朵朵小小的浪花。

论语每章读后感
细细分析“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这并非简单排列的“三乐”,而是有层次感的:欣慰、高兴、不怨天尤人。孔夫子是教我们摆正为学的心态:立大志、发大愿,坚持学以致用。论语八则选一则写读后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

名人不耻相师、不耻下问的故事
解释: 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好学。耻:羞耻。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一次,...

《弟子规》读后感
在学习时,我们有不懂的就要不耻下问,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和学生交往时,说一就是一,不能出言而又反悔。在与别人打交道时,不浮夸,不说谎。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你,敬重你。 《弟子规》读后感11 最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 《弟子规》是一本国学教材的书,也是儿童启蒙的经典...

大兴区17283498513: 不耻下问(汉语成语) - 搜狗百科
狂峡枇杷:[答案] 这个可以吗?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

大兴区17283498513: 五年级的作文《不耻下问》读后感50字 -
狂峡枇杷: 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辈分,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拼音] bù chǐ xià wèn [出处]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例句] 在学习当中,遇到问题要不耻下问. [近义] 不矜不伐 功成不居 谦虚谨慎 [反义] 有问必答 神气活现 自以为是 骄傲自满 .

大兴区17283498513: 论语选一句写读后感 -
狂峡枇杷:[答案] 不耻下问》.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春秋时代,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

大兴区17283498513: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读后感,300字 -
狂峡枇杷:[答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给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就是说聪明敏捷的人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作耻辱.这句话到现在仍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你见过高山吗?你见过密林吗?高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不嫌弃一粒粒...

大兴区17283498513: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读后感 -
狂峡枇杷: 您好! 这个可以吗?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

大兴区17283498513: 两段读后感(文笔不需要很好)急急急!!!!!~ -
狂峡枇杷: 读《脚比路长》有感 古老的阿拉比国坐落在大漠深处,多年的风沙肆虐,使城堡变得满目疮痍.国王对四个王子说,他打算把国都迁往美丽而富饶的卡伦.卡伦离这里很远很远,要翻过许多崇山峻岭,要穿过许多草地,沼泽,还要涉过很多很多...

大兴区17283498513: 论语第十二章 三段的2000字读后感 -
狂峡枇杷:[答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

大兴区17283498513: 那有品质的读后感
狂峡枇杷: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

大兴区17283498513: 《成语故事》读后感作文400字 -
狂峡枇杷: 这几天我在读《成语故事》这本书,读着读着,不知不觉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这本书又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有巧夺天工的神话故事;富含真理的寓言故事.这是一本蕴含了许多成语的﹑充满知识的书.这里面有大义灭亲﹑画饼充饥﹑井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